《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片段与评析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rmere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片段一】借助词语与课文的巧妙联系感悟“奇”
  师:(揭题后)老师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发现,文章中有很多用得特别好的词语,有些词语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出示“卓尔不群”“锲而不舍”“攀险峰、涉危涧”,指名读)
  师:我相信接下来再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同学们一定会比王老师发现更多的好词语。请拿出笔,自己读一读课文,你觉得哪些词语特别好,值得我们积累下来,请你把它们勾画下来。(生勾画,汇报交流)
  【评析】直接从一些好词入手,既检查了词语的读音,又为积累好词语打下基础。虽然都是围绕着词语进行,但不同的是,前面的读词语环节,是教师的导向与示范,后面的圈画词语,则是学生的自读自悟和自我发现。
  师:同学们都特别敏锐,找到那么多好词语。但是,你知道我们平常读到好词语时,把它画下来,积累下来,最终目的是什么?
  生:用到说话、作文上。
  师:最终的目的是要运用,不只是记在心里。
  【评析】这个环节,王老师让学生明白,学习好词语、积累好词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这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师:你刚才找到那么多好的词语,能不能运用你找到的某个词语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徐霞客?(学生纷纷用“求真求实”“锲而不舍”“游历探险”“卓尔不群”等词语来形容徐霞客。)
  【评析】这实则是对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初步感悟人物特点的学情检查,真妙!
  师:你们真了不起,积累的词语立刻就会用了。但是,我发现作者比你们更了不起,他只用了一个字就概括出了徐霞客的特点。请再次浏览课文,看看作者用了哪一个字?(很多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奇”字,师让一生读句子:“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师:这节课,王老师将带领同学们一起来聚焦课文第2~6自然段,看看作者是如何向我们描绘徐霞客这一奇人形象的。
  【评析】巧妙的一个转折,一下子就把词语和中心句、词语和课文联系了起来。
  【片段二】借助句式与事件的巧妙联系感悟“奇”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读课文第2~6自然段,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把它勾画下来。(生默读勾画后交流)
  生:我觉得写得特别好的是:“此后三十多年,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行程九万里,历尽千辛万苦,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考察资料。”
  师:这段话中,我相信语言特别敏锐的同学,一定会发现有8个字怎么写得那么特别呢?
  生:我觉得是“长风为伍,云雾为伴”。
  【评析】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8个写得特别的字,实则是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可见,王老师的阅读教学是直指文本的表达形式,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的性质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一理念。
  师:真好!那么想想看,如果王老师读的是“长风”,你可以对哪个词?
  生:我对“云雾”。
  师:我读“为伍”——
  生:我对“为伴”。
  师:我读的是“长风为伍”——
  生:我对的是“云雾为伴”。
  (接着老师与全班学生对读)
  【评析】课上到这儿,让人眼前一亮。在形式上,王老师以对对子的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用词的工整对仗,新颖又易于操作;在流程上,王老师从二字词到四字词,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又通俗易懂;在参与度上,王老师从与一个学生对读,再到全班同学,由点到面,人人参与,人人过关。其实,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对对子,就是教给学生有关对仗的知识。
  师:其实,除了这一句话之外,这段中还有一句话也写得特别好,有没有同学发现?
  生:徐霞客日间攀险峰,涉危涧,晚上就是再疲劳,也一定录下当日见闻。
  师:当黑板上出现了“攀险峰”和“涉危涧”的时候,我读“攀”,你来对——(生:涉。)我读“险峰”——(生:危涧。)
  师:真了不起,立刻就会用了。同学们,其实日间的徐霞客不仅仅是攀险峰、涉危涧,他还做过很多的事情,请同学们快速地读一读课文第6自然段,看看他做了一件什么事情?大家敢不敢挑战一下,也用三个字来表达?
  生:探山洞。
  师:他说了一个词“探山洞”。没错,三个字,但我觉得还不够好。
  生:探险洞。
  师:前面已经出现过一个“险”了,我们不能重复,探什么洞?
  ……
  师:同学们讲到了很多很多,咱们一起来把它变得更好一些。大家想到的“探”“洞”都没有问题,中间,老师帮同学们想一个“奇”字,因为它的确是很少见的。
  (接着,师引导学生对读“攀险峰”“涉危涧”“探奇洞”。)
  【评析】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也用动宾结构的词组来概括徐霞客所做的其他事,由事件叙述到句子,再到词组,越来越简洁,越来越准确,更是对仗形式的学以致用。这个过程中,有老师的鼓励,有学生的思考,更有方法的引导,既是拓展迁移,又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前后照应、整体思考的习惯。
  师:同学们,学习语文就应当发现语言表达中最有特点的地方,并且掌握它,把它运用表达出来。
  (同法引导学生用对仗的三个字,来概括徐霞客晚上所做的事,最后得出“燃松枝、理思路、录见闻”。同时,老师还相机指导学生如何书写好这三个词语。)
  【评析】王老师引导学生,从徐霞客日间和夜晚的所作所为来体会他这一“奇人”形象,这种抓事例,体会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并不特别。但与众不同的是,王老师围绕着文本中对仗工整的动宾结构词组,这一特别的语言表达形式展开教学,由此及彼,由对读感悟到概括运用,层层深入,使理解文本与运用文字巧妙结合,学生也很有成就感。事实证明,这种笠翁对韵的形式,学生是喜闻乐见的,相信对学生今后的习作具有示范性、启发性和借鉴性。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附小,广西柳州市融安县第二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翻开新修订的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第六单元一组4篇课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地球和它的七个兄弟》《水滴的旅行》《会睡觉的植物》《南极的主人》,课文是全新的,且都是科普文。将科普文编入一年级,从低年级开始就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与态度,激发其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足见教材编者的创新意识与良苦用心。如何基于教材特点与学情需求,较为准确地开掘教材教学价值,笔者在此谈点浅见。  一、 共性突出  本单元4
期刊
教学《北大荒的秋天》时,如何落实写景类课文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如何区别于本单元其他篇目的写景类课文,在共性中体现个性,避免千课一面,这需要教者匠心独运。  一、 关注课文标题巧着陆,打开一幅“趣景”  《北大荒的秋天》一文,地名“北大荒”和描述内容,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因此,禇老师敏锐地洞察学生的学习需要,上课伊始便出示“荒”的古文字,请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字以及它本来的意思。学生兴趣盎然,一眼就看
期刊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一篇抒情性散文,作者的语言很有特色,自然率真而不乏诗意。这样的语言,恰是初入写作之门的高年级学生亟待汲取的语言养分。作者的抒情方法较为典型:通过叙写园中的生活镜头,抒发对童年生活的无限留恋和对祖父的深切怀念;通过大段的景物描写,抒发自己在园中生活的自由快乐。这种叙事抒情和借景抒情的方法,也是高年级学生需要习得的表达技巧。  教学这篇课文,教师就要瞄准这些高价值的语用,合理选择语
期刊
一、 捕捉词语,学以致用  读写结合,应贯穿低年级教学始终。教师应利用文本资源,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语言,积累语言,丰富语言积累。同时,创设语用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与生活情境中,恰当运用积累的语言作准确、恰当地表达。如教学《鸟岛》一课,可以用图片展示、教师语言帮助学生形象了解“陆续”意思:今天,一群鸟儿飞来鸟岛;第二天,又飞来一群;过了些时候,又有一群鸟儿飞来鸟岛,它们有先有后
期刊
语文教学要有一定的“文体意识”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文体意识之所以重要,是由文体在读写中的独特功能决定的,它为写作提供编码程序,为阅读暗示解码方式。在作者和读者之间存在着一套对语言代码及其组合规则的共同理解,这是文本信息传递得以畅通的保证。带着文体意识解读文本并实施的语文教学,不妨称之为“文体视角下的语文教学”。  前些日子,看到了一位特级教师《恐龙》(第二课时)的教学实录。从实录看,整节课目标明
期刊
什么是素养?最简单地说,素养就是一个时代一个社会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核心素养是个体在社会中获得优质生活,发展健全个体,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所需要的共同的素养,是从小时候起开始养成并指向未来的素养。比如,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科学精神、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审美情趣等等。每一个儿童都需要学习和发展,需要尽可能地接受更高等的教育,从小培养起核心素养,成为聪明优秀的人。  语文
期刊
在探究教学影响因素的时候,需要应用系统的方法研究教学,我们可以借助科学的工艺流程,厘清语文教学整个过程,提高教学流程控制力。值得语文教学借鉴的是“纺织”,纺织的发展离不开传承,从纺织工具原理到纺织工艺流程无不是这样。  一、 解读文本如“纺”  “纺”的前奏是“擀”(是指轧棉去籽)和“弹”(是指有开松除杂之效的弹棉)。语文教学选用文本要去粗取精,留下语文本体知识,以及必需的、适量的非本体知识,正似
期刊
写好应用文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也是对学生的一项长期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中就明确提出“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在第三学段中则更强调“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可是应用文写作在小学阶段常被忽视。  一、 教学关键问题分析  1. 指导学生写常见应用文中的问题及成因  (1) 忽略应用情境的创设。具体表现为,一是忽略写作情境的创设,仅依托教材中提供的范例进行教学,缺乏创新。二是创
期刊
课堂练笔一直是我国语文教学的常用方法,具有任务明、节奏快、费时少、负担轻、效果好的特点,往往穿插于阅读教学之中,是语文教学的有效经验,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尽管教学理论的丛林过于茂密,经过耐心地寻找,我发现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或许能为我们研究语文教学开辟一个崭新的世界。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要“重视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能优势,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智能潜力,满足每
期刊
一、 对“本体性教学内容”的认识  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就是指反映这门学科本质特征的、区别于其他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标准》已经对语文课程的性质进行了明确的定位,语文课应该以语文知识、语文策略(方法)和语文技能为目标展开教学,这类教学内容是语文课程必须承担的本质特性,就是语文的本体性教学内容。而情感、态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