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视角下的说明文教学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hieH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要有一定的“文体意识”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文体意识之所以重要,是由文体在读写中的独特功能决定的,它为写作提供编码程序,为阅读暗示解码方式。在作者和读者之间存在着一套对语言代码及其组合规则的共同理解,这是文本信息传递得以畅通的保证。带着文体意识解读文本并实施的语文教学,不妨称之为“文体视角下的语文教学”。
  前些日子,看到了一位特级教师《恐龙》(第二课时)的教学实录。从实录看,整节课目标明确,板块清晰,举重若轻的课堂驾驭能力,体现了一位特级教师的教学功底。《恐龙》是小语教材中比较典型的说明文,有着鲜明的文体特征。随着课改的深入,随着(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推进与落实,《恐龙》这一类说明性文章的文本解读和课堂教学越来越应体现其文体特色。如果从文体视角看上面这位特级教师的课,某些教学环节的处理就值得商榷了。
  【片段一】
  师: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你对恐龙的情况有哪些了解?
  生:我知道大约两亿年以前,地球上就有了恐龙。
  师:你知道恐龙生活的年代离现在十分久远。
  生:我知道大约在6500万年以前,这些恐龙在地球上就神秘地消失了。
  师: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一亿多年。
  生:我知道恐龙是卵生的。
  师:恐龙虽然行走在陆地上,但它像鸟那样用蛋来繁殖自己的后代。
  生:我知道恐龙大多以吃植物为主,也有专门吃肉的。
  师:老师告诉你,以吃植物为主的恐龙一般来说性情很温驯,而食肉的恐龙一般来说都很凶猛。
  生: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
  【思考一】了解文本内容,讲究说明的条理
  说明文非常讲究说明的顺序,按照一定的顺序,由表及里,由实到虚,由分到合,由远及近,由浅到深,逐步阐述。《恐龙》这篇课文就有其条理性:“生活年代、环境、范围→种类、外形→亲戚→食性→繁殖方式→消失之谜”,这就是课文的说明顺序。从外形到生活习性,从存在到消失,这一顺序基本符合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规律。
  “片段一”是第二课时的导入环节,教师的目的是带领学生回顾第一课时所学的内容。但是,从学生的发言来看,所讲是零碎的、杂乱的,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课文内容缺乏整体的了解,对课文的说明顺序更是毫无概念。也许,第一课时并非这位特级教师所教,但是当课堂上出现这样的问题时,教师有必要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梳理,让学生对这篇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形成清晰的概念。
  【片段二】
  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写了几种恐龙。请在它们的名称下面画上横线。(生读、画)
  生:课文总共写了七种恐龙: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霸王龙、鱼龙和翼龙。
  生:我不同意他的看法。鱼龙和翼龙是恐龙的亲戚,它们不属于恐龙。
  师:亲戚,就是跟这个家族有点血缘关系的人,像我们的舅舅、舅妈。准确地说,他们还不属于这个家庭的成员。看来,课文写了五种恐龙,此外还介绍了恐龙的两个亲戚。清楚了吗?
  生:清楚了。
  师:恐龙的形态是千奇百怪的。课文描述的这五种恐龙各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先把描写这五种恐龙形态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来,再细细地朗读、品味,最好能用一两个词简要的概括每种恐龙的特点。(生读、品味)
  【思考二】把握文本结构,尊重说明的逻辑
  典型说明文的结构并不复杂,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概说)——分(具体)——总(概说)”式、“分(具体)——总(概说)”式。理清结构,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思路,更清晰地领会内容要领。《恐龙》这篇文章的确介绍了五种恐龙,但是了解了文本的结构,教师就应该发现,对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的介绍是在说明恐龙种类、形态的第二自然段出现的,而对霸王龙的介绍则是出现在说明恐龙生活习性的第五自然段。细细研读,会发现,第二自然段是典型的总分结构段落,总起句“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直接告诉读者,这一自然段是在介绍恐龙的种类和形态,一个“更”字说明,作者重在介绍恐龙的形态,而“千奇百怪”这个词,则揭示了恐龙形态的共同特征,那就是“奇怪”。后面列举的四种恐龙: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作者用了列数据、作比较、打比方的方法都是为了体现它们形态的“千奇百怪”。作者在这里很讲究选材,恐龙的种类很多,但他挑的四种恐龙都是在形态上极具特色的,他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读者了解几种恐龙的样子,而是紧扣他的总起句中的关键词“千奇百怪”。也正因为这样,作者在这里没有写恐龙界有名的霸王龙,而是放到后面写恐龙食性的时候才用到这一素材,虽然有对霸王龙牙齿样子的描述,但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恐龙的肉食特性。由此可见,作者对自己要写什么,怎么来写有着细致的考虑。
  有些教师教学时,根据自己对文本的解读会将文本内容变序、重组,但说明文教学因其文体的特殊性,这种方法应慎用。我们来看“片段二”中的教学语言:“恐龙的形态是千奇百怪的。课文描述的这五种恐龙各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先把描写这五种恐龙形态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来,再细细地朗读、品味。”很明显,教师把课文中对霸王龙的介绍也纳入了“形态千奇百怪”这一范畴。基于这样的理解,在后面的教学里,教师还引导学生发现“这几种恐龙都是根据它们的外形特点来起名字的”。而实际上,“霸王龙”并非以外形特点命名,这个名字应是与它的肉食特性相关的。教师将霸王龙和其余四种恐龙放在一起组织教学,这就打乱了说明文的内在逻辑性,而逻辑性恰恰是说明文的重要文体特征。
  【片段三】
  师:(出示图片)在这五种恐龙中,你最喜欢哪种恐龙?能不能抓住它的形态特点,按照下列句式给大家介绍一下?要想介绍得好,首先要把描述这种恐龙的句子读熟、记住。自己先练读。(生练读,师出示)   我是 龙,我长得 (什么样)
  (生练说,然后选三个同学到台上介绍)
  师:先说你是什么龙,再说你长得什么样,最后也可以适当介绍你的威力或者本领。
  生:我是雷龙。……
  师:介绍得很清楚。如果一边介绍,一边做一些动作,我想会更精彩。下面的两位可要注意了。
  生:大家好,我是三角龙。……
  师:这就叫绘声绘色。
  生:我是霸王龙。……
  师:这三种恐龙大家都不要轻易去惹它们,一个能压死你,一个能吓死你,一个可以咬死你。(生大笑)
  【思考三】研究表达方式,运用说明的方法
  “说明”是说明文最主要的表达方式,用言简意明的文字,准确地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小学阶段的说明性文章里已经使用了很多常见的说明方法,如列数据、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等。学生对说明方法的认识不能仅止于“贴标签”,结合文本真正读懂说明方法的作用并能恰当运用才是最终目的。
  教师在“片段三”的教学前,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运用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这三种说明方法介绍恐龙外形特点的好处。在“片段三”之后的教学环节,教师出示一组课外的恐龙图片,让学生选择一种介绍。一位学生发言后,教师发现学生没有很好地运用文中的说明方法,就示范介绍一种恐龙,再一次引导学生关注说明方法,并要求学生介绍时也运用这些方法。
  为什么学生介绍课外的恐龙时不能很好地运用之前学习到的说明方法,是因为用文体视角来看这堂课,“片段三”的教学力使得还不够。“片段三”中,教师让学生用“我是 龙,我长得 (什么样)”的句式,介绍恐龙的形态特征。学生兴致盎然,转换角色,内化了文中的语言。但是,在这一环节,教师之前的要求也好,之后的评价也好,都只关注了说的内容,而没有关注说的方法。“体会文中说明方法”“转换角色介绍恐龙”“运用说明方法介绍恐龙”,这三个教学环节应该指向同一个教学目标——说明方法的学习和运用。但由于中间一个环节弱化了这一目标,学习链中断了,只能通过教师的示范重新建立联系。
  说明文有着很强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小学语文教学不需要教给学生系统的文体知识,但对于《恐龙》这一类有着鲜明文体特色的课文,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教学实施时,必须具有一定的文体意识,文体视角下的说明文教学必将是有序、有理、有效的。
  (作者单位:无锡市梁溪区教育局教研室、
  无锡惠山小学)
其他文献
经过近一个月的不断修改、试教、打磨,总算把这堂优质课——《花钟》录制完毕。尽管录制的过程有些不盡如人意,留有遗憾。但回首这段时间的付出与努力,自己收获了累累的经验与满满的教训,亦得到了极好的砺炼,结果反倒不重要了,这也是自己在教学之路上的一次成长。  《花钟》是人教版三上第四单元紧扣“细心观察”这一主题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美著称。文章用花儿美、插图美、文字美、语言美,把“美”字演绎得淋漓尽致,
期刊
清张问陶说:“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写诗如此,写文章亦是如此。一篇文章不仅要做到赏心悦目,更要有能激发读者共鸣的“情”,给读者豁然开朗、为之一振的感受。在习作中,我们渴望看到学生具有独特情感和个性特征的文字,因此,我们在习作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表达。  一、 真诚:关注细节,展现人情美  《爱之链》一文中,人与人之间浓浓的爱意深深感染着我们,激发着我们关注生活中动人的
期刊
在《广玉兰》一课教学中,有时我发现一些学生并没有进入到课文所描述的文字意境中,也没能充分感受作者对广玉兰满怀的喜爱之情,对于作者独特句式运用的精当更缺少认同感。恰逢学校即将组织六年级课堂开放日,我便决定执教此课,经过多日的精心备课,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步骤:  1. 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说广玉兰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 广玉兰花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3. (出示广玉兰花
期刊
夜幕降临,喧闹一天的校园安静下来,有一间教室却灯火通明。一群附小老师相约而至,围坐一起,介绍所读书籍,交流读书体会,这就是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的“行知读书沙龙”。  “行知读书沙龙”的成立来源于一次偶然的谈话。那是2013年夏天,学校正在进行抗震加固工程。一次中午吃完饭,和学校发展规划处的顾新佳老师在门房闲聊,谈到了现在一些年轻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在工作没几年就开始产生。他说,面对每天周而复始、千篇一
期刊
记得那是一次“唐婉工作室”活动,唐婉老师安排我上了一节韵文识字课。第一次试上后的评课,唐婉老师问我:“这节课中,你的教学思想是什么?”当时的我就愣住了,我有我的教学目标、教学思路,就是没想过教学思想。唐老师说:“两个字‘反复’。一年级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以识字、写字为主,生字的反复出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记。”一语点醒梦中人,唐老师的一席话促使我进行了深刻反思。  如何让枯燥、反复的生字教学变得丰富
期刊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中国汉字听写大赛片段,交流观后感受。  [设计意图]课前看视频,感受大赛紧张激烈的氛围,为学生后面参与活动积蓄热情。  一、 创设游戏情境,畅谈活动体验  1. 都说“一件事,你看过了也许就记住了,可是只有做过的,才能体会其中的滋味”。今天我们也来举行一场汉字听写大赛(板书),老师特别想当一回大赛的主持人,还准备了奖牌在这里等着你,想不想得到?(生:想。)  2. 马上
期刊
翻开新修订的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第六单元一组4篇课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地球和它的七个兄弟》《水滴的旅行》《会睡觉的植物》《南极的主人》,课文是全新的,且都是科普文。将科普文编入一年级,从低年级开始就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与态度,激发其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足见教材编者的创新意识与良苦用心。如何基于教材特点与学情需求,较为准确地开掘教材教学价值,笔者在此谈点浅见。  一、 共性突出  本单元4
期刊
教学《北大荒的秋天》时,如何落实写景类课文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如何区别于本单元其他篇目的写景类课文,在共性中体现个性,避免千课一面,这需要教者匠心独运。  一、 关注课文标题巧着陆,打开一幅“趣景”  《北大荒的秋天》一文,地名“北大荒”和描述内容,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因此,禇老师敏锐地洞察学生的学习需要,上课伊始便出示“荒”的古文字,请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字以及它本来的意思。学生兴趣盎然,一眼就看
期刊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一篇抒情性散文,作者的语言很有特色,自然率真而不乏诗意。这样的语言,恰是初入写作之门的高年级学生亟待汲取的语言养分。作者的抒情方法较为典型:通过叙写园中的生活镜头,抒发对童年生活的无限留恋和对祖父的深切怀念;通过大段的景物描写,抒发自己在园中生活的自由快乐。这种叙事抒情和借景抒情的方法,也是高年级学生需要习得的表达技巧。  教学这篇课文,教师就要瞄准这些高价值的语用,合理选择语
期刊
一、 捕捉词语,学以致用  读写结合,应贯穿低年级教学始终。教师应利用文本资源,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语言,积累语言,丰富语言积累。同时,创设语用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与生活情境中,恰当运用积累的语言作准确、恰当地表达。如教学《鸟岛》一课,可以用图片展示、教师语言帮助学生形象了解“陆续”意思:今天,一群鸟儿飞来鸟岛;第二天,又飞来一群;过了些时候,又有一群鸟儿飞来鸟岛,它们有先有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