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灵在网络的海洋中畅游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s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和探讨的重要工具。青少年上网已成为时尚,网络技术将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广泛运用,成为现代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给心理健康教育
  的多元化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通过研究,我们尝试了以下几种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辅导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利用网络丰富的资源进行心理引导
  
  计算机网络大量丰富的资源,可以为不同的心理引导提供足够的资源和多样的呈现方式,或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或引起悬念、诱发动机,这些都可以为正确的心理引导做好铺垫,也为下一个环节的心理认知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如在进行心理引导“学会自信”时,完全可以通过网络,寻找各种有关自信的事例及不自信时进行合理调整的方法,通过图片、音乐、录像、游戏等进一步进行引导,以大量的事例及音像资料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答案,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功能深化心理行为
  
  网络心理健康辅导的效果直接体现于,学生在明理的基础上产生正确的心理行为。因此,不断提高学生心理行为的选择能力,是深化导行这一环节的重要任务,而利用计算机网络交互性的功能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在“深化导行”的网络心理健康交流中,运用计算机网络实现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人机交互,起到了很好的反馈信息和学习交流的作用,从而使教师更加迅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导。例如,在与学生讨论“我心中的烦恼”时,教师在网络中设计了QQ哥哥、知心姐姐、e-mail伯伯、智慧叔叔四个人物,请来了有关教师分别担任这四个网络虚拟人物,利用QQ、聊天室、论坛、电子邮件等形式,在网络上和学生进行了不见面的心理交流。这种形式新颖又有创意,具有很大的隐秘性。学生在网络上直言不讳,把自己的各种心理问题向教师进行深入细致地咨询,通过网络,在各位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学生面临的各种心理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答,促进了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行为。
  
  利用网络的共享性特点进行心理延伸
  
  网络具有共享性特点,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上的“心理辅导BBS”来交流心理问题,为学生提供倾诉心声的园地,师生和家长能够共享网络的心理资源。比如有一次,一个学生做错了事,他选择了在网络留言板发帖子的形式向全班同学道歉,并向老师道出了导致他做错事的原因。大家看到了留言板上的内容,于是都积极发言,给予这位同学宽容和谅解。借助网络用留言板进行交流的形式,由于不是面对面,学生会主动和老师、同学进行沟通,无论是生活上的、个人情感上的或者同学之间的关系等,这样非常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利用网络的扩展性特点加强心理辅导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应该在校内课堂上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培养目标,更应及时掌握学生在校外的心理思想行为,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而网络的扩展性特点就为教师把课堂搬到校外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教师完全可以通过网络“监控”学生的心理行为发展。通过网络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利用网络在任意时间、空间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更可以把教师自己的构想、心理交流的内容与各方人士进行交流,群策群力,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我校通过建立“心灵空间——宁波市镇安小学心理辅导网”,把学校教育带到了课堂以外。此外,学校还与宁波“郝老师人和心理辅导中心”合作,通过“郝老师辅导中心在线咨询”等板块,在专业心理咨询师的技术支持下,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监控学生心理行为发展,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延伸心理教育至课堂以外。并通过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关注和指导,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我们可以逐步构建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信息网络和心理健康教育管理评价系统,对心理状况欠佳的孩子,进行个案研究,实行跟踪服务,占有详实资料,把握群体规律,制定服务措施,净化心理环境。使网络真正成为学生获取知识、调节心理,促进自我健康成长的有力工具。
其他文献
从目前我国的视频案例研究现状分析,视频案例展现了真实的课堂情景,嵌入了许多有待研究和可供讨论的教育教学的问题,汇聚了专家、同行、学生等多元观点,搭建了教育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聚焦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已成为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师资培训与校本研修的新型优秀平台,备受广大教师的青睐。视频案例是基于一定的教学设计,借助先进的教育技术,将课堂活动,教师的实践反思,专家、同行、学生的评
期刊
活动背景    为了让学生了解、感受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我校在衷敬高校长的策划下,从2002年11月开始在高中二年级开展井冈山社会实践活动,走进井冈山,与我校的手拉手共建学校“古城春风中学”的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调查当地农民生活情况,参观井冈山博物馆和北山烈士陵园,游览黄洋界、五指山等井冈山景观。我校从实践中体会到这一活动导向鲜明,内涵丰富,形式生动,深受师生喜爱。  2004年9月广东省全面实施高
期刊
摘要:在新的评价理念下,学校的日常评价活动更多地指向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而课堂评价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英国基础教育的课堂评价无论理念还是形式,都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课堂评价;英国    笔者有幸参加了2007年深圳市南山区组织的“英国现代学校制度培训班”,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亲身观察和感受了英国基础教育的不同侧面。尤其是英国中小学校的课堂评价,成为此行的研习重点。深圳市南
期刊
摘要: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会由于智力、主观努力和语言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逐渐产生差距。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采取不同的要求、方法来进行教学乃当务之急。本文着重探究了分层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及实施步骤,提出了操练分层、活动分层、任务分层、作业分层和评价分层等分层教学的实施方式。  关键词:分层;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是“面向全体学生,为学
期刊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质疑是思维的起点,问题是质疑的表现。教师的学问在于能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合理创设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的学问在于能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即学着询问,学着质问,学着反问,而不是学答。问题探究式教学正是这样一种把教学内容问题化,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过程——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期刊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效率。就在大家流连网络、乐此不疲的同时,也不难发现暴力、色情等信息一直是网络无法回避的“痛”。因此,北京市那位十二岁的小女孩在CCTV发出了“很黄很暴力”的控诉,如同一记惊雷,唤醒社会各界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曾引为自豪的“互联网”。2007年11月14日《扬州晚报》报道,如今一些小学生不写日记写起了博客,不少网站还开辟了小学生博客专栏,有的网站更是专门为小学
期刊
引言    在每个英语教师的教学生涯中,都会碰到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怎样去鼓励那些在英语考试中屡战屡败的学生?本文从情感因素入手,通过对两名这类学生的长期观察和深入访谈,采用教育叙事探究(narrative inquiry)的方法来探讨这个问题。  李明汉认为,教育叙事探究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它是研究者(主要是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从而
期刊
问题的提出    在聋人学校日常教学中,学生学习数学不预习、课前不准备学习用品,如圆规、三角板等,有时学生甚至不知道学习到了什么地方,课堂上不主动思考问题更是常见现象。  针对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我进行了问卷调查,进一步核实自己的观察。新学期开学,我对所教的高中052班(共1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40%的学生做不到“遵守课堂纪律,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有事向老师请假”;
期刊
通过多年的教改实践和探索,我认为,只有将传统的教学媒体中合理、优秀的部分与现代教学媒体进行优化组合,才能形成一种优势互补的“整体效应”,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笔者在《正常人体学基础》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各种教学媒体的运用与发挥。    传递方式的优化——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    《正常人体学基础》学科的特点是细微、动态、抽象。如人体的细胞、血液的流动、神经的传导、食物的消化等,这些均是教学
期刊
回归生活,以人为本是小学品德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实施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时,我们要力图体现这些基本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身心发展的规律、特点,使儿童在真实的生活中健康成长。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适合每一个群体    新课程下的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材体现了新的理念,贴近儿童的生活。但教材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不同的班级,在教学中,就需要我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它适合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