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和探讨的重要工具。青少年上网已成为时尚,网络技术将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广泛运用,成为现代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给心理健康教育
的多元化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通过研究,我们尝试了以下几种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辅导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利用网络丰富的资源进行心理引导
计算机网络大量丰富的资源,可以为不同的心理引导提供足够的资源和多样的呈现方式,或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或引起悬念、诱发动机,这些都可以为正确的心理引导做好铺垫,也为下一个环节的心理认知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如在进行心理引导“学会自信”时,完全可以通过网络,寻找各种有关自信的事例及不自信时进行合理调整的方法,通过图片、音乐、录像、游戏等进一步进行引导,以大量的事例及音像资料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答案,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功能深化心理行为
网络心理健康辅导的效果直接体现于,学生在明理的基础上产生正确的心理行为。因此,不断提高学生心理行为的选择能力,是深化导行这一环节的重要任务,而利用计算机网络交互性的功能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在“深化导行”的网络心理健康交流中,运用计算机网络实现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人机交互,起到了很好的反馈信息和学习交流的作用,从而使教师更加迅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导。例如,在与学生讨论“我心中的烦恼”时,教师在网络中设计了QQ哥哥、知心姐姐、e-mail伯伯、智慧叔叔四个人物,请来了有关教师分别担任这四个网络虚拟人物,利用QQ、聊天室、论坛、电子邮件等形式,在网络上和学生进行了不见面的心理交流。这种形式新颖又有创意,具有很大的隐秘性。学生在网络上直言不讳,把自己的各种心理问题向教师进行深入细致地咨询,通过网络,在各位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学生面临的各种心理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答,促进了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行为。
利用网络的共享性特点进行心理延伸
网络具有共享性特点,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上的“心理辅导BBS”来交流心理问题,为学生提供倾诉心声的园地,师生和家长能够共享网络的心理资源。比如有一次,一个学生做错了事,他选择了在网络留言板发帖子的形式向全班同学道歉,并向老师道出了导致他做错事的原因。大家看到了留言板上的内容,于是都积极发言,给予这位同学宽容和谅解。借助网络用留言板进行交流的形式,由于不是面对面,学生会主动和老师、同学进行沟通,无论是生活上的、个人情感上的或者同学之间的关系等,这样非常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利用网络的扩展性特点加强心理辅导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应该在校内课堂上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培养目标,更应及时掌握学生在校外的心理思想行为,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而网络的扩展性特点就为教师把课堂搬到校外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教师完全可以通过网络“监控”学生的心理行为发展。通过网络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利用网络在任意时间、空间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更可以把教师自己的构想、心理交流的内容与各方人士进行交流,群策群力,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我校通过建立“心灵空间——宁波市镇安小学心理辅导网”,把学校教育带到了课堂以外。此外,学校还与宁波“郝老师人和心理辅导中心”合作,通过“郝老师辅导中心在线咨询”等板块,在专业心理咨询师的技术支持下,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监控学生心理行为发展,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延伸心理教育至课堂以外。并通过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关注和指导,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我们可以逐步构建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信息网络和心理健康教育管理评价系统,对心理状况欠佳的孩子,进行个案研究,实行跟踪服务,占有详实资料,把握群体规律,制定服务措施,净化心理环境。使网络真正成为学生获取知识、调节心理,促进自我健康成长的有力工具。
的多元化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通过研究,我们尝试了以下几种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辅导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利用网络丰富的资源进行心理引导
计算机网络大量丰富的资源,可以为不同的心理引导提供足够的资源和多样的呈现方式,或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或引起悬念、诱发动机,这些都可以为正确的心理引导做好铺垫,也为下一个环节的心理认知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如在进行心理引导“学会自信”时,完全可以通过网络,寻找各种有关自信的事例及不自信时进行合理调整的方法,通过图片、音乐、录像、游戏等进一步进行引导,以大量的事例及音像资料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答案,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功能深化心理行为
网络心理健康辅导的效果直接体现于,学生在明理的基础上产生正确的心理行为。因此,不断提高学生心理行为的选择能力,是深化导行这一环节的重要任务,而利用计算机网络交互性的功能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在“深化导行”的网络心理健康交流中,运用计算机网络实现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人机交互,起到了很好的反馈信息和学习交流的作用,从而使教师更加迅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导。例如,在与学生讨论“我心中的烦恼”时,教师在网络中设计了QQ哥哥、知心姐姐、e-mail伯伯、智慧叔叔四个人物,请来了有关教师分别担任这四个网络虚拟人物,利用QQ、聊天室、论坛、电子邮件等形式,在网络上和学生进行了不见面的心理交流。这种形式新颖又有创意,具有很大的隐秘性。学生在网络上直言不讳,把自己的各种心理问题向教师进行深入细致地咨询,通过网络,在各位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学生面临的各种心理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答,促进了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行为。
利用网络的共享性特点进行心理延伸
网络具有共享性特点,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上的“心理辅导BBS”来交流心理问题,为学生提供倾诉心声的园地,师生和家长能够共享网络的心理资源。比如有一次,一个学生做错了事,他选择了在网络留言板发帖子的形式向全班同学道歉,并向老师道出了导致他做错事的原因。大家看到了留言板上的内容,于是都积极发言,给予这位同学宽容和谅解。借助网络用留言板进行交流的形式,由于不是面对面,学生会主动和老师、同学进行沟通,无论是生活上的、个人情感上的或者同学之间的关系等,这样非常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利用网络的扩展性特点加强心理辅导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应该在校内课堂上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培养目标,更应及时掌握学生在校外的心理思想行为,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而网络的扩展性特点就为教师把课堂搬到校外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教师完全可以通过网络“监控”学生的心理行为发展。通过网络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利用网络在任意时间、空间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更可以把教师自己的构想、心理交流的内容与各方人士进行交流,群策群力,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我校通过建立“心灵空间——宁波市镇安小学心理辅导网”,把学校教育带到了课堂以外。此外,学校还与宁波“郝老师人和心理辅导中心”合作,通过“郝老师辅导中心在线咨询”等板块,在专业心理咨询师的技术支持下,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监控学生心理行为发展,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延伸心理教育至课堂以外。并通过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关注和指导,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我们可以逐步构建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信息网络和心理健康教育管理评价系统,对心理状况欠佳的孩子,进行个案研究,实行跟踪服务,占有详实资料,把握群体规律,制定服务措施,净化心理环境。使网络真正成为学生获取知识、调节心理,促进自我健康成长的有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