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着粉泽,回归本真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di_x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昳岚是当代达斡尔族优秀女作家。她的散文不但具有较高的认知价值,而且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本文从内容情感的真实真挚性、语言的简洁朴实性和游记散文的民族历史文化意识性三方面对其散文艺术特色进行评介。
  关键词:昳岚;散文;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I2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6-0150-03
  昳岚,原名张华,是当代达斡尔族作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位女性作家,以散文和小说创作为主。从初涉文坛起,昳岚就从事散文创作,笔耕不辍,结集散文有《走出方格》和《追寻你的踪迹》。昳岚的散文以独特的达斡尔族文化心理,细腻的女性感知世界方式表现了深厚的达斡尔族情结和真情至上观。在艺术追求上,昳岚的散文形态依据题材内容和意欲抒发的思想情感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性和灵活性。纵观她的作品,内容情感的真实真挚性、语言的简洁朴实性和游记散文的民族历史文化意识性表现得尤其突出。
  一
  “真”是昳岚秉承的一种文学创作价值取向。她曾多次表示:“我以自己对生命的热爱,真诚地寻找自己的心灵轨迹,去读书、思考,去感受、写作,展示生命的一种辉煌。”[1]“用这一份真挚的感情在方块字的世界里,寻找我对人生的感知感悟。表现各种生命形式的存在。”[2]真,起笔于真实经历、抒发真挚情感、表达真知灼见便成为昳岚散文的一个重要特色。
  昳岚的散文,从内容上看,皆取材亲身经历。要么写自己亲历的事件,要么写自己的真实感受,要么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没有任何虚构和捏造的成分。她的这些亲身经历和感受,在不同的文章中,可以得到相互印证和相互衔接,绝没有自相矛盾和不能自圆其说的情况。回忆性散文,如《走出方格》,叙述了她童年时代的成长环境和幼时经历,如实记录了她成长中的痛苦、困惑和惶恐。在《情萦苍穹》、《多色人生》、《遥远的夏天》和《像梦中的钟声》中,她带着真挚的情感,对已经逝去的父母、女儿进行了怀念。《声音的寻觅》、《岁月不再》、《无愧》中,她回忆了大学时代的生活和同学,追怀了文学道路上的坎坎坷坷、一路坚持。游记类散文,如《追寻你的踪迹》这部散文集,是她亲赴新疆考察当地达斡尔人的经历、印象、感想的记录,完全是写实性的,记述了沿途的一段段路程、一位位同胞、一处处景物名胜和真实的风俗民情。昳岚这些带有自传性质的书写,是其散文艺术真实性产生的基础。
  “我手写我心”,抒发情感,这是散文创作的重要原则和灵魂。读昳岚散文的第一印象,就是作者是一个充满强烈感情的人。昳岚的散文总是以情感人,感情的真挚性成为她散文的特色。昳岚在忠实于自己经历的基础上,她撷取生活中的珍贵片断,将其融汇进她的情感波澜中。作品中字字句句都贮满了情感的汁液,肫挚而淳朴,不虚伪、不做作。她的达斡尔民族身份、女性多重社会角色身份、理性作家身份,使她的散文具有强烈的民族情感、温婉清丽的感伤情调和厚重的历史人文情怀。读她的散文,能使人不由自主地来到她的灵魂隅角,体会到她的柔弱与倔强、孤独与高洁、欢乐与疼痛,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和提升,引发思考和忧虑。昳岚的散文之所以能够产生这样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源自于她的真性情。
  昳岚的散文,处处透射出作家可贵的良知和真知灼见。昳岚无论是写回忆还是写游记,无论是叙事还是抒情,都紧密结合时代人情阐发自己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透露出对人对社会的深刻人文关怀,而这种人文关怀并非仅仅依靠感情毫不掩饰的加以抒发,而是更多的将感情提升到理性层面,用智慧加以分析,给人以思考和启迪。如在思想内容中所提到的,对于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这一人文精神严重丧失现象,她的作品中有揭露、有批判,但她更多的是考虑怎样重塑人格、矫枉世风,在多篇作品中,她给世人指出了诉诸书籍、塑造文化人格这一途径。在当下,这种见解无疑具有积极的启发性意义。
  二
  昳岚的散文作品呈现一种不假藻饰,铅华尽洗的艺术美,这是由她的语言文字运用和锤炼的特点所决定的。昳岚的散文,文字质朴,体现了“意质而语显”的风格。
  无论是实地考察的游记还是言近旨远的随笔,亦或直抒胸臆的灵魂独白,或者悼念性的回忆之作,昳岚大都书写得朴素凝练、从容自然。在她的散文作品中很难找到特别亮堂,色彩浓艳的语句。在遣词造句方面她倾向于以浅显直白的语言,尽量以平实、清楚、扼要、形象的语句来表达思想内容,描景状物,抒发情怀,决不无病呻吟,毫不晦涩做作,力避夸饰虚饰。她起笔舒缓自然,简洁利落,语言素净工整,朴素淡雅。如:
  “回到家中,面对着空荡荡的屋子,空荡荡的床铺。一切都已叫母亲带走。我再也掩饰不住奔涌的泪水,伏在桌上啜泣不止,许久都不能平静下来。我解释不清,自己缘何这般伤感。”[3](昳岚《情萦苍穹》)
  “我是这样写了爸爸的一生。也许我是一个叛逆,没有继承爸爸的民族。也没有向别人那样为他唱赞歌。但是我感念爸爸。感念他给了我立于人群中的血肉之躯。怀念那遥远的岁月里父母膝下的天真。那份没有奔名逐利的安适……”[4](昳岚《多色人生》)
  这是昳岚回忆悼念亲人作品中的文字,语言朴素平实,感情沉郁而又真切。
  “真的,荷花淀就是这样以它美丽而又凡俗印在我的心幕中的。在太阳欲隐欲现的斑驳光景中,我们的舟楫荡出了芦苇竦瑟的狭曲淀路。进入荷花淀时,太阳不再遮遮掩掩,已把它的光芒悉然洒在荷田之上。”[5](昳岚《荷花淀印象》)
  “天是一片碧蓝的宝石。阳光,是那么白灿光亮,把所有的物体都镀上了银色光芒。惠风和畅,吹开心胸的一扇大门。太阳,就在你举手的地方,暖暖亮亮,吻摸你的肌肤和脸,渐渐使你壅软。”[6](昳岚《地下珍藏》)
  “围桌而坐,便有了近距离端详。一张善良安详的面孔,近于艺术和学者之间的神态。不知要向我打开一个怎样的世界。巴尔登先生炯烁,宽裕汪汪。”[7](昳岚《地下珍藏》)
  “车,把我拉到白先生家里。夫人玉兰姐已在家中等候。白白胖胖的女人。家也白白净净,纤尘不染。”[8](昳岚《我的房东》)   这些是昳岚游记散文中描写景物和人物的文字,白描手笔,清新明丽,朴素自然。
  “假如一个国家的大部分公民都能如一位学者一样,筑造一个心里的单间:书房,那么,具这种精神巢穴、生命禅床的民族,其精神文明程度是可以想象的。”[9](昳岚《文化随想》)
  “丑恶善美就是生活,你必须挂上正常的面孔,接纳生活。于是,你就是那平平凡凡的,芸芸众生中的一员。”[10](昳岚《思想的瞬间》)
  这是昳岚直抒人生感悟的短章中的文字,言近旨远、凝炼警策、一丝不苟。
  “在这样的居室里在每一个角落,我想所有庸常的女人,把琐屑平淡的日子流成涓涓的小溪。那溪水,也清也澈,也会激起闪亮的浪花,也要受到四季时节的纷扰。”[11](昳岚《家居笔记》)
  “我的书房仄小,也称作书房的话。繁忙之余,静在这一角落,一个忧倦的身心便也释然了。”[12](昳岚《书架的温馨》)
  这是昳岚日常随笔中的文字,悠闲恬淡、冲淡平和、朴素有味。
  诸如以上的文字语言,在昳岚的散文里不胜枚举。昳岚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浅白易懂的文字和质朴厚重的语言,这已成为她的特点。散文是与个人的思想、心灵和生命体验关系最为密切的文体。昳岚的这种素面朝天的语言风格,使她意欲表达的哲理深思与言情达意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她的灵性、心志、内心状态便悠然显现为笔下的风景,感情自然直截了当,形象自然天然无雕饰,文章自然而然也就启人共鸣。因此,品读昳岚的散文,无论是揭示人生世相或抽象哲理,还是寄寓人生感悟或人间况味,无论是记叙自己身边的生活琐事,还是抒发酸甜苦辣的心灵感受,我们都仿佛是在与她进行朴朴实实的心灵对话,一种真切、实在的情绪缓缓流入肺腑,既轻松自然,又感悟深刻。
  三
  昳岚的散文作品,游记散文的数量占很大比重。昳岚的游记散文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作品弥漫着厚重的民族意识和历史文化意识。为了分析方便,我把她的游记散文分成两类。一类是赴新疆实地考察达斡尔族同胞的作品,即《追寻你的踪迹》散文集里的大部分文章;一类是游历其它景点的作品,分别是《荷花淀印象》,《历史在这里淡漠》及《潇湘散记》组文六篇。
  《追寻你的踪迹》这本散文集,与其说是昳岚的个人旅行传记,还不如说是达斡尔族的民族传记,既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又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史料价值。正如散文集的名字,昳岚是按照达斡尔祖先西迁戍边的历史路线,一路追寻足迹,进行实地访问考察的。她旅行的目的,不是游山逛水、陶冶性情,而是对达斡尔族进行历史文化的追踪。阅读这本散文集,我们可以探寻达斡尔民族整个历史演化发展进程、可以复原戍边队伍的整条西迁历史路线、可以了解新疆达斡尔同胞近三百年的命运变迁。因此,《追寻你的踪迹》就蕴含了深厚的达斡尔族历史文化意识。在具体行文中,我们会发现每一篇游记,不论是写景状物、叙事说人,还是氛围渲染,昳岚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以达斡尔族历史文化意识观照全文。如对接待她行程的达斡尔同胞兰花姐,她是这样描写的,“我从没接触过像兰花姐这样,贵族气的、自信、甚至是高傲的达斡尔族知识女性。她那里传递着的,是一种骨气。是的,一种与生俱来的峻峭风骨。我竟想到了那个黑龙江北岸的女人。那个咬死沙俄侵略者的身体而被枪杀的英雄。她应该高昂着头的,宁死不屈。奇怪,兰花姐为什么让我想到那个画面?”[13]对于看到的景物,也是以达斡尔族历史风云来观照描写。在描写巴克图口岸的卡伦和苇塘,她展现了三千六百索伦官兵及其家眷流亡俄境——等待解救——迁居苇塘——投奔布伦托——重整旗鼓——守卫塔尔巴哈台的全部历史过程。对于达斡尔人苦难深重的意象,昳岚以杜甫的诗句来写照全民兵役的苦痛,以何叶尔·文克泽的家书来略见达斡尔人戍边驻防的苍凉。可以说,达斡尔族历史文化意识,在昳岚《追寻你的踪迹》这本散文集中,无论是从主题思想还是从具体架构来分析,都是具有本体论意义的。
  昳岚对中国文化及中国传统士大夫文化人格的把握是十分深刻的。在《荷花淀印象》,《历史在这里淡漠》及《潇湘散记》组文六篇中,追求历史文化蕴藉是她写作旨趣所在。阅读这组游记散文,虽然感觉或是清新秀丽,或是深邃高旷,然而这种阅读感受的形成却不是因为昳岚注重记叙和描绘,而是因为她以文化观照角度切入,追求一种气氛、一种意境。如《潇湘散记》中的《白银盘里一青螺》和《雨中桃花源》,她的笔触没有停留在青山、碧水、翠竹、青冢、古祠、细雨构成的大自然风光上,而是把君山和桃花源的秀美和韵致还原到历史的全息图景中,写君山和桃花源的美丽传说、历史人文,写古井古祠、翠竹奇树,写东方朔、陶渊明,这使得自然景物与历史世故相叠合,从而作品内容扎实饱满,充盈着丰厚的历史感。更为可贵的是,她以历史文化背景作为参照,着眼于现实和人生的思考,使得这组游记散文蕴含了深刻的历史人文内涵。在《岳麓山寻踪》和《橘子洲头雨绪》中,她让我们触摸到伟人探索救国救民之路,指点江山的恒古永存的魂魄。在《拒绝俗尘》中,她让我们感觉到传统士大夫精神的悲壮与坦荡旷达。在《历史在这里淡漠》和《荷花淀印象》中,通过历史人事的沧桑变幻,她让我们感受到不可名状的悲哀与失落,并且又让我们真切地感悟到天地间那仍然长存着的士大夫高洁精神气魂。
  此外,昳岚的散文,还浅近明晰地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一些文章的行文还使用了“闲话体”等,这些都是比较有审美特色的,在此就不一一加以分析了。昳岚现已是全国优秀的少数民族作家,以上对于她散文艺术特色的分析,希望能给广大读者了解昳岚和她的作品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2〕〔3〕〔4〕〔5〕〔9〕〔10〕〔11〕〔12〕昳岚.走出方格 [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
  〔6〕〔7〕〔8〕〔13〕昳岚.追寻你的踪迹[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摘要:《金陵十三钗》和《小姨多鹤》作为旅美作家严歌苓的华丽转身,以战争、民族和生命本源为主题呈现了一幅21世纪的“维和”画卷。笔者将其定义为“维和叙事”,一方面想展露严歌苓胸怀“仁爱”、善行天下的创作初衷,另一方面想凸显其“续写文明、和谐东方”的宏大构想。  关键词:严歌苓;维和叙事;战争;和谐东方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8-0146-0
期刊
摘要:马克思从揭示人的本质出发,阐释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主要内涵。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生态优美的美丽中国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之间是内在统一、相辅相成、互动共进的关系。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学说对美丽中国的建设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我们要以此学说指导美丽中国的建设。  关键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美丽中国;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B0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对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可追忆到梁元帝萧绎的《采莲赋》、南朝乐府名篇《西洲曲》。荷实质上是对我们民族文化中“莲花美人”意象的传承与进一步发展,无论这是出于自觉的艺术追求还是潜意识的艺术灵感。  关键词:荷塘月色;莲花;意象传承  中图分类号:I2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8-0164-02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颇不宁静”的。然而这种“不宁静”
期刊
摘要:本文以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为例,探讨了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方略问题。文章着重从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评估、第二课堂以及配套设备五个方面提出了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式方法,以期对为独立学院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2-0266-02  一
期刊
摘要:故事因素是影视剧成功不可缺少的要素,有好的故事,就可能有一部好的影片。本文通过几部经典的影片,从原型故事创作、想象力、文化因素、叙事角度等几方面来探讨影视剧中影响故事的主要因素,以期对影视文学中的成功因素进行探讨。  关键词:故事;文化;想象;叙事  中图分类号:I207.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8-0149-02  故事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元
期刊
摘要:本文对高校科研机构的建设任务给予了定位,并以内蒙古大学为例,介绍了科研机构的现状和取得的成绩;从专职科研人员编制、人员配备、经费投入、资源共享四个方面分析了高校科研机构运行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论述了进一步加快高校科研机构建设与发展步伐要解决的管理体制、目标定位、人才结构、培育产业链等问题。  关键词:高校;科研机构;管理  中图分类号:G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
期刊
摘要:电影《慧血》是美国一部充满了悲情色彩的喜剧片。影片叙述了主人公黑兹尔·莫茨在精神信仰和救赎道路上的曲折经历及最后自我暴力救赎的故事,反映了主人公的基督教原罪意识及精神创伤是他执着追求精神信仰的源动力。黑兹尔·莫茨的精神求索历程及大量宗教意象揭示的作品救赎主题,能够涤荡人们的思想,净化人们的心灵,犹如一则现代先知寓言。  关键词:《慧血》;创伤;反向行为;暴力;救赎  中图分类号:I712 文
期刊
摘要:格非新作《隐身衣》6月份发表以来就引发各界强烈关注。这不仅缘于读者对格非作品的信任,更得力于格非在《隐身衣》中所做的新尝试,即将音乐引入文学创作中。在《隐身衣》中,格非透过一位音乐器材经营者眼中古典音乐在中国的没落过程,折射出消费时代,公共空间无限扩张,私人空间被挤占,导致人文精神和信仰迷失的现实。  关键词:格非;《隐身衣》;裸奔时代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
期刊
摘要: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如何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优势,找准与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结合、着力点,凝炼特色企业文化,用文化力激活生产力是国有企业党组织认真研究实践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党建;企业文化;生产力  中图分类号:D26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8-0268-02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
期刊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赋予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时代内涵,引领了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潮流,成为激励农民奋力拼搏的精神动力和团结各族农民的精神纽带,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26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8-0274-02  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