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小桃树》的“三错位”与“一重合”

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12121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棵小桃树》是贾平凹先生的一篇散文,其以过去、现在相互转换的视角,围绕他心爱的小桃树而起,同时又交融着自己的人生,这便注定这篇文本在由“真情流露”带来的温暖感、亲切感之外,又具有着深厚的哲学意味和艺术性.具体表现在“梦”与“实”的错位、“美”与“丑”的错位、“今”与“昔”的错位此“三错位”,以及“我的小桃树”与“我”的命运的重合此“一重合”之上.
其他文献
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一,是中华民族情感、意志、审美的重要载体,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我们不妨以“文本细读”为理论依据,运用“着眼字词,深挖内涵”“关注语境,分析情感”“寻找空白,发挥想象”“研读意象,欣赏意境”“探究矛盾,深化主题”的教学策略,使古诗词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如何在文学作品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教师在《边城》教学时,就应当从文学语言、文学隐语、文学作品衬角的艺术效果等方面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采用大段对话来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表现小说主旨,是《祝福》在艺术手法上的一大特点.《祝福》主要有四段重要的对话场景,四段对话各有其重要的叙事功能和艺术特色.这里简要分析第二段与第三段对话,以及对人物、情节的影响.
主诉,即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带着对文本的理解和联想、想象,以文中的某个形象为视角进行情感抒发的一种语言综合实践活动.在阅读教学中,以人物主诉、物象主诉贯穿课堂的各个阶段,它能有效地利用文本情境,融合自己的阅读体验与生活体验,进而优化语言,最终产生深度的阅读审美体验.它讲究有度、适切的运用,对于实现读写共生,扎实培育学生核心素养,都是十分有效的策略.
为了更好地明确统编版教材同步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浙江省三个名师工作室成员集中在青田中学进行了专题研讨.针对统编版必修(下册)教材,七位教师分别对应其中七个单元上写作公开课.笔者试图通过分析教者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处理,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来探讨新教材单元同步作文应该教什么和怎么教.
期刊
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是作者心灵的映射,是作者根据自己情思表达的需要,多角度观察、多层次呈现,以此寄寓情感的言语表达过程.学生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写景的言语思维方式,不但可以感受景物的层次之美,体会作者寄寓在景物中的情感,理解作者对人世的感悟与思考,还可以习得多角度综合重复渲染景物特点的张力思维,掌握多角度写景的语言规律,进而使其服务于自己情思表达的需要.
期刊
以肖培东老师执教的《写人要抓住特点》为例,分析肖老师作文指导课的教学策略:基于学情、巧做铺垫,指导学生写出人物特点并融入情感;创设情境、丰富活动,为学生兴致勃勃地写作创设条件;搭建支架、归纳有方,轻松化解学生写作难点并为学生思想认识的提升指引方向.
初中生最先接触到的散文诗是泰戈尔的《金色花》和冰心的《荷叶·母亲》这两首诗.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多次问及散文诗的相关问题.特别是后来在讲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介绍鲁迅的时候学生又提到了他的《野草》这部散文诗集.为此,我觉得有必要结合前两首诗作,向学生讲清如下有关散文诗的问题.
期刊
《沁园春·长沙》词作被列为高中第一篇语文课文,其教学背负着诸多任务.如何上好这第一堂课?当下不少教师仍然把鉴赏诗歌技巧、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而把领受伟人青年时代的博大胸襟,体悟经典词句的感染力及挖掘词作深刻思想主题的化育功用放在次要位置,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课堂教学目标操作.《诗经》的作者关于作诗目的的叙述中就有“诗言志”这种观念萌芽.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实施建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笔者调研区域内十余所初中学校,几乎都以升学为主要任务,学生基本以考入理想高中为学习目标,师生普遍认为阅读整本书费时费力,且难提升、见效慢,甚至没有成效.整本书阅读教学举步维艰,基本是流于形式.这些现状充分暴露了当前师生对整本书阅读认识上的偏差、兴趣上的淡漠,以及能力上的匮乏,已成为制约整本书阅读教学走向纵深的现实瓶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