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也是学生提高语文水平的瓶颈。正因如此,教师更应重视作文教学,把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视为不可推卸的责任,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将其摸索的一些作文教学具体方法写出一点浅见。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作为一名有着20多年教学经历的初中语文教师,我有理由相信:作文是语文学科的“半边天”。一个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成与败,一个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高与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在作文方面的本领大小。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素材的积累对于学生作文兴趣的激发,对于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之所以农村学生写作积极性不高,只是我们还没有足够积极地激励他们的写作热情,没有训练出他们获取生活素材的本领罢了。作为教师,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能行!
一、课外阅读摘抄和课内阅读背诵
我在自己的教学计划里分出了一定的空间给阅读课——即每天晚自习的读报时间,我让同学读一篇好的文章,一个同学读一天,轮流读下去。每天的接力日志写下去。还有每周五下午最后一节,写周总结。这样我制订了严格的阅读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读书活动。而且我还提倡学生随时摘抄,写读书笔记,因为我要随时检查。还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要速读和精读相结合,海量浏览和细嚼慢咽相结合。好书还要反复阅读,我给学生们灌输这样一个概念: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并且每读一遍感受是不一样的,收获也是不一样的。而课内阅读里一些好的诗词、文言警句、历史典故,适当运用在写作中,会为作文增色不少。通过阅读活动的开展,我发现孩子们不仅喜欢上了语文,并且写作功底有了大的提升。我班上一位叫小雨的同学在笔记本中这样写道:“读寓言故事,让人在啼笑皆非中领悟了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读优美的散文,让我们领略了生活的精彩,明白了活着的美好;读名人传记,让我们了解了名人的伟绩,使我们追寻他的脚步,去创造另一个不远的奇迹。阅读是一件很享受的事。”针对课内阅读,我平时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们去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以期创造出另一个故事。例如,在教完《我的叔叔于勒》一课后,我给学生们留下了这样一个写作任务。于勒结局究竟怎样了,是否能改写出一个更高潮的矛盾冲突,更加突出亲情与金钱孰轻孰重?班上一位学生经过我的提醒后,突发奇想,改成了以于勒的口吻来写,更名为《我——于勒的一生》。写作的顺序采用倒叙,让我眼前一亮。
二、生活中积累素材
日记是一种最常见的方式,然而,初中的升学压力决定了我采取写周记的方式来督促学生进行素材积累和写作练习。周记文体不限,字数不限,角度不限,可以记录生活经历,也可以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还可以发表评论。学生们既有写下河捉螃蟹的趣事,也有写对一周的学习生活的总结,好多孩子在周记中表达了对老师的喜爱和关心,让我很是感动。另外,我经常通过上信息感受交流课,来进行积累。即经常组织学生互相进行口语交流.如近日的“日常生活、学习生活、劳动生活、体育娱乐生活、人际交往以及同大自然的接触与遭遇中的种种感受,起到互相暗示、感染、启示的作用,同时也强化各自的感受。”效果还不错。
三、大自然是老师,观察中得灵感
作文观察是语文作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观察训练,可以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积累丰富的表象材料和知识经验,为作文提供大量的素材;通过观察训练,可以使学生获得某些作文灵感.触发作文的动因;通过观察训练,可以使学生养成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为未来的写作开辟一条取之不尽的源泉。农村是一个宽广的舞台。我有时会布置学生出去“写生”, 即要求他们在回家的路上,在返校的路上,在无尽的旷野中,观察我们魅力无穷的农村:不同家庭的学生可让他们进行细致的观察,写出观察日记。可以是观察植物,如小麦、棉花、玉米、芝麻等农作物;或梨、桃、杏儿、苹果、葡萄、石榴等果木;或者杨树、柳树、榆树、梧桐树等树木。也可以是观察动物,鸡鸭鱼鹅、骡马牛羊、狗猫猪兔等家畜家禽都可以。还可以写周围的自然景观、田园风光或者是农村劳动的忙碌场面。又可以观察农村生活的今昔变化等。这也可以为周记练习积累很好的素材。曾经有一次,为了写好命题作文《校园里的树》,我带领学生们观察了校园里的各种树。那时是初春,万物复苏,孩子们饶有兴趣地到院子里观察各种树的形状、高矮,发芽的早晚,耐寒程度等等。有的同学还亲自动手去摸一摸树干,感受了什么叫“粗糙”,并在联想中将此感与母亲操劳的双手建立了联系:有的同学观察到树的高低不同,即使是同时栽种的树苗也是如此。由此他们想到凡是那种笔直的树,不论粗细都是高插云霄的,而那种旁逸斜出的树苗则无论如何也长不高。联系到人品:正直的人总是勇往直前的、高尚的,小树不修不成材等等。
四、真情打动人。无论做任何事,不付出真心,是办不好的
写作更是如此,为何一些学生作文里我给的评语是无病呻吟,无情可抒,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 ,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学会抒发。这是一篇我班小文同学《校园的春》的作文片段:站在教学楼的楼梯上,放眼望去,一棵棵杨树随风挺立在校园的周围,悠然地吞吐着无尽的花絮。这个世界因漫天飘舞的柳絮,而变得扑朔迷离。紧挨南墙跟的一排柳树,像仙女一样飘逸着她们美丽的秀发,长长的,细细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唐代的贺知章也是因了这令人陶醉的美景,而触景生情了吧。下课了,你可以到柳树的下面去,拾捡一些树枝,编成环戴在头上很好玩。小文的《校园的春》片段写的很成功。想不到在小小的校园里,也可以找到如此美丽的春天。她以校园里的杨树、柳树为载体,以拟人化的手法歌颂了多姿的春天。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对校园春天的喜爱,她是投入了真情来写《校园的春天》,自然效果非常不错。
作文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写好作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也要付出我的真心,带领学生们,用他们手中的的钢笔,写出一份美好的蓝图。我相信我能做到!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
[2]《中小学课程标准》.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作为一名有着20多年教学经历的初中语文教师,我有理由相信:作文是语文学科的“半边天”。一个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成与败,一个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高与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在作文方面的本领大小。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素材的积累对于学生作文兴趣的激发,对于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之所以农村学生写作积极性不高,只是我们还没有足够积极地激励他们的写作热情,没有训练出他们获取生活素材的本领罢了。作为教师,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能行!
一、课外阅读摘抄和课内阅读背诵
我在自己的教学计划里分出了一定的空间给阅读课——即每天晚自习的读报时间,我让同学读一篇好的文章,一个同学读一天,轮流读下去。每天的接力日志写下去。还有每周五下午最后一节,写周总结。这样我制订了严格的阅读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读书活动。而且我还提倡学生随时摘抄,写读书笔记,因为我要随时检查。还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要速读和精读相结合,海量浏览和细嚼慢咽相结合。好书还要反复阅读,我给学生们灌输这样一个概念: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并且每读一遍感受是不一样的,收获也是不一样的。而课内阅读里一些好的诗词、文言警句、历史典故,适当运用在写作中,会为作文增色不少。通过阅读活动的开展,我发现孩子们不仅喜欢上了语文,并且写作功底有了大的提升。我班上一位叫小雨的同学在笔记本中这样写道:“读寓言故事,让人在啼笑皆非中领悟了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读优美的散文,让我们领略了生活的精彩,明白了活着的美好;读名人传记,让我们了解了名人的伟绩,使我们追寻他的脚步,去创造另一个不远的奇迹。阅读是一件很享受的事。”针对课内阅读,我平时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们去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以期创造出另一个故事。例如,在教完《我的叔叔于勒》一课后,我给学生们留下了这样一个写作任务。于勒结局究竟怎样了,是否能改写出一个更高潮的矛盾冲突,更加突出亲情与金钱孰轻孰重?班上一位学生经过我的提醒后,突发奇想,改成了以于勒的口吻来写,更名为《我——于勒的一生》。写作的顺序采用倒叙,让我眼前一亮。
二、生活中积累素材
日记是一种最常见的方式,然而,初中的升学压力决定了我采取写周记的方式来督促学生进行素材积累和写作练习。周记文体不限,字数不限,角度不限,可以记录生活经历,也可以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还可以发表评论。学生们既有写下河捉螃蟹的趣事,也有写对一周的学习生活的总结,好多孩子在周记中表达了对老师的喜爱和关心,让我很是感动。另外,我经常通过上信息感受交流课,来进行积累。即经常组织学生互相进行口语交流.如近日的“日常生活、学习生活、劳动生活、体育娱乐生活、人际交往以及同大自然的接触与遭遇中的种种感受,起到互相暗示、感染、启示的作用,同时也强化各自的感受。”效果还不错。
三、大自然是老师,观察中得灵感
作文观察是语文作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观察训练,可以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积累丰富的表象材料和知识经验,为作文提供大量的素材;通过观察训练,可以使学生获得某些作文灵感.触发作文的动因;通过观察训练,可以使学生养成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为未来的写作开辟一条取之不尽的源泉。农村是一个宽广的舞台。我有时会布置学生出去“写生”, 即要求他们在回家的路上,在返校的路上,在无尽的旷野中,观察我们魅力无穷的农村:不同家庭的学生可让他们进行细致的观察,写出观察日记。可以是观察植物,如小麦、棉花、玉米、芝麻等农作物;或梨、桃、杏儿、苹果、葡萄、石榴等果木;或者杨树、柳树、榆树、梧桐树等树木。也可以是观察动物,鸡鸭鱼鹅、骡马牛羊、狗猫猪兔等家畜家禽都可以。还可以写周围的自然景观、田园风光或者是农村劳动的忙碌场面。又可以观察农村生活的今昔变化等。这也可以为周记练习积累很好的素材。曾经有一次,为了写好命题作文《校园里的树》,我带领学生们观察了校园里的各种树。那时是初春,万物复苏,孩子们饶有兴趣地到院子里观察各种树的形状、高矮,发芽的早晚,耐寒程度等等。有的同学还亲自动手去摸一摸树干,感受了什么叫“粗糙”,并在联想中将此感与母亲操劳的双手建立了联系:有的同学观察到树的高低不同,即使是同时栽种的树苗也是如此。由此他们想到凡是那种笔直的树,不论粗细都是高插云霄的,而那种旁逸斜出的树苗则无论如何也长不高。联系到人品:正直的人总是勇往直前的、高尚的,小树不修不成材等等。
四、真情打动人。无论做任何事,不付出真心,是办不好的
写作更是如此,为何一些学生作文里我给的评语是无病呻吟,无情可抒,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 ,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学会抒发。这是一篇我班小文同学《校园的春》的作文片段:站在教学楼的楼梯上,放眼望去,一棵棵杨树随风挺立在校园的周围,悠然地吞吐着无尽的花絮。这个世界因漫天飘舞的柳絮,而变得扑朔迷离。紧挨南墙跟的一排柳树,像仙女一样飘逸着她们美丽的秀发,长长的,细细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唐代的贺知章也是因了这令人陶醉的美景,而触景生情了吧。下课了,你可以到柳树的下面去,拾捡一些树枝,编成环戴在头上很好玩。小文的《校园的春》片段写的很成功。想不到在小小的校园里,也可以找到如此美丽的春天。她以校园里的杨树、柳树为载体,以拟人化的手法歌颂了多姿的春天。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对校园春天的喜爱,她是投入了真情来写《校园的春天》,自然效果非常不错。
作文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写好作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也要付出我的真心,带领学生们,用他们手中的的钢笔,写出一份美好的蓝图。我相信我能做到!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
[2]《中小学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