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全景摄影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ylyf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际全景摄影界,很多摄影师采用全景摄影的方式拍摄社会新闻,比如巴西全景摄影家Aryton Camargo是巴西总统的御用全景摄影师,每次重大场合都会邀请其拍摄全景纪实照片;英国人Henry Stuart拍摄了凯特王妃婚礼现场的全景;俄罗斯的Andrew Bodrov拍摄了红场阅兵式以及俄罗斯质子号火箭发射时的全景;美国的Jook Leung甚至在距离航天飞机发射架400米的地方拍摄了NASA航天飞机的最后一次起飞;德国的Torstem Hemke为多位国际首脑拍摄过全景照,也是很多欧美巨星的全景摄影师。全景摄影因其展示手段的多元化,成为记录此类事件的一个极佳形式。本文采访了Torstem Hemke,就其涉足的事件全景领域进行了探讨,并深入介绍了他的三幅代表作品及其背后的故事。
  能否谈谈您对于当代全景摄影的看法 ?
  Torsten Hemke(简称T):全景摄影以及全景视频在当代媒体中处于一个比较蹩脚的位置。从视觉观感上来看,它既可被归为照片,又可归为视频,因而一直活在现代媒介的“阴影”之中。全球范围内只有相对很小的群体专门从事全景摄影及摄像,并且这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是职业摄影师,但“全景人”通常对于他们所从事的职业狂热而富有激情。不可否认,全景摄影能带给人们强烈而真实的视觉享受,在全景照片中,你能看到360度范围内的全部景象,并且能够通过点击、转动随意观看。
  说说您是怎么进入全景摄影这个领域的 。
  T:全景摄影是我生活的主体。奶奶在我5岁时送给了我一台View Master(一种显示器,能够通过融合模拟人眼视觉的两张图片来展示全景3D图片),在这之后,全景照片忽然之间成为了我生活离不开的伙 伴。
  我今年已经43岁了,出生在魏玛市歌德镇。高中毕业后,我在耶拿学习计算机技术,在接下来的二十余年中,我把很多时间都花在了3D照片尤其是三维全景图片的拍摄以及展示。
  经过这么多年的拍摄与历练,我发现自己比较擅长拍摄关于名人、庆典的全景,并在这个领域取得了一定声望。我目前为欧洲多家有线电视台工作,拍摄政治事件、社会事件等的全景图片。我今年拍摄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政治事件全景。由于工作需要,我还拍摄过德国总统默克尔、斯特拉斯堡的议会等等。此外,我还拍摄过许多娱乐圈以及体育界的巨星。我在2013年在冰岛举办的一年一度的全景摄影大会上,做了主题演讲,介绍近年来我在事件全景、庆典全景方面取得的成绩。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去Iceland2013的官网进一步了解我的作品。
  我在您的网站仔细看过您的作品。您在器材方面是不是有什么独门秘笈?
  T:秘笈谈不上,我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拍摄专业全景照片,最早采用胶片。进入数字时代以后,我购买的第一台数码相机是尼康Coolpix950相机,后来还用过Coolpix990,Coolpix 995以及Coolpix 5000型相机。转用佳能之后,首先用的是EOS 10D,目前使用佳能5D Mark III + EF 8-15mm鱼眼镜头,结合一个忍者节点云台。2006年开始了对全景视频的尝试,采用了两个Sanyo的摄像机,配合鱼眼转接镜,最后利用定制版的Pano2Vr制作发布全景视频。
  许多看过您全景照片的人,无不为其惊人的图像质量以及真实的现场感受所触动。您是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现场环境中拍到这么近乎完美的照片的?
  T:平心而论,如前所说,器材方面并没有任何秘密,采用的依然不外乎鱼眼镜头、全景云台、三脚架、独脚架等司空见惯的拍摄装备。拍摄这类全景的技巧在于拍摄前充分准备、对现场环境精确把控以及恰当捕捉拍摄时机。现场可供拍摄的时间以及空间都很有限,前期准备充足,拍摄现场你要做的就是不停地拍拍拍,拍摄同时还要变换拍摄角度,因为你拍的是全景。
  您的事件全景照片具有强烈的纪实感,画面中有很多移动的人,拍摄场景瞬息万变。画面经由合成得到。全景照片具备后期合成的天然属性,这与纪实摄影真实性本质背道而驰。许多资深媒体人甚至将这种“新的媒体形式”其直接归为假照片之流。对此,您又怎么看呢?
  T:没关系,这不是大问题。全景摄影与其他形式的摄影类型不存在竞争关系。全景摄影本身即可被归入照片(静态图片)也可以被归入视频(动态漫游)一类。从这点上讲,全景摄影在传统媒体中好像的确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但是我认为全景摄影可以作为特殊场合下使用的特殊媒体形式,以iPad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媒体就是一个全景摄影的很好载体。关于全景摄影争论一直都有,我认为问题的关键不是探讨全景摄影是否是假照片,是否涉嫌合成,而是我们应当去恰当利用全景摄影这种形式来帮助读者和媒体更好地理解一个事件,尤其是具有海量信息以及很多背景知识的事件。我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将全景摄影这个独特的载体引荐给我的潜在消费者以及出版商。一旦你能让你的潜在消费者接受这种形式,就有机会拍摄更多客户需要的内容,接到更多项目。
  您的全景照片很多都有纪实属性。如何应对现场活跃的人群,又如何在后期制作中加以合理处理呢?这其中有没有什么诀窍?
  T:我所使用的器材以及软件都是全景爱好者们耳熟能详的,例如忍者全景器材、PTGui、Autopano等。对现场的把控以及在后期流程中的一些细节处理是成败的关键。比如,如果我们要拍摄一个全景照片,而现场环境中有大量正在走路的人。这种情况下想一次性拍成是很困难的,因为一旦有人的移动方向和相机的旋转方向一致的话,同一个人就会出现在不同的分画面中。全景照片在拍摄时很忌讳这种情况。读者不用为此感到苦恼,因为这个问题早就有人想出了解决办法。我的做法如下:
  1.原地多拍几圈。通过拍摄多圈,可以尽可能减少同一个人物多次出现在最终画面中的几率。
  2.每圈拍摄更多张。相邻图片中只有存在更多的重叠部分才能提高拼接成功的概率。同时多张也让拼接时选择的余地更大。   3.拼接时采用智能拼接模式。在PTGui拼接中可以选择SmartBlend模式,能够最大限度消除鬼影。Autopano则默认采用Smartblend进行拼接合成。最终以Photoshop分层文件输出。
  4.利用强大的Photoshop蒙版工具将鬼影彻底消除,得到一个完美的全景图片。处理过程很有意思,因为全景拍摄可以在一张图片中展示多个时间发生的事件,这样一来就会形成蒙太奇结构。
  (Smartblend是由Michael Norel编写的一个全景拼接插件,尤其擅长处理全景拼图中常见的鬼影问题、亮度不均问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应对拍摄过程中的节点偏移问题。在PTGui中选择Smartblend的方法如下: PTGui主界面—点选高级模式—在拼接选框中选择混合模式为Smartblend即可)
  金相机盛典(Golden Camera)
  能否谈谈您在金相机盛典现场拍摄现场的经历?
  T:金相机颁奖盛典是德国国内的重量级娱乐盛典。我很荣幸能够抓住机会为这个活动拍摄全景照片。拍摄过程中,我遇到了各种难题。
  首先,庆典现场的时间节点都是事先设定好的,留给拍照的时间很有限,更不要说去拍摄全景照片。其次,在拍照时我要面对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巨星,必须要事先做大量准备工作,任何拍摄失误都是不允许的。再者,我一定要保持高度亢奋的拍摄状态,用我自己的拍摄激情与现场的明星互动,以拍到更好的表情。最后,一定要有足够的自信心,不要怯场。尽管你面对的可能是摩根·弗里曼、斯嘉丽·约翰逊等大腕,甚至有沃迪米尔·克利切科(重量级世界拳王,与同时代的刘易斯齐名),不要在意他们是谁,为了拍到好的照片,你一定要突破心理的胆怯,去指挥他们摆出更好的造型、展现出更好的表情。
  金相机颁奖盛典会在德国国家电视台进行现场直播。在庆典行将结束之际,所有的明星会回来到舞台上合影留念。媒体摄影记者这时会蜂拥而至,拍摄他们“觊觎”已久的经典时刻。这时的拍摄情景如下:众多明星在舞台中间,一大批媒体记者在舞台前,为了拍摄一张好的全景,得站在记者和明星之间的地方,势必会挡住一部分记者的视线。为了不让拍摄现场变得不愉快,我就得和主办方沟通好,让他们提前告诉我庆典结束的时间。近水楼台先得月,我能够比媒体记者提前到达拍摄地,抓住这个时间差,快速镇定地拍摄所有的照片。拍摄完毕后,我看到那些媒体记者赶到拍摄地,向明星大声呼喊,然后无数闪光灯此起彼伏。
  这么急促的拍摄,有什么其他经验和我们的读者分享吗?
  T:我来谈谈如何得到所谓“接近完美”的金相机盛典全景照吧。如前面所说,拍摄一张好的全景照需要大量丰富且有效的沟通。与此同时,要保证拍摄器材尽可能简单,因为越简单越不容易出错。另外,对于媒体记者以及现场直播的设备来讲,在拍摄现场我本质上是一个“搅局”的人。因为我拍摄的位置以及拍摄方式都与众不同。然而,看过我的作品后,我的拍摄行为反而让大家接受和认可了。每次拍摄都是在人海中拼搏,拍摄全景照片有时不得不对现场产生一些干扰。只有冷静的内心以及丰富的拍摄经验能够支持你。
  在拍摄现场,我要组织这些明星站成一个圆弧来尽量避免人物在平面图片中的形变,最好每个人都和相机保持相同的距离,但这很难做到。现场明星聚集起来,向观众挥手,闲谈,这都会给拍摄带来很多不确定性。我的拍摄经验是,越是重量级、知名的明星,在现场反而越谦虚越谨慎。所以摄影师就必须站出来和他进行清晰有效的沟通,告诉他我在关注着他。按下快门的瞬间,我要确保取景范围内所有明星都看着镜头、并有不错的表情、举起手中的金相机奖杯或者鲜花。机会只有一次,摄影师还要面临来自身后无尽的催促。
  图片拍摄完毕后,我可能需要花几天的时间来处理,因为每一个明星都需要单独进行精心修饰。及时发表照片也是另一种无形的压力。事实上,每次拍摄我都有一个上交照片的截止时间,留给我处理的时间通常也只有几个小时。拍摄现场我会请一个摄影助理去帮我打点一些事务,让工作效率更高。每年的庆典,基本流程和模式都差不多,但每次得到最后的全景照片时,我还是难以抑制心中的激动,这大概就是全景摄影之于我的魅力吧。
  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演讲
  在您的作品中,关于贝卢斯科尼的这张全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和我们谈谈这张图片吗?
  T: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到有着悠久历史的罗马城拍摄教皇的选举。我当然也会以一个旅游者的心态去拍摄一些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其中包括罗马久负盛名的广场“波波洛广场”。当我来到这个广场时,看到许多扛着大旗四处游行的人们,旗帜上印有贝卢斯科尼头像。距离广场中心越近,人越稠密。这是选举前的造势吗?我疑惑不解。那时我并不知道贝卢斯科尼会在几小时后发表一个公众演讲,直到我发现了广场上布置好的一个巨大舞台。我知道这里一定会有事情要发生。我不懂意大利语,所以我就在附近逛,静观其变。
  广场越来越拥挤。我来到出口处,给保安看我的德国记者证。保安给我指了去记者席的路—广场的另一侧!我意识到,一个德国的记者证也能帮我到达记者席的。于是使出浑身解数,在广场的媒体管理人那里要到了一个记者准入许可,最终来到记者席。但是很快发现,记者席是一个适合用长焦镜头拍摄的位置,并不是拍摄全景的好位置。贝卢斯科尼很快就要发表演讲了,所以只能期待有人能够引导媒体记者到一个更近的位置。
  狂热的人群使得现场气氛异常火爆。除非演讲结束,否则我无法顺利抵达舞台前进行拍摄。通过判断贝卢斯科尼说话的语气,在现场气氛达到高潮时我离开记者席,努力绕过人山人海,向舞台靠近。那短短的距离我感觉像跑了一场马拉松一样,带着所有的器材,呼吸着接近燃烧的空气。最后我被一个强壮的保安拦了下了,他说:“只能到这里,不能再靠近了。”我通过我的手势和保安沟通,最后获得了一个还不错的拍摄点,然而此时贝卢斯科尼已经快要结束演讲了。   我顾不上那么多,赶紧展开器材进行拍摄。贝卢斯科尼向人群挥手告别的那瞬间,人群沸腾了!我不清楚我拍摄的图片最后能不能顺利拼出来。但我确信我拍到了贝卢斯科尼向人群鞠躬告别的那一瞬间!说来也巧,如果不是那个保安拦住我的去路,我继续低头赶路也许就错过了这个绝佳时机。
  天蝎乐队(The Scorpions)
  天蝎乐队是德国很知名的一个乐队,印象中您也拍摄过他们的全景照。可以和我们谈谈这个片子吗?
  T:天蝎乐队的确是一支很著名的乐队。在好莱坞的星光大道上甚至有他们专属的星星纪念标志。2004年,德国国家电视台对天蝎乐队做过一个专访节目,节目结束后我和乐队主唱Klaus Meine进行了拍摄沟通,把我拍摄全景的思路和想法和他说了一番。他是一个很谦虚礼貌的人,但我知道他不清楚我在说什么。我的一个朋友Alfred是一个天蝎乐队的忠实粉丝,几乎看过天蝎乐队的所有演唱会!Alfred与乐队其中一个乐手关系很好,在他的引荐下,联系上了乐队主唱Klaus Meine和吉他手Rudolf Schenker。这次我们协商好在天蝎乐队开演唱会时,我跟着去拍摄一张乐队全景照。终于在两年后的2008年,我在曼海姆的演唱会上拍到了天蝎乐队的全景照。2010年又拍摄了第二张。
  拍摄时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T:越是来之不易的照片,可以诉说的故事就越多。演唱会当天,我在更衣室呆了好久。我向他们介绍我的拍摄思路,需要他们做怎样的配合等。我打算在他们唱最后一曲时进行拍摄,因为这时观众通常会要求安可(“Encore"的音译,意思是:要求再唱),气氛也到达最高潮。与金相机庆典一样,这次拍摄也是无法彩排的。最后一曲时,我走到拍摄点,然而乐队的人们距离太远而且丝毫没有向台前走的迹象。因为现场实在太嘈杂了,我扯开嗓门冲他们喊,几尽吼叫,最终他们听到了,走到台前。这段时间我感觉好像过了好几年似的。接下来的一件事让我沮丧极了,主唱Klaus因为情绪高亢,来到台前后立刻走开了!我顾不上这些,放下器材,冲上舞台将他拽住。与此同时其他几个人也开始往舞台中心走了,可是这时我根本还没展开拍摄。我在舞台上放声大吼,将他们安排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拍摄到全景照中的最后一张也是最关键的一张。吉他手Rudolf Schenker很渴望看到这张图片,想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但是由于最后一张我的拍摄节点变了,很可能无法合成。幸运的是,后期制作时,我发现偏差并不大,可以手工修正。
  这张照片后来的反响如何?
  T:反响很不错!天蝎乐队把这张照片做成了一个漫游式的海报,这种海报形式很新颖,反响很好。我也做了一个虚拟漫游发布在他们的首页上,置顶了好几个月才撤掉。天蝎乐队目前十分认可这种展示形式,这也让我意识到原来全景摄影的应用这么广。
其他文献
提到“自拍”,相信很多朋友的理解是持机人手持相机自我拍摄,其实在这里需要解释一下:题目中的“自拍”指的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拍摄,拍摄出自己想要的效果。  作为2013年度的秋季旗舰级新品,Z1几乎搭上了索尼的看家本领,不论是2.2GHz高通骁龙四核处理器,还是那块5寸1080P分辨率TFT屏幕,都是眼下高端旗舰机型必备的。机身一圈创新的一体成型铝质框架,在设计上与钢化玻璃前后浑然一体,达到完全无缝
期刊
今年8月底,索尼如期发布了新机NEX-5T。从规格上来看,NEX-5T应该算是NEX-5R的小幅升级款,主要改变在于增加了NFC功能,可以与带有NFC功能的手机实现一触文件传输及操控拍摄。从这点来说,NEX-5T在目前的定位上已经趋于完善,在功能及性能上都不存在明显的短板,加上并不算高的售价,确实是目前市面上非常有竞争力的一款产品。  与NEX-5T同时发布的还有蔡司Vario-Tessar T*
期刊
一年一度的越野e族阿拉善英雄会,是越野人如同候鸟迁徙般的盛大集会,数万名会员数万台越野车从天南海北纷至沓来,用激情燃烧腾格里这片沙漠,让有着“中国秘境”之称的阿拉善成为家喻户晓的越野文化基地。极限赛事挑战、沙漠穿越体验、饕餮摄影采风,各种形式的越野文化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作为越野e族北京大队媒体组的成员,我携带精嘉ABEO Pro 艾宝-专业283CGH枪式手柄云台与三脚架投入了紧张刺激的赛
期刊
比灵其人其事  把英国人诺·潘伯顿·比灵(Noel Pemberton Billing,1881~1948,以下简称比灵)称为天才发明家一点也不过分。仅1903年到1940年间,他在英国申请的专利就达84项,涉及飞机、船舶、汽车、计算器、录音机、电影放映机、录音电话、照相机、家用电器、医疗设备等领域。他在美国和澳大利亚也申请了多项专利,其专业领域跨度之大,成果之丰富令人惊叹。  然而,发明并不是比
期刊
“这些作品,是我的生活,也是游戏;是剧场,也是童话。” 居住在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安迪·普罗(Andrey Prokh,全名Andrey Prokhorov,以下简称安迪)这样形容自己为女儿凯瑟琳和宠物猫Lilu拍摄的《我们相信爱》(We trust in love)系列。  这系列摄影作品让安迪镜头下那只聪明有灵性的短毛猫风靡一时:照片里他的小女儿天真活泼,猫则显得淡定从容,但两者却都有一种因为彼此
期刊
卡莉·戴维森(Carli Davidson,下称卡莉),是一位专门拍摄动物的美国女摄影师。在她拍摄的众多作品中,有两个特殊的系列—照片中的主角全部是身有残疾的小狗。但照片中的这些小家伙看起来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悲惨,有的甚至在生活中神采飞扬,充满活力。卡莉用影像记录了这些小生命坚强的一面,也让世人见证:即使身有残疾,也没有理由不享受每一天。  直立行走的小狗“拉面”  “你很难不喜欢上照片上这只
期刊
摄影师自述  最初,我们打算创作一本类似“美女年历”的东西:每个月份配一幅模特照片,所以有了“Pin Up”(可直译为“钉起来”)这个项目。拍摄顺利完成还要归功于费雷西安娜·莫里蒂(Feliciana Moretti)的鼎力相助。她是一位年轻的化妆师,在拍摄期间负责模特造型及化妆工作。  我们研究发现,为画报拍照片需注重模特的造型和姿势。创作时,我采用了独特的布光及绚丽多姿的色彩来增强图片的质感。
期刊
这是一个流行萌宠的时代,尤其是各种宠物的儿时靓照总是会招来众人的尖叫与青睐。然而,再可爱的宠物也终有长大和变老的那一天。当大家看到自己的宠物逐渐衰老,失去了儿时的活力,会作何感想?美国摄影师南希·莱文(Nancy LeVine,下称南希)自2005年起,一直在探索那些老去的狗的生活。如果你也对这些狗的故事感兴趣的话,让我们一起从她的经历中略窥一二吧。  面对死亡的坦然  南希出生于美国纽约曼哈顿,
期刊
我常常被历史中的许多名字吸引。  我们的历史向来鲜少呈现个人面目。但历史是人构成的,事件只有归到个体名下,才获得意义;名字也只有放置在具体的生命细节中,才能活出一个携带历史的生命。  在中国照片档案馆,我常去找那些有名有姓的人。  关注“默默”的人  翻阅新华社上海分社女摄影记者王子瑾留在中国照片档案馆中的几千幅照片,我惊讶地发现她在1960~1980年代拍摄的教育家/科学家/医学家/艺术家多达三
期刊
“每个人心中都有黑暗的一面。”英国摄影师马丁·厄斯本(Martin Usborne,以下简称马丁)在他的个人网站上这样写。如同这句自白一般,观看马丁《车里的狗》这组照片,你可以感受到扑面而来的黑暗与压抑的气息。  封闭空间的孤独  也许还没有人选取这样奇特的角度拍摄过狗:在深夜或清晨,在空无一人的场景,被只身关在车里的狗,流露出不安、失落、愤怒、恐惧的神情。画面黯淡而精致,犹如一幅幅肖像画,有一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