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探究 动态式引导

来源 :福建中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PY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引言
  2018年福建省质检理科试题第16题系动态三角形的最值问题,实测结果表明,学生的得分很不理想,考后笔者让学生再次思考,发现很多学生还是无从下手,三角形的“多个”、“动态”、“最值”集中在一题中,确实让学生望而生畏,在高三的二轮复习中,学生似乎都会了,又似乎都忘了,试卷讲评的满堂灌,教师的一言堂模式,似乎收效甚微,日本教育学者佐藤学说过,教育往往要在缓慢的过程中才能沉淀下来,于是,笔者在讲评课前,先给出3个问题进行探究,将“封闭题”改成“开放题”,让学生在发散性思维中感受三角形中边与角的关系,动与静的关系.
  2 教学实录
  环节1课前探究
  探究1 已知AABC,A=60°,增加两个条件,能否确定三角形?若能确定,说出思路,
  探究2 已知△ABC,A=60°,增加一个条件,能否确定三角形?若不能,研究有关最值或取值范围问题,
  探究3 已知△ABC增加两个条件,能否确定三角形?若不能,研究有关最值或取值范围问题.(注:以上3个探究,各编一题,并附上完整解答)
  设计意图 探究问题能否有效开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选取入口宽、操作性强的探究问题,将形式设置成开放性,这样学生的想法就多了,学习更为主动更有激情,不会束缚在同一题中,并且设计自编题环节,让学生当一回“老师”,学生的主动性增强,思考也更加深入和严密.
  环节2 收集素材
  学生的想法海阔天空,编拟的试题各式各样,感叹学生的活跃思维和巨大潜能,然而一堂课不能漫无目的,须有明确的引导方向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故在上课前对题目整理归类.
  引导2:问题1中的④⑤,无法利用均值定理求解,考虑到均值定理的局限性,利用正弦定理将边化为角,通过三角函数求值域的方法来解决,但三角恒等变换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和繁琐性,请比较两种方法在求最值问题方面的利弊,
  引导3:固定边a,点A在△ABC外接圆的圆弧上运动,以运动观点来解决AABC周长的取值范围、AABC面积的最大值和第⑥问,课堂上,笔者通过几何画板演示,让学生体验三角形动态变化过程,挖掘三角形的“变”与“不变”,问题1中的⑥,是将⑤改成选择题,只要拖动点A使AB过圆心,此时角C为直角,b2 +c2=5应舍去,轻松得到答案为A.
  引导4:启发学生用运动观点来研究问题2至4,关注动点的轨迹,关注不变量,
  问题2:已知AABC,BC=2,AB= √2Ac,求AABC面积的最大值,
  问题3:已知△ABD,C在AD上,AD= 3AC,且BC⊥BD,求角A的最大值,
  问题4:已知△ABC,b+c=4,a=2,求AABC面积的最大值,
  生1:问题2中边BC为定值,△ABC面积的最大值取决于点A到直线BC的距离,将点B,C固定,则点A的轨迹为阿波罗尼斯圆,由此就可以求出高的最大值,进而得到面积的最大值,
  生2:问题3中将边AD固定,点C就固定了,而点B在以(D为直径的圆0上运动,当AB与圆0相切时,角A达到最大,
  生3:问题4与问题2相同,AABC面积的最大值取决于点A到直线BC的距离,将边BC固定,则点A的轨迹为椭圆,当点A运动到短轴端点时,面积达到最大值,
  师:3位同学都回答得很好,用动态的观点去看待不确定三角形,挖掘三角形中的动与不动,避免了繁琐的代数运算,
  教师用几何画板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三角形的动态变化,并且提出用动态的观点试着解决省质检的三角问题,于是,题目的三角形已由一个过渡到多个,动态点已由1个过渡到2个,这样,如何建立2个动点的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这时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来实现.
  生5:作CE垂直于x轴,垂足为点E;作DF垂直于x轴,垂足为点F,则RtABEC∽RtADFB,相似比为1:2,进而得到坐标关系,
  生6:从点的运动变换入手,将BC逆时针旋转90°再拉伸为原来2倍得到点D.以点B为坐标原点,AB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点C(r cosa,r sina),则D(2r cos(a +90°),2r sin(a+ 90°)),点C在圆上运动,c(-l+√5 cosθ√5sinθ),则D(-2√5sinθ-2+2√5cosθ),
  师:3位同学回答得都很好,分别从向量、平面几何、图像变换来诠释点C和点D之间的联系,寻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接下来,请同学们试着用动态的观点解决两道高考题.
  环节5 高考链接
  启发学生用有限来解决无限的问题,抓住临界状态来研究问题,
  师:你们回答的太棒了.这两道题从题型看是填空题和选择题,应尽量小解巧解,两位同学从动态的观点分析,并用有限与无限的思想,抓住临界状态来研究问题,真的很棒.
  教师还可用几何画板进行动态演示(如下图).
  环节6 归纳方法
  提问: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对动态三角形有关最值问题的解决方法有了新认识:①利用基本不等式;②利用三角函数;③引进变量,构造函数;④解析法,坐标化;⑤做辅助线,利用几何性质;⑥运动观点,关注动点的轨迹,关注不变量;⑦极限思想,关注临界狀态.
  师:回答得很好,方法多固然是好,但要引发我们深度思考:方法多样,如何精准选择切入点,不仅要与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有关,而且也要与题目的类型有关,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的处理方式也应有所不同.
  环节7 课后反思
  如何选择恰当的方法来研究动态三角形的最值问题?如何合理地选择参数或变量,建立方程组或构造函数?如何联系三角形中的边与角的关系?如何建立多个三角形之间的联系?如何合理地建立坐标系?如何构造辅助线,利用平几知识解决三角形问题?
  设计意图:笔者用6个“如何”引发学生在课外不断延展对动态三角形最值问题的处理与反思.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应延展到课后,通过作业与反思巩固提升.
  3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引导式教学和几何画板辅助教学,教师适当穿针引线,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思维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本节课标题中的“动态”,既形容三角形是在运动变化,又体现用运动观点处理三角形,更体现学生思维的动态发展,即从课前的发散思维到课上的理性思维,再到课后的深层思维.
其他文献
一道经典的数学试题,主要考查的是数学本质,体现的是数学思想,提炼的是数学方法,为此,在分析与讲解时,必须透过表象抓本质,尽力究其因,探其果,变其式,寻其源,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本质,领悟思想方法,促进学生在解题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数学的核心素养.  试题 动点P在函数f(x)=-4/(x+2)的图象上,定点M (-4, -2),则线段PM长度的最小值为一 本质1改变式子结构特征,不改变
期刊
2013年8月,漳州市检察院成立了“刘龙清劳模(鉴定)工作室”,以一个人的名字命名一个专门的法医工作室,这在检察院中恐怕是个特例。  刘龙清是在这里工作的一名法医。他戴着一副细边眼镜,皮肤非常白,温文尔雅,初见时和普遍印象中法医的冷峻形象还有几分相符,但交谈中,刘龙清时常未语先笑。“可能工作中同尸体、伤残打交道比较多,所以生活中就尽量轻松一点。”做了15年法医,刘龙清最经常接触到的便是尸体腐肉、刀
期刊
近些年初中阶段比较侧重几何方面的学习,但从学生后续高中学习的连续发展要求来看,就急需教师转变观念,加强学生在代数方面能力的培养,数学运算、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是中学生应具有的数学核心素养的三个重要内容,也是高中阶段相对更为重视的能力要求,本文以厦门2018年九年级数学質检的一道以二次函数为背景的压轴题为例,探讨学生代数方面能力的考查、培养,  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在抛物线y= X2+
期刊
当前高三习题课存在这样的情况:部分数学教师更加注重的依然在于学生做题的数量,而不在于讲解的质量,他们常常过于看重让学生在做题过程中摸索方法、锻炼思维,或是对试题讲解求多不求精,导致耗时多、效果差,却忽略了思考,在学生会做一道题目之后,如何对这道试题进行切中要害、恰到好处的点拨,从而更有助于学生理解问题,甚至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笔者跟随一位经验丰富、成绩卓著的教师,通过听课、讨论、课堂教学、课后
期刊
1教学背景  数学核心素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热门话题,如何立足于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线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杨辉三角,西方也称为帕斯卡三角,是我国古代数学的一块瑰宝,它本身包含了很多有趣的规律,这些规律为很多人所知晓,但个中缘由,并非所有人明白,学生在学完组合数公式和二项式定理之后,具备了数学论证的基础,可以将这些知识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科学设计课堂
期刊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倡导探究性课题学习,要求关注引导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观察分析,提出问题,自主研究,探究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圆锥曲线历史悠久,知识丰富,几乎每一个性质都有丰富的背景,研究方法灵活多样,研究难度分布广泛,对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效果显著,  高考试题中的解析几何题都是命题专家精心设计的杰作,具有很强的教学指导性和方向性,同时又有很强的學习研究性,用好高考试题,将它
期刊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各学科具体化为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基础是发展学生的核心数学能力,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的十个“核心概念”,本文以《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2)》一课为例,旨在分析在初中几何定理教学中,如何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契机,谈谈几何教学中落实做好教学目标定位与教学策略的选择.  1 从课标定位确定教学目标  多边形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它
期刊
2018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其中不乏好题值得我们去研讨,全国I卷理科数学壓轴题就是其中比较有味道的一道,本文得到与之相关的一个双边不等式.
期刊
对于常规数学题,许多考生的解答可谓潇洒自如,让人赏识有加,可一旦应对把关题,则判若两人:或干脆到此“戛然而止”,或因抓不住解决问题的关键,浮游于问题之外,很少见到思路清晰、简洁明了、彰显考生功力和灵性的完整解答,至于新颖别致、颇具创意的方法更是风毛麟角,为何考生过不了把关题这道坎呢?是否归因于把关题肩负着区分考生水平的重任,既考知识更考能力,难度上去了,自然多不作为吗?若是,我们又有何破解对策呢?
期刊
高效的变式教学,教师应该进行精心的准备,选择有代表性的变式,对学生进行全程的指导,教师告诉学生变式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试题的变式,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在自主编题的过程中,互相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提出问题的能力,只有让学生时刻把变式训练放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经常实践,在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对习题类型与方法熟练的同时,学会学习与思考,增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