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偷拿”家里的钱怎么办

来源 :中华家教·幼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ren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家长来信
  一位家长来信咨询说,妈妈在午睡,5岁的儿子偷偷地走进屋子,窸窸窣窣地翻妈妈的衣服。从妈妈的口袋里拿了两块钱,悄悄地放到自己的兜里了,而且已经是第三次了。妈妈发现了,但没有吱声。曾想当场逮着孩子抓个“现行”问个明白,但又担心伤了孩子自尊心;不问吧,又害怕孩子养成坏习惯。



  家长问: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
  现在的早期家庭教育在方向上有偏差,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早期智力开发上,对品德和习惯的培养不大重视,有的家长甚至不闻不问、放任自流。这是很有害的。孩子小时候,习惯和品德上出点儿问题,还比较容易解决。等孩子养成了不良的习惯和品德,再去纠正,那将是很难很难的。这位家长,注意到孩子的品德和习惯问题,头脑是很清醒的,有教育意识,我很赞赏。
  学龄前的孩子,还不具备犯罪能力,品行问题一般也谈不上,至多就是个不良习惯问题。但任何事物都不是静止不变的。常言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不良习惯若不加约束,不防微杜渐,及时制止,任其自由泛滥,就很有可能发展成为品德问题,甚至会导出十分严重的后果。
  桑枝要小弯,儿子要小教
  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他的《家庭教育》一书中,曾经列举过这样一个很典型的案例。
  从前,有一位富翁,年近五十方得一子。小儿子就像是无价之宝,他成天乐得合不上嘴,迁就放任,不管不教,任其为所欲为。儿子到四五岁的时候,一不高兴就张口骂人,动手打人,简直是强横霸道无所不至。父亲总觉得他年纪还小,不懂事,还不认真管教,敷衍糊弄。随着年龄的增长,儿子恶习不断膨胀,胆子越来越大。到了十七八岁的时候,便常常偷他父亲的钱,到外面去赌博,一掷千金,毫不吝惜。父亲知道后非常生气,觉得再不管就不行了,于是当着众人的面,把儿子大骂了一顿。儿子不但不怕,反而张口大骂他的父亲:“你这老东西,该死不死,还要骂我。你当心点,我迟早要弄死你!”
  父亲听了儿子这浑话,气得浑身直发抖。他心想:这浑话虽说是儿子在气头儿上说出的,也不能不防着点儿。当天晚上,他把一只小斗桶放在铺好的被窝里,就像是有人在睡觉。他则静悄悄地躲在床后边,屏息着气,看他儿子的动静。果然,儿子轻手轻脚推开房门,蹑手蹑脚地走进屋来,手里提着一把锃亮的大斧头,一到床前,便怒气冲冲地举起斧头,狠狠地向床上的被窝乱砍一通。只听“啪”的一声,小斗桶粉碎了。儿子以为是他父亲的脑袋被砍碎了,丢下斧头,便仓皇逃走了。
  光阴似箭,一晃过去了十多年,这位富翁已经有八十多岁了。暮年孤独,苦不堪言,睹物兴怀,悲感交集。虽恨儿子无良,但仍旧希望儿子脱胎换骨,改邪归正,重新回到身边来。
  有一天,老人家正在桑园里独自散步,忽然有一年逾三十的农夫朝他走过来,对他说:“老人家,请你把这株老桑枝弯过来。”老人说:“老弟!你开什么玩笑啊,老桑株哪里还能弄得弯?”那农夫说:“不错,不错,桑枝要小弯,儿子要小教。”老人家听了这句话,不禁顿触旧恨,悔恨不已,珠泪点点,泣不能抑。农夫又对老人说:“你仔细看看,我是谁?”老人上下打量,细细端详,眼前不正是自己逃命在外的儿子吗!父子二人久别相认,百感交集,抱头痛哭。
  “桑枝要小弯,儿子要小教。”老人和儿子都从切身经历中明白了这个道理:忽视早期品德教育的做法是错误的,不仅危害孩子,也会使家长受害。许多犯罪青少年的出现,都是与家长在孩子小时候放任自流有直接的关系。
  管教小孩子要谨慎从事
  这位妈妈注意到儿子背着大人私自拿钱的行为,表明妈妈很细心;也知道孩子的行为是错误的,但不知道如何处理,请教教育专家,这种谨慎的态度也是值得赞许的。
  对小孩子的问题,家长一定要取谨慎的态度,小心翼翼地处理。小孩子的心理很稚嫩、脆弱,经不起重击;若是在一气之下,态度粗暴,鲁莽行事,把孩子痛打一顿,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很有可能会伤害孩子,把孩子推向邪路,事与愿违。



  我想,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不一定非要“抓现行”,可以事后找孩子谈话。谈话时,也不要直接指出孩子的行为,而是启发孩子自己坦白,究竟做了什么错事,跟家长讲清事实。让孩子觉得家长早就发现了自己的行为,家长没有当面指出,是为了维护他的自尊心,照顾他的面子。也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会促使孩子自我约束,检点自己的行为。然后,指出行为的性质和危害,进行严肃批评教育。
  对孩子的这种行为不能放任不管,放任无异于“助纣为虐”。小孩子其实也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家长不允许的。要不,他为什么会在“妈妈午睡”时“偷偷”地拿钱呢?很有可能是由于经不住什么诱惑,缺乏自我克制能力,欲罢不忍、欲罢不能而已。
  家长在批评教育时,不要轻易定性为“偷盗”行为。可以严肃地表明态度:这种“私自拿钱”的行为是错误的,是绝不允许的。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随便拿;若是需要,必须经人允许。并严正警告:如不立即克服这种不良习惯,在一定条件下性质会发生变化。
  家长还要弄清楚,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是要胡乱花钱,还是正当的需要。胡乱花钱要制止,正当需要要满足,可以酌情给孩子一定数量的零花钱,指导并监督孩子如何花钱消费。
  (赵忠心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原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社区与家庭教育研究所所长)
其他文献
特别热的时候,让孩子适量吃点“自制的冷饮”不但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还会减轻酷暑带来的烦躁情绪。然而,我们不能只看到丝丝凉意带给孩子的欢乐,更多地应该关注进食冷饮的健康问题。夏季孩子多吃冷饮易诱发胃肠道炎症;冷刺激会使咽部血管收缩、血流减少,使局部抵抗力降低,引起咽喉部炎症;过量吃冷饮还会影响孩子食欲,导致营养缺乏。  孩子爱吃冷饮,家长又无法控制到一点儿也不让他们吃,有什么办法才能让孩子进食冷饮又
期刊
沙滩上,5岁的艾米莉和爸爸约翰忙碌地在一起堆沙堡。艾米莉手里拿着塑料小铲子,一会儿用力铲铲沙,挖出一个洞,一会儿把沙堆起一个沙堡,一会儿在沙滩上划出一条渠道,建起了一条壕沟。而爸爸则在艾米莉所建的沙堡周围挖出了一条大渠道,用来保护艾米莉建成的城堡。两人时不时开怀大笑、时不时互相嬉戏。艾米莉的妈妈在远处,悠闲地躺在沙滩椅上,看着约翰和艾米莉,不时提醒约翰别忘了给艾米莉搽点防晒霜。而艾米莉和爸爸大声答
期刊
好的故事能训练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品德,塑造孩子的信仰,其作用如古语所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母亲的“小仙女”故事  在我的童年时代,母亲讲的神话故事很多,其中“小仙女”故事让我记忆犹新。  在一户农家,有兄弟二人。父母去世,弟弟分得的家产大部分被哥嫂霸占了。弟弟独自打猎、打柴,生活过得很艰苦。  有一天,弟弟打猎回家。饭桌上,大米饭热气腾腾,炒腊肉香气扑鼻。一连几天,弟弟打猎回家都有香甜可
期刊
家庭是人真正的摇篮。很多父母亲以为他们的事情就是让孩子吃好、穿好、身体健康,教育是学校的事情。而现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学校教育,忽视了父母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础,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  没有驾照不能开车,违规要罚款。然而,做父母却不要任何培训,也不需要证就可以自行其道了。家庭之路充满着无证驾驶的“司机”。实际上,做父母比开车要复杂一百倍、一千倍。一个孩子的方方面面,从生理到心理到养育方式,从
期刊
8月份有一个很特别的日子,叫作国际左撇子日。左撇子一词来源于拉丁语manus,加上后缀cus,意为身体具有某种缺陷。这个节日的设定让飞妈联想起一本图画书,叫《你很特别》,讲的是一群小木头人,生活的唯一任务就是给别人贴贴纸。外表平滑漂亮的、有才能的人贴星星贴纸;外表粗糙的、老是闹笑话的贴灰点点。里面有一个叫“胖哥”的木头人全身都被贴满了灰点点,他隐隐地觉得“这是不对的”,但他又想不出出了什么问题。其
期刊
小朋友,请你猜一猜,球飞到哪里去了呢?  选自《鸭子达克打棒球》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凤凰阿歇特文化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期刊
暑假到了,爸爸妈妈又要带着孩子出去游玩了。有的孩子心里要犯嘀咕了:为什么每次出去,爸爸妈妈都要吵个不停?你们可不可以意见统一一下,为我好的事情,为什么我的心情这么不爽?  案例一:3岁的儿子央求着爸爸一起出去玩,爸爸说,好,但是有个原则,儿子你已经是大人了,出门要自己走,不能总抱着,累了我们就休息下,可以吗?儿子说好,然后父子俩就这么一会走一会儿停地遛完了整个公园。然后心情愉快地回家吃晚饭。  案
期刊
无所不能的“超人”也不一定会放风筝。小朋友,请你帮帮达克吧。  选自《鸭子达克变超人》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凤凰阿歇特文化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期刊
在我接触过的资深的华德福老师中,有两位老师提到过孩子的迟到问题,一位是台湾的老师,另一位是外国的老师,他们对于这些迟到的孩子,都建议家长,迟到那天孩子最好当天不来上学。  有很多家长不明其中的原因,甚至误以为是对他们的惩罚。其实这是从利于孩子成长的角度而做出的决定。  迟到会影响孩子一整天的状态  在我带的班上,那些迟到超过二三十分钟的孩子,尤其是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他们压力很大——最明显的表现就
期刊
学唱安全儿歌  儿歌好学又好记,歌词也容易让孩子理解,家长在平时的教育中教会孩子唱一些具有安全意识的儿歌,例如大家都熟悉的《小兔子乖乖》。  讲防骗小故事  家长可以整理一些关于防拐防骗的童话故事,每天晚上哄孩子睡觉的时候把这些小故事讲给孩子听,让孩子牢牢记住一些防骗常识,例如不和陌生人说话、不给陌生人开门等,孩子小虽然不是特别明白,但机械记忆力很强,这些对他一辈子都有利。  教孩子们认方位  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