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开源” 巧妙“导流”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lkf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把写作方法的教学比作“导流”,把“写什么”比作“开源”。导而不开,势必如做无米之炊;只开不导,也必将溃堤千里,难以收拾。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开源”起决定作用,而“导流”也不应抛弃。我们在重视“开源”的同时,也应巧妙“导流”,使“导”不留痕迹,使教学目标在兴趣中转化成学生自我表达的需要,让学生不但有话可说,还要会说。这是作文个性化发展的正确途径。在“民间小吃”作文训练课上,我努力地体现了这一教学思想。
  针对“民间小吃”的作文训练,我要求学生体验生活,搜集有关资料,围绕“民间小吃”自拟题目作文,要表达真情实感。怎样才能把教学目标转化成学生的表达需要,写出真情实感呢?我作了如下设计:
  一、准备——积累资料
  在写作前两周,我布置作业:
  1.亲自到“小吃城”实地品尝、考察2~3种民间小吃,画出(或贴图片、照片)你最喜欢的一种民间小吃。
  2.搜集有关资料。
  (1) 这食物是用什么工具做成的?
  (2) 做这食物要用什么材料?
  (3) 这食物要怎样吃?味道怎样?
  (4) 这食物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当学生走出教室,到生活中亲自去实践,去体验之后,就会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习作便如潺潺溪水,不竭流淌。“开源”,即走进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有了生活的积累,习作才可能成为学生表达的需要。
  二、导入——激起兴趣
  师:同学们,我的家乡四川有一种民间小吃——麻辣烫。一只小锅,里面煮上香料水,把青菜、莲藕、豆腐、肉丸、鱿鱼等放进去煮一下,然后裹着又麻又辣的作料吃,味道真是香极了。你知道哪些民间小吃?也像老师这样向大家介绍两三样,好吗?
  生:(兴趣盎然)好!
  师:那好,哪位同学试一试?
  (生争先恐后)
  生1:我介绍蒙古奶茶。
  师:你喝过吗?
  生1:没有。
  师:没喝过怎么介绍?(众笑)
  生2:我来给您介绍北京小吃——豆汁。豆汁闻起来有股馊味儿,(众笑)没喝过的人都觉得它特别难喝。我第一次喝差点吐了,可是喝了一口就想喝第二口,味道又酸又香,可以和油饼、油条一起当早点吃。
  生3:我想介绍粽子。粽子是用糯米做的,外面用苇叶卷成圆锥形,放上糯米,再放几颗大枣,裹严之后用线系住。蒸熟以后就可以吃了。吃起来又软又甜,还有补血的作用。
  生4:我想介绍臭豆腐。(众大笑)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
  生5:我介绍冰糖葫芦。冰糖葫芦有好多种,有山楂的、山药的、橘子的、黑枣的,还有“混血儿”,就是好几种水果串在一起的。我比较喜欢“混血儿”,山楂、草莓、橘子串在一起,被冰糖包住,又好看又好吃。吃的时候,咬一口冰糖,吃一个山楂,再吃一颗草莓,酸里透着甜,甜里裹着酸,酸甜可口,味道好极了。(该生模仿电视广告语,众笑。)
  生6:我介绍羊肉泡馍,是我以前在西安吃过的。它先要把馍掰碎,然后放在炖好的羊肉汤里煮,吃起来很香。
  生7:我要介绍北京的传统小吃——豌豆黄。传说这还是慈禧太后喜欢吃的。它的颜色是浅黄的,有一股淡淡的豌豆香,放进嘴里凉丝丝的,又甜又滑。
  生8:我向您介绍“耳朵眼儿”炸糕。别看它叫“耳朵眼儿炸糕”,但和“耳朵眼儿”(指指耳朵)没关系。(众笑)
  师:那为什么叫“耳朵眼儿炸糕”?
  生8:我查过资料,好像是说最早卖这种炸糕的铺子在一个又窄又深的胡同里,人们都叫它“耳朵眼儿”胡同,所以,也就把这种炸糕叫“耳朵眼儿”炸糕了。
  师:真有意思,继续说下去。
  生8:“耳朵眼儿”炸糕外皮金黄,皮儿很薄,外酥里嫩馅儿甜,如果一口没咬断,就会拉出长长的丝,像皮筋儿似的,很有意思。它吃起来又香又甜,价格也不贵,才五毛钱一个。(众笑)
  教师对“麻辣烫”寥寥数语的简单介绍,唤起了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激起了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从以上教学片段中不难看出,孩子们在谈论自己熟悉的、有过亲身体验的经历时,是多么兴趣盎然。这其间,我话语不多的点拨,看似在与学生聊天,实则是在引导学生注意在表达的同时,加入自己的独特感受。“你喝过吗?”“没喝过怎么介绍?”在这样不留痕迹的引导之下,学生纷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自己熟悉的事,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导流”,重在引导,重在导得没有痕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握写的技巧。
  三、点拨——选定内容
  当学生列举了各种各样的民间小吃后,我作小结。
  师:我国的民间小吃数不胜数。听了同学们的介绍,你们猜一猜老师最想品尝哪一种?为什么?
  生:您最喜欢喝豆汁儿。(众大笑)
  师:(摇头)不对。
  生:您喜欢吃冰糖葫芦。
  师:为什么?
  生:因为丁蕾蕾说的时候,您都快流口水了。(生笑)
  师:她说得很生动,让我好像真的吃到了一样。不错,算你猜对了。还有没有?
  生:您肯定喜欢“耳朵眼儿”炸糕。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吃起来挺好玩的,又便宜。(众笑)
  师:是啊,我还从来没有吃过“耳朵眼儿”炸糕,听了那位同学的介绍,我还真想尝尝。同学们,看来,我们在向别人介绍这种民间小吃时,最好选自己亲口吃过、亲眼见过的,这样叙述起来才生动、形象,才有真情实感。(板书:真情实感)另外,像“耳朵眼儿”炸糕呀、豆汁呀这些平时人们不常吃到或是较少见到的,人们会比较感兴趣。
  这里我又是一次巧妙“导流”,旨在帮助学生选材。一要选自己熟悉的材料(亲口吃过,亲眼见过),熟悉才可能有真情实感;二要选新颖的材料,平时少见的东西,人们比较感兴趣。   在与同伴发言的比较中,小朋友们知道了哪些材料是新颖而有魅力的。这中间的点拨激活了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调整或重新选定自己要写的内容。此时,教学目标便已悄然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表达需要。
  四、指导——激励表达
  选定了要表达的内容,如何有真情实感地向别人作介绍,是教学的重点。对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师:我们要用真情实感向别人作介绍。“真情”就是好像带着大家去品尝,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实感”,就是要把自己真实的感受描述出来(如喜爱、赞美、自豪等),让读者产生心灵共鸣。
  师:刚才你们说的都是这种食品的色、香、味,(板书:色、香、味)除此之外,你还想介绍什么?
  生:我想写“做糖葫芦”。
  师:你会做?
  生:我和我爸爸做过。
  师:好,尝尝自己亲手做的糖葫芦,一定别有一番情趣。(板书:制作过程)
  生:我写怎么吃。(众笑)
  师:吃也有学问吗?好吧,待会儿我们就来看看你的“吃相”。(众笑。师板书:食用方法)
  生:还有,写它名字的来历。
  师:好的,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说说这种小吃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板书:其他)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归纳了写作要点:“制作材料、制作工具、食用方法、食品味道、其他特别之处”等。这是教学的目标,但却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也正是学生此时的表达需求。我抓住学生“想表达”的契机,让学生试写开头,并进一步激励表达欲望。
  “你打算用什么样的语气来介绍你选择的这种民间小吃?请同学们试写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交流开头,从表达角度、语言特点、寄予情感等方面,用激励的语言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
  “继续写下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中,我欲擒故纵,让学生自由发挥,然后引导学生梳理表达方法。从上述实录中可以看出,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又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变教学目标为学生的主动需要。对文章开头的交流与评点,又是一种互动式的学习,在教师的激励下,学生会跃跃欲试,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这是“作文个性化”的重要前提。
  五、评点——张扬个性
  作文后,我请学生当堂朗读自己的作品。
  师:同学们,文章三分写,七分读,写有缺陷,可通过读来弥补。请你读文给大家听,注意读出真情实感。
  我边听边点评。学生读后集体点评,修改后自己为自己写一则评语。
  这一环节的设计,听说读写相结合,使学生在读中发现写的问题,有利于自我修改。通过师评、群评和自评,让学生在评价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求的“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自然无痕地得以落实。此时的教学目标又一次被巧妙“导流”,成为学生主动表达的需要,无论是读文,还是评文,学生的独立个性都得以张扬。
  六、延伸——发展志趣
  师:同学们今天的介绍让我大开眼界,不但“品尝”到五花八门的民间小吃,还学到了很多知识。为了让更多的朋友能有这份荣幸,我建议我们出一本“书”,名字就叫《我喜爱的民间小吃》,把你们每个人的作品编进去,还可附上插图、图片或照片,好不好?你们可要认真修改啊!如果你还想为大家介绍另外一些民间小吃,也可以另交作品来,好吗?
  生:(兴高采烈地)好!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拓展语文教育的资源,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这一环节的设计,教师顺学而导,使作文教学延伸到了课外,不但能够发展学生的写作志趣,还将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使他们更加热爱写作。
  “民间小吃”的教学设计,既重视“开源”,又巧妙“导流”,使学生在教师的激励和引导下,产生浓厚的表达愿望,形成“非要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不行”的不吐不快的学习氛围,并在表达的乐趣中学习了表达的方法,不知不觉将作文教学中教的目标转化为自主表达的内在需要。
  附:学生习作及评析
  “康福喜乐”大团圆
  ——记我喜爱的一种民间小吃
  北京市体育运动学校
  六年级学生 丁蕾蕾
  瞧,照片中的我正在享用什么?对,是冰糖葫芦。你可不要小看这满大街都能买到的冰糖葫芦,它可是北京地地道道的民间小吃,和北京城一样历史悠久。听我爷爷说,他小的时候,人们只是用山楂和冰糖来制作糖葫芦。可现在,糖葫芦的品种多极了:有草莓的、葡萄的、橘子的、黑枣的……你若仔细看就会发现,照片里被我享用的那支冰糖葫芦,并不是个“纯种”,而是一个“混血儿”!
  它的诞生都应归功于我,我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制作出来的。
  首先,我挑选了成熟的大山楂,将山楂尾部那味苦、营养成分不高的小叶球去掉。接着,我把山楂洗净,洗的时候我没有太用力,这样营养不会丢失。然后,我把山楂切成两瓣,把山楂中的核挖掉,将调好的豆馅填到它的肚子里。最后,将填好馅的山楂、洗净的大草莓和小巧的圣女果穿在一根干净的竹签上。外形就全部“竣工”了。
  我把冰糖水倒进砂锅里,放到电炉上,等水沸腾了,就把穿好的“混血儿”在糖水中玩了几个鲤鱼打挺,取出后,立即将它躺倒放在一块金属板上,并轻轻往下一拉,让顶端流到金属板上正在凝固的糖稀形成一个平面,几分钟后,一支晶莹剔透的冰糖葫芦诞生了。
  啊,真诱人呀!只见又红又大的草莓小姐穿上我给她制作的金色“糖装”,楚楚动人;娇小玲珑的圣女果娃娃,身着水晶纱衣,可爱极了。胖乎乎的山楂老弟身着红宝石外套,露出圆圆黑黑的肚皮,好像正顽皮地说:“瞧,我多漂亮!”欣赏着我的杰作,不禁使人垂涎欲滴。
  如果说会吃冰糖葫芦的人是行家,那么我也算是个小行家了。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脆脆的冰糖“咔嚓”一声裂开了,甜甜的草莓汁流入口中,果肉又甜又脆,那香甜的味道啊,让人一辈子都忘不了。吃豆馅山楂时,要讲学问。要先把外面的冰糖咬碎,吃一口豆馅,再吃山楂,这样酸甜可口,再加上汁液丰富的圣女果,那可真是甜里透着酸,酸外裹着甜呀!
  之后,我又“克隆”了几个“混血儿”,把它们分别送给了我的家人。我还给自己的作品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康福喜乐”大团圆。因为每一个果子都代表着我不同的心愿,山楂象征健康,草莓代表幸福,豆沙馅表示欢喜,圣女果预示快乐。我希望我们全家人永远健康、幸福、欢喜、快乐,像这吉祥的冰糖葫芦一样,“康福喜乐”大团圆。
  瞧,照片中的我吃得多惬意!尽情享用之后,你准会不由自主地唱出:糖葫芦好吃,竹签儿穿,象征幸福和团圆,把幸福和团圆连成串,没有愁来没有烦……
  点评:
  本文的小作者生动地向我们讲述了她亲自制作和品尝冰糖葫芦的经过,很有真情实感,使我们读后直流口水,不由得也想美美地品尝一支。
  瞧,那制作精美的冰糖葫芦多么可爱:又红又大的草莓小姐穿上了“糖装”,楚楚动人;娇小玲珑的圣女果娃娃,身着水晶纱衣;胖乎乎的山楂老弟红宝石外套下面,还露出圆圆黑黑的肚皮……这简直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使人顿生喜爱之情。
  再看那令人一辈子都忘不了的酸甜可口的味道,小作者更是描述得淋漓尽致。“咬了一口,脆脆的冰糖‘咔嚓’一声裂开了,甜甜的草莓汁流入口中……”,“吃一口豆馅,再吃山楂,这样酸甜可口,再加上汁液丰富的圣女果,那可真是甜里透着酸,酸外裹着甜呀!”这里,小作者写出了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因而真实生动,这便是富有个性的表达。
  小作者把糖葫芦还送给自己的家人,也把自己美好的祝愿带给全家,正像她为自己的作品取的名字那样,“康福喜乐”,希望全家健康、幸福、欢喜、快乐。小作者的生动描述,使这平平常常的民间小吃有了灵气,使我们对它所承载的民族文化油然而生敬意,这正是这篇习作的深意所在。
  (责任编辑 刘忠信)
其他文献
预热  师:吴老师第一次来成都,谁能用一两句话来介绍介绍成都吗?  生:我们成都有武侯祠,历史悠久!  师:你在说服吴老师今天上完课不要走,当一回游客!  生:我们这里有杜甫草堂,诗圣杜甫的很多诗都是在这里创作的。  师:你在说服吴老师在成都定居下来,也来过过“诗圣”的生活!  生:我们的棠湖小学风景优美,设施先进。  师:你在说服我留在咱棠湖小学当老师吗?  生:我们这里有很多小吃,譬如“龙抄手
《遨游汉字王国》是小学阶段首次以独立单元形式呈现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其主旨是引导学生通过丰富扎实的活动,感受祖国文字之妙,激扬起孩子们“中国人,中国字,中华魂”的情感,给予其心灵的荡涤。对于学生而言,“围绕主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是令他们欣喜和向往的一种学习形式,如何让此次“遨游”之旅满载而归呢?我和孩子们进行了一番愉快的尝试。  一、开一扇窗:却原来字字珠玑  活动的开展好比一幕剧,我觉得“
北师大王蔷教授指出,當前英语课程改革的新动向主要有三个方面:关注学科育人价值,关注学生思维发展,关注学科核心素养。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就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王教授同时指出有关英语核心素养的三点注意:核心素养的理念需要反复强调,加强认识,不断学习;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从何处入手,思考核心素养对实际教学的直接影响。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笔者借助学校开展的英语话剧社团,通过师生
《两小儿辩日》一课选自《列子·汤问》,主要讲的是两个小孩在辩论太阳究竟是早上的时候近还是中午的时候近,争论不下去问孔子,孔子也答不上来,两个小孩笑着说:“孰为汝多知乎?”本故事内容简单,在已经接触过古文《杨氏之子》和《学弈》等课文后,学生们要理解该文的意思并不难。所以,如果我们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只简单地定位在读懂的层面上,显然有点过低了。如果我们进一步去深入研读课文就会发现,两小儿在辩日的过程中,方
1  每个星期六上午的十点到十一点,我都会去城西的说道茶馆里,见一个叫邹启民的男人。  也许因为总是在周末的晌午,所以茶馆里的人一直都很少。在邹启民提前订好的雅间里,我拿出录音笔和笔记本,摆在桌面上,再冲他点点头,示意他可以开始了。  你一定会奇怪,为什么是这里,而不是咖啡馆对不对?邹启民笑了,到了我这个年纪,你就会明白,人不管怎么样,都会回归到原来的自己。我本来就是个喝茶的人,即使喝了再多的咖啡
她姓柳。13岁就被卖到妓院。像粪坑边的柳树,在污秽的环境里,日渐婀娜多姿。她天生丽质细高身材,走起路一摇一摆,艺名风摆柳。风摆柳时年18岁,已是秦淮河上的当红妓女。她结识了抗日英雄杨明。他妻儿死于日机的大轰炸中,他满怀悲愤投入到台儿庄战役中,率部与日寇血战三天三夜,歼敌3000余名。杨旅长手握大刀片,在日军中冲杀,被日寇砍掉了一只胳膊,血染军装浑然不觉,直到昏死。战士们护在旅长的身边继续搏杀,一个
【课前谈话】  一、聊钓鱼  师:同学们,离上课还有一段时间,咱们先来聊聊。喜欢钓鱼吗?  生:(特别兴奋,尤其是男生)喜欢!  师:好像男孩子声音响亮些哦!男孩子们来谈谈,为啥这么喜欢钓鱼呢?  生:因为每次钓到鱼之后,都特别兴奋。  师:哦,那份成功感让你特别期待。  生:我喜欢钓鱼时的那份  安静。  师:那你们一般在什么时候去钓鱼呢?  生:我喜欢在夏天的中午去钓鱼,因为那会儿鱼比较好钓。
武汉的樱花又开了,那是在为援鄂天使们绽放微笑。袁天慧,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中医师,是天使中的一员。  2020年新年刚过,袁天慧接到院里电话,被问是否想去湖北支援。她没有一丝犹豫,立刻答应了。  “不跟家里商量一下吗?”电话那头问。  “不用了,他们会支持的。”次日一早,袁天慧就踏上了前往武汉的行程。她是医院那批支援者中唯一的女医生。  在武汉的日子里,这位1985年出生的青年中医成为
一头乌黑微卷的长发,略有些单薄的身形,还有清秀的脸庞上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这是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王霞给人的第一眼印象,文静、温和、秀丽。然而,只有真正熟悉她的人才知道,这个能够在光电成像与光电检测领域苦研多年,并取得一系列成就的科研女子,并非表面看上去的那么娇柔。事实上,出生于中国甘肃的她,骨子里一直透露着一份超乎常人的坚毅和韧性,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铁娘子”。  “铁娘子”的成长之路  甘肃,位于中
进山的前一天,爷爷就把大伯在山上的生活起居准备妥了:一捆被褥、半袋苞谷糁、十多个大红薯、一瓶腌韭花,另外还有一锅花卷模。  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乡下不但缺吃,还缺烧。种罢麦,大伯便和村里的几个男人结伴去三十里外的霸王山拾柴火。  借宿地是熟人提前安排好的,就是山脚下的蚂蚁沟。村里的人家都很热情,想方设法给拾柴人提供方便。大伯借宿的房东是老两口,还有一个闺女山杏,十九岁。房东大爷把一间西屋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