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立统一化太极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xiaomi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练太极拳的人常说:“太极阴阳少人修”意思是说练太极拳者千万人,而研修阴阳之理者则甚少!但练好太极拳须明“阴阳相济”之理。拳论讲的“阴阳相济”,也就是现代马克思哲学唯物辨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规律。
  怎样运用这个规律化解太极拳之理呢?关键要研究对立统一规律的内涵,也就是先研究对立中的“统一”,再研究统一中的“对立”。用对立统一规律的属性,采用类推求同法,来理解太极拳中的阴阳相济关系。
  对立与统一是相互依存的。所以,研究对立,必须研究统一中的“一”。这个概念大小是不能确定的。它既可以表示大的宇宙整体“一”,也可以表示小的微分为整体“一”。只有确定了这个统一中的“一”,才能研究好对立关系。例如:太极拳中以躯干为整体一,它可以引出上与下,内与外,左与右,前与后的对立关系。若用局部的肺囊为整体一,则可以分:呼与吸,扩与缩,横与纵,上与下等关系。两人较技,进攻与防守的对立处在两个人格斗的场合环境之中。
  矛盾双方的关系都是对立的统一,对立的斗争。统一是对立中的统一,对立是统一中的对立,正确认识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就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一切矛盾的对立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既相互统一,又相互斗争。练好太极拳,是在不断地否定错误,肯定正确的矛盾过程中获得的,太极阴阳相济之理是太极拳的总纲。
  下面简介太极拳的对立统一关系。
  
  一、形意关系
  
  练太极拳研析太极拳形与意的关系是首要问题。形与意何为第一,需用哲学理论解答。实践证明:太极拳是人类生活实践的产物,它是一门融竞技性、健身性于一体的具体科学。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因此,研究太极拳的形与意,应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依据,马克思主义认为:存在为第一性,意识为第二性。太极拳贯穿的意产生于前人竞技之形,没有形的存在,也就没有太极拳的意。太极拳的意反过来又能动地指导太极拳的形。练太极拳强调意导为先。实质上只有在练拳中完善意,意才能正确导形。意导形,形促意贯穿在练拳始终。每当学者忽然领悟时,形与意才能融合。只有意高于形,练者并不断追求,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完善意的途径有二:一是吸取他人经验,多观摩名师练拳,请名师指点陪练;二是要善于辨析自己拳架的正误。习拳者要明白,形为基础,意为先导,形意结合,方能得巧。
  
  二、错对关系
  
  练太极拳的过程,全在于不断地否定错误,肯定正确。能知错方能改,功夫才能增长。知错要通过名师指点或同拳友切磋,同学间相互观摩。不断对照拳理等。前三种做法,有的人条件可能不具备,最适宜的就是以拳理对照查正。多买些拳理书籍和与练拳有关的书。不断学习理论,结合实践。采用比较法验证。以理正架求完善。能改才是知错的目的。改错要有专心、恒心、虚心、耐心。具体做法:确定目标,循序渐进,制订计划,按部就班,选择方法,促进更正。
  
  三、上下关系
  
  上下的统一确定在身躯。上与下的分界线在胯,胯以上的为上肢,胯以下为下肢。


  练习太极拳要求上虚下实。上肢要轻灵圆活,下肢要变换生根,一切为稳定重心而动。虚灵顶劲与气沉丹田、十趾抓地相对立。沉气与提裆上下对立,内脏清气上升与浊气下降互为对立。外形要求三合,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相互照应并依存。技击时,上下相随,上惊下取,上引下击等都是上下对立的关系的运用。切忌有上无下,内气上浮,横气填胸。也不能有下无上,一味沉气而不荡,失去领劲。
  
  四、内外关系
  
  内外关系比较复杂。既能指自身的内外,又能指已与彼而言的内外。
  自身的内外关系,练拳者要有以外引内的想象,以外形动作引动内劲的变化。熟练后,要以内劲催外动,做到里边不动,外边不发。
  内动催外练法。通过腹式逆呼吸,先使内气存于丹田,逐渐使内气充满(即“鼓”),然后,通过有规律的动荡,把内气送到四梢。
  推手时,要注意“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行”。搭手时要量对方力度而行内劲,既不能无力,也不能用拙力顶抗,要用外柔内刚的混合劲住对方。注意接触点的瞬息引旋转。
  切忌只有外形之动,而没有内劲催动,或虽有内劲,但不能与外形协调配合。前者是花架,练终无用,后者力不从心常被人所制。
  
  五、前后关系
  
  前去之中,必有后撑,前发后塌,逢前必后,同样后退之中必有前进。每势相接时,要有先引之动。如:“前趟腿,野马分鬃”等。向前要有后引之动。如:“倒倦肱”、“兽头式”等势,向后要有前引。
  练拳架时,要做到退中有进、前后兼顾。如:“左冲势,右冲势”,既要注意上下配合,也要注意前后对称,向前侧蹬,上肢的一手防护,另一手向后冲击,掌握身体的平衡,保持重心稳定。散打时,要注意招前顾后,耳听身后,能及时旋转身体,避实击虚。例如:新架中的闪空劲,二路拳的捣岔、裹变炮及倒骑龙、闪通背等。
  
  六、先后关系
  
  先后关系指的是动作受时间限定而言。拳论曰:“往复有折叠”。不懂折叠劲练拳枉徒劳,折叠即从反面入手的一种来回劲,它是太极拳缠绕捆绑之技击,练拳时要注意圆的转换。每做一势都要先引,再做一下势。例如:懒扎衣,单鞭,抹眉肱,斜行搂膝等。
  技击中讲究“声东击西,先化后发,先引后击”,太极拳技击原则是:“引进落空合即出”。它的先后顺序为引,空,合,即,出。对肩肘练习,要求松沉,先练好松肩,再练习沉肩,拳论要求“气宜鼓荡”。先后顺序为:先鼓而荡。
  拳论曰:“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始而意动继而内动,然后外动。”都强调“心,气,身”三者的先后关系。
  
  七、顺逆关系
  
  从广义讲:顺,方向相同,同逆相反,有服从、不违背之意。逆,方向相反,跟顺相反,有抵触、不适当之义。
  陈式太极拳中的顺逆两种缠丝劲,是其独具的风格。
  所谓顺缠,即为静合,是向心力。四梢劲收归丹田的程序,肩带肘,肘领手;胯带膝,膝牵足,吸气并蓄式。
  所谓逆缠,即为动分,是离心力。丹田劲运至四梢的程序:肩催肘,肘催手,胯催膝,膝催足,呼气并发劲。
  顺,逆缠丝劲的运动表现,不是绝对的,有时一顺一逆,有时可能两顺缠并两逆缠。上肢用双逆双顺,下肢双逆双顺。例如:“抱头推山”上肢用双逆双顺,再逆缠划圆抱颈前推。“左右裹变炮”双顺双逆,再双顺双逆。“倒卷肱势”,“退步压肘”,下肢两腿,两膝里扣,就是一个短暂的双逆过程。
  
  八、刚柔关系
  
  刚柔相济,刚柔互补、互孕,它是太极拳的主要特征之一。
  拳论曰:“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则环绕不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劲催迫不捷。”这就是要做到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才能够运化八方。
  太极拳每一动作的开合虚实,起落旋转都是由一个圆圈构成。所谓“妙手一着一太极。”指的是一有动作,就打一个圆圈,这个圆圈当中,应当含有阴和阳两种力量。好似棉花裹铁。防守用柔化走圆圈,得机势用明劲、刚劲、寸劲而方发。发劲前,要有安排,确定圆上的起点,做圆运动的加速,然后从圆切线出方点,用爆发力,集中一个目标发击。接着立即松开转圆,要经济用力,切忌刚劲与柔劲之间连接要紧。如果存柔,次要矛盾关系就能迎刃而解。解决次要矛盾,存刚都不是太极劲。
  总之,太极拳的对立统一关系繁多,只要能解决主要矛盾的关系,可用类推法,练架推手运手“对立统一”这把钥匙,细研,久练,就能打开太极之门。
  
其他文献
一、旧话重提    就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纂的《中国武术史》中关于苌乃周“初学于禹襄”和影印本《苌氏武技论》中关于“或曰苌氏初学于禹让”一段史实问题,笔者曾撰文《禹让耶,禹襄乎》发表于2000年《精武》八月号。文中提出了几项质疑:(1)禹襄者,太极拳家武禹襄也,其生卒之年大大晚于苌氏,前人怎能向后人学拳呢?(2)《苌氏武技论》“理而董之”者徐震(哲东)在序言中说:“或曰苌工初学于禹让。”苌氏自己则
期刊
“半步崩拳打天下”是武术家对已故形意门武术界郭云深先生的赞誉,意思是郭老前辈凭借半步崩拳便打遍天下无敌手,这虽然有过誉之嫌,但郭老精湛的武功是毋庸置疑的。当然,这些都不在本文的讨论之列,本文所要谈的是“半步崩拳打天下”这句话能给后人有哪些启迪。  1.何为“半步崩拳”?  崩拳是五行拳中的一种拳法,属木,其外形有点象拳击中的直拳,但拳眼向上。所谓“半步崩拳”不是如某些人想象的那样“向前行半步打崩拳
期刊
何谓截拳道?截拳道是李小龙以中国传统武术为基础,广泛吸取拳击、空手道、跆拳道、泰拳等世界许多技击流派之精华,并融合中西方哲学为其理论指导的无特定招式的、注重身体素质和搏击特质(如心理、速度、协调、反应等)训练的一种“纯粹以实战为目的的技击术”。李小龙也曾把截拳道解释如下:截意味着“阻止”,拳意味着“拳打”或“风格”,道则意味着“方法”或“最佳实践性”。  然而1971年,即在李小龙猝然去世的前两年
期刊
在螳螂拳术中,手腕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螳螂拳行功上乘之法,行功积力阶段揉和功中的重点所练的功夫。通过手腕功的系统训练,能使手腕灵活有力,如配合以本门真传鹰爪功,能在实战中充分发挥出螳螂手法中勾搂采挂、刁进崩打、擒拿锁扣、挫骨点穴等技法的精妙。在勍手螳螂拳门中,手腕功主要由以下几步功夫组成。    一、转腕功(图1~图2)    以右手为例作一说明:右臂向正前方微屈抬起,右掌成立掌,五指并拢,屈
期刊
三月,美丽的冰城哈尔滨又显现出一派生机,一列由哈尔滨开往德州的列车满载着旅客缓缓驶出站台……  清洁整齐的卧铺车箱里,一位身着青色便装表情严肃的中年男子静静地坐在靠窗的座位上正在低头沉思,他就是2002年首期《精武》杂志封面上刊登的八极拳名家——快手李三(李春和)。  此时此刻,他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当年投师学武受业于师爷丁玉林门下和先师(强毓璋)门下,师徒间的真挚感情、苦练八极拳的一个个酷暑严冬
期刊
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刚为阳、柔为阴,虚为阳、实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前为阳、后为阴,左为阳、右为阴,前进为阳、后退为阴,生为阳、死为阴,现在为阳、过去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出为阳、进为阴,理论为阳、实践为阴,等等现象都是一对对互不可分、又互相排斥的对立统一体。以人体而言,左为阳右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前为阳后为阴,外为阳里为阴,六腑为阳,五脏为阴,动脉为阳静脉为阴,气为阳血为阴,吐故为阳
期刊
二十四翻手拳,是八极拳二十四种手形和手法的演变,主要攻击对方的中上盘,是八极拳连手技击法之一。现将该拳技法介绍如下:       二十四番手歌诀  扑爬起按,云刁扣,拦贯提环;  插撩分捧,叠展挑滑,刺掸摇穿。    歌诀中每个字代表一种手法,每种手法都分阴阳、上下、左右、前后中之变化,多两字并用,或几字连用。  起式:丁步站立,目视左侧,头顶竖项,含胸拔背,闭唇舌上顶,气沉丹田,双手握拳拳峰相对
期刊
擒拿术,是对峙双方一方对另一方某关节采取强制控制而使其暂失反抗能力的一种技击术,不便具有实用性、技巧性,更具艺术性及严谨的科学性。若使用得当,确有一招制胜的神奇效果。现主要就腕关节——擒拿腕动作的原理分析如下:  人的腕关节由掌骨及前臂尺、桡骨下端组成,属椭圆关节,正常可使臂伸、掌屈、尺偏、桡偏及旋前旋后运动,但有一定范围,即存在局限性。而许多技击动作:如打、拿、摔都需要通过手、腕、上肢等协同完成
期刊
八极拳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它以独特的技法和风格享誉武林,深受广大武术爱好者的青睐,在国内及海外广为流传。特别是人从1995年开始,国家体育总局将八极拳列为全国十大优秀拳种,率先在国内外推广,进一步为八极拳的迅速传播拓宽了道路。这些年来,八极拳在套路推广方面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然而,正是由于这方面的成绩明显,相比之下,在八极拳理论的研究方面,则表现为严重不足和滞后。本文拟从“虚”“实”两个方面对这
期刊
由顾留馨、沈家桢编著、中国武术协会审定、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陈式太极拳》,是一部陈氏太极拳权威著作,书的第一章第四节有这么一段话:“‘神宜鼓荡,气宜内敛’——如果心意不能贯彻于动作之中而别有所思,表现了意痴神呆,则神就不易鼓荡,同时气亦不能内敛以从心,结果造成气势散漫,劲无含蓄,身法散乱。因此,首先须将心意贯彻于滔滔不绝和起伏不已的动作之中,则神自鼓荡。其次,须使肺呼吸配合运动。由于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