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219-01
1研究的意义
1.1美术欣赏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美术欣赏是审美主体积极而能动地反映审美客体的活动。学生通过审美活动,可以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感受到美的情感力量,引发对现实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美术作品中表现出爱国的情怀、协作的精神、坚强的意志与无私的品质以及人世间的情感冷暖,能陶冶情操,转化为学生向前的勇气和动力,有助于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念和人生态度。
1.2美术欣赏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树立合理的审美观念: 通过对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学习,学生能逐渐透过作品的形式层面和形象层面,品味到作品中的深层意蕴。随着美术欣赏课程教学的不断深化,美术作品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有了更为生动而丰富的内容,艺术家的人文情感被以物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当学生从不同的作品中品味解读出作品中所蕴涵的人生境界、哲理思考、时代特征、民族精神等理性内容时,映射在内心的将是一种心旷神怡的喜悦。在欣赏课程教学活动中,学生们在充分享受由美术作品带来的精神愉悦的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审美知识,提高了审美意识,启迪了审美智慧,树立了合理的审美观念。
1.3美术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美术欣赏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在欣赏时积极主动地创造过程,美术作品能把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充分调动起来。尤其是抽象绘画或抽象雕塑作品,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想象与创造的空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另外,对美术作品的欣赏需要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进行,它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欣赏者与作品之间的对话交流等几个方面。作品通过形状、构图、色彩、线条以及所描绘的内容或情节等因素向学生发出信息,学生则靠敏锐的直觉和审美感受,不断地获取这些信息,,并作出情感上的回应。另一方面,学生通过与教师、同伴的对话、讨论,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倾听别人的感受。在整个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不断丰富着自己的内心感受,也使自己的语言能力得到快速发展。
2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问题和误区分析
2.1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缺乏主动性: 在学生的综合素质中,艺术知识、审美能力是文化修养的体现。教学过程中,常有学生对美术欣赏课表现出无动于衷的态度,不理会老师的授课,而做其他学科的作业,仍然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因此,教师应先从自身做起,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课程结构,改进授课方法。
2.2授课资料的不足与授课手段的误区: 课本中的图片往往不能涵盖一个作者的全部作品,或对同一时期不同流派的作品进行类比。这就需要我们事先查阅大量资料,再根据需要去芜存精,既保证资料的翔实可靠,又要避免资料的罗列堆砌。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习惯借助于多媒体来追求授课效果,而忽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应用。近几年,多媒体进入课堂,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表现形式,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与感受,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在欣赏完毕,总结内容,引导学生提出疑问时,学生却不知从何入手。可见,多媒体的确将课堂引入一个全新的境界,但多媒体的运用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它必须适合教材内容。教师授课之初,就要结合本节的知识点,设计好引导的问题,列出题纲重点,做到多媒体与课堂讲授相结合,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3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对策
3.1教师要营造美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美术欣赏课程中,专业名词繁杂生僻,不同国度,不同朝代的艺术作品云集一堂,各树其帜,需要教师一一去讲解。如果只是填鸭式的教学,学生没有切身体验到作品所带来的审美乐趣。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要精心准备教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添加作者的一些逸闻趣事,创作背景等资料。
如介绍达·芬奇,不能只局限于课本上的寥寥几笔,可以讲讲达·芬奇画蛋的故事,活跃课堂气氛。在讲解《蒙娜丽莎》这一作品时,可以谈谈后人对女主人身份的猜测。有人说是富商的妻子,有人说是一名交际花,现在有人利用电脑成像技术把达·芬奇的头像与之比对,竟然相吻合,故又有达·芬奇自画像一说等等。通过讲授有趣的故事,以及后人对作品的不同研究,激发学生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主动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3.2丰富教材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
3.2.1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让学生了解世界艺术文化,提高鉴赏能力:根据学生的兴趣,适当增加古今中外的名画、建筑、雕塑和工艺名作图片等,丰富教材内容,让学生全面了解美术的内容、形式和功能。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以及更多艺术风格不同的艺术家和作品,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让学生了解世界艺术文化,提高鉴赏能力。
3.2.2增设书法课,培养学生书写能力与审美能力: 增设书法课,让学生了解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学生都希望自己能有一手好字,当他们欣赏到自己喜欢的名家书法作品时,通过教师讲解、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有利于提高学生书写能力、审美能力。
3.2.3利用现代媒体艺术和网络,将美术课堂与其它艺术形式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艺术素养: 美术课堂增加各种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表演、舞台艺术、服装、化妆、戏剧、设计等丰富课堂内容,对学生进行综合艺术教育。并充分利用现代媒体艺术和网络,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提高学生对媒体艺术的认识和运用,使学生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以来提高学生综合艺术素养。
3.3教师要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鼓励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大胆的评论,加强教学互动: 美术欣赏课中,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眼观察,分析作品的色彩,理解作者的表现意图,让学生自主地表达对作品的所感所想。教师要预先设计好合理的评价方法。教师应鼓励学生从多角度理解作品,学会观察,分析和反思,不断建构知识,获得主动发展。 3.4注重激发想象力,培养创造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教师要及时、准确、巧妙启发引导学生欣赏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其创造力。听着《春江花月夜》名曲,欣赏唐画家周方的《簪花仕女图》,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看过的电影,并摹仿,表演唐代宫廷贵族妇女那优美的舞姿和在庭院中悠闲、采花、嬉戏的生活场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或吟诗、做画,让学生发挥特长,各显其能来进行各种创作。教师并及时表扬和肯定,让学生以更大的热情和信心投入到审美想象和艺术创作活动中去。并把自己编的故事用表演的形式展示给大家。表演时,要求学生设计服装、道具、配音、化妆等。舞台上,学生像演员一样尽情展示自己,当掌声响起的时候,他们的脸上像开了花一样感受到了创造成功的喜悦,真正理解美术作品的深刻内涵及艺术价值。
3.5走出课堂,体验生活,培养综合能力: 教师的授课范围如果只限于课本,脱离艺术发展的社会动态,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表达能力势必会受到限制。教师应事先让学生预习,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去查找资料或者写出自己的看法与评价。还可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或研讨会,也可让学生选题,自发组织。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画展、设计展等艺术活动,让学生写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互相交流,倾听不同的声音,了解不同层次的审美观点,检验其鉴赏能力,使其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结束语
学生的美术欣赏认识是建立在已具有的美感基础上的审美认识,因而欣赏是不能强迫的。高中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必须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相结合,掌握学生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是欣赏的前提。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修养和丰富的知识,理解作品形式和内容最普遍的审美意义,以宽容的态度容纳学生的感受和评价,启发引导学生以审美意识去感知作品,让学生在美学的世界里,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在获得美的享受和熏陶的同时,学习美学知识,提升鉴赏能力,提高文化艺术修养。
参考文献
[1]李若琪.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误区及对策[J] . 山东教育,2003(29).
[2]张韶明.以学生为主体,上好高中美术欣赏课[J] . 艺术教育,2004(06).
[3]何光焰.高中美术教学中欣赏作品的浅析[J] . 教学交流 理论版, 2009(11).
[4]马国辉.试论高中美术欣赏教学[J] . 今日教师,2010(09).
1研究的意义
1.1美术欣赏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美术欣赏是审美主体积极而能动地反映审美客体的活动。学生通过审美活动,可以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感受到美的情感力量,引发对现实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美术作品中表现出爱国的情怀、协作的精神、坚强的意志与无私的品质以及人世间的情感冷暖,能陶冶情操,转化为学生向前的勇气和动力,有助于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念和人生态度。
1.2美术欣赏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树立合理的审美观念: 通过对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学习,学生能逐渐透过作品的形式层面和形象层面,品味到作品中的深层意蕴。随着美术欣赏课程教学的不断深化,美术作品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有了更为生动而丰富的内容,艺术家的人文情感被以物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当学生从不同的作品中品味解读出作品中所蕴涵的人生境界、哲理思考、时代特征、民族精神等理性内容时,映射在内心的将是一种心旷神怡的喜悦。在欣赏课程教学活动中,学生们在充分享受由美术作品带来的精神愉悦的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审美知识,提高了审美意识,启迪了审美智慧,树立了合理的审美观念。
1.3美术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美术欣赏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在欣赏时积极主动地创造过程,美术作品能把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充分调动起来。尤其是抽象绘画或抽象雕塑作品,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想象与创造的空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另外,对美术作品的欣赏需要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进行,它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欣赏者与作品之间的对话交流等几个方面。作品通过形状、构图、色彩、线条以及所描绘的内容或情节等因素向学生发出信息,学生则靠敏锐的直觉和审美感受,不断地获取这些信息,,并作出情感上的回应。另一方面,学生通过与教师、同伴的对话、讨论,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倾听别人的感受。在整个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不断丰富着自己的内心感受,也使自己的语言能力得到快速发展。
2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问题和误区分析
2.1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缺乏主动性: 在学生的综合素质中,艺术知识、审美能力是文化修养的体现。教学过程中,常有学生对美术欣赏课表现出无动于衷的态度,不理会老师的授课,而做其他学科的作业,仍然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因此,教师应先从自身做起,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课程结构,改进授课方法。
2.2授课资料的不足与授课手段的误区: 课本中的图片往往不能涵盖一个作者的全部作品,或对同一时期不同流派的作品进行类比。这就需要我们事先查阅大量资料,再根据需要去芜存精,既保证资料的翔实可靠,又要避免资料的罗列堆砌。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习惯借助于多媒体来追求授课效果,而忽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应用。近几年,多媒体进入课堂,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表现形式,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与感受,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在欣赏完毕,总结内容,引导学生提出疑问时,学生却不知从何入手。可见,多媒体的确将课堂引入一个全新的境界,但多媒体的运用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它必须适合教材内容。教师授课之初,就要结合本节的知识点,设计好引导的问题,列出题纲重点,做到多媒体与课堂讲授相结合,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3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对策
3.1教师要营造美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美术欣赏课程中,专业名词繁杂生僻,不同国度,不同朝代的艺术作品云集一堂,各树其帜,需要教师一一去讲解。如果只是填鸭式的教学,学生没有切身体验到作品所带来的审美乐趣。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要精心准备教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添加作者的一些逸闻趣事,创作背景等资料。
如介绍达·芬奇,不能只局限于课本上的寥寥几笔,可以讲讲达·芬奇画蛋的故事,活跃课堂气氛。在讲解《蒙娜丽莎》这一作品时,可以谈谈后人对女主人身份的猜测。有人说是富商的妻子,有人说是一名交际花,现在有人利用电脑成像技术把达·芬奇的头像与之比对,竟然相吻合,故又有达·芬奇自画像一说等等。通过讲授有趣的故事,以及后人对作品的不同研究,激发学生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主动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3.2丰富教材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
3.2.1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让学生了解世界艺术文化,提高鉴赏能力:根据学生的兴趣,适当增加古今中外的名画、建筑、雕塑和工艺名作图片等,丰富教材内容,让学生全面了解美术的内容、形式和功能。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以及更多艺术风格不同的艺术家和作品,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让学生了解世界艺术文化,提高鉴赏能力。
3.2.2增设书法课,培养学生书写能力与审美能力: 增设书法课,让学生了解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学生都希望自己能有一手好字,当他们欣赏到自己喜欢的名家书法作品时,通过教师讲解、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有利于提高学生书写能力、审美能力。
3.2.3利用现代媒体艺术和网络,将美术课堂与其它艺术形式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艺术素养: 美术课堂增加各种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表演、舞台艺术、服装、化妆、戏剧、设计等丰富课堂内容,对学生进行综合艺术教育。并充分利用现代媒体艺术和网络,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提高学生对媒体艺术的认识和运用,使学生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以来提高学生综合艺术素养。
3.3教师要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鼓励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大胆的评论,加强教学互动: 美术欣赏课中,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眼观察,分析作品的色彩,理解作者的表现意图,让学生自主地表达对作品的所感所想。教师要预先设计好合理的评价方法。教师应鼓励学生从多角度理解作品,学会观察,分析和反思,不断建构知识,获得主动发展。 3.4注重激发想象力,培养创造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教师要及时、准确、巧妙启发引导学生欣赏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其创造力。听着《春江花月夜》名曲,欣赏唐画家周方的《簪花仕女图》,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看过的电影,并摹仿,表演唐代宫廷贵族妇女那优美的舞姿和在庭院中悠闲、采花、嬉戏的生活场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或吟诗、做画,让学生发挥特长,各显其能来进行各种创作。教师并及时表扬和肯定,让学生以更大的热情和信心投入到审美想象和艺术创作活动中去。并把自己编的故事用表演的形式展示给大家。表演时,要求学生设计服装、道具、配音、化妆等。舞台上,学生像演员一样尽情展示自己,当掌声响起的时候,他们的脸上像开了花一样感受到了创造成功的喜悦,真正理解美术作品的深刻内涵及艺术价值。
3.5走出课堂,体验生活,培养综合能力: 教师的授课范围如果只限于课本,脱离艺术发展的社会动态,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表达能力势必会受到限制。教师应事先让学生预习,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去查找资料或者写出自己的看法与评价。还可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或研讨会,也可让学生选题,自发组织。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画展、设计展等艺术活动,让学生写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互相交流,倾听不同的声音,了解不同层次的审美观点,检验其鉴赏能力,使其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结束语
学生的美术欣赏认识是建立在已具有的美感基础上的审美认识,因而欣赏是不能强迫的。高中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必须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相结合,掌握学生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是欣赏的前提。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修养和丰富的知识,理解作品形式和内容最普遍的审美意义,以宽容的态度容纳学生的感受和评价,启发引导学生以审美意识去感知作品,让学生在美学的世界里,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在获得美的享受和熏陶的同时,学习美学知识,提升鉴赏能力,提高文化艺术修养。
参考文献
[1]李若琪.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误区及对策[J] . 山东教育,2003(29).
[2]张韶明.以学生为主体,上好高中美术欣赏课[J] . 艺术教育,2004(06).
[3]何光焰.高中美术教学中欣赏作品的浅析[J] . 教学交流 理论版, 2009(11).
[4]马国辉.试论高中美术欣赏教学[J] . 今日教师,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