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Er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教会学生自己能读、能写,培养语文能力,这是语文老师一直都在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从2008年秋季我市开始在七年级使用北师大版语文教材,有不少老师认为难教,教时不够用,依然满堂课都在讲解,使学生很少有读、写、思和讲的训练机会。所以寻求适应这套教材特点的教法,向课堂要质量,是每位语文老师始终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
  一、注重课前预习,独立寻疑,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思,必先学有所疑。因此,每次在学习一篇新课文时,我都会提前一天告知学生学习的内容及预习要求,让他们先读课文,对文章有一个总体的感知,并圈点出文章中的难词难句,借助工具书提前解决。没办法解决的,则摘录在堂上笔记本上,留待课堂上解决。故而,他们在课前就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充满着期待。在课堂上他们学习起来将会更加主动。
  二、注重堂上质疑,放权于学生,培养自主探索精神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应该还给学生应有的“权力”:
  1.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
  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学生要主动参与学习,就应当学会提出学习中的疑问。“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语文课上,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更有的放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学应体现学生的自主发问,激励学生大胆地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对于学生的种种提问,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归纳选择,自主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学生有能力解决的问题,绝不多讲,学生感兴趣并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学生自学有困难的,要及时组织讨论解答。
  2.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
  “读”是最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课要“以读为本”,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怎样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朗读训练中引进选择机制,因为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各不相同的,要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角色来读,这样,他们往往获得成功,从而满怀信心地,主动积极地投入到下一项学习活动中去。
   3.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书是教不完的,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要引导并教给学生读书、看报的技巧能力。”遵照此原则,教师应尽可能地抑制自己的表演欲,把课堂的舞台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使他们在实践中培养听、说、读、写的技巧能力。比如,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思考和练习的时间,不要因为教师的讲解而克扣学生讲的时间,教师应精讲,组织学生练讲,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注重课后精练,自主地进行阅读获取
  练是强化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实践出真知。学生知识的把握,技能的形成是在实践中体验、感悟的。语文课生字的识记,词语的把握,句段等的理解都离不开练习。练是培养语文兴趣的重要方面。
  在学生已经理解、掌握了文章内容后,选取文章的重点词句、精彩文段以及相应的课外阅读进行练习,内容不应太多,关键在于精。要求学生在堂上限时完成,老师堂上进行评讲,同学们交差互改。这样做不但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种紧迫感,而且能减轻老师课外批改作业的负担;同时,通过学生互改,也加深了对练习内容的印象,真可谓一举三得。如果时间较紧,则只能以课外练习的形式进行,要求学生课外完成,教师另选时间进行评讲,学生交差互改。这样做同样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练笔机会,对于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及阅读分析能力也很有帮助。
  总而言之,学习是学生的学习,我们教师绝不能越俎代庖!我们应该把发现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把解决问题的过程还给学生;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还给学生;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让学习真正成为他们自己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
  [2]李如密.教学艺术论.
  (作者单位 山东省滕州市至善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问题是人类认知和发展的起点和动力。随着年龄和年级的增加,学生的问题意识十分淡薄,也长期被忽视,其思维开发和学习自主性无法展开。在如何促进学生提问这一步骤上仍然缺乏相应的技术手段。在实践中,教师运用自己的灵感转化学生的灵感,对学生课堂提问的灵感进行捕捉和迅速转化,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生动、灵动。不同的思想碰撞,不同问题的融合,能有效地促成动态课堂的生成。  关键词:历史;课堂提问;问题转化  
“老师,为什么音乐课要在教室上,而体育课却能在室外上呢?”一个学生这样问我。是啊,为什么呢?我也这样问自己,或许是课型不同,又或许是课程内容需要,各有不同吧!真是这样吗?孩子随意的一句话,引发了我的思考。其一,从我的角度来看:我从小学起到现在,音乐课都是在教室里上的。似乎在我的潜意识里觉得音乐课就该在教室上(自己给孩子们上课也一直是在室内)。其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可能认为音乐课堂缺少像体育课
“在圣马克广场的钟楼上看,团花簇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远处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这里也没什么煤烟,天空干干净净,在温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透明的。” 读着这些优美的文字,我和先生一起来到了“海中的城”——威尼斯。与您一起细心观察异域风景,体验别样的风情,勾起我对欧洲的回忆。  七岁时,我去了欧洲。在威尼斯,我只迷恋于那五彩缤纷,花样繁多的面具。读了您的《威尼斯》,才发现我错过了著名的威尼
摘要:课前预设在整个新课程教学环节中是重中之重,只有课前用心准备好课堂预设,才可能使成功的高中化学课堂水到渠成。  关键词:课前预设;资源优势;教学情境;情感教育  从2008年到现在,我省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已进入第五个年头,作为工作在一线的化学教师,我感触颇多。在课程内容上,新教材更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探索性;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贴近学生实际,体现实践性。它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要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心理需求,“巧妙”地把新知识引入给学生,让他们对新知识产生“情感”,自然进入“角色”,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悬念,引起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惊讶感情——是寻求知识的强大源泉”。学习中如果有疑问,就会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产生探究学习
高中是义务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的阶段。我从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体会到,要想教好高中待进生,管理好班级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在班级管理中收放结合,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一、从大杯子到小杯子,到没杯子  对待进生的管理,就像将一个个决堤的海收到杯子里,又要有一个逐渐加强管理的过程,体现了教育管理中循序渐进的原则。我对他们的管理分为由宽治到严治,再到“不治而治”的三个阶段,采用的是让学生先适应大杯子,再适应小
一堂课的背后是我们的汗水,是我们的喜悦,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更是我们进步的空间。《技术与人》是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的第一章节的内容,是高中学生接触通用技术课程的第一节课。在南京市教研室2007年9月4号举办的第一次通用技术教研活动是作为示范课进行授课的。对于这节课,我想谈谈我的感受。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以学生的
摘 要:把握文章主旨是阅读理解的重要任务之一,而把握文章主旨的方法有多种。本文以《都市精灵》的教学为例阐述了抓关键词把握文章主旨的方法。  关键词:词语;品析;主旨    在阅读教学中,笔者常常引导学生把“长”文读“短”。比如,有的课文篇幅较长,主旨不显豁,但是如果锁定文中的几个关键词,课文主旨就会现出“庐山真面目”。下面,以《都市精灵》的教学片段来具体说明。  《都市精灵》是当代作家舒乙的一篇随
摘 要:与2011年中考数学试卷相比,2012年绍兴中考数学试卷,题型结构总体稳定,生活性、灵活性加强,尤其在审题方面尤为加强,总体难度略微增加。本套试卷在保持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力度上,更加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考查,体现了“实践与操作,综合与探究,创新与应用”的命题特点。  关键词:能力;素养;思维;考核  每年的中考,仅次于高考的影响力,是我国目前基础教育阶段一项重要的工作,既是
策划/海绵  他荣获过国际宇宙奖、泰勒环境成就奖和美国国家地理终身成就奖等很多国际大奖。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生物学家。  他就是乔治·夏勒博士。  乔治·夏勒博士是世界最著名的野生动物保护学家,他从事野生动物的研究和保护工作长达五十多年,74岁高龄仍然每年在野外工作八个多月。  1933年他出生在德国柏林,十几岁时搬到美国密苏里居住。他的野外工作为人所知是从1959年开始的。那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