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阑听风,冰河入梦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0198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雨中的镜湖比平日更朦胧些,轻烟萦绕在湖面,陆游撑着一把伞,踱步在湖岸。
  林间隐士,江边放翁,在苍烟落照间安然老去,日子无拘无束。可望着风吹叶落,他总是忍不住有些惆怅。这样的低沉于他而言很少有。多年来,陆游如穿破岩石的竹,千锤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只是今夜的笛声和雨声,那样恍惚,浮生过往总是不经意地回旋在心头。
  陆游出生于江南藏书世家,受家风影响,他自幼聪慧过人,又因祖辈有功,恩荫登仕郎。
  麒麟之才,倘若生在盛唐,总不负豪情万丈。只可惜造化弄人,纷飞战火是他出生时最苍茫的底色。靖康之耻犹未雪,故土沦丧,家国破落,风雨里辗转流离,长空中的哀嚎是交织在他心底最深刻的记忆。于是,北定中原大地,便一直是陆游年少时最大的抱负。
  绍兴二十三年,陆游于临安参加锁厅考试,志在仕途。那年,秦桧的孙子秦埙恰巧也参加了这场考试,因秦埙位居陆游名下,秦桧大怒,由此嫉恨上了陆游,并于次年的礼部考试中滥用权力将其除名。直到绍兴二十八年秦桧病逝后,陆游才初入仕途。四年后,又被赐进士出身。
  虽因奸臣压制仕途不顺,但陆游力图收复中原的初心依然坚定。陆游出任镇江府通判时,金兵方踞淮北,镇江为江防前线。他虽为文弱书生,却不溺于繁华已逝的悲伤,也不因故土沦丧而放逐山野,而是渴望拥马横戈,重整乾坤,收复山河。
  只是,人生很多事都由不得我们选择。
  此时的大宋,纵然文有风节厉世的良臣,武有骁勇善战的猛将。可朝堂依然奸佞当道,对外屈辱求和,对内迫害能臣。临安城里歌舞不休,春风熏得人如痴如醉。
  很快,陆游便因积极的抗战态度被当权者所弃,并以“交结台谏官员,鼓唱是非”的罪名,罢免归乡。
  镜湖三山,碧如玉簪。“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隐居山林的日子,逍遥自得,平淡却不平凡。只是他貌似洒脱,心中却深埋着苦涩。绿水青山抚不平他胸中按捺不住的抑郁,自许封侯万里的放翁也不甘做个无名隐士,如此空待岁月消磨。
  执着如陆游,他的一生注定只能是一场寂寞的独行,独行在波诡云谲的宦海,慷慨激昂地呐喊着家国苦难。朝局动荡,英雄自古空余恨,无人能理解他生不逢时的无奈和悲苦,他却坚守着“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信念。
  剑南诗兴,亘古男儿。宫人叹他最近李白,杨慎赞他“词作纤丽处似淮海,雄快处似东坡”。可他不是李白,倘若甘心青衫长剑,啸歌天涯,终归超脱凡俗。他也不是游离于烟柳繁华的秦少游,虽也写过一阕凄婉至极的《钗头凤》,却始终感怀着山河破碎。他慨然叹息“無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豁达有之,却到底心有微尘,如何一蓑烟雨任平生?
  他是颠沛流离的红尘客,是离群索居的叛逆者。悲歌吊古也好,自我宽解也罢,却从未消沉,始终要将萦绕心头的爱国之情从笔尖、从生命里喷薄而出。
  于是,四年后那个朦胧的雨夜,他终于等到了期待已久的任命。
  那年,陆游前往西北前线任职。之后,他便常常身披战甲,腰悬长剑,奔驰在战略要塞,并草拟了驱逐金人、收复中原的战略计划,作《平戎策》。
  凭高远望壮丽山河,击筑高歌,那是他一生中最为追忆的往事。以至于多年后“壮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也始终无法忘怀这段戎马生涯。
  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从军南郑的豪纵生活历历在目,时时入梦,可待梦醒了,只有旧时的貂裘戎装尘封在墙头。凄凉如是,只能怅然悲叹:“胡未灭,鬓先秋,泪空留,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陆游一生写过太多关于战争的句子,有“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的愤慨,有“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无奈,更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悲怆。在这样孤寂的夜里,他只能一遍遍回味那些身在军旅的日子。
  功名梦断,泛舟吴楚,在宁静的乡野一日日老去。可他又不愿服老,不甘心一生抱负零落在山阴苍茫的夜色里。
  漂泊一世,何尝没看尽南宋粉饰的太平?人生倏忽百年,莫如及时行乐。可他听那风声雨声雷声,写下悲愤的句子,血液沸腾起来,毕生难忘的仍是一雪国耻的心事。
  终于,被罢官十余年的陆游再次奉诏入京,主持编修史书。他想,只要还在朝堂,总会有机会带兵出征的。然而,这宛若镜花水月的晚年出仕,成了陆游一生的污点,留下了攀附奸臣、晚节不保之辩。
  几年后,投降派与金国和议,北伐宣告彻底失败。陆游闻讯,悲痛万分。
  两年后,陆游忧愤成疾,病情日重。弥留之际,他作了那首著名的《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九州一统,北定中原,毕生的愿望,终成了毕生的遗憾。人生仿佛终归一个原点,来来去去,沉沉浮浮,回首处万事皆空。
  镜湖水一如既往地流转,明月青山回荡着离歌。山阴雨雾朦胧,孤舟上垂钓的老翁喝几杯酒,写几行草书,吟着壮志难酬的调子。我本将心寄故国,铁马冰河,做不完一场执迷的梦。
其他文献
江南谚云:“尺牍书疏,千里面目。”  书信作为古时人们传达情意的重要载体,能让远在千里之外的人,有见信如见其人之感,分外亲切。我也一直坚信书信有这般魅力,即使相隔两地,仍可见字如晤。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古人常在书信里流露着羁旅天涯的悲与愁。旅馆的戚戚寒夜,掌灯时分暮霭沉沉,客居他乡的游人终是怅然。而在纸上娓娓道来时,不知不觉间才发现这份倾诉竟用了一夜的笔墨。漂泊在外的游人怀揣着几许不与
期刊
正月十五猜灯谜,叶少所出的“十月十日”遭到了众编的群嘲,略有文化内涵的人都能猜到谜底是“萌”字嘛,更何况“萌”是我们百撕不掉的标签啊~品尝过元宵节汤圆后,我们可还盼着儿童节的棒棒糖呢!  婉逗菇凉:有次早高峰挤地铁,前面一大叔明明身后有空间却不肯挪动,说了好几声他都没听见,我快急哭了,脱口冲他喊道:“阿扎西,往里走走不行吗?那边是有结界吗?”  剪雪:这回你很棒哦,没喊出“吧啦吧啦能量”已经很不错
期刊
小恋说能帮风筝变身古风美少女,我深信不疑!因为自从挪用每月的零食款买恋恋书系,我的身形越来越接近“窈窕淑女”了~(By 丫丫)  剪雪:挪用零食款可以,如果随便挪用早餐款,我可要替你母上大人教训你了!  看了上期“如梦令”中的校服穿搭栏目,我默默把校服搓洗了两遍……我再也不嫌弃亲爱的校服了,顺便向叶少显摆一下:有本事你也穿校服呀,没机会了吧,哈哈哈哈哈哈哈~(By 荆羽)  叶少:说这话时,你的良
期刊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宋·晏几道《临江仙》  总觉得晏小山是宋朝最晶莹剔透的男子,如晋时的王谢子弟,芝兰玉树,气韵天成,有旁人学不来的風雅。  柳永一生浪荡江湖,似狂似狷,没有小山的神秀;欧阳修总给人一种老气横秋的感觉,不如小山俊俏年少;苏轼心胸旷达,若天外之人,却又少了几
期刊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唐·温庭筠《菩萨蛮》  熹微晨光斜斜地映入闺中,沾染上几抹兰芷余香。卧榻旁的小山屏上,金丝银线地绣着重峦叠嶂,此时也似睡醒了,开始呼应不请自来的光线。时间流转、光影挪移本是极轻巧的事,今日却戏谑起来,一不留神便惊扰了少女的幽梦。  许是晨光太过温柔,少女倒也不恼,悠悠然起身。发丝垂下
期刊
一  南禄山的夜总是很寂静,月华与山间奇花异果交映,煞是好看。在外厮混了几日的唐糖趁着夜色回了自家老巢,途经澡堂时嗅到有生人的气息。她先是愣了一下,而后匆匆掐了个隐身诀,穿墙而入。隔着清雅精致的梅兰菊竹四扇屏风,她隐约瞧见有人沐浴的身影。在自以为谁也不能识破隐身诀的情况下,她大摇大摆绕过屏风,映入眼帘的是氤氲雾光下正沐浴的清俊少年。  唐糖盯着那匀称的背部,想说这肉色鲜美,定然可口,甚至没注意到少
期刊
刚学会造句时,语文老师恨不得立刻为我们插上修辞的翅膀,比喻便是初级教程。于是我们走上了“尬喻”的不归路—豆浆像一大杯牛奶、馄饨像一大碗饺子……后来读到“疑是银河落九天”才发现自己的脑洞太狭小。跟我膜拜一下出自古风歌词的满分比喻吧,不怕词作大大骄傲!  那年长街春意正浓  策马同游 烟雨如梦  檐下躲雨 望进一双深邃眼瞳  宛如华山夹着细雪的微风  ——《我的一个道姑朋友》作词/陆菱纱 演唱/以冬 
期刊
千年之前,越女在鄂君身边唱出这首歌:“今夕何夕兮,搴州中流。今夕何夕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越女初遇鄂君,芳心既喜卻又羞涩忐忑,满心爱意该怎样表达?唯有向水一歌。  深夜想起这首歌,就像望见刚从水里托起的红珊瑚,色泽鲜红,水滴未干,如同我的心迹。这歌译得真好,否则这稍纵即逝的情意怎能存活下来?译者使这段作茧自缚的感情变
期刊
传言像风般流散于整个江湖—手握山河剑的第一剑客爱上了扬州城里声名最盛的花魁。  没人怀疑这个传言,因为见过花魁的人都为她的美而心折,他们笃定,这种美足以动摇一把最孤冷也最锋利的剑。  剑客总是在深夜造访,一人一剑,坐在窗口讳莫如深的月光中。初时,女子觉得拘谨,两人彻夜对坐,也彻夜沉默。直到一个雨夜,她借给他一把红梅映雪的油纸伞。翌日,剑客没有还伞,他说:“这伞有些眼熟。”  她怔了怔,“别人送的,
期刊
记忆里那座姑苏城,有白墙黑瓦,有烟柳深巷,有小桥流水。桃花漂流的尽头便是我阿公家,他独居了很多年。  阿公喜欢去茶楼听曲儿,一盘糯米糕,一杯花旗参,还有一个不安分的我,足够他消磨半晌时光。身着青花旗袍的女子咿咿呀呀地唱着,我却一句也听不懂。  —阿公,曲儿里有什么啊?  —曲儿里有你阿婆。  我从未见过阿婆,听阿公说,她是个爱穿旗袍、爱唱曲儿的女子。阿婆很早就病逝了,留下年幼的儿子和日渐沉默的阿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