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道德信仰研究综述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k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以CNKI为研究对象,对我国学者在2004-2013年间关于大学生道德信仰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和评述,近十年来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大学生道德信仰的现状调查、问题阐述、成因分析、教育探讨等理论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因素,研究广度、深度以及方法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 大学生 道德信仰 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转型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公共道德问题不断暴露,使得道德信仰问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深入探讨。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大学生的道德信仰问题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近十年我国大学生道德信研究的回顾和梳理,归纳总结已有的经验和不足,为开展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研究提供基础,以便更好地指导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实践。
  1 2004-2013年大学生道德信仰研究的文献回顾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来对我国大学生道德信仰的研究文献进行回顾,以2004-2013年中国期刊网(CNKI)学术文献数据库为调查对象,进行论文收集(包括博硕论文)。同时,以主题词组合来进行搜索。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等文献库用主题词“大学生+道德信仰”、“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 “大学生+道德信仰问题”、“大学生+道德信仰现状(状况)”、“大学生+道德信仰危机”等分别进行标准检索,获得的检索结果如表1所示。
  从学术文献的发表时间和发表数量来看(见表2),近十年来与本研究相关的论文共有190篇,平均每年19篇。从发表的数量来看,说明学术界关于大学生道德信仰问题的研究一直未停止,且始终是研究热点之一。从每年发表的期刊文献数量来看,自2004年起,基本呈现出递增趋势,且大致在2011年和2012年达到顶峰。
  从文献的篇名来看,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大学生道德信仰现状、问题及影响因素;探讨大学生道德信仰危机、困境等问题;探讨大学生道德信仰培养的教育方法、实践路径。
  从文献的作者来看,作者的专业背景、工作性质比较分散,相对集中研究该主题的主要是人文社科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及从事哲学或思政研究的学者教师,对大学生道德信仰研究较多的作者有吴云(阜阳师范学院)、 魏雷东(河南师范大学)、张希梅(赤峰学院)、熊英(武汉工业学院)、王建民(天津师范大学)、王强(云南大学)、徐志勇(天津师范大学)、 崔秋灏(广东警官学院)、田磊(太原科技大学)、罗艳妮(广西民族大学)、武敬杰(吉林化工学院)、李卫(吉林大学)、汪德平(武汉工业学院)王良青(天津职业大学)、贾丽民(哈尔滨理工大学)等。
  从期刊文献发表时所依靠的项目、课题资助情况来看,关于大学生道德信仰方面的研究课题资助数量数量不多,但致力于该领域研究的项目、课题承担人或主持人均具有较为丰富的专业研究经验(见表3)。
  2 2004-2013年大学生道德信仰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通过对上述所收集文献的阅读和分析,发现近十年来我国大学生道德信仰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大学生道德信仰现状调查
  2004-2013年大学生道德信仰的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迁,大学生对道德信仰的态度总体上是积极的、正面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消极的、负面的情形。
  张希梅(2009)通过调查分析,认为可以把大学生的道德信仰状况概括为:对道德信仰持认同态度,但仍存在道德信仰缺失现象。汪玉娣(2011)通过问卷调查认为大学生的道德信仰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道德信仰缺失的现象;同时指出对大学生道德信仰状况有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如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教育因素等。徐志勇等(2011)调查统计后发现,多元文化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信仰状况可以概括为:大学生基本上认为应该有自己的道德信仰,但很多学生存在着道德信仰多元化、道德情感冷漠化、道德意志薄弱化的现象。彭国胜(2011)对贵州省6 所高校490 名大学生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现实道德信仰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追求自我实现的“个体化”特征,集体主义道德信仰已相对式微。
  2.2 大学生道德信仰问题研究
  历年来的学者研究表明,大学生道德信仰缺失的客观原因,是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全球化加剧,国内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社会问题呈现出复杂性、多元性。而其根源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价值出现一定的扭曲、负偏离。武敬杰(2011)认为,社会风气的熏染、市场经济的效应、政治发展的影响、多种文化的融合、大众传媒的导向等社会因素对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影响较为突出。贾丽民(2012)认为,大学生道德信仰问题主要表现在道德信仰核心价值缺失、道德规范失位、道德实践无力等方面,其根本原因是功利主义在大学生中泛滥。
  2.3 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
  关于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的研究,历年的学者们不仅逐渐重视大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强调人文关怀以和教学相长,而且试图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创新大学生信仰教育方式途径。
  魏雷东(2012)认为,道德信仰教育不能停留在“术”(知识) 的层面, 而要在“道” (信仰) 的高度去认识和把握。同时,认为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应注重人文关怀和精神塑造、回归生活世界, 以人和生命为双重坐标的新人本主义思想为指导,引导大学生敬畏道德信仰并努力完善自我。贾丽民(2012)认为,面对大学生道德信仰问题应立足于自身的文化本位,挖掘儒家传统伦理观所具有的丰富道德内涵,探索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的方案,将是合理而适当的路径。杨琪源(2013)认为,在当今价值多元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的现实性、自主性、社会性和实践性增强,高校德育客观上需要坚持以人为本,追求终极关怀,从人学的视野来建构大学生的道德信仰,克服传统德育系统中道德信仰教育的不足。   张琛(2013)认为,应对大学生道德信仰危机的对策应着力以下四个方面:增强大学生主体的反思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优化家庭教育环境,重视道德情感体验;营造良好的校园道德文化环境,完善高校德育教学方法;社会、家庭、学校三者紧密结合,发挥三位一体的育人功能。
  3 总结
  总的来看,目前的大学生道德信仰研究做到了一定程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但同时存在这研究广度和深度不足,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等问题。
  3.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在广度和深度上不足
  在上述的研究中,目前学者对大学生道德信仰问题、原因及教育对策等方面均进行了多方面的讨论和探索。其中,在理论探索研究的同时,也有些学者通过实证来完成自己的研究。例如在大学生道德信仰状况研究中,张希梅(2009)、汪玉娣(2011)、徐志勇、徐志勇等(2011)、彭国胜(2011)等均以一定范围的大学生为考察对象,对大学生道德信仰现象进行统计、归纳和阐述。但从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来说,针对大学生道德信仰的研究还不够,主要体现在:考察对象数量的有限性、地域范围的局部性;道德信仰理论理论探讨往往浮于表面现象,鲜见深入剖析。因此,今后研究方向的重点可对大学生道德信仰问题进行更为系统、广泛的考察和研究,并进行深层次的现象剖析,并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方案。
  3.2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但研究模式单一
  从先前的研究来看,研究者有的通过现象观察、实践体会来开展相应研究的,也有的通过走访了解、问卷调查等进行实证性研究,总体上,定性和定量研究的方法有比较好的结合。但是研究的模式还是有待进一步丰富。总之,大学生道德信仰问题研究应该在研究模式、分析框架和深层理论基础等方面进行深入发掘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张希梅.大学生道德信仰状况调查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2] 魏雷东.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基本方略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7).
  [3] 武敬杰.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的社会影响因素分析[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1(4).
  [4] 杨琪源.人学视野下的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6).
  [5] 贾丽民.儒家传统伦理观对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的启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12).
其他文献
摘 要 民俗艺术是一种源于民间,在百姓生活中衍生出的艺术,是人民群众为丰富精神生活需求而基于民间习俗之上所进行的创造活动。其不仅是一个民族展现独特民族风情和文化、倾诉民族感情的一种行为方式,同时也是体现社会精神风貌与风气的一种民俗现象。针对民俗所开展的民俗学科,自其诞生起便已经有了其本位的学科主旨。历史冲刷下的民俗学科在不断更新,本文拟从日本民俗学的形成始源与变迁之路出发,探讨相关民俗艺术符号的象
期刊
摘 要 今年6月全国职教工作会议胜利召开,这对我们职业学校来说无疑是受到了极大的鞭策和鼓励,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适应经济转型升级、产业调整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成为职教人必须直面的问题。我校道桥专业通过近几年的实践与探索,逐步摸索出了一条适合我校特点、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办学之路,特别是在强化学生技能、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成功的经验。  关键词 强化技能 实训基地 校企
期刊
摘 要 本文从当前建筑工程专业工程制图及CAD课程的不足出发,结合BIM的理念特征,为如何培养适应行业需要的建筑工程本科人才、实现新形势下计算机应用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及转型提出一些参考建议。  关键词 CAD BIM 教学改革 多专业协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 BIM)已经被多方面证明,当
期刊
摘 要 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宗旨是在课程设置上能够充分体现人文与科学两种文化在思想精髓上的融合,培养既有深厚人文精神又兼具现代科学精神的大学生。本文从高校通识教育的核心理念和通识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本科阶段通识教育选修课的特点,并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高校为例,研究了本科阶段通选课体系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本科阶段通选课课程体系建设的想法。  关键词 通识教育 通选课 复合型人才 
期刊
摘 要 党的十八大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复杂形势做了深刻分析。如何帮助高校大学生面对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撞击,吸收与排斥、融合与斗争并存的冲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其培养为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者和中坚力量,是摆在高校辅导员面前的重要课题。因此,加强辅导员对当前中国社会思潮的认识和把握,才能积极应对当前我国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教育 社会思潮  中
期刊
摘 要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对大学物理中各部分内容与专业及教学的方式有机结合起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由高到低、循序渐进的教学层次性,使物理教学变得更立体、更丰富、更有层次感。  关键词 教学的层次性 数学的立体性 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大学物理是工科类大学生主要科学课程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期刊
摘 要 实验、实践教学是以培养和提高技能水平为目标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基于社会调查课程特有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质,经由课堂讲授、实验操作和社会调查的项目驱动教学路径,显著提升了大学生的社会调研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了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效激发了大学生的科研探究精神。  关键词 实验 实践 教学模式 社会调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人才培养是高校教育的核心,实验、实践教学是培
期刊
摘 要 尔雅通识教育平台作为E-learning学习方式的一个成功典范,正在对国内高校和高校学子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但由于目前的条件和基础的局限,它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而政府加大投入、企业和高校加强监管以及企业建立双向反馈机制等则是提升这种学习方式绩效的有力举措。  关键词 E-learning 尔雅通识教育平台 高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
期刊
摘 要 文章通过新媒体、传统媒体的比较,总结二者在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对象等方面的差异,并结合新媒体的特征,探讨了以MOOC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方式与传统媒体相比发生了哪些转变,最后,结合当前MOOC课程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媒体应用的误区。  关键词 新媒体 交互影响 用户生成内容 MOOC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凭借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在近十
期刊
摘 要 沿边高校具有远离祖国内地和邻接国内外两个教育市场的特点和优势,注定了沿边高校必然将国际化办学作为高校的发展之本。满洲里学院自建院以来便以语言国际化作为凸显学院国际化办学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考察俄语教学在满洲里学院全面推行所取得的成效和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以此为沿边高校的外语教学探索出一条科学、可行的发展之路,即沿边高校必须以“拳头特色”教学取代“形式特色” 教学,以重点学科专业的教学效果夯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