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自信,国学回归,这是我们当今的时代命题,《礼记》有言:“春夏教以礼乐,秋冬教以诗书。”早在两千多年前,当时享有教育特权的王公贵族子弟,就是按照诗书礼乐的学习途径,走上国家栋梁之路的。这种育人方法,又经过了至圣先师孔子的实际教学验证,《史记》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诗,是谈吐的训练;书,是文笔的锤炼;礼,是举止的修炼;乐,是性情的冶炼。诗书礼乐,修养内外,修己达人,内圣外王。
“诗”在孔子时代专指《诗经》,“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一个人如果没有学诗,先秦时期,达官显贵社交,必先引用诗句、以诗来彼此应酬,所以孔子才语重心长地说,不学诗,就进入不了上层社会往来酬和、宾主相欢的社交场合。
我们国家领导人在国际舞台上频频引用古诗词:对外,这是一种中国话语表意体系的树立;对内,这是一种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唤醒;也是一种个人语言表达能力的艺术。
人生之初:立志
人们需要诗,既需要借鉴诗的语言艺术,更需要接受诗的情志引导。《尚书》对诗的本质属性有一个认定,叫做“诗言志”,诗,是为抒发情志而存在的。所以,无论诗有多少种划分方法,送别诗、边塞诗、怀古诗、咏物诗、悼亡诗、行旅诗、闺怨诗、战争诗、抒情诗、叙事诗、山水田园诗等等,读诗,都应当首先读励志诗。要读出一份浩然之志、一份宏远之情,这是读诗的起点,也是每个人健康成长的起点。
宋代汪洙留下的《神童诗》,开篇即可读到这样的句子“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以及“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什么是立志?《尚书》曰:“若射之有志。”就像射箭的时候有一个靶子作为目标。志,本义是箭靶,后来就引申为目标、志向、方向。《神童诗》还教给了青少年什么宏伟的志向呢?它说:“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成龙曾以一首热血沸腾的歌曲《男儿当自强》,唱得青年雄心壮志。原来,当代这首催人奋进的流行歌曲,早在千年前就被乡间书馆里的朗朗读书声热切传诵过了。
人生之初要立志,立自强不息之志。
人到中年:守志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人生既然负重前行,在朝向目标的前进路上,就必然有高峰、有低谷,有重重阻碍的路险,有重新抉择的路口。
清代郑板桥的《竹石》就写:“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便有一种气息沉定、目光坚毅的凛然之感。
宋代陆游,在他颠簸坎坷的人生遭遇里,独与梅花相对: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立志是一个轻松的瞬间,守志却是一场顶风的长途。世事艰辛,险逆傍身,此时你尘满铅华的那份心志可还如傲雪寒梅般盛放花香?我们看到陆游淡笑:岁月的车轮可以将生活无情碾过,但是心颜不败,心志不改,心花依然朝向理想怒放。尘霜打过,浩然无畏。
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一种行至半路的沧桑。独上高楼,望断来路,望尽前方,终不改守望之姿,那是在守望自己的心志,守望理想的坚持。流年打过,浩然无悔。
正是道路险阻才需要守志,一帆风顺谁也不必挣扎。困知勉行,志气不改。
人到中年要守志,守浩然正气之志。
人生暮年:怀志
当跌踏流年过尽,站在有所得亦有所失的晚景里,那时候的我们,该一声叹息,还是该老当益壮?
曹操《龟虽寿》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老马纵然伏卧不出,其心依然志在千里;志士即使花甲白头,其心依然雄伟辽阔。人生是青春还是苍老,难道只取决于天年吗?曹操霸气地说:不!真正的益寿延年、岁月不老,在于自我的心志。
心志疲软,少年也是老朽;心志伟岸,暮年也是佳期。
人不服老,不是在外表上歇斯底里地强留红颜,而是在心理上一以贯之地继续志气。人生不是一幕一幕分镜头,硬生生把每一个阶段截然分开;人生是一气呵成的岁月长河,老与不老没有戛然的界限。心志不弱,志气不减,气魄不断,就是永远大好华年的黄金时代。
志气,就是人生向前的永动力。
宋代苏轼对此更是豁达,他以一首《江城子》词豪迈而歌: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气吞万里,荡气回肠,怀凌云之志,怀豪情之志。
人生暮年要有老当益壮之志。
励志诗,可以作为人生一辈子的推动力和加油站。励志诗,就是正能量的挥毫泼墨,就是正面价值观的歌咏传唱。
编辑/林青雨
诗,是谈吐的训练;书,是文笔的锤炼;礼,是举止的修炼;乐,是性情的冶炼。诗书礼乐,修养内外,修己达人,内圣外王。
“诗”在孔子时代专指《诗经》,“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一个人如果没有学诗,先秦时期,达官显贵社交,必先引用诗句、以诗来彼此应酬,所以孔子才语重心长地说,不学诗,就进入不了上层社会往来酬和、宾主相欢的社交场合。
我们国家领导人在国际舞台上频频引用古诗词:对外,这是一种中国话语表意体系的树立;对内,这是一种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唤醒;也是一种个人语言表达能力的艺术。
人生之初:立志
人们需要诗,既需要借鉴诗的语言艺术,更需要接受诗的情志引导。《尚书》对诗的本质属性有一个认定,叫做“诗言志”,诗,是为抒发情志而存在的。所以,无论诗有多少种划分方法,送别诗、边塞诗、怀古诗、咏物诗、悼亡诗、行旅诗、闺怨诗、战争诗、抒情诗、叙事诗、山水田园诗等等,读诗,都应当首先读励志诗。要读出一份浩然之志、一份宏远之情,这是读诗的起点,也是每个人健康成长的起点。
宋代汪洙留下的《神童诗》,开篇即可读到这样的句子“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以及“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什么是立志?《尚书》曰:“若射之有志。”就像射箭的时候有一个靶子作为目标。志,本义是箭靶,后来就引申为目标、志向、方向。《神童诗》还教给了青少年什么宏伟的志向呢?它说:“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成龙曾以一首热血沸腾的歌曲《男儿当自强》,唱得青年雄心壮志。原来,当代这首催人奋进的流行歌曲,早在千年前就被乡间书馆里的朗朗读书声热切传诵过了。
人生之初要立志,立自强不息之志。
人到中年:守志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人生既然负重前行,在朝向目标的前进路上,就必然有高峰、有低谷,有重重阻碍的路险,有重新抉择的路口。
清代郑板桥的《竹石》就写:“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便有一种气息沉定、目光坚毅的凛然之感。
宋代陆游,在他颠簸坎坷的人生遭遇里,独与梅花相对: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立志是一个轻松的瞬间,守志却是一场顶风的长途。世事艰辛,险逆傍身,此时你尘满铅华的那份心志可还如傲雪寒梅般盛放花香?我们看到陆游淡笑:岁月的车轮可以将生活无情碾过,但是心颜不败,心志不改,心花依然朝向理想怒放。尘霜打过,浩然无畏。
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一种行至半路的沧桑。独上高楼,望断来路,望尽前方,终不改守望之姿,那是在守望自己的心志,守望理想的坚持。流年打过,浩然无悔。
正是道路险阻才需要守志,一帆风顺谁也不必挣扎。困知勉行,志气不改。
人到中年要守志,守浩然正气之志。
人生暮年:怀志
当跌踏流年过尽,站在有所得亦有所失的晚景里,那时候的我们,该一声叹息,还是该老当益壮?
曹操《龟虽寿》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老马纵然伏卧不出,其心依然志在千里;志士即使花甲白头,其心依然雄伟辽阔。人生是青春还是苍老,难道只取决于天年吗?曹操霸气地说:不!真正的益寿延年、岁月不老,在于自我的心志。
心志疲软,少年也是老朽;心志伟岸,暮年也是佳期。
人不服老,不是在外表上歇斯底里地强留红颜,而是在心理上一以贯之地继续志气。人生不是一幕一幕分镜头,硬生生把每一个阶段截然分开;人生是一气呵成的岁月长河,老与不老没有戛然的界限。心志不弱,志气不减,气魄不断,就是永远大好华年的黄金时代。
志气,就是人生向前的永动力。
宋代苏轼对此更是豁达,他以一首《江城子》词豪迈而歌: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气吞万里,荡气回肠,怀凌云之志,怀豪情之志。
人生暮年要有老当益壮之志。
励志诗,可以作为人生一辈子的推动力和加油站。励志诗,就是正能量的挥毫泼墨,就是正面价值观的歌咏传唱。
编辑/林青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