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心灵”之灯,亮精彩人生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uantianjin99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重要的,因为连皇帝都知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阅读是重要的,因为“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阅读是重要的,从人类发展的意义上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某一方面可以说,阅读指数决定着一个人的素质指数、幸福指数。
  但生活中,世人阅读状况是令人堪忧的。许多场合你不难发现这样的女孩儿:外表靓丽,但是谈吐俗不堪言;你也可以看到这样的男孩儿:时尚帅气,但是思想肤浅,让人可笑。电视里,我们可见大大小小的花样百出的“比赛”、“选秀”,但只要静心看一场,保准你会深深为他们叹息:这些花季少年怎么没读到书啊!
  面对如此状况,身为普通的小学语文老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我想我们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无力改变这个社会;但我们的力量也是无限的,因为我们起码可以用阅读去点燃孩子们的“心灵之灯”,让他们在人生的任何暗流里,照亮自己,展示各自精彩的人生。
  
  一、甘做阅读的“痴情者”
  
  学高方可为师,如果想去点燃学生心中的阅读之灯,我们必须先从自己做起,勇做阅读的“痴情者”。工作之余,让我们痴情地漫步书海,细细品味,听书中鸟儿浅吟低唱,看蝴蝶翩翩起舞,任雪花嬉戏在你的面庞,采撷着大自然的珍奇,体味人生的哲理。走进书中,与圣贤相对而坐,倾心长谈,品一品李白的老酒,摘几朵易安的黄花;看看杜甫的眼泪,瞧瞧东坡的华发;听听泰戈尔在“雨天”讲述“孩童之道”,闻闻冰心“随时播种,随时开花”的心灵诉说…… 漫步书海,带着我们的心灵去感受老子的深邃,庄子的诙谐,去饱览“四大名著”的波澜壮阔,领略鲁迅的犀利尖锐,品味巴金的沧桑凝重,去欣赏唐诗宋词的豪迈婉约……这是何等的惬意,又是何等的洒脱!长此以往,我们自己就成了一本书,成了学生心目中神秘而又温馨的书。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必须先于学生去阅读,先于学生而感动,然后才能把真正优秀经典的作品推荐给学生,使他们保持读书的热情,减少在有限的时间里与经典擦肩而过的遗憾。我们经常阅读、经常推荐、经常和学生交流分享便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形成学生对阅读的浓厚期待。通过阅读,教师与学生成了相互依赖的生命共同体、共同成长的伙伴。
  
  二、善做阅读的“诱惑者”
  
  要让学生发现神奇无比的“阅读”的魅力,关键在于我们一定要善于去做阅读的“诱惑者”,于不知不觉中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拥抱阅读。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我善于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去诱惑他们。
  1.无声的诱惑
  无声语言表现在许多方面,比如,班级里的环境布置。在和每一届学生见面了以后,我都会挑选自己喜欢的格言,请人书写装裱,悬挂在教室的墙壁上。“书籍就是营养品,没有书籍,如同鸟儿没有翅膀”、“书就像一个魔术师,带领我们走进神奇的大自然,了解无穷的自然奥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要选择合适的格言,但是,有一句是不变的——“今天,你读了吗?”这句话始终出现在教室的前方,不用我问,学生每天一抬头就会自问了,效果真的很棒!
  我还经常在学生的习作本、积累运用本的封面上写上关于阅读的名言,也常常把名人的话恰到好处地写在他们习作的评语中,他们读着的时候总会激动不已。当然,无声语言的创造和运用绝无定格,黑板报的编排、小书签的设计等等都是很好的途径。只要可以润物无声,只要可以惹得学生们眼睛发亮、脸蛋红红、跃跃欲试,就是好的。
  2.有声的诱惑
  有声诱惑的主阵地在语文课上,在每一篇精美的课文中。教材中选编的文章都非常美丽,我们一定要在备课的时候吃透教材,精心把握,才能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朗诵给学生,从而感染学生,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那些经典的片断,一定要美文美读。比如在教学《荷花》一课时,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把自己当做了一朵荷花,随着微风翩翩起舞。教学时,我让孩子们站起来,闭上眼睛,在我的朗读声中把自己想象成一朵荷花,也在微风中翩翩起舞。然后,我又让他们自己去读,去舞,去倾听自己的耳边似乎响起了怎样的音乐……他们说仿佛听到了轻柔的华尔兹舞曲,因此,朗读时,他们读出的是轻缓的语调。紧接的是“风过了,我停止舞蹈……”孩子们在这之间也停顿了许久才开始读,似乎他们自己真的融进了荷花池中,慢慢地才停下舞步……在这样的美读时刻,孩子们忘记了发呆,个个兴趣盎然。利用课堂主阵地,抓住美文美读等环节,孩子的阅读兴趣会得到你意想不到的提升。
  拓展孩子们的阅读面,仅仅利用语文教材是不够的。我们还可以通过“每日佳作欣赏”,引导孩子们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把更多精美的文章带到学校,用自己甜美的声音去朗读,和同学们共同分享。在这样的时刻,还有哪一个孩子不感觉阅读的滋味好极了呢?
  
  三、巧做阅读的“展示者”
  
  当学生们爱上了阅读以后,便会出现很多闪光的收获。这时,我们老师一定要巧做阅读的展示者,及时地把他们身上闪光的东西捕捉住,甚至需要放大很多倍,然后,多渠道展示,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
  在习作中展示。我鼓励学生将阅读中收获到的美词佳句,所思所得,组织成自己的语言,成为习作中的亮点,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如,“我好像看到了一位浪漫的诗人。”“只有聪慧的人才会有这样的发现。”“了不起,简直就是大文豪啊!”……看似平淡,但在幼小的心灵中,这就是伟大的发现啊。
  在竞赛中展示。孩子们都有一种表现欲、好胜心,这是他们证明自己的重要途径。平时教学中,我喜欢创造各种渠道,让孩子们“比比看”;在各级各类阅读知识竞赛中,我也鼓励他们广泛参与,通过竞赛展示,善于阅读的孩子们会突然发现自己原来是那样的伟大,自信心也会油然而生!
  展示就是要发现和创造各种“媒体”,平常我尽可能地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橱窗、黑板报、校刊、手抄报渠道,甚至还鼓励他们在报刊杂志、网络等公共媒体上一展身手。展示还意味着要经常开展学生喜爱的活动,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行动。比如举行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心得交流会,速读赛、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知识竞赛、辩论赛、读书笔记展评等。让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找到展示自己阅读成果的舞台,让孩子们集体飞翔。
  
  四、爱做阅读的“拓荒者”
  
  家庭是孩子进行阅读的另一个主要场所,所以,我们还要心系他们的家庭阅读状况。有的家长往往忽视了孩子的课外阅读,孩子在家时多是在无尽的题海里漫游。所以,我们一定要爱做阅读的“拓荒者”,让家长知道“没有书的家,是一片没有鸟的树林;没有书的家,是一个没有草的山坡;没有书籍的屋子,就像没有灵魂的躯体。”让每一个家庭都有书香四溢的小空间。我们要利用家长会、家访等机会进行宣传,和家长取得有效沟通,共同搭建家庭阅读平台,把“家庭小书房”建设好。“家庭小书房”的标准是:每个孩子在家拥有一片自己的空间,一个小房间、一张书桌、一盏台灯、一把椅子、一摞健康的书等。同时还要开展每学期的抽查评比活动,从而提高家长的重视程度。每个孩子在家里有了一个安静的阅读环境,有了一片散发书香的小天地,阅读的花儿自然芬芳无比,阅读的硕果当然累累挂枝。
  总之,做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引领孩子学会阅读,爱上阅读是我们的责任。也许,我们的希望很伟大,也许我们希望的仅仅这么简单:当我们的孩子长大以后,无论身居何处,与人相处时不会显得没有品位;在他们遇到困难孤独无助时而不至于悲观失望;在他们每每遇到人生暗流时,都不至于被吞没;进而希望他们时时能够打开心灵,寻求到一扇通往光明的窗口,从无垠的荒漠走向希望的绿洲。或许也就是为了他们未来能在心底里说上一句:感谢您,我的小学语文老师。
  (作者单位:安徽省六安市寿县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班主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班主任既是教学者,又是管理者。针对当前职高学生良莠不齐,学校管理难度增大的现实,更要求班主任工作要讲究技巧,明确取舍。如何才能做好职高班主任工作呢?下面笔者谈谈近10年来自己做班主任工作的几点体会。  一、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说“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一原则之前,我先举几个例子。诸葛亮
正如有人所说,尽管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文化之中,但是倾我们自己所知,也未必能说出什么是文化。也许,这就是一种文化的魅力、文化的魔力。  学校文化的回归与再出发,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什么叫“回归”?什么叫“再出发”?古罗马的马可奥勒留曾说,就算人可以活几千年,哪怕能活数万年,那又怎么样呢?你始终应该记住,任何人失去的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而是他现在所过的生活。任何人所过的也不是别的什么生活,而是他时刻正在
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有一首著名的哲理诗《未选之路》这样开篇:“黄色丛林延伸着两条路,只可惜不能同时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诗中的“我”面对一边遍布足迹、一边荒草萋萋的两条未来之路,不由得难于选择。其实,这种只能选择其一,而结果却不可知的未选境地,在办学探索中何尝不是如此呢?山东省威海市高区一中(简称高区一中),经历了十几年顺风顺水的发展。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学校是安于现状,驾轻就熟地走一条安逸
2007年北京师范大学迎来了首批494名免费师范生。他们来自内蒙古、广西、云南等14个中西部省、市、自治区,就读于汉语言文学、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等12个基础学科院系的13个专业方向。至2010年,北京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招生人数达到885名,12个院系每年各专业招收30~206名师范生;大多数院系如文学院、数学学院、化学学院等将免费师范生单独编班、统一管理;也有院系如历史学院、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题记:   为了完成《北京师范大学记忆与大学精神》作业,我们仔细梳理了历史学院的老教授名单,张宏毅先生的短短几行简历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张先生1936年出生于江苏,1954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以公派访问学者的身份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系进修美国史2年;历任北师大历史系世界现代史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和系党总支书记;现任中国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会会长、亨利·杜南人道主义对话中心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领起环节,导语则是教师进行新课教学的“突破口”。教师通常在设计导语时煞费苦心,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做好铺垫,而在课堂收束的环节上却往往草率收场,明显影响了教学效果,常有虎头蛇尾之憾。明代诗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有云:“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1]课堂中的导入与收束也如文章中的起句与结句,好的导语必须有好的结束语与之呼应,达到“
数学  自古以来,数学被视为人类理性的最高成就、智慧的结晶、文化的核心、追求真理的典范。因为数学科学完美的逻辑演绎特征,使得古希腊数学至今还依旧像两千多年前一样有效,牛顿与莱布尼兹的微积分存在了三百多年而没有本质上的更改。就这两个实例而言,虽然我们今天对数学基础有了更深的认识,但是数学理论的真理性从未像其他科学那样前途未卜。例如,数学理论不会像“地球是平坦的”这一观念那样被完全抛弃,或者像爱因斯坦
当前,培智学校招生对象的智力残疾程度越来越重,语文教学也越来越突出“生活化和实用性”思想,教育所谋求的主要是教给智障学生适应生活、融入社会的本领和技能,而对智障学生心灵成长与生命意义的教育多少有些被忽视,这在当今新课改背景下显然有些不合时宜。新课程改革呼唤人文性,提倡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即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重视心灵的成长和人格的塑造。从人本位的教育目的出发
近年来,教育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但细究其关注的对象,便不难发现,其中大多数是教师、教学、课程和制度,而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其他因素往往关注得很少。我们关注的学校改革潜在地带有宏大叙事的片面性,以致掩盖了那些不在我们视野之内的问题的特殊性,而学生的话语权和沉默权正是在此掩盖之中。  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以教育专家特有的敏锐力和探索精神,以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为主线,用亲身经历,
电影中的教师形象不仅能够让现实生活中的教师反观自己的职业行为,也能够直观地反映公众对教师的角色期待。由著名导演陈凯歌执导的电影《和你在一起》向观众展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教师,一种以“离经叛道”的江老师为代表,一种以“威严狡黠”的余教授为代表。这两种类型的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态度都大相径庭,却又有各自存在的客观原因,给观众留下了无限的思考空间。  我们需要离经叛道的江老师?  江老师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