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村小记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etchupb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厦门与东山近在咫尺,也常来常往,却不知美丽的鹭岛城中还有个百家村,偶然听人提起,顿感好奇,由此产生一探究竟的想法。
  临行前,查了一些资料,知道百家村位于厦门的思明区,毗邻中山路,紧连万石植物园、中山公园,南依白鹤路、北靠虎园路,地图上可以查到一些概貌。
  据资料记载:百家村形成缘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1931)中山公园的修建。为了解决周围二百多户拆迁户的居住问题,当时的政府在中山公园东面的深田路一带修建了百间安置房,将拆迁户安置在此地。
  从此,百家村就自成格局,慢慢地发展兴盛起来,成了城市中的一道风景——城中村。城中村的村民因此有了既是村民又是市民的双重身份。这种现象,在当今城乡里实属少见的。
  行走在百家村,有一种穿越百年时空的感觉,年轮在这里作旧。百家村的安置房建筑大多由花岗岩石条砌成,房子也基本模仿西式构造。每座房子有前庭后院,房子与房子之间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排列,排与排中间有小路隔开,间距合理,布局得当,作为厦门的城中村,百家村因此被称为“模范村”,一点都不夸张。
  刚走进百家村,人就觉得有点恍惚。房子是百年的房子,铺子是百年的铺子,看上去有些沧桑。走近了解,铺子经营的都是传统手工美食,有阿牛章鱼、洪姨糖水、酱油芒果、吴记煸豆等。来这里做买卖的不仅是本村人,也有周边市民闻名而来的,这里的市场虽比不上厦门第8市场热火,却也热闹繁荣。说这里是城市和乡村的结合部吧,它也不像,不如说它是特区中的小特区更形象。
  若论百家村房子建筑比较出名的就是深田路42号“兴亚院”和44号的“观稼轩”。“兴亚院”建于1939年,日本占领厦门时,它是日本统治厦门和汕头的最高联络机关。“兴亚院”还有一个别名叫“黑牢”。
  “观稼轩”则是清初时建的万寿宫,后来一位洪姓华侨在原址上建成西式别墅,洋气豪华,其建筑风格与鼓浪屿西式别墅類似,可惜的是现在已经维修过,已看不出当年的风范。
  漫步在深田路、中山路,就恍惚走进20世纪30年代老城区的感觉。街道两旁,各种商铺摊贩,山珍海味,琳琅满目,叫买叫卖声不绝于耳。街道深处,则是另一番景象:冬日暖暖的阳光透过树隙洒在古老的街道上,街头巷尾三五成群的老人们围在一起泡茶下棋嗑瓜子,小孩子在一旁玩耍,偶尔几只哨鸽飞过,几声清脆的叫声,给这城中村增添了几许生机和情调。原乡这份悠闲气定的生活照,羡煞了许多为生计而四处奔波的人们。
  百家村是历史的百家村,是厦门的文化缩影,它最具老厦门的风情风景和味道。令人欣慰的是百家村位于厦门市中心,是块寸土寸金的地带,在高楼林立的城中心,百家村还能保持百年的风范而不被再次拆迁征用,实属难得!
  百家村是历史遗留的百家村,它自成格局,安于一隅,却又被现代化的城市,现代化的节奏所包围同化。然百家村的人们并非夜郞自大,食古不化,他们立足百家,面向城市,融入潮流,缩小了城乡差别,活出了城中村的精彩,与时俱进地同城市共创辉煌!
其他文献
我静静地欣赏着摆在书桌上的这盆水培番薯盆景:细细的根须在水中悄悄地滋长,嫩绿的叶子追随着斜射进窗户的阳光而快意舒展。在我微笑着的眼眸里,它如同一位温婉的江南女子,绰约多姿,楚楚动人。  这一抹绿意,生动了我的书房,也愉悦了我的心情。  当番薯,有一天,就这样被改变了吃的功能,成了一个供人欣赏的艺术品,从此上了档次,登上了大堂。但我却从未忘记,它依然是那个土生土长出来的,留给我很多难以磨灭的记忆的番
期刊
本文题目中的“卯田”指留氏;“卯金”指刘(劉)氏;“大地”二字,并非泛称,而是特定的地名,指今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古代,此地原是畲民活动区域,两晋之际的“永嘉之乱”,中原士族南迁,史称衣冠南渡,是历史上河洛民系大批迁徙江南的一次移民潮。大地村是中原汉民聚族而居形成的自然村落,传说许火炉率族群来此,火烧尾埔岩,劈濠建寨。经过屡次的天灾人祸,许多族群聚散离合,自然村落几度兴废沉浮。到元末明初,分别有刘
期刊
“小暑”节气当天,小弟来电:“家里的桂味荔枝丰收了,要不要快递一些去福州?要不要快递给朋友?”我说:“好啊,好啊,多多益善!”家里荔枝丰收季节,最开心的是小弟或妹夫打电话这样问我。因为,我自己家里就有十几棵“桂味”荔枝树。丰收时节,常常给一些好朋友寄荔枝,分享丰收喜悦。  时代在进步,唐代“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情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每当荔枝成熟季节,农村电商繁忙。一到傍晚,乡村
期刊
己亥年大寒,鐘南山说了句人传人,  举国震惊。  除夕夜,一级响应,如临大敌。  没有什么不可改变。  庚子年正月初三,  开工推迟,开学推迟,  高速公路免费、再免费。  不敢相信,  春节假期竟有了十天。  十天,火神山安置了1000张病床。  十天,从雷神山1600张病床看到希望。  不敢相信,  为了控制人群流动,  村庄、社区、城市,乃至一个省份,  统统可以暂行封闭。  不敢相信,  
期刊
鸡母窝山在我老家村子的西边,它并不出名,也不出色。村子依山傍海,东边港西湾,西边是绵延着的许多山丘。鸡母窝山也非最高的一座,叫这名,也不知是因形致名还是故事传说的缘故。当然这山除本村人外,恐怕他人难晓其名。  中秋后的一个假日,我回老家。乡人有节而无假的概念,各自忙碌奔波。我到乡村,反成了个闲人,挺是孤单。于是我想到山野走走,这秋节登高寻芳也是件雅事。  出了村向西,有座小山丘,叫庙山。这庙山,半
期刊
犹如一根刺,扎在心中,久久无法释怀,任时光冲刷仍隐隐作痛,那样沉静的美,令人恻然,教人无法忘怀,这是初见赵家堡时弥漫在心中的感觉。昔日的王者风范何在呢,先祖的万丈光芒去哪了,难道仅仅只是眼前“寂寞无主”的清冷和“花落去”的无可奈何吗?  时隔六年,再次造访赵家堡,是在一个夏末时节,那时,天地一片蓊郁通透,赵家堡遗世独立于这片天地之间,如一曲婉约清丽、回肠荡气的宋词,静静地低语吟唱。我在反复的审阅、
期刊
1  恶魔突袭  疫情响起  我着上防护衣  悄悄离开你  亲爱的你  请替我照顾父母和孩子  国家有难,我等义不容辞  救死扶伤,趁我还有这份能力  我应当奋勇前行,与恶魔抗战到底  感谢你的默默支持  隔着口罩,我无法吻你  摘下口罩,我怕失去你  待疫情过去  我再好好抱抱你  2  病魔缠上身子  我不得不被隔离  生命危在旦夕  我多次想要放弃  感谢你的不离不弃  给我科学的救治  以
期刊
白驹过隙,岁月如梭。2019年是祖国母亲70华诞。70年的披荆斩棘,70年的砥砺奋进,伟大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国弱贫穷,受尽屈辱的旧中国,发展成为蒸蒸日上,繁荣富强的新中国。我的家乡与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中国农村巨变这一宏伟蓝图,在我的家乡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的家乡在漳州北部,华安县的南大门丰山镇。川流不息的九龙江北溪从村前蜿蜒而过,举目远望,犹如巨幅白绢延绵飘逸。家乡地势平坦开阔
期刊
“山河留恨树留烟,不尽蝉声乱叶边。好梦难成空夜夜,流光易掷惜年年。层岩纵险无多地,落日虽低不离天。汀畔蓼花红似血,断肠莫认作啼鹃。”这是历史名人陈天定写的《秋吟》中的节选,国破家亡,遗臣陈天定无力于亡国之复起,其心苦志坚,赤心热血,意诚情切。  陈天定,字祝皇,又字慧生,号欢喜道人,世称慧山先生,龙溪县人,今漳州市龙文区蓝天镇梧桥村梧店社人。在梧店社陈氏宗祠的墙壁上镌刻的梧店历史名人中首个就是陈天
期刊
近日读《傅雷家书》,忍不住想起了那个见字如面的美好时代来。翻箱倒柜,找出尘封已久的一摞书信,文友的,蓝颜的,闺蜜的,朋友的,近百封。  冬夜里,打开书信,当年那一张张温暖鲜活的面孔跃然于纸上。那些被岁月流沙冲走的光阴,似乎又被一厢情愿的我,努力拽了回来。  一  唯一遗憾的是当初在外求学时,竟没有写过一封家书。可以静下心来给同学和朋友写信的我,却嫌弃书信的速度太慢。当年只是习惯每个周末打电话回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