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群文阅读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同一议题阅读几篇文章,并通过阅读把握文章内容、议题内涵、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在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结构的同时,通过确定联系点、整合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思考等方式有效开展群文阅读的方案。
关键词:群文阅读;初中语文;阅读方案
为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在初中阶段结合学生认知规律特点进行教学创新是十分必要的。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群文阅读可以借助促进学生体验阅读与思考的过程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阅读教学提供创新切入点。
一、设定准确联系点,合理选择文本
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当确定将不同文章联系起来的联系点,然后再围绕它来选择文章。在实际教学中,笔者看到一些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只注重这一教学模式“群”的特点,希望找到尽可能多的文章供学生阅读,使学生在大量的阅读练习中提升能力。但这样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体现群文阅读的优越性。因为学生所做的大量阅读并没有体现出“围绕同一联系点”的特点。而在确立联系点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应当考虑以下因素:首先,教师要掌握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实际能力以及语文学习特点。其次,教师要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实际的需求。
教学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以及教学要求进行联系点的确定。根据课文内容可以发现,本单元的主题为“家国”“家国情怀”。在开展群文阅读时,教师应选择一些能够体现这一主题、能够加深学生理解这一主题的文章,即将联系点确立为“围绕家国展开”等。抓住这一联系点,教师再对文章进行选择就能够更有针对性,使得每篇文章都能服务于课堂教学,发挥群文阅读的作用。除了教材中提供的《黄河颂》等,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离骚》《金错刀行》等相关文本。如此,群文阅读能够体现较强的针对性、目的性、层次性,能将阅读文本有效关联,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二、制定合理教学目标,体现教学效果
在开展群文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更大的阅读量,也能够得到更多的锻炼。然而,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开始前如果未能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就容易导致课堂内容不能得到充分的呈现。结合群文阅读的特点,在确立教学目标时,教师可以着眼于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也可以从群文阅读增进师生交流这一优势点出发探寻更高的教学目标等。在教学目标确立后开展群文阅读可以有效避免盲目或低效应用等情况的出现。
开展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一课教学时,教师在关注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还要重视鼓励学生理解残疾人的特殊心理,体会“身残志坚”“艰苦奋斗”等精神品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应成为乐观、坚强的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介绍一些同样对生命意义进行探讨的文章,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要求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把握每一篇文章的思想内涵。最后,为了完成培养学生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地思考,如“这几篇文章中的主人公有什么相同的特点?”“实际生活中,具备怎样的品质能够获得更高质量的生活?”等。通过教学环节的相互配合,教师可以在教学《再塑生命的人》一课的过程中为学生揭示“爱”“坚强”“勇气”等较为抽象的概念,发挥群文阅读的有效作用。
三、重视激发兴趣,群文阅读更具趣味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如果教师的课堂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不能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容易在阅读过程中出现偷懒的行为,这不仅会影响群文阅读的教学质量,而且容易消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致,不利于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的培养。由于群文阅读是围绕多篇文章、多项内容展开的,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使得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在丰富多彩内容的吸引下,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会更加充分,学习效率也会更高。对教学方式创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初中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与认知规律进行探究,如了解学生喜爱的教学元素、教学方法等。因此,在对群文阅读这一教学模式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教师不能采用“盲目套用”的方法,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群文阅读的开展方式进行思考,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执教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搜集一些与自然科普相关的文章发给学生。在阅读、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提到的各类自然现象。如《大自然的语言》中介绍了“冰雪融化”“植物孕育果实”等自然现象,教师可通过图片或视频来展示这一过程。与传统的课堂相比,这样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文本内容。另一方面,初中生大多喜爱动态化、信息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利用多媒体开展群文阅读恰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群文之间联系、文本深层内涵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即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群文相关问题,在交流与讨论中保持阅读学习的兴趣。
四、提高参与度,群文阅读促进思考
在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获得亲身阅读与思考的体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真正提升技能与素养。如果缺少较高的课堂阅读参与度,学生的阅读能力很难在群文阅读过程中得到显著提高。因此,群文阅读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九年级上册《故乡》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选取《社戏》《藤野先生》来开展群文阅读。而在群文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当避免“满堂灌”的模式,可采用“引导式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鲁迅先生的这几篇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的提取,即请学生在阅读、对比三篇文本后用比较精准的语言对文本大意进行概括归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大意后,你发现鲁迅先生的这三篇文章有哪些异同点?”鼓励学生对文章进行综合比较。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从内容、写法以及所表达的情感等角度对《故乡》《社戏》《藤野先生》进行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发现文本特点,并在反复的练习与总结中提高阅读能力。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在群文阅读中获得阅读量的扩充,在语文课堂上也能因为积极参与到有引导性、层次性的问题的思考过程中而获得思维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抓住群文阅读的联系点,明确教学目标,为群文阅读的有效开展做好准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多样的教学活动,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方法以保证课堂趣味性与学生参与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思考中来,继而提高学生包括阅读能力在内的语文学科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高温雅.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式课型的教学设计研究[J].名师在线,2021(6).
[2]生长广.初中群文阅读的一些认识与思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24).
作者简介:吴锦钏(1980— ),男,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罗山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
关键词:群文阅读;初中语文;阅读方案
为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在初中阶段结合学生认知规律特点进行教学创新是十分必要的。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群文阅读可以借助促进学生体验阅读与思考的过程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阅读教学提供创新切入点。
一、设定准确联系点,合理选择文本
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当确定将不同文章联系起来的联系点,然后再围绕它来选择文章。在实际教学中,笔者看到一些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只注重这一教学模式“群”的特点,希望找到尽可能多的文章供学生阅读,使学生在大量的阅读练习中提升能力。但这样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体现群文阅读的优越性。因为学生所做的大量阅读并没有体现出“围绕同一联系点”的特点。而在确立联系点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应当考虑以下因素:首先,教师要掌握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实际能力以及语文学习特点。其次,教师要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实际的需求。
教学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以及教学要求进行联系点的确定。根据课文内容可以发现,本单元的主题为“家国”“家国情怀”。在开展群文阅读时,教师应选择一些能够体现这一主题、能够加深学生理解这一主题的文章,即将联系点确立为“围绕家国展开”等。抓住这一联系点,教师再对文章进行选择就能够更有针对性,使得每篇文章都能服务于课堂教学,发挥群文阅读的作用。除了教材中提供的《黄河颂》等,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离骚》《金错刀行》等相关文本。如此,群文阅读能够体现较强的针对性、目的性、层次性,能将阅读文本有效关联,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二、制定合理教学目标,体现教学效果
在开展群文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更大的阅读量,也能够得到更多的锻炼。然而,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开始前如果未能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就容易导致课堂内容不能得到充分的呈现。结合群文阅读的特点,在确立教学目标时,教师可以着眼于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也可以从群文阅读增进师生交流这一优势点出发探寻更高的教学目标等。在教学目标确立后开展群文阅读可以有效避免盲目或低效应用等情况的出现。
开展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一课教学时,教师在关注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还要重视鼓励学生理解残疾人的特殊心理,体会“身残志坚”“艰苦奋斗”等精神品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应成为乐观、坚强的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介绍一些同样对生命意义进行探讨的文章,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要求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把握每一篇文章的思想内涵。最后,为了完成培养学生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地思考,如“这几篇文章中的主人公有什么相同的特点?”“实际生活中,具备怎样的品质能够获得更高质量的生活?”等。通过教学环节的相互配合,教师可以在教学《再塑生命的人》一课的过程中为学生揭示“爱”“坚强”“勇气”等较为抽象的概念,发挥群文阅读的有效作用。
三、重视激发兴趣,群文阅读更具趣味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如果教师的课堂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不能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容易在阅读过程中出现偷懒的行为,这不仅会影响群文阅读的教学质量,而且容易消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致,不利于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的培养。由于群文阅读是围绕多篇文章、多项内容展开的,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使得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在丰富多彩内容的吸引下,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会更加充分,学习效率也会更高。对教学方式创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初中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与认知规律进行探究,如了解学生喜爱的教学元素、教学方法等。因此,在对群文阅读这一教学模式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教师不能采用“盲目套用”的方法,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群文阅读的开展方式进行思考,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执教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搜集一些与自然科普相关的文章发给学生。在阅读、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提到的各类自然现象。如《大自然的语言》中介绍了“冰雪融化”“植物孕育果实”等自然现象,教师可通过图片或视频来展示这一过程。与传统的课堂相比,这样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文本内容。另一方面,初中生大多喜爱动态化、信息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利用多媒体开展群文阅读恰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群文之间联系、文本深层内涵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即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群文相关问题,在交流与讨论中保持阅读学习的兴趣。
四、提高参与度,群文阅读促进思考
在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获得亲身阅读与思考的体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真正提升技能与素养。如果缺少较高的课堂阅读参与度,学生的阅读能力很难在群文阅读过程中得到显著提高。因此,群文阅读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九年级上册《故乡》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选取《社戏》《藤野先生》来开展群文阅读。而在群文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当避免“满堂灌”的模式,可采用“引导式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鲁迅先生的这几篇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的提取,即请学生在阅读、对比三篇文本后用比较精准的语言对文本大意进行概括归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大意后,你发现鲁迅先生的这三篇文章有哪些异同点?”鼓励学生对文章进行综合比较。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从内容、写法以及所表达的情感等角度对《故乡》《社戏》《藤野先生》进行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发现文本特点,并在反复的练习与总结中提高阅读能力。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在群文阅读中获得阅读量的扩充,在语文课堂上也能因为积极参与到有引导性、层次性的问题的思考过程中而获得思维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抓住群文阅读的联系点,明确教学目标,为群文阅读的有效开展做好准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多样的教学活动,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方法以保证课堂趣味性与学生参与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思考中来,继而提高学生包括阅读能力在内的语文学科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高温雅.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式课型的教学设计研究[J].名师在线,2021(6).
[2]生长广.初中群文阅读的一些认识与思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24).
作者简介:吴锦钏(1980— ),男,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罗山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