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校本教研的困惑与对策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ruotr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校本教研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然而,在地处偏远的农村小学,特别是规模小、条件差、人员少的村级小学在课程改革特别是校本教研的实施过程中却困难重重。一些农村小学校本教研中的困难,主要表现为“三缺”,即一缺经验、二缺理论、三缺氛围。
  “一缺经验”,指学校及教师缺乏校本教研的实践和经验。对于绝大多数农村小学教师来说,校本教研是他们从未涉猎过的领域。他们往往认为“教研”是“专家”和“教研员”的事,是自己难以胜任的。多年来自上而下的教学管理模式和“灌输式”的教师培训方式,更使他们的教学养成很强的依赖性,从而不善于自主开展“校本式”的教研和独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二缺理论”,指学校和教师缺乏校本教研的理论素养及相关的理论指导。农村教师虽经过课改的“通识培训”,但大都仅仅限于了解“词句”,却没有掌握“真谛”。他们难以逾越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更难以把所了解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课堂。
  “三缺氛围”,指这些学校缺乏校本教研应有的氛围。校本教研需要教师之间的互动合作,但许多规模小、师资和物质条件较差的农村小学虽有校本教研的热情,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多数村小教师人数很少,有的年级只有一个班,有些学科只有一个教师,甚至一间学校只有一个教师,当校本教研进入具体学科领域时,就难以做到同学科的互动和教师间的互助,很难实现足够的信息交换和广泛的经验共享。另外,村小教师大都跨学科教学,工作和家庭的负担都很重,使他们很难有更多的精力用于教研。这也是农村小学缺乏教研氛围的原因之一。
  针对上述困惑,提出以下三点对策建议。
  
  一、激发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
  
  当前,帮助农村小学教师提高校本教研的意识,激发他们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关键在于使他们了解校本教研的价值所在,要让他们尝到校本教研的“甜头”,消除他们对于校本教研的神秘感和树立在校本教研中主动发展的自信心。农村小学要从培养积极分子人手,注意典型引路,通过骨干教师的示范引导广大教师投身于校本教研的浪潮之中。
  校本教研的发展是一个由小到大、由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渐进过程,在不同阶段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在起步阶段,校本教研的组织者要积极引导教师勇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勇于开展各种形式的改革。在教师缺乏积极性和还不知道应当怎样做的时候,不宜设置过多的条条框框,避免广大教师手足无措。这时,要注意保护广大教师投身校本教研和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但在教师们已经发动起来并取得一定成就时,就要注意及时帮助他们把经验上升到理论并形成规范的教研行为。这是校本教研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建立农村小学校本教研的有效机制
  
  教师有较强的研究意识。每一位教师都有专业发展计划,能进行个案研究,养成了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并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使广大教师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教师集体形成了研究的氛围。在教师集体的影响下,每个教师都能根据课程改革的目标,结合学校和个人的实际情况,从自己的教学活动中选择和确立研究课题;在集体研究的氛围中不断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剖析某一典型案例或教学细节,从而使课程改革与教师的专业发展能紧密结合。
  
  三、城乡统筹,推动农村小学校本教研的发展
  
  首先,要建立以农村中心校为纽带的校本教研网络。这是农村小学校本教研的组织基础。中心校及其所属村级小学和教学点要形成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制度,如理论学习、对话交流、课题研究等制度,形成导向、激励、保障等机制。校本教研网络一方面要注重激发每所学校、每位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强调中心校和骨干教师的示范、引导、整合作用,形成校本教研网络的良性循环和整体功能。
  其次,要实现县域内城乡学校的对口交流。现正值开展“城乡联动”、“千校扶千校”的活动,要积极发挥城市学校的优势,为农村小学课程改革和校本教研提供指导和示范,同时也要积极发掘农村小学的资源优势弥补城市学校某些方面的资源不足,使城乡学校得到共同发展。
  再次,教育理论工作者要多深入农村教育第一线,脚踏实地地研究农村小学的课程改革,指导农村小学的校本教研。学校领导要采取多种措施,争取更多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保障,以加速农村教育的发展。
  
  责任编辑龙建刚
其他文献
根据李雅普诺夫直接法,采用正弦误差反馈控制的方法,使受迫Duffing振动系统在不同的初始条件下到达同步.并且根据Sylvester准则得到代数判剧,利用数值算例表明此方法是有效的
<正> 对于我国古代的耦耕,前人已经作了很多研究,提出了很多看法。或谓二人对耕,共执一耜;或谓二人并耕,共踏一耜;或谓二人同耕,合用一耜。诸说虽各有异,但都是将耦耕视为一
虚拟现实系统需要在与用户交互中实时绘制场景,场景模型的复杂度和交互实时性之间的矛盾是虚拟现实系统运行的主要问题,如何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减少模型数据量是虚拟现实设计中
一、教学理念  本课以“红绿灯下”为题,让学生参与“记忆与创作”活动,认识马路的交通设施,明白到过马路时要注意交通规则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知道做任何事都要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才能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共创文明的社会。  二、教材分析  本课分为两部分:1. 激发学生记忆道路交通情景。感知马路上的红绿灯是汽车行驶的重要交通标志,并且认识马路上的交通设施;体验遵守交通规则,营造良好的交通秩序,紧记“
本文研究网络连接系统在随机Markov跳变拓扑结构,通信时滞,外部干扰等情形下的给定时间一致性协议设计方法.基于有限短时间理论,放宽对系统不一致状态渐近收敛于零的要求,在
建筑是视觉艺术,而色彩在视觉艺术中具有无可取代的地位,如何更好的利用各种色彩研究理论,在建筑设计中体现色彩运用的价值是大家关注的一个课题。色彩是建筑最丰富的语言,色彩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可见,语言积累是语文学习最基本的任务,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也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   一 、引导学生多阅读  重视语言积累就得增加阅读量。教师应有让小学生“少做题,多读书”的观点,课内应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从而使学生在读懂理解的基础上比较
所谓“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质,它体现着社会和人民对教师的希望和要求。教师师德高尚,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传道授业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教师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使自己的品行在学生身上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学生,从而使师生之
BP神经网络是一种按误差逆传播算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网络,其与遗传算法的结合可以得到一种拥有良好的全局优化搜索和局部时频特性的学习训练途径。针对BP网络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
人口老龄化是当下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学界提出积极老龄化的概念,认为要将老龄化问题转化为社会资源,将老年人从社会负担转化为社会财富。近年来,积极老龄化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