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因巧问生成而精彩

来源 :现代教育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提问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促进思维、引发疑问、巩固所学、检查学习、应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行为方式。课堂提问是课堂最常用、最普遍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问题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在教学过程中,并非所有的课堂提问都能都达到预期的目标,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目前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就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及一些具体的做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数学课堂;课堂提问;设问;有效性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而数学课堂教学实质就是师生双方共同设疑、质疑、释疑、解疑的过程,是以问题解决为核心展开的。精彩的数学课堂是可以通过预设而生成,关键是课堂提问要有效,要问得巧。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发展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作用。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并非所有的课堂提问都能都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本文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数学课堂提问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具体做法。
  一、当前数学课堂提问教学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1、问题过于泛滥,流于形式,造成大部分学生没有思考余地,缺乏积极有效的思考。
  当前绝大多数教师都已认识到“满堂灌”的危害,都在有意识地转变这种教学方法,但又出现了另一种现象:有不少的数学课堂,其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几乎都以问题的形式出现,教学时教师频频发问,为数不多的优生就来“和”,表面上教学顺利、气氛热烈,实质上把大多数学生放在“听众”席上。教师为了完成整堂课的教学内容,经常在多数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还没完成时,就由少数已经基本完成的学生加以回答,这种做法,非但不能调动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反而容易让一部分学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另一方面,有些学生的表述能力比较薄弱,在回答问题时表述不清楚,此时,有些教师就会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老师代为回答,或者换其他的同学进行回答,这种做法,容易造成回答问题的学生的自卑心理,还可能造成其他同学想回答又不敢回答的心理。这也是在课堂提问当中,常常出现回答的学生总是固定的那么几位的一个原因。这种做法比教师的“满堂灌”危害更大。
  2、设问比较随意,针对性不强,问题缺乏趣味性和思考性。
  一些数学课堂设问没有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缺乏趣味性和启发性,留给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时间太短,学生无法进行有效的思考和交流;问题不太明确,或与本节内容无关或涉及面大或太空洞,针对性不强,学生不知所云无从说起;问题过于简单直白、生硬,不假思索简单问答,缺乏思考性,容易使学生养成轻浮态度和懒汉思想。课堂上如果教师的“问”不能引起学生的“思”,那就等于白问,或者不如不问。因此,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问要围绕教学目标和任务,精心设疑做到有的放矢。
  3、问题缺乏层次和坡度,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我们在听课中发现:一些数学课堂的提问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没有找准问题的切入口,问题缺乏层次和坡度。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人的认知水平就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问题太易,则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问题太难,则会使学生失去信心,不仅无法使学生保持持久不息的探索心理,反而使提问失去价值。善于提问的老师,把问题设计在“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形象到抽象,层层递进,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使学生理解层次不断深入,逐步实现由知识向技能的转化。
  4、设问的时机把握不当,提问的对象没有及时因人而异。
  课堂提问的时机是预见性的,如当教学到达关键处时,当教学到达疑难处时,当教学到达矛盾处时,都是呈现问题的好时机。而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当时的思考和学习的实际状态,因此提出问题的最佳时机是生成的。如果没有充分预见和把握提问的最佳时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面向全体,因人而异。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优生回答,一般问题让中等生回答,较容易的问题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比较专业的问题让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回答。力求每一个学生都有得到老师提问的机会,且每一个问题对于回答的学生来说都属于跳一跳才能摘到的苹果。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数学课堂巧设疑问的一些有效做法
  1、设问要激趣,能激发学生主体参与。
  设问有趣味性、挑战性,引人入胜,深入浅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是课堂提问的第一要素。因此,教师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去设计问题,用科学、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例如,在讲授“平方差公式”时,创设如下教学情境引入新课:在一次智力抢答赛中,主持人提供了两道题:(1)21×19=?(2)103×97=?主持人话音刚落,立刻有一个学生抢答说:“第一题等于399,第二题等于9991。”其速度之快,简直就是脱口而出。同学们,你知道他是如何计算的吗?你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这一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新课的引入和学习做铺垫。
  2、设问要清晰明确,富有逻辑性和启发性。
  3、设问要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和关键,讲求实效。
  提问要有预见性,要遵循“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原则。每一堂课都有一个主题内容,根据这堂课的主要内容,设计出紧紧围绕主题的问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集中在这一主题上展开。老师不能追求表面的热闹和浅层次的师生互动,使课堂提问流于形式,表面上看有问有答,形式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提问的问题缺乏实用价值。所以问题必须有学习价值,有启发性,引发思考和探究,引起对所学内容更深层的思考和把握,让人回味无穷,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中,教师就要抓住“为什么要除以2?”这个最有价值的问题来组织每个环节的教学,突破这个难点,当这个问题得到解决后,学生对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也就能很好地理解、掌握了。   4、设问要有层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
  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学生的认知活动总是按照一定的程序来展开的,所以课堂设问要有层次,提出的问题要有普遍性,能引起大多数学生的思维共鸣,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从而促进学生的有序思考,要围绕核心问题的解决,设计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阶梯式问题。例如,在“整式”教学中,有一道题:有n个蓝球队要进行单循环比赛,问总共要比赛多少场?教学时可把原题拓展,设计成有层次的题组。
  (1)3个队进行单循环比赛,每个队要比赛多少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2)4个队进行单循环比赛,每个队要比赛多少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3)5个队进行单循环比赛,每个队要比赛多少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
  (4)n个队进行单循环比赛,每个队要比赛多少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通过分层设问,降低难度,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都有收获,然后层层启发,突破难点,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
  5、设问要有科学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课堂提问既要讲科学性又要讲艺术性、创造性。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问得开窍,问得“美”,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积极思考,主动探求知识,活跃课堂气氛,揭示教材内在联系,引导发现新知识等等,这需要老师做有心人,精心设计问题,把问题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的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探索”的教学中, 可以设计如下问题:
  (1)把下面多边形按照由一个顶点作对角线分割成三角形。
  (2)由上面分割成的三角形可得,四边形分割成______个,五边形分割成______个,六边形分割成______个,由此规律发现,十二边形分割成______个,n边形分割成______个。
  (3)讨论:分割成的三角形的度数和多边形的内角和有怎样的关系,为何会有这样的关系。
  (4)填表:
  由此可得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在这一活动中经历了如何由若干个特例归纳出其中所蕴含的一般规律的探索过程,由此理解一个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得到的。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体验了数学知识“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的过程;从长远看,学生获得了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的、终身受用的能力。
  6、设问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
  教师在设计疑问时不能过滥,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考,如果时间过短,学生思考问题不透彻,达不到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提供一个空间,让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探究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在与同学交流交流讨论中,不断感悟,加深理解,使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步步深入,所学的知识深深植入脑中,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
  7、设问要面向全体,因人而异,并能正确评价。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面向全体,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待学生的回答,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的信任,认真倾听学生的表述,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尊重。对学生的正确回答或接近正确的回答,要予以肯定并进行表扬,对于不完整或错误的回答,也要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找出积极因素,要树立学生的信心,作出正确的评价。实践证明,这样因人施问对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破除中差等生对提问的畏惧心
  理有很好的效果。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问”,又要问的“巧”,课堂设问必须精心设计、触动“神经”,把学生引领到探求问题的忘我境界,不仅使学生达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而且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信心和勇气,从而增强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云峰:中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数学学习与研究,2009.12
  [2]杜 洪:关于中学数学课堂提问类型的探讨,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8(37)
  [3]沈松乾:浅谈到位的课堂提问[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10
  [4]黄学松:《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形式》,教育导刊,1999(8、9),46~47
  [5]郭友敏:《试论中学数学课堂提问》,数学通讯,1997(5),5~6
其他文献
【摘要】学困生的存在是目前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大障碍,要大胆探索、使用科学的转化方法,用爱心呵护学困生,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  长期以来,学困生都是一个让任课教师头疼的“老大难”问题,几乎每个班级中都存在,或多或少。这类学生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成果和班级的总体成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新的教学理念逐步走入课堂,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参与到教学中来,我们不可能再像以往一样,把
期刊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于学生有没有学到有用的东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如何,如果学生学得不好,教师教得再认真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向同行学习,积累教学经验。一节好的英语课,需要教师细心雕琢、认真备课,课堂教学真正体现其教育的现实意义、应用价值和理论研究价值,能够引起人们的思考,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育思想和方法,领悟出教学原理含义的光芒,成为教育原理在教育实践中的
期刊
【摘要】 教师这个特殊职业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要求,决定了我们每个老师必须具备和学生相处的亲和力。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没有亲和力,学生容易产生抵触、对立、疏远等负面情绪及不合作态度,阻碍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师有亲和力,学生对教师的接纳程度就高,教师的言行就会更好地融入学生的学习和情感生活;学生就能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积极响应,主动思考,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亲和力;老师  每个人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的是让数学课堂与生活实际结合并提高学生素质。生活处处皆数学。数学的产生源自于生活实践,数学的教学同样离不开实际生活。数学课程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
期刊
曾经有幸观摩过名家贾志敏老师的作文课。感觉大师就是大师,他的课堂轻松,开放,孩子们在他的课堂上自由自在的尽情发挥,把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想轻松的展示在自己的笔下。可等到自己开始上作文课时,发现自己根本就不能像大师那样激起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生活经历,激发他们进行思维的能力。自己像大师那样上作文指导课就一个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上作文课和小学生作文一样,他们是笔下生涩,而我们却是指导无门。平常
期刊
问题提出的背景:随着自主合作式学习方式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影响制约着教学效果,例如,课堂自学不充分问题。自学,仅仅是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感知教材,就匆匆结束,如果时间过多,影响后面的重点学习内容;课堂环节过于繁琐,针对性不强。表现在小组讨论走过场,不该讨论的问题也让学生讨论,为了追求课堂活跃,让学生下位,该讨论什么,讲解什么,缺乏针对性,不能根据学情“对症下药”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外,更要注重情感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教与学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进行,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善于挖掘每篇课文的情感因素,创造良好的情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唤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说,情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润滑剂。因此,我以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情感教育。  一、把握情感,激发学生的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用于创新精神
期刊
【摘要】21世纪是一个信息的时代,这个时代需要具有敏锐信息意识、熟练运用信息能力的高信息素养的人才。本文主要论述了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的概念和内容,分析了图书馆开展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必要性,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量递增。参差不齐的大量信息,令人应接不暇,无所适从。如何引导青少年在参差不齐的信息中准确地获取信息,并有效地处理加工,让信息最终为我所用,是摆在公共图书馆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期刊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各级教育领导部门都必须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目标,进行德育教育。  【关键词】数学与德育教育;德育教学;德育渗透  随着商品的流通,人们原有的思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