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学生形成解读文本的能力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sho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顾名思义,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对文本的有效解读,仅是教学活动获得成功的前奏。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要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毫无疑问,阅读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打开学生与文本之间隔着的那扇门——这就是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的问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呢?
  一、关注心理,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
  中学与小学的语文教学有很大的差异:教学内容的难度增大,教学目标更为多元,评价要求更高。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完成让学生认字、识记、背诵、简单理解、初步学习写作等任务。而中学则更多偏重于对学生理解、感悟、写作等语文能力的培养。因此,当学生进入初中的第一节语文课就应给学生一个概念:中学语文在继续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增添了更重要的任务——培养理解、感悟的能力。要把这种理念贯穿于每一次的阅读教学。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的诀窍在于抓住学生的上进心以及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学生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教师就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教学效果也只是微乎其微。因此,对能个性化地解读文本的学生,我们应予以热情的肯定,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掘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这种学习目标的心理自觉,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前提。
  二、重视文本,交给学生解读的钥匙
  首要的问题是,不少学生很难静下心来阅读文本,更不用说“入乎其内,得乎其外”了。他们往往用对照问题找答案替代整体感知,用对语言文字的表层理解替代深入钻研,用机械化的答题技巧训练取代真正的阅读学习。其次,哪怕有些学生愿意静下心去读,由于其理解能力、知识积累、学习经验等方面的局限,也是无从下手。其实,前者涉及的是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后者则涉及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
  有人评论一个国家说是:“一流的人民决定一流的政府决策者。”在教学关系中则应反过来:一流的老师决定一流的学生。因为老师的语文素养、教学理念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心理与学习能力,因此,语文教师首先应热爱语文,要怀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文本的阅读中,用教师的激情去点染学生的热情。
  其二,教师还需要在对文本深入解读的基础上,对阅读知识进行梳理、去繁就简,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能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同时还能掌握阅读的一般规律。譬如,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阅读文本,按内容大体可分为写人的、写景的;按表现形式大体可分为写实的、想象的;从文章形式看涉及诗歌、散文、小说;按来源可分为古文、现代文。在教学生时,不妨及时总结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的一般规律,突破文字本身带给读者的陌生感觉,走进文字背后的世界。
  其三,教师还应设法调动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与生活经验,形成与作者隐藏在文本中的核心情感与价值的共鸣。同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尽量“还原”文本的情感逻辑、价值体系、背景历史等。从现象学看,一切经过陈述的现象都是主观的,是观念化了的,是价值化了的。因而要对文本进行自由的研究,就得把它“悬搁”起来,在想象中“去蔽”。譬如:邹韬奋的回忆性散文《我的母亲》,一般说来,即便教师不做任何引导,学生也能体会到作者通过对几个生活片断的记叙来表现母亲慈爱、善良、富有同情心和勤劳能干的优秀品质。因为关于母爱,学生们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但这只是对文本的浅层解读,即明确文本陈述的表层含义。文本的中层意蕴才是文章的意蕴之所在,即明确作者赋予所叙之事、所记之人的情感与价值。然而邹韬奋的母亲生活的特殊的社会背景成了横在学生与文本深意间的鸿沟。这就需要教师来架构桥梁:引导学生细读作者回忆的各个生活片断,品味一个幼子对母亲的敬爱与感激;引导学生细读文章的首尾,体会作者在写到母亲英年早逝、才干被埋没时的痛惜之情。这个桥梁就是想象与还原。
  三、打破文本形式的差异,工于求真
  这里的“真”,指的是一般规律。一般说来,我们把文学样式分为四种:诗歌、戏剧、小说、散文。在我们的中学教材中,这四种样式都有涉及。如按照文章体裁分,中学教材中的文本内容又涉及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多种文章形式。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应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因为不同体裁的文章有其独有的表达方式。在基础教育阶段,这是完善学生语文知识系统的必备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同的文本形式间泾渭分明,更不能在引导学生学习时把彼此割裂开来。因为排除文本本身的存在价值外,一切文章的形式与写作技巧仅仅是作者内心情感价值的载体。明确了这一点,我们的教学就能超越文本形式的限制,帮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文本中找到深度解读的坦途。
  四、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巧妙迁移
  不少教师总是抱怨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差,殊不知这与教师自身的教学方式有关。课内的文本内容,因为有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料,教师往往把很多带结论性的知识点灌进了学生的脑中,却未曾真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外的文本材料,可供参考的资料较少,教师或许因为赶教学进度、或许自身无心研读文本,往往以对答案的方式草草结束对课外文本的解读。这样的结果必然是教而无效、学而无得。我的看法是,语文教师要培养自己的“禅”功,做到宠辱不惊,切忌心浮气躁,因为情绪是会传染的。课外阅读的量不应贪多,但只要是让学生去练习的,就应仔细咀嚼。课后题的答案可以不宣读,但对每道题涉及的知识点务必梳理清楚。譬如,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文,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对这一文本解读,说到底是一个理清“秋天”“菊花”“母亲”“我”之间内在联系的问题。我们不妨联系古诗《十五夜望月》《社戏》等课内文章来学习。让学生明白解读文本实际上就是一个理清“我”、文本、世界几者之间关系的过程,同时也明确文本中一切细节的突出和强调都是和情感结合的。
  五、功在点滴,注重持续发展
  当然,阅读能力的提高与语文其他方面的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如背诵能力、写作能力。记忆、背诵是理解的基础,写作则能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点滴积累都很重要。
  总之,语文教学的难点不在于对知识的概括与梳理,也不在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难就难在帮助学生获得独立阅读的能力、写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也正是作为语文教师的乐趣。
其他文献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纳米技术的兴起结合各种生物相容或生物降解型高分子的大量涌现,使得基于高分子纳米粒子的药物输送体系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众多研究显示,纳米药物载体的
经由金属卡宾和烯(炔)丙基硫醚产生硫叶立德的不对称诱导反应,近年来引起了人们极大的研究兴趣。这样的硫叶立德,进一步发生[2,3]σ重排反应不仅新形成了一个C-C键,还同时产生一
在CAD/CAM等领域中,Bezier曲线是一种常用的曲线造型方法.本文对Bezier曲线显示和绘制的终止条件作了改进,给出一种快速绘制Bezjer曲线的方法,并用C语言实现.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为防止煤、电价格轮番上涨,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全国发电用煤实施了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同时组织开展了电煤价格专项检查,有关情况如下: In order to prevent coal
本文利用水热合成技术,合成了三种未见文献报道的多金属氧酸盐:[Co(bipy)3][Mo6O19]·H2O1,[Co(en)2]2[Mo8O26]2,[Cu(H2O)4{Cu(en)2}4(PW11CuO39)]2·4H2O3,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技
水彩画传入我国也已过百年。水彩画独特的表现形式、绘画材质同中国人传统的审美情趣以及国画使用的笔墨纸张有很大的相似度,所以国人接受起来也就更为容易一些。因此我选择
聚烯烃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份额的合成材料。聚烯烃工业技术发展的关键在于催化剂。聚烯烃催化剂的设计与合成技术的进步促进了聚烯烃工业的飞速发展。催化剂的结构性质决定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