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强高校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为例,介绍了秉持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理念下的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工作实践。
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实践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高校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对当前新形势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体现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为高校党建工作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一、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深刻意义
人文关怀,是在认识、尊重个体独特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确立个体的主体地位,关心满足个体的多层次需求,从而在政治上、精神上实现个体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以人文关怀促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表明高校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这不仅需要着眼于每一个学生全面而独特的发展,学会尊重人、关爱人、引导人,挖掘与认可每一个学生的价值,充分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需要進一步增进各级党组织关怀学生党员、支部内党员间的相互关怀,从而激发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更好地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党内和谐。
所谓心理疏导,实质上就是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与行为,运用心理咨询、谈话谈心等技术方法,帮助大学生化解心理矛盾与冲突,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维护全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高校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中引入心理疏导的理念,则是高校在应对当前大学生众多心理问题,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基础上的一大举措。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党员优化心理素质,培育学生党员完善的认知系统,良好的自我意识,稳定沉着的情绪,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坚定的意志品质。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党员的优良心理素质,带动更多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从而使大学生的内在价值与潜能得以充分发挥,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更好地发挥个体的能力。
所以,在高校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一方面,要促进校园和谐理念与氛围的形成,引导学生党员正确认知自我,人际关系融洽,理性面对挫折与荣誉,以和谐良好的心理素质带动全体大学生积极应对大学生活;另一方面,关心满足学生党员的多层次精神需求,培育学生党员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激发学生党员的内在潜能,进而促进高校学生党建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与和谐发展。
二、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促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工作实践
(一)加强领导,把握关键,做好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工作
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作,需要加强领导,以人为本,在关注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前提下,严把党员发展的切入点,严抓党员的培养教育过程。
在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学院积极引导新生确立新的政治理想与追求,关注新生的心理适应状况,组织开展入党启蒙、入学适应教育。通过入党启蒙教育,教导每一位新生认识中国共产党,指导新生如何书写递交入党申请书,加入党组织的程序等,让新生了解党、认识党,感受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在入学适应教育中,组织新生心理普查,安排心理健康讲座,及时疏导引发新生心理失衡、失调的问题,提高新生的心理适应能力。
在党员培养教育中,充分发挥大学生业余党校的教育作用,每一位有志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大学生在接受党的理论知识的教育之余,同样需要接受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的内容,明确一名合格大学生党员的前提必须是一名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大学生,实施学生党员心理健康责任田制度,即读一本心理学的书、听一场心理学讲座、做一件帮助他人的事。并且,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团体培训活动,提高学生党员的心理素质。如组织2012级重点培养对象开展“增进交流,提高团队凝聚力”的团体辅导活动,引导学生挖掘潜能,培养积极心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深化认识,促进交流,发挥学生党员与党支部的模范作用
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深入认识,主动交流,以活动促教育,以教育促提高,以大学生党员优良的心理素质带动全体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一方面,学院积极促进各支部之间的交流,开创学生党支部工作观摩会的活动形式,提高支部干部的工作能力,规范党支部的工作程序,从而体现我院学生党建工作既尊重个体,满足个体的发展需求,又关爱个体,确保每个要求上进的学生有所发展,真正维护了学生的长远发展。
另一方面,在学生党支部内开展五佳党日活动。活动主题鲜明,形式丰富,展现了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与党支部的堡垒作用,增强了学生党员的凝聚力和学生党支部的向心力。在第三届五佳党日活动中,各学生党支部围绕“创建先进支部,争做优秀党员”的主题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活动。学生党支部从“走出去”,即参观学习、与母校先进支部交流学习等,到“请进来”,即组织专题报告会、红色影片巡演等,在校园内营造一种“我是党员我争先”的和谐氛围,发挥了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了以大学生党员的优良心理素质带动全体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目前,积极抢占网上制高点,正成为学院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学生支部开创博客、微博、微信交流平台,拓展空间,延伸时间,解答入党上的疑问,交流思想上的困惑,分享支部的精彩组织生活,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与感染力,真实体现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精神。
新形势带来新要求,高校党建工作者应加强思想政治、心理健康知识素养,掌握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工作方法,促进高校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绍君,马立敏.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着力点[J].教育探索,2012,(10):110-111.
[2]崔静.新时期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之我见[J].青春岁月,2011,(12):168-169.
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实践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高校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对当前新形势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体现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为高校党建工作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一、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深刻意义
人文关怀,是在认识、尊重个体独特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确立个体的主体地位,关心满足个体的多层次需求,从而在政治上、精神上实现个体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以人文关怀促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表明高校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这不仅需要着眼于每一个学生全面而独特的发展,学会尊重人、关爱人、引导人,挖掘与认可每一个学生的价值,充分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需要進一步增进各级党组织关怀学生党员、支部内党员间的相互关怀,从而激发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更好地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党内和谐。
所谓心理疏导,实质上就是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与行为,运用心理咨询、谈话谈心等技术方法,帮助大学生化解心理矛盾与冲突,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维护全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高校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中引入心理疏导的理念,则是高校在应对当前大学生众多心理问题,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基础上的一大举措。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党员优化心理素质,培育学生党员完善的认知系统,良好的自我意识,稳定沉着的情绪,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坚定的意志品质。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党员的优良心理素质,带动更多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从而使大学生的内在价值与潜能得以充分发挥,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更好地发挥个体的能力。
所以,在高校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一方面,要促进校园和谐理念与氛围的形成,引导学生党员正确认知自我,人际关系融洽,理性面对挫折与荣誉,以和谐良好的心理素质带动全体大学生积极应对大学生活;另一方面,关心满足学生党员的多层次精神需求,培育学生党员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激发学生党员的内在潜能,进而促进高校学生党建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与和谐发展。
二、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促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工作实践
(一)加强领导,把握关键,做好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工作
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作,需要加强领导,以人为本,在关注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前提下,严把党员发展的切入点,严抓党员的培养教育过程。
在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学院积极引导新生确立新的政治理想与追求,关注新生的心理适应状况,组织开展入党启蒙、入学适应教育。通过入党启蒙教育,教导每一位新生认识中国共产党,指导新生如何书写递交入党申请书,加入党组织的程序等,让新生了解党、认识党,感受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在入学适应教育中,组织新生心理普查,安排心理健康讲座,及时疏导引发新生心理失衡、失调的问题,提高新生的心理适应能力。
在党员培养教育中,充分发挥大学生业余党校的教育作用,每一位有志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大学生在接受党的理论知识的教育之余,同样需要接受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的内容,明确一名合格大学生党员的前提必须是一名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大学生,实施学生党员心理健康责任田制度,即读一本心理学的书、听一场心理学讲座、做一件帮助他人的事。并且,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团体培训活动,提高学生党员的心理素质。如组织2012级重点培养对象开展“增进交流,提高团队凝聚力”的团体辅导活动,引导学生挖掘潜能,培养积极心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深化认识,促进交流,发挥学生党员与党支部的模范作用
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深入认识,主动交流,以活动促教育,以教育促提高,以大学生党员优良的心理素质带动全体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一方面,学院积极促进各支部之间的交流,开创学生党支部工作观摩会的活动形式,提高支部干部的工作能力,规范党支部的工作程序,从而体现我院学生党建工作既尊重个体,满足个体的发展需求,又关爱个体,确保每个要求上进的学生有所发展,真正维护了学生的长远发展。
另一方面,在学生党支部内开展五佳党日活动。活动主题鲜明,形式丰富,展现了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与党支部的堡垒作用,增强了学生党员的凝聚力和学生党支部的向心力。在第三届五佳党日活动中,各学生党支部围绕“创建先进支部,争做优秀党员”的主题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活动。学生党支部从“走出去”,即参观学习、与母校先进支部交流学习等,到“请进来”,即组织专题报告会、红色影片巡演等,在校园内营造一种“我是党员我争先”的和谐氛围,发挥了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了以大学生党员的优良心理素质带动全体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目前,积极抢占网上制高点,正成为学院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学生支部开创博客、微博、微信交流平台,拓展空间,延伸时间,解答入党上的疑问,交流思想上的困惑,分享支部的精彩组织生活,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与感染力,真实体现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精神。
新形势带来新要求,高校党建工作者应加强思想政治、心理健康知识素养,掌握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工作方法,促进高校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绍君,马立敏.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着力点[J].教育探索,2012,(10):110-111.
[2]崔静.新时期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之我见[J].青春岁月,2011,(12):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