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数学快乐教学的几点做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3273154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要“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关注学生成长和进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笔者认为“教无定法”,不管用什么教学方法,只要学生愿意学,并且轻松快乐地掌握知识,培养了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就是适宜的方法。所以,在新形势下,数学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感受到课堂上有快乐。开展快乐教学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搞好复习铺垫,降低新知难度
  数学课堂知识逻辑性强,环环相扣,新授课前有针对性地复习与新知识联系紧密之处,让教师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胸中有数,对旧知识的薄弱点进行弥补。“温故而知新”,复习好旧知,才会让学生感觉新学的知识只是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了一步,不易产生畏难情绪。例如学习解方程时,提前复习加减乘除各部分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觉得解方程挺简单的。如x-8=20,知道x做被减数,被减数就是减数加差,就求出未知数了。当然一定教学生两种写法,一种x=12 8,x=20。另一种x-12 12=8 12,为以后学习稍复杂的解方程题做好铺垫。相反,如果学生尤其学困生对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不明了,教师没有引领着复习铺垫好,只让学生死记硬背,则学生不易学好,还会忘得比较快,高效课堂成为空话。
  二、导入新课,激起学习兴趣
  如果每堂课教师都是采用一个模式,按部就班地上课,千篇一律,无任何新意,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提不起兴致。尤其刚上课那几分钟,教师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教学效果必然不好。刚入课堂,教师如果善于巧妙地导入新课,花样翻新,经常让学生有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
  如何激趣,这要教师多动脑筋,因课而宜,因学情确定。如猜谜、讲故事、做游戏、设悬念等形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乐趣。如四年级教学加法运算定律中的加法交换律时,为避免枯燥的计算让学生厌烦,我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我给同学们讲个故事:宋国有位老人养了很多猴子,他每天早晚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栗子。几年后老人的经济越来越不富裕了,而猴子数目却越来越多,他就想把每天的栗子由8颗改成7颗,他告诉猴子说:“早上给3颗,晚上给4颗。”猴子们听了都生气了,经讨论协商改为早上4颗,晚上3颗,猴子们纷纷表示赞同。同学们,你们计算一下宋国老人每天给的栗子比他的计划增加了吗?他利用了什么数学知识呢?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一下子热情高涨,以下学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等都很成功,同时渗透了学好数学作用大这一理念。
  再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揭示课题后,在黑板上写出一个数“828”,问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经过计算回答是肯定的。老师写出十几个数说:“我想和全班同学做个比赛,看谁能快速判断任意一个自然数能否被3整除?”比赛结果当然是老师获胜,这使学生都急于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判断的,从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巧设问题诱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样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让学生产生愉快的学习心理,自然意兴盎然,其乐无穷。《课标》指出:教师的任务实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使学生不仅“喜欢数学”,而且“会做数学”,“会用数学”,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得到发展。
  三、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让学生在“发现”中享受快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堂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生命潜能,给学生提供最大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激励学生尤其是中高年级学生自主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验证等数学活动,在这些过程中,理解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一定的数学经验。
  例如,在五年级教学《容积和容积单位》这一课时,为了认识升和毫升的概念,我从生活实际入手,先让孩子们课前搜集到标有升和毫升的实物像针管、饮料瓶、油桶等,建立1升、1毫升液体的量是多少的表象。在进一步认识升和毫升关系时,让学生分组做实验。要求把1升水倒入500毫升的烧杯中,看看能倒几杯?学生做实验的兴致很高涨,积极动手,很快得出1升=1000毫升这一关系。在认识更抽象的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之间关系的时候,让每组学生把1升水倒入事先做好的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硬纸盒中,结果是恰好倒满无剩余,得出1升=1立方分米。对自己操作得出的结论学生印象相当深刻。小组活动中将一瓶矿泉水倒在纸杯中,看看能倒几杯?一纸杯水大约多少毫升?出现了更让人意想不到的现象:我没有依照实验步骤,而是让每一组准备一纸杯水,利用烧杯、一个透明的正方体容器、一瓶矿泉水求出这杯水的体积,学生最后汇报了三种方法:第一种是利用烧杯量出这杯水的体积;第二种是把这杯水倒入透明的正方体中,用正方体的底面积×水的高度得出这杯水的体积;第三种方法是量量看这瓶矿泉水能倒几杯,用矿泉水瓶上标有的毫升数除以几,就得出了这杯水的体积。
  四、综合实践,培养能力
  要让学生感觉数学在生活中是有用处的,学生自然而然会提高学习兴趣。要把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往往被生活现实难住。这就要教师将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巧妙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例如,六年级学习《比和比例》后,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我特意带学生到操场上,要求学生测量操场边上的桦树高。如何进行测量呢?本来室外课挺高兴,同学们犯了愁,有的同学想爬上树去用绳子量,但树高而细,不容易爬上去。老师适时取来一根4米长的竹竿,笔直地插在操场上。由于阳光灿烂,立即出现竹竿影子,有的学生恍然大悟,忙上前量出竿影长2米。启发得出:在同一时间内。学生很快测出树影长,从而算出了树高。老师:能写出一个比例式吗?竿高:竿影长=树高:树影长或竿影长:竿高=树影长:树高。在活动中,学生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培养了合作意识。如果我们坚持把课堂搞“活”,让学生多参与动手操作,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会大大提高。同时,根据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强化观察、制作实验活动,让他们多种感官齐用,丰富感性认识,提高观察、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五、激励评价,拓展兴趣
  新课标指出: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是评价的主要目的之一。在课堂上,我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优点,用激励式评价。只有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才会爱上数学进而学好数学。培养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激励,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教师相信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会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步,人人都希望得到赏识,学生更是如此。评价学生的表现时多用些激励性语言,如:“太棒了,还有谁能超过你!”、“你真聪明!”、“听,这位同学叙述得多完整阿,老师真佩服他!”、“你答得真好,咱们为他鼓掌!”……通过丰富多彩的及时评价,给予学生适当鼓励、表扬,甚至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手势、一个欣慰的微笑,都能让孩子感到信心大增,体验到由衷的快乐。教师要有伯乐的目光,要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要注意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
  在评价中改革评价机制,对成绩分数高的优生开小灶,让优生多做提高性训练题,开阔其学习眼界,让他们学习劲头更足,使尖子更尖。对“差生”予以优待,当他们独立完成基础部分时,将评分偏向基础,从而给他们一个适当的分数,使他们觉得学习有奔头。能“跳一跳摘到桃子”,达到激励后进的作用。在组织学生趣味竞赛的时候,打破尖子生垄断得奖的情况。将评分分为ABC三个级别进行,各个级别均设一、二、三等奖。让好中“差”各层次的学生都有得奖的机会,由于中“差生”之前只有“望奖兴叹”的份,因此对得奖格外珍惜。
  六、善用多媒体,给学生增添乐趣
  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有先进的技术功能,能对文字、数据、声音、图像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教师要充电学习,不断提高课件制作水平。根据教学内容,利用电脑的独有功能设计出可行的教学课件,把课本上死板的内容处理得生动逼真,有声有色,尤其使那些平面的图像变得立体,使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不由自主地爱上数学课堂。
  对于数学教师,使课堂高效而快乐是一种责任,应千方百计帮助学生不断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以趣促学”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愉快地思考、活动,主动地学习,而且可以使学生向“学会学习”、“创新发展”的目标靠近,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刘洪赏.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08).
  [2]杨军.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9).
  [3]李斌.数学实验教学的基本设计及其应用[J].辽宁教育,2007(04).
  [4]陈承伟,谢存德.开展数学实验培养探索精神[J].江西教育,2007(08).
其他文献
期刊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迎来了“微时代”,在高校的思政教育领域中,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运用,带来了更多的管理方式,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广泛喜爱,在当前网络时代的背景下,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本文便以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微博、微信的优势为研究基础,分析如何构建起微博、微信的思政教育模式,并研究微博、微信在大学生思政教育方面的创新思考。  关键词:网络时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
摘 要: 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同时,良好的新课导入更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是教师对教学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熔铸了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闪烁着教师的教学风格。本文结合作者在数学教学中的反思,谈谈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艺术。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导入 导入艺术  高质量的课堂导入很容易把小学生从
摘 要: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会伴随孩子一生,时时处处都在起作用。习惯决定他们一生的成败,因此,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我注意从“小”抓起,我们应该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最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培养;低年级;语文;学习;习惯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低年级学生天真幼稚、活泼好动,上课爱搞小动作,低年级语文如何才
摘 要:英语写作是重要的英语应用能力之一,在传统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提升缓慢。应用基于语料库的英语作文自动批改网,可以有效弥补传统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有效提升学生英文写作能力。  关键词:语料库;英语写作;批改网  英语写作是重要的英语应用能力之一。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学生高考英语成绩参差不齐。不少大学生英语基础不扎实,语法知识薄弱,词汇量比较小,很难能够写出一
期刊
摘 要: 新课改的开展,信息技术的进步,素质教育的要求,都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递数学知识时,若能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必能事半功倍。话虽如此,但要在课堂中引入生活化元素,也要避免走入误区。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误区分析,给出了构建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生活化教学 误区 策略  1.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课堂概述  1.1小学数学生活
1999年12月6日号第2页报道:英国、美国、日本等研究组完成了人类第22对染色体的碱基序列的测定.首次在碱基水平查明人类染色体全部DNA基本构造.
摘 要:进入高中,大部分学生发现学好数学成为了一大难题,然而,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有理可循的,只要掌握了学习方法,多加练习、加深理解、开拓探索创新的精神、培养学习的兴趣,就能敲开数学神秘的大门。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形结合;重要性  数学是利用符号、语言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通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揭示事物和现象的数理规律。数学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是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