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造景”与人的审美取向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_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S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178—0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从自身修饰上升到对周围环境的重视。同时随着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对环境尤其是公园造景的重视程度和审美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本文主要对城市公园"造景"与人的审美取向进行论述和探讨。
  关键词:公园造景 园林审美 审美取向
  从发展的角度讲,公众对公园造景的审美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从功能的角度讲,公园造景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文化和现代城市生活理想的一种体现。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与世界沟通交流的日趋频繁,人们审美观念有了质的飞跃。现代“造景”美学讲求适应自然,并与高度科技文化的审美原则相呼应,同时以生活民情、科技文化、历史记忆为基础,包含工业时代的比例尺度等空间形式原则。以下将从园林审美、人对公园造景的审美需求、以及公园“造景”与人的审美取向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和探讨。
  一、园林审美概述
  园林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及意义,有着很深的时代烙印,它是受人的审美观念影响和支配的。文化传承、民族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三方面反射出园林造景中的自然审美观和生态审美观。审美观念的传承是文化艺术的核心。传统文化与思维方式是园林造景的思想基础,同时园林艺术又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充斥着传统文化,表达着人的审美取向。园林造景中包括建筑、植物、水景等,其中植物景观在其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古人说:“山借树而为衣,树借山而为骨,树不可繁,要见山之秀丽;山不可乱,须显树之光辉。”从山、树相辅相成的关系中,可以看出园林植物造景在整个园林造景中的重要性。要想在园中达到“园有天下之景于方圆之内,融自然之情于心意之间” 之目的,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植物的配置。有了合理巧妙的配置,园林中的山、水、建筑才会有灵韵。不光静止的植物配搭能表现园林的情趣品味,恰当的物种搭配也能使园林之景四时不同、阴晴有别。因此,当植物景观与人们的审美意识系统相联系时,它便作为审美源而存在,表现它的审美功能。
  二、人对公园造景的审美需求
  如果说建筑是城市里的“面”,道路是城市里的“线”的话,那么公园造景就是城市中的“点”。公园造景凝聚着它们所特有的灵性,展示着特有的语言,诉说着城市的文化理念,让人们品味着一种独特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文化情怀。公园造景要融入生活之中,融入城市之中,成为城市的一部分,成为城市生活、历史与文化的组合,要用特有的符号传达对城市生活的情感。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艺术家所提供的公园造景形式,在艺术设计上往往参与建议。从艺术接受的层面上,公众对造景艺术作品的接受才是造景的最终完成。公园造景为公众提供了公共空间中的艺术氛围和审美情境。闲逸、幽静、田园风光的景观特色适于喜欢自由、自然的人们;有规律、简洁、富有想象的空间是具有活力、不愿受拘束的人们所追求的。生态景观是一个整体综合的审美观念,不是单纯的视觉形式,也不是以生活生态为主要内容,而是把这些要素结合起来,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
  三、公园“造景”与人的审美取向
  景观审美不但要具备美的形象、美的色彩和美的动态,还要具有生态功能或其他服务功能。就审美主体来说,其审美感觉和对美的敏锐辨析能力,除先天应具有健全的审美感官以外,主要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中获取的。知识储备、文化教养,思想观念、道德情操、生活阅历和情趣爱好,都对审美有决定性作用。此外,审美的情绪和心境,也对审美有重要影响。因此,审美观念、趣味、理想、知觉、情感等要素构成了人的审美意识。一个人的审美活动过程,包括注意、感知、共感、生情、联想、理解、观照、理性思维、进行美的评价以及再创造的愉悦等相互联系、交互影响的阶段。
  综合了造景艺术和人类审美精华的公园“造景”应该结合传统的园林美学、建筑美学、旅游美学、生态环境美学和地理科学等理论与实践。正确处理好景观美学与人的心理思想是现代公园“造景”的重点和关键点。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有历史悠久的造园技巧与艺术创造,和大自然的结合是一种对话而不是一种造型律令,景观创造必须是长久的,被人类的审美意志所肯定的。景观设计艺术通过自然意志与人类创造性想象之间的重新对话,对现有的场所进行重塑。使人们对其生活过的地方产生重新认识和喜爱。这种造景手法和形式,不拘泥于特定的等级品味,而是向不同使用人群诉说不同的理念,其审美价值也必须通过使用者的互动来实现。
  因此,公园“造景”应该体现功能性、艺术性和生态性相统一的原则,这既是景观设计与规划艺术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要求,也是当今城市化进程的要求。如何创造性地表现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景观设计的独创性和与场所的对话性,为景观设计师提供了更高的要求。将新的景观思维方式与当代中国现实创造性地结合在一起,可以实现中国特色的公园“造景”新突破。
  参考文献:
  [1]陈望衡.当代美学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李福顺.中国美术史[M].北京:高等教教育出版社,2003.
  [3]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4]席亚娟.植物造景若干问题的探讨[J].防护林科技,2007(3).
  [5]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目前云南省正在大力进行文化大省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视觉文化时代,视觉文化传播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式,要进一步通过视觉文化传播来发展云南的文化产业,需开拓思路和
舞蹈语言,是舞蹈演员用肢体在舞蹈作品里所创造的一种特别的语言,它是构成完美舞蹈艺术的建筑材料。藏族民间舞蹈语言丰富,品味和探究藏族舞蹈语言的独特性,多层面多角度的阐
语言是人类进行交际的重要工具,礼貌则是人类成功交际的一个重要原则。在翻译中西交流中的礼貌用语时,要充分考虑到原语者与译入语者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不仅注意到语言本
受国情制约、区位因素、历史原因和长期以来城乡二元体制等影响,当前欠发达地区农村教育新一轮发展仍面临诸多现实难题。可通过改善投入机制、、培育激励机制、健全保障机制
王世贞的《艺苑卮言》是我国古代重要的诗文理论著作之一。它的内容包孕千古、博大精深。但是从运文风格、著作结构、作家品评等方面来看这部诗文理论,就见出其虽有真知灼见,
研究了VB1,生物素,VB6,VB2,叶酸和VB12对一株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SYPS-062直接利用糖质原料发酵生产L-丝氨酸的影响,并且初步分析了这几种维生素对菌株SY
首次分离得到黑盖木层孔菌发酵液粗多糖(PNM),糖含量达到49.0%,对小鼠离体淋巴细胞有极显著的增殖作用。PNM经冻融分级、Sevag法脱蛋白、SepharoseCL-6B柱层析得单一级份(PNMⅠ),
非理性主义的代表哲学家弗洛伊德一生的著作颇多,其理论浩大精深,主要包括无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性本能理论等等。他发现了人类意识背后的无意识深渊。弗洛伊德被称为"
小学语文中的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语”的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文”的教学则要培养学生对语言与文字材料的理解、运用与再创作的能力。目
民族地区地广人稀,学生生活在大草原的牧区或者广袤的农区,居住分散,养成习惯差,给德育带来了一些困难,乡村教师要结合民族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德育,使我们的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从事德育工作多年,在多年的探索、创新、总结和反思。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其主要环节是:  一、制定计划  完整的德育计划是前提。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是在国家关于德育工作的方针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德育目标及任务而采取的规划步骤。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