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困局》:中国企业通往“变局”和“胜局”之路

来源 :企业与企业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uwu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著名“温州模式”专家、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温州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的新著—《走出困局:危机下企业自救之道》一书,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全国新华书店经销发行。这是温州本土经济学者针对当前经济形式编著的一本励志类的企业管理书籍,也是国内第一本论述中小企业“困局”及如何走出“困局”的著作。
  《走出困局:危机下企业自救之道》一书的作者周德文长期从事经济理论研究和企业管理实践活动,跟踪研究“温州模式”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关注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是著名的“温州模式”及民营经济研究专家。他以扎实的理论分析及对中小企业第一线的调研,多次向政府及社会发出预警:受宏观调控政策的持续影响及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的冲击,中小企业的生存将受到严重的威胁。特别是2008年3月28日周德文在接受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专访时,对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局”进行了全面的剖析,作出了“温州约20%的中小企业处于停工、半停工状况”的判断,使中国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引起各级政府及社会的高度重视。之后,他大声疾呼,提出了许多政策建议,如“宏观调控应适度放宽”、“直接为中小企业减税”、“金融要加快对内开放的步伐”、“要制定法規,允许民间金融合法化”、“中国制造业要加快产业提升和转型”等等,引起相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截至目前,周德文已应邀赴全国100多个省、市、县单位和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介绍“温州模式”和民营经济讲座,被全国27个县以上政府聘为经济发展顾问。他曾被评为“温州十大杰出青年”、“2007和谐中国十大年度人物”、“2008影响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十大经济人物”,入编《中国改革30年人物录》,并被誉为“温州形象大使”。他著有《所有制与经营权适当分离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论温州股份合作制企业 若干问题》、《关于新温州模式》、《温州百年经典》、《温州商界新锐》、《解读温州模式》等作品,影响颇为深远。
  为了系统对“2008年中国中小企业生存状况”进行分析、评估,周德文历时半年,搜集并分析了大量的企业实例,撰写并出版了《走出困局:危机下企业自救之道》一书。该书主要以中国企业为什么会陷入困局为线索,以简洁流畅的语言、丰富的案例,集中分析了导致企业出现困局的突围之道。该书除了分析导致企业出现困局的原因、企业突围的方法,还专门以房地产业为典型案例加以描述,深层次剖析了2008年的房地产现状及其走势。该书的出版发行,对于正处于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苦苦寻找出路的广大中国企业,特别是众多的民营中小企业,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参考价值,也有利于人们更加深入地认识中国经济。正如著名经济学家、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博士生导师李连仲为该书作的序中所写:“今天‘困局’的解决,将为明天之‘变局’、后天之‘胜局’提供智慧和经验”。
  
  为了让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走出困局:危机下企业自救之道》一书出版的背景,以及该书对中国企业乃至中国经济走出金融危机影响的“困局”的重要作用,记者采访了该书作者、著名“温州模式”专家周德文及该书“序一”作者,著名经济学家、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博士生导师李连仲和该书“序二”作者、知名财经作家吴比。
  
  周德文(《走出困局》作者、著名“温州模式”专家、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温州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
  《走出困局》:帮中国企业解除“倒在盛世”的遗憾
  有些人担心坐在快车道上的中国会出现三个断裂:第一个断裂是经济发展速度突然下滑,这意味着更多的失业,而失业可能会造成社会危机;第二个断裂是贫富分化,或者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之间的断裂,任何国家贫富相差悬殊就会比较容易走极端的道路;第三个断裂是政治和经济的断裂,经济发展得比较快,政治跟不上。
  断裂是个残酷的字眼,断裂之下不知道有多少单位个体及利益共同体折戟我们今天的黄金时代。在中国韧性十足的经济传输带上,断裂显得遥远而自不量力。但是,我们不能忽略那些在波澜起伏的经济大潮中出现的阵痛,我们会隐隐听到被困企业所发出的沙哑呐喊。这些呐喊,无论是中气十足抑或微弱无力,都是我们无法避忌的经济之声。
  2008至2009年,是中国制造之殇。危局、困局、险局等等所有的不利之局,铺天盖地而来,局局相扣,中国制造都在灰头土脸中,节衣缩食等待着成本狂欢后的“百废待兴”。2008至2009年是个十字路口,倒在2008至2009年,绝对是一个不小的遗憾。
  中国的企业与企业家走到今天,历尽千辛万苦。费正清曾在《剑桥中国史·中华民国卷》中断言:“在中国这部历史长剧的发展中,中国商人阶级,没有占据显要位置。它只是一个配角——也许有几句台词——听命于帝王、官僚、外交官、将军、宣传家和党魁的摆布。”
  到今天,商人这个千百年来被边缘化的角色,从被封杀、不屑乃至今天光明正大地走上历史舞台,并成为中国很重要的经济主体,为今日中国经济之锦绣摇旗呐喊。
  30年的历史沉淀,不算长,也不算短。但正是这30年的卧薪尝胆与长袖善舞,无数前赴后继的企业家扮演着探险者、违法者、殉难者、得益者等多重角色,才成就了今日经济的气象万千,也改变了商人阶级的弱势定位。
  对于中小企业,能与波澜壮阔的经济进行曲合奏,显得更为难能可贵。没有强有力的资金后盾,更没有市场的杀手锏——品牌,只得战战兢兢四处打游击,打打擦边球,靠捡拾别人的残羹冷炙糊口,而即使低调艰难地进行原始积累,一不留神,触碰了政策底线,就前功尽弃,或者在市场上无奈地成为“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牺牲品,所以,能存活下来,也实属不易。
  2008至2009年,是盛世,是挑战与机遇觥筹交错的盛世。30年改革开放和60年拼博奋斗的笔墨至此,已是气势磅礴,资源分配趋向公平,市场更为成熟稳健,政策法规的保护伞也越撑越大。市场的蛋糕越做越大,政策的春风越吹越暖,中国这块曾经贫瘠的处女地,变得财源茂盛,资本、商机、人才……一切与经济发展优越性相关的资源禀赋催生着日益繁荣的中国经济。
  江山如画,总要有英雄来指点。任何基于自由创造财富者,都是这个时代的英雄,站在改革开放30年和辉煌建国60年这个巨人的肩上,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气势和胸怀,也能从更大更广的时空范围内寻找和把握机遇,因势而上,赢得发展。
  但是,福兮祸之所伏。2008至2009年,有福,有祸。2008至2009年的经济版图上也出现了多个分水岭,金融危机肆虐全球、劳动力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资本市场惨淡、银根紧缩、原材料涨跌难定……种种不利的命题,横亘在企业前行路上。危机从四面八方涌来,企业陷入四面楚歌,不在“困局”中灭亡,就在“困局”中爆发,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国制造走到生死一线。
  中国经济以螺旋式上升,有些企业却折戟在螺旋的拐角处,成为失败的注脚。这是一个充满创造性毁灭的盛世,已有大批的企业无法承受之重,企业的墓志铭越写越长,主题却大同小异,绕不开2008至2009年经济变局。倒在这个祸福交加的盛世,就意味着失去了分享多年经济积淀的通行证。
  2008至2009年,丢给中国企业一个生与死的命题——等待还是突围?
  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天下者,不足以谋一国。未来充满变数,被动地等待曙光乍现,是最省力也最容易死亡的生存方式。扪心自问,如果只是等待,死神与救世主哪个光顾的几率更大?一粒煮熟的种子,无论是在风调雨顺的野外还是养尊处优的温室,没有了求生的欲望,再好的条件也是徒劳。
  突围,才是中国企业不得不写出的答案。一粒勃发着生机的种子,不管被丢在哪里,即便有狂风暴雨、石头重压,仍然可以破土而出,顽强地谱写生命的乐章。中国企业应戒掉“低成本依赖症”,击出品牌、转型、升级等利剑,顺势而行,熬到春天来临。世界不会跌到无底的深渊,想尽一切办法活下去,终会云开雾散,成就“剩”者为王。
  盛世之下,纷纷扰扰,谋局、布局、困局、破局,纵横捭阖中、刀光剑影间,凸显眼光、智慧与谋略。为命运抗争,为历史添彩。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吴比(知名财经作家):
  《走出困局》:为中国企业提供“活着”的范本与思考
  在我阅读的记忆中,作家余华的小说《活着》始终能给我带来惊颤。
  这是一本极具中国式黑色幽默的小说。个人命运被历史牵引、浓缩,随波逐流。透过主人公的一生遭遇,涵盖着命运中无法掌控的生命之痛,衍生出对死亡的苦笑。
  的确,命如蝼蚁。我突然发现,风风雨雨几十年,跨越了最激荡变化的历史时期,中国的大多数企业依然渺小无奈,在命运面前毫无选择余地。千万企业不约而同陷入生与死的困局之中。绝望、无助、无力在经过精简的大背景下,显得触目惊心。
  我想,应该少有人会想到冬天来得那么令人措不及防。
  一方面,改革开放30年和新中国建国60年的巨大成就足以让人热血沸腾:房价疯涨、股市高昂。不知不觉中,国内几乎所有制造企业都趋之若鹜于房地产与资本市场。工业精神变成地产主义,企业在资本投机中狂飙猛进,哪里会空出时间去预想困局的到来。
  另一方面,有太多的企业家享受着世界对中国奇迹的“褒奖”。他们雄心勃勃、豪情万丈。翻开报纸和杂志,看看有多少人在2007年高谈阔论,喊出了10年、5年甚至3年要进入世界500强的口号。他们把世界想象得太简单,这简直是疯狂。
  而在中国的企业生态圈中,似乎又很少看到有人愿意稍微停下急促的步伐去冷静地思考:自己最终应该成为一家什么样的企业?自己的企业凭什么获得价值和品牌的正向张力,又凭什么获取世界的尊重与推崇?于是,大多数企业在不断的战略修订和不停的产业迁徙中,时而傲立潮头,时而沉沦荒野;受到过追捧,也遭遇到抛弃。只不过,以往个案性的悲剧,在外部环境的极端恶化下,加上自身策略的失当,最终引发2008至2009年中国企业陷入群体性的困局,犹豫、彷徨和焦虑成为了弥漫的普遍情绪。
  当然,世界没有跌入深渊,困局不一定都是坏事。
  郎咸平认为,中国30年机缘巧合下诞生了很多成功企业家,其中不乏苦出身,但他们与世界级企业家最大的不同是缺乏经济大萧条的洗礼。因此,换个乐观和积极的角度,困局也许正是一部分试图“基业长青”的中国企业借机产业升级或是拔地而起,从而证明自己的最好契机。
  尼采说:“那些没有消亡我们的事物,将使我们变得更加坚强。”所以,只有活着才有机会。可是,活着是个复合命题,其有三重境界:深陷困局,第一重境界最直接也最为现实的定义是有呼吸,能够“剩”下来,最起码不要成為大浪淘沙中被大浪冲走的沙子。第二重境界是在经济危机中构建防火墙,任凭山崩地裂,我自岿然不动。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为实现基业长青进行不温不火的积累。毕竟,能在十面埋伏中独善其身,同样让人钦佩。活着的第三重境界则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具备化危为机的魄力与勇气,善于挖掘适宜自我成长的制度性土壤,突破种种“玻璃门”,不断转型、升级,达至凤凰涅槃。
  但是,怎样活下去而不是被消亡?怎样活得更好?怎样在困境中成长为一家伟大的公司?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命题,甚至根本难以从西方连篇累牍的经济学理论中找到答案。我想,从本土出发,竭力触碰每一根现实的神经,尽量展现每一次突围的悲壮与喜悦,为中国企业提供“活着”的范本与良性思考,正是《走出困局:危机下企业自救之道》一书作者想要传递的观点。
  
  李连仲(著名经济学家、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博士生导师):
  《走出困局》:向中国企业解读“明天总会更美好”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一系列的经济问题正向其他国家不断转移。这场金融危机来得是这么的迅猛,从雷曼兄弟的不辞而别,到欧洲央行的连连出手,再到普通民众求助于阅读《资本论》,都是对金融危机做出的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回应。在寻找出路的美国资金面前,外贸增长一向迅猛的中国,无疑难以独善其身。
  《走出困局:危机下企业自救之道》一书中给出了很多鲜活的事例,“2008年10月,全球最大玩具代工商之一——合俊集团旗下两工厂倒闭,6500名员工失业”,“7月初温州市经贸委对全市31个工业强镇和开发区的15521家中小企业调查发现,停工、半停工企业数达1009家,占调查企业数65%;倒闭企业数达250家,占16%。停工、半停工和倒闭企业数合计1 259家,占调查总数的81%”。
  中国企业如此艰难,说明中国同样处于金融危机的包围之中。对此,有不少人士大声疾呼“中国企业要过冬”。但是怎样过冬,为何会进入冬天,各路的专家、学者却是看法不一。
  因为发展遇到困难就否定发展的观点,无异于生活常识中的因噎废食。改革开放的发展硬道理,是我们从一穷二白的阶段走到今天的不变信念,也是接下来几十年不断走下去的指路明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这是中国亿万人民的心声与呼声。
  在这本积极面对困难、积极寻找解决问题方式的著作中,向大家展示了很多企业怎样一步一步地脚踏实地,怎样在不同的情境下做出共同的选择——向前。出路好像是海绵中的水,只要用力想、用力做,就能让出路源源不断地展现在面前。李建明的垃圾发电值得称道。他作为温州垃圾发电第一个吃螃蟹的先行者,让这个项目在整个温州市全面开花。温州企业向现代化管理方式进军:低压电器之王正泰集团斥资6000万元上马SAP的ERP系统,温州最大的眼镜制造商泰恒也着手实施信息化系统。从2006年开始,广东汕头一家名为奥飞动漫的玩具企业,就开始把玩具生产与动漫卡通结合起来,成为玩具群中成功突围的奇兵。风靡全国的“悠悠球”,其幕后推动者就是奥飞动漫。
  站在中国的全局看,向前发展再也离不开科学发展。从产业结构升级的角度讲,要着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节能减排。因为发展第三产业占用资源少、投资见效快,吸纳劳动力多,对促进物质生产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事半功倍的作用;更重要的一点,这也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发展,科学发展,为何成为中国命运的关键词,为何成为13亿人民的共同选择?要明白这个论断,就要明白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仅是一个穷则思变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问题。有人说,20世纪是资本主义的文明主宰和引导着整个世界的发展方向;21世纪是环太平洋的世纪,与之相关的国度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在不同地域的重要性升降的背后,是资本主义文明不断衰落、社会主义文明不断昌盛的社会发展规律。在这样的视野和背景下,中国的复兴与崛起,也就不是偶然现象,而是一种历史的选择。
  今天的“困局”的解决,将为明天之“变局”、后天之“胜局”提供智慧和经验。
其他文献
“十一五”期间,襄樊市襄城区依托襄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优势,抢抓机遇,调整结构,大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打造百亿化工园区,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创新发展,使全区化工行业得到较快发展,成为全区能源、化工、汽配、纺织、食品、建工建材六大重点工业行业之了。  目前,全区规模以上化工企业达到9家,到2010年底再增2家。目前这9家规模企业分别是:湖北科兴、精信催化、泽东化工、和昌、裕昌、力威化工、银宏气体、卫
期刊
福州铁路南站地处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是东南沿海铁路最大交通枢纽之一。它创下两个全国第一:大悬梁跨度雨棚;站房换乘大厅。今年“五一”假期间开通了福州至厦门高速运营,数万旅客涌向浙江、厦门等地旅游,人气极旺。福州市和仓山区政府在协助铁道部搞征地补偿、安置等惠民工作上功不可没,为提前建站通车立下汗马功劳。
期刊
传统的产业与技术。使欠发达地区发展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工业是四川省宜宾市的依托和希望所在,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走低碳之路,发展低碳工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成为宜宾共识。笔者结合实践谈几点认识,与大家商榷。    一、抢抓主动权,以点突破助推低碳发展    近年来,宜宾积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在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线,以节能减排工作为切入口,政府主导,龙头带动,优化
期刊
会计报表是种商业语言,是企业经济活动的反映。编制会计报表的目的,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关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资金流动等会计信息。会计信息与决策的相关性决定了会计报表应有助于实现这一目的。但现行会计报表的种种缺陷导致其反映的会计信息与实际存在偏差,潜在的财务风险揭示不充分,误导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分析会计报表,不仅要了解报表各数据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要透过数据本身洞悉企业真实状况,评定企业价值,防范财务
期刊
企业董事会建设是法人治理结构的构成核心,为了加强企业董事会建设,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构建企业科学发展的体制基础,国务院国资委从2004年起在中央企业开展了建立规范的董事会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湖北省也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开展了试点,但工作刚刚起步,目前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一、出资企业董事会建设的现状    当前湖北省出资企业董事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
期刊
湖北东圣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圣公司)自1998年组建以来,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从一个名不见经传、资产规模不足百万、销售收入不过千万的矿粉加工厂,发展成为拥有8家控股子公司,具有年产磷矿石60万吨、磷酸一铵30万吨、NPK复合肥30万吨、合成氨10万吨、尿素15万吨、包装袋2000万条、运输能力过百万吨,资产总规模过8亿元,年销售收入达12亿元,上交税金过5000万元的磷化工企业集团。回
期刊
2008年第三季度以来,美国次贷危机蔓延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急剧恶化,对实体经济影响日益加深,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浙江省金华市的民营企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在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面前,金华众多民营企业自觉消除“猫冬”、“等天亮”等消极思想,把提振信心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有力武器,在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维护职工利益,增强企业凝聚力的基础上;积极从危机中寻找机遇,苦练内功,加强管理,创新发展
期刊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科学论证了企业利润的唯一来源是剩余价值,资金、设备、土地等生产要素只有通过人才能创造出利润,强调了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战略资源。近年来,一些企业投资回报率连年下降,不是因为缺资金、缺市场、缺设备,而是因为对人力资源的开发重视不够。    一、石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石油企业经过持续重组、不断深化和推进人事体制改革,初步建立了人才能进能出、岗位能升能降、
期刊
2009年7月27日,湖北襄樊三九酿酒厂年产两万吨固体白酒发酵生产基地项目签约仪式在襄樊市襄城区隆重举行。该项目计划购地700亩,投资2亿多元,将建立起一个年产两万吨级固体白酒发酵生产基地,打造演义、古隆中、诸葛酿演义、襄江系列白酒精品。在签约仪式上,中共襄樊市襄城区区委副书记、区长袁德芳和湖北襄樊三九酿酒厂厂长陈祥生分别代表双方在协议书上签字。湖北三九长江实业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湖北襄樊三九酿
期刊
日前,由襄樊市委、市政府主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与市创业服务局联合承办的企业家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大型辅导报告会在襄阳剧院举行。襄樊市领导刘仲初、李述永、罗琼玖及1000多名企业家和市县区机关干部聆听了讲座。  本次报告会旨在消除企业家队伍中存在的“小富即安、小步即满”、资本运作能力相对较弱等问题,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实战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  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北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