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和谐理念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运用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xing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和谐是不同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相辅相成、互助合作、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在高校德育工作过程中,探析和谐理念的合理内涵,辩证的加以运用,对于挖掘并发挥和谐理念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价值和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和谐理念;高校德育;运用
  作者简介:静丽贤(1985-),女,河北唐山人,河北联合大学以升创新教育基地,助教;韩继伟(1987-),男,河北唐山人,河北联合大学以升创新教育基地,助教。(河北 唐山 06300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5-0114-02
  在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浪潮中,和谐理念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能够引导我们树立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思想和观念。在高校德育工作过程中,需要我们深入发掘和谐理念中对高校德育工作的科学价值,并由此得出可具体落实的策略和建议,促进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和进步,这既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一、和谐理念的内涵和价值
  1.和谐理念的内涵
  和谐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时,和谐就是“和而不同”,指的是具有差异性的不同事物的结合、和谐共存,和谐理念的主要内涵具有很浓厚的政治意义,常常被引申为政治和谐,即一种社会政治安定状态。到了现代,和谐理念更多的是提倡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反映了人类对自然以及社会变化、发展规律的认识。
  无论从单一的事物角度,还是对于复杂的事物,和谐指的都是事物自身能够进行自我调节,自动地与内外部环境达到协调的状态;从事物运行的规律变化与人类社会实践的角度,主观与客观相互统一,尊重并应用规律,就是和谐。
  2.和谐理念的价值
  和谐理念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思想引导作用。和谐理念往往倡导事物在发展中达到和谐的状态或境界,以促使人们形成和谐的价值导向,寻求整体和谐,在认识事物中把握主客体的契合,注重和而不同,科学对待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形成和谐的观念和认识,以求探寻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同时,和谐理念强调矛盾化解、冲突融合,通过化解与调节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内部关系,使事物自身以及不同事物之间各个因素协调比例、互为适用,促进事物的平稳发展。在和谐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事物发展整个过程中的重要矛盾点与细节点,从而完善整个过程,推动事物发展。
  二、和谐理念与高校德育工作的契合
  和谐理念与高校德育工作相结合的研究,最重要的就是科学准确的定位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找到两者的契合点,使它们稳定结合并平稳发挥作用。
  1.高校德育工作环境的不断变化需要和谐理念
  对于环境与人之间关系的处理,和谐理念指的是要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环境、把握并顺应自然发展规律、运用与不同的环境相适应的方法,使环境与人的关系达到和谐合理的状态。环境与人的关系的处理,始终贯穿于整个高校德育工作过程中,具有新特点的环境与人的关系必然影响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当前,网络环境是科学技术浪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提出的现代命题,着力研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建设,是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的根本出路。因此,要聚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研究,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构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形成网上与网下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
  2.高校德育工作主体关系复杂呼唤和谐理念
  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和谐理念要求和而不同,共同发展,运用到高校德育工作中就是要正确认识当代高校德育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把握这些特点和规律,切实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当代高校青年学生的个性极其鲜明,在文化交织碰撞的时代,他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在急剧的变化着,使得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多元化倾向。要把握新时期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就必须贴近社会现实,了解学生思想实际,解答学生问题困惑,保持与学生交流渠道的畅通,加强高校德育的针对性。
  3.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应当扬弃和谐理念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思想是在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积淀、延伸和发展起来的,必然带有不同社会意识形态的烙印,和谐理念亦是如此。新的时代背景下,在高校德育工作中运用和谐理念,就要科学的探析和谐理念的文化系统内涵,继承和发扬和谐理念的积极因素,同时要避免和谐理念消极因素的影响,对和谐理念进行扬弃。
  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合理利用和谐理念,既要大力汲取和谐理念中的优秀资源和积极因素,又要对和谐理念的消极因素进行摒弃,为高校德育工作的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事业发挥其积极影响作用。
  三、和谐理念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运用
  1.树立和谐的观念
  观念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约定俗成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不同的观念影响了人们社会实践的方向和角度。高校德育工作发展到今天,其不断的提高主要得益于与符合时代特征的观念意识相结合。新形势下,传统的德育工作观念已经不能适应高校德育工作的发展,也无法促进高校德育工作的进步,这时,就需要在德育工作中树立和谐理念,指导和促进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1)和谐的德育主体观念。德育的主体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高校德育工作中,树立和谐的德育主体观念一方面是指高校德育工作的教育者都要具有和谐精神,在达到自身和谐境界的同时形成一个和谐的高校德育教育者团队;另一方面是指在思考高校德育的培养目标时,应把握和谐理念的内涵和价值,树立和谐的受教育者观念,努力培养具有和谐意识的高校青年学生。
  (2)和谐的德育活动观念。和谐理念认为,事物的发展和进步都蕴涵着和谐,事物发展过程中也体现着和谐,在高校德育活动过程中也同样蕴涵着和谐,即高校德育工作主体之间的冲突、融合的过程。因此,在高校德育活动过程中,要树立和谐德育活动观念,促进高校德育工作的和谐。一方面,高校德育工作的教育者要科学认识德育活动过程中的冲突与矛盾;另一方面,要努力融合德育工作过程中的冲突矛盾。   2.运用和谐的方法
  德育本身具有强烈的价值植入,要求德育的受教育者要自愿主动的接受德育观念并内化为自身的素质,长期以来,传统的灌输式德育理念和陈旧的教育方式已经导致受教育者的反感,影响了德育的效果。这时,高校德育工作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就需要转变和创新。
  (1)德育工作理念的转变。一方面,在高校德育工作中,要把握以人为本的根本的价值原则,和谐理念要求尊重每个人是相对独立的个体的意义也在于此;另一方面,高校德育中一定要注重人文关怀,完善和健全高校德育受教育者的生活指导和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高校德育工作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各个环节其中之一,与其他环节一起发生作用以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德育工作理念的转变深刻的影响着德育的效果。
  (2)德育工作方式的创新。首先,要变灌输为疏导。在社会快速发展进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日趋多元化,这就要求高校德育工作必须认清时代的特点,充分采取开放、疏导的办法,切实提高德育的效果。其次,要吸收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拓宽高校德育的工作渠道。再次,要拓展多样化的德育教育手段,在高校德育工作中不仅要积极开发、利用高科技创新手段,而且要发掘和提高传统教育方法的有效性,创新与传承相结合,推进高校德育工作的发展。最后,要善于运用网络信息化平台。高校德育工作者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更加有效的开展高校德育工作,主动占领网络德育的新阵地,深入开发网络德育的有效途径。
  3.把握和谐的细节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对事物的和谐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往往是一些关键矛盾点与细节点,其中任何关键环节的处理都会影响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高校德育工作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在工作中如何处理好高校德育工作的细节问题,成为其和谐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础。
  (1)和谐人格塑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新思想、新观念不断被人们所接受,个性鲜明、自我创造成为自我价值的重要实现途径,然而,一些容易被忽略的认识误区常常导致人们在追求个性化发展时非但没有强化自己的优势,反而抹杀了自我,这时就要注重自我和谐人格的塑造,这也是德育工作的重点,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只有科学的认识到自我人格塑造的重要性,才能促进自我身心的发展,塑造和谐人格,促进高校德育工作进步。
  (2)知和行和谐统一。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知行关系的正确处理可以真正将高校德育的目标任务深入整个德育教育活动中去,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高校德育工作中,要注重培养受教育对象的融入意识、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在独立和全面发展个性的基础上,树立群己和谐统一的价值理念,并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正确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赵祖地,韩继伟.和合思想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运用[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6).
  [2]葛印国.论经济法的和谐精神在其功能中的体现[J].法制与社会,2009,(4).
  [3]杨生平,隋淑芬.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3.
  [4]王乃明.论和谐理念的内涵及其继承和发展[J].攀登,2007,(6).
  [5]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21.
  [6]郑永廷,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4-36.
  (责任编辑:孙晴)
其他文献
摘要:互动教学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独立学院教师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做好教学改革工作。阐述了互动教学的意义以及独立学院开展互动教学的可行性,并提出通过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教学、将案例教学落到实处、将学生适当分组、充分利用互联网、采用多种方式与学生交流、优化考核方式等措施推行互动教学,促进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独立学院;互动教学;微观经济学  
期刊
摘要:论述了独立学院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服务平台建设的现状,并论述在独立学院中建设高等数学教学平台的作用,详细介绍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高等数学教学平台的门户设计。  关键词: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平台  作者简介:黄秋和(1977-),男,湖南永州人,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讲师。(广西 柳州 545616)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2010年教改项目“独立学院高等数学课程信息化教
期刊
摘要:在探讨研究性教学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教师应从授课而非授书、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增强教师的主导作用三个方面建立研究性教学理念。通过“机械制图”课程的实践表明,研究性教学使学生的知识点掌握得更加牢实,并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启蒙、学习能力培养以及教学质量提高起到很大作用。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应用;能力培养;机械制图  作者简介:王静(1963-),女,湖北宜昌人,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副教授;
期刊
摘要:为了提高北京印刷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提出了基于项目小组化的实践教学模式,以项目小组化的形式组织学生,通过项目训练的方式吸引学生参与模拟项目、技能训练和企业的实际项目。  关键词:项目小组化;实践教学体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秦必瑜(1970-),女,安徽滁州人,北京印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期刊
摘要:以校企共建创新实践基地为平台,对高校第二课堂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虚拟公司制的学生自主管理机制,提升了学生的职场意识和协调合作能力,保证了梯队建设;结合产业需求,设计基于CDIO理念的企业项目实训,提升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项目实施能力。实践表明,此培养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实践创新;双导师制;CDIO  作者简介:蒋学斌(1983-),男,江苏张家港人,
期刊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武汉电院)的前身是武汉电力学校,创办于1953年,2002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建为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与湖北省电力公司技术培训中心、中共湖北省电力公司党校实行“三块牌子、一套班子”管理。经过近60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成为一所办学特色鲜明、教学设备先进、师资力量雄厚、学生就业率高、文化氛围浓郁、校园环境幽雅、社会声誉良好的现代化高职院校,素有“湖北电力黄埔”之美誉。
期刊
摘要:随着飞思卡尔全国大学生智能车比赛的影响日益广泛,越来越多的高校参与到了飞思卡尔大学计划中。因此飞思卡尔嵌入式系统已经纳入多所高校的嵌入式教学系统。结合上海电力学院飞思卡尔嵌入式教学,有针对性的设计和开发出适应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综合实验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系统设计能力。  关键词:飞思卡尔;嵌入式;综合实验  作者简介:杨芳(1978-),女,山东烟台人
期刊
摘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是整合而成并面向高校所有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存在教学思想轻视、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模式陈旧、课堂管理松散、师资队伍欠缺等问题。依主体间性理论的要求,按照平等沟通、理解共赢、双向互动的原则,实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课程教学的一系列改变,即转变教学思想、丰富教学手段、转换教学模式、改革课堂管理、建设专业师资,以
期刊
摘要:为了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的功能,以公益劳动为例,就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中对学生的考核评价进行了探索与研究,主要涉及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的目的与意义、评价主体、评价原则、评价内容等。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试改革  作者简介:韩俊香(1979-),女,河北沧州人,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河北 保定 071051)  基金项目:
期刊
摘要:经实际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检验,问题式学习应用于高等职业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有效提升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同时,还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问题式学习;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作者简介:高会贤(1982-),女,山东新泰人,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教育技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