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璀璨的物质文化中,铜镜是非常亮丽的一颗青铜工艺的明珠,铜镜一直以其自身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风格,在琳琅满目的文物之林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本文介绍了一件唐代最具代表性的海马瑞兽葡萄纹铜镜,通过对这件铜镜的赏析,简要的介绍了唐代海马瑞兽葡萄纹铜镜的特点,及其镜背精美图案所反映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内涵。
关键词:海马瑞兽葡萄纹铜镜;特点;文物价值;赏析
铜镜是我国古代先民日常生活中梳妆打扮所必需的日常生活用具。铜镜又是精美的工艺品,它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我国古代青铜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有着四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各朝各代都有制作。铜镜产生的早期,因为其造价较高,只有王宫贵族才可以使用,即使到了汉代,也只有上等阶层能用得起,普通老百姓想拥有并不容易,到了宋代,铜镜开始平民化,并且常常被作为陪嫁品,直到水银镜的出现,才逐渐停止了制作。铜镜有正面与背面,正面是使用部分,背面除了钮可以系丝绦拿起外没有实用价值,但是极具观赏价值,是工匠们大显身手的地方。人们之所以喜爱铜镜,就是因为它不但光面能照影,背面的主题图案更具艺术感染力。铜镜精美的图案也使得它是值得收藏欣赏的珍品,这些图纹都从不同角度反映出了每个时代的思想情趣和社会意识,这些图案精细如发丝,但是却明镜分晓,这反映了当时高超的技术水平,同时体现了其艺术价值。古代铜镜上有的纹饰寓意至今仍有许多是不解之谜,如战国的山字纹镜,汉代的规矩纹镜,唐代的海马瑞兽葡萄纹镜等,海兽葡萄镜还被中外学者称之为“多谜之镜”。
综观中国古代铜镜 发展历史,从四千年前我国出现铜镜以后,每个时期的铜镜反映了它发展的早期(齐家文化与商周铜镜),流行(春秋战国铜镜),鼎盛(汉代铜镜),中衰(三国、晋、魏、南北朝铜镜),繁荣(隋唐铜镜),衰落(五代、十国、宋、金、元铜镜)等几个阶段。从其流行程度、铸造技术、艺术风格和其成就等几个方面来看,战国、两汉、唐代是三个最重要的发展时期。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十分繁荣昌盛的时代,是一个鼎盛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安居乐业,促进了科技工艺的高度发展。唐代是我国铜镜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唐代铜镜铸造是继战国和汉代以后的又一次高峰。不仅铸造工艺达到了空前的高峰,而且,在装饰艺术上,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在铸造工艺上,合金配方科学,尤其是盛唐时期的镜子,其金属成分配比中,铜大约平均占69%,锡约占25%,铅约占5%,配比较为稳定。在唐代,已采用了向镜中加入微量或一定量的银的新工艺,使得典型的盛唐时期 铜镜泛银色白光,镜面显得净白银亮,照影十分清晰,很少有铜绿锈色,给人以厚重、富态之美感。除注重质地外,在铜镜的造型上,除了继续沿用前代的圆形、方形外,又创造了菱花镜、葵花镜及较厚的海兽葡萄纹镜。在装饰图案上,这时期的铜镜纹饰摆脱了两汉以来的神秘怪诞的气氛,突破了汉镜的刻板和图案布局的格式化,更接近于现实社会大众的生活。人们把对理想的追求,吉祥、快乐的生活画面反映到镜子上,如仙人、花鸟、山水等,图案布局灵活多样,题材丰富多彩,追求自由活泼,富丽堂皇的审美效果,且有异域人文色彩。图案除了传统的瑞兽、鸟兽、铭文等纹饰外,还增加了表现西方题材的海兽葡萄纹,布局清晰明朗,流畅华丽,使主题纹饰内容和外在形式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高度的艺术美。铜镜装饰上出现的新形式、新题材、新风格,使铜镜进入了富丽绚烂的时代,铜镜艺术也呈现出浓郁的“盛唐气象”。唐镜这种追求自由活泼,清新自然的艺术手法,体现了唐代的乐观,自信,对美好现实生活的享受。这种盛唐气象使得人们在审美价值上更追求现实的美,丰腴的美,以及追求人与自然之间共处的和谐的美,代表了唐代人对生活的热爱。
瑞兽葡萄纹镜是唐代铜镜中最引人注目的镜类,它揭开了唐代镜主题纹饰的序幕,可谓是唐代铜镜的代表,是中国铜镜艺术史上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是中国四千多年铜镜发展史上最具代表性的镜种之一,也是无数铜镜的收藏家、收藏爱好者追捧的对象,有着极为广泛的社会影响。本文介绍的这件唐代海马瑞兽葡萄纹铜镜,现收藏于甘肃省秦安县博物馆,是在秦安县五营乡陈峡村出土的。甘肃省秦安县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这里历史悠久,名人辈出,物产丰富。尤其是秦安县五营乡是距今有7800年历史的大地湾文化的发祥地,中外闻名的“F901大型房屋遗址”就位于秦安县五营乡,这件铜镜也出土于此地。这件铜镜的出土源于一位当地老乡上山种地时需要取土,在取土的过程中,无意间挖出了这件重量级的文物。老乡拿回家后不知自己挖出的这件东西是干什么用的?更不知它的文物价值有多高,就随意的搁置在家里。县博物馆工作人员知情后,立即赶赴五营乡陈峡村,于1986年10 月16 日将铜镜征集,并收藏于县博物馆。这件海马瑞兽葡萄纹铜镜属于典型的盛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款式。形状为圆形,直径29厘米,厚2厘米,重4500克,青铜质地,外缘凸起,该铜镜镜面的氧化物已经退净,通体闪露着悦目的银白色,光亮耀眼,煜煜如新,照影非常清晰。镜背中心钮为一伏卧的怪兽,镜背以凸弦纹分隔为内外区,内区近钮处一周为海兽葡萄纹,其中六只海兽环绕镜钮,姿态各不相同。镜上的海兽形象似狮非狮,似马非马,绕钮奔驰嬉戏,令人有一种扑朔迷离的感觉。一直以来对海马的起源认识各不相同,有的人认为“海马”是受了汉代“天马”神话传说的影响,故在宋代《博古图录》上被称为“海马葡萄纹镜”;另有外国学者认为“海马”是古代伊朗与祭祀有关的一种植物,东传后演变为“海马”;还有的认为“海马”是海外的马;也有的认为“海马”是我国青海的一种能日行千里的青海马的简称。总而言之,海马形象的出现应该是频繁的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该铜镜外区为葡萄纹、灵禽、鸟虫等,兽之奔跃,禽之飞舞,栩栩如生。至于说到葡萄纹的渊源,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葡萄来源于古代波斯、希腊、罗马等。其实据史料记载,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我国就开始种植葡萄,葡萄纹出现在装饰图案上,是从东汉开始的,最初是表现在石刻艺术上,在许多丝织品上也出现有葡萄纹样的图案。到了唐代,葡萄纹在工艺美术领域里已非常流行,出现在铜镜上应该是开始于唐代。制镜工匠们巧妙的把中国传统的葡萄纹与海马瑞兽纹结合在一起,构成了这种融汇中外文化而又独具民族风格的装饰更是前所未有的。该铜镜最边缘为宝相花一周。高浮雕的表现手法使瑞兽、灵禽生动传神,画面有起有落,线条清晰流畅,立体感很强。葡萄柔长的枝蔓、舒展的花叶,结出的累累的果实,和谐地构成了一幅妙趣横生的画面,象征着人间吉祥如意、富贵长寿、美好欢乐的盛世景象,头部夸张、姿态各异,形象不一的海兽穿梭在茂密的葡萄中,生机盎然。整个画面装饰显得繁富华美,制作精良。该镜应该出自唐代高级工艺家之手,充分地展示了盛唐时期冶铸工业的高超技艺,是甘肃省出土铜镜中最大的一面,直径29厘米,在全国范围内也属罕见。该铜镜镜壁厚、镜体重、纹饰美、制作精,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充分显示了唐镜亮丽的风采,可谓是唐代铜镜中的精品,为国家一级文物。一九九二年元月,曾赴日本展出。
唐代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商人们沿着丝绸之路,不远万里来到长安,不仅带来了他们的奇珍异宝,也将各国特有的文化带进了中原,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爆发出更加灿烂夺目的光辉。于是,富丽堂皇的图纹装饰和辞藻华丽的铭文把铜镜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潮。唐镜最大的特点就是艺术样式及技艺手法的多样化。形制多变,制作精巧,题材新颖,纹饰繁复,风格独特。无论在造型、题材,还是铸造技术上都自成一体,别具一格,使铜镜成为一种观赏价值极高的多种工艺荟萃的日用器具。唐代铜镜在整个中国古代铜镜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位置,为研究唐代冶铸工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提供了丰富详实的资料!
唐代海马瑞兽葡萄纹铜镜
关键词:海马瑞兽葡萄纹铜镜;特点;文物价值;赏析
铜镜是我国古代先民日常生活中梳妆打扮所必需的日常生活用具。铜镜又是精美的工艺品,它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我国古代青铜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有着四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各朝各代都有制作。铜镜产生的早期,因为其造价较高,只有王宫贵族才可以使用,即使到了汉代,也只有上等阶层能用得起,普通老百姓想拥有并不容易,到了宋代,铜镜开始平民化,并且常常被作为陪嫁品,直到水银镜的出现,才逐渐停止了制作。铜镜有正面与背面,正面是使用部分,背面除了钮可以系丝绦拿起外没有实用价值,但是极具观赏价值,是工匠们大显身手的地方。人们之所以喜爱铜镜,就是因为它不但光面能照影,背面的主题图案更具艺术感染力。铜镜精美的图案也使得它是值得收藏欣赏的珍品,这些图纹都从不同角度反映出了每个时代的思想情趣和社会意识,这些图案精细如发丝,但是却明镜分晓,这反映了当时高超的技术水平,同时体现了其艺术价值。古代铜镜上有的纹饰寓意至今仍有许多是不解之谜,如战国的山字纹镜,汉代的规矩纹镜,唐代的海马瑞兽葡萄纹镜等,海兽葡萄镜还被中外学者称之为“多谜之镜”。
综观中国古代铜镜 发展历史,从四千年前我国出现铜镜以后,每个时期的铜镜反映了它发展的早期(齐家文化与商周铜镜),流行(春秋战国铜镜),鼎盛(汉代铜镜),中衰(三国、晋、魏、南北朝铜镜),繁荣(隋唐铜镜),衰落(五代、十国、宋、金、元铜镜)等几个阶段。从其流行程度、铸造技术、艺术风格和其成就等几个方面来看,战国、两汉、唐代是三个最重要的发展时期。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十分繁荣昌盛的时代,是一个鼎盛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安居乐业,促进了科技工艺的高度发展。唐代是我国铜镜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唐代铜镜铸造是继战国和汉代以后的又一次高峰。不仅铸造工艺达到了空前的高峰,而且,在装饰艺术上,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在铸造工艺上,合金配方科学,尤其是盛唐时期的镜子,其金属成分配比中,铜大约平均占69%,锡约占25%,铅约占5%,配比较为稳定。在唐代,已采用了向镜中加入微量或一定量的银的新工艺,使得典型的盛唐时期 铜镜泛银色白光,镜面显得净白银亮,照影十分清晰,很少有铜绿锈色,给人以厚重、富态之美感。除注重质地外,在铜镜的造型上,除了继续沿用前代的圆形、方形外,又创造了菱花镜、葵花镜及较厚的海兽葡萄纹镜。在装饰图案上,这时期的铜镜纹饰摆脱了两汉以来的神秘怪诞的气氛,突破了汉镜的刻板和图案布局的格式化,更接近于现实社会大众的生活。人们把对理想的追求,吉祥、快乐的生活画面反映到镜子上,如仙人、花鸟、山水等,图案布局灵活多样,题材丰富多彩,追求自由活泼,富丽堂皇的审美效果,且有异域人文色彩。图案除了传统的瑞兽、鸟兽、铭文等纹饰外,还增加了表现西方题材的海兽葡萄纹,布局清晰明朗,流畅华丽,使主题纹饰内容和外在形式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高度的艺术美。铜镜装饰上出现的新形式、新题材、新风格,使铜镜进入了富丽绚烂的时代,铜镜艺术也呈现出浓郁的“盛唐气象”。唐镜这种追求自由活泼,清新自然的艺术手法,体现了唐代的乐观,自信,对美好现实生活的享受。这种盛唐气象使得人们在审美价值上更追求现实的美,丰腴的美,以及追求人与自然之间共处的和谐的美,代表了唐代人对生活的热爱。
瑞兽葡萄纹镜是唐代铜镜中最引人注目的镜类,它揭开了唐代镜主题纹饰的序幕,可谓是唐代铜镜的代表,是中国铜镜艺术史上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是中国四千多年铜镜发展史上最具代表性的镜种之一,也是无数铜镜的收藏家、收藏爱好者追捧的对象,有着极为广泛的社会影响。本文介绍的这件唐代海马瑞兽葡萄纹铜镜,现收藏于甘肃省秦安县博物馆,是在秦安县五营乡陈峡村出土的。甘肃省秦安县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这里历史悠久,名人辈出,物产丰富。尤其是秦安县五营乡是距今有7800年历史的大地湾文化的发祥地,中外闻名的“F901大型房屋遗址”就位于秦安县五营乡,这件铜镜也出土于此地。这件铜镜的出土源于一位当地老乡上山种地时需要取土,在取土的过程中,无意间挖出了这件重量级的文物。老乡拿回家后不知自己挖出的这件东西是干什么用的?更不知它的文物价值有多高,就随意的搁置在家里。县博物馆工作人员知情后,立即赶赴五营乡陈峡村,于1986年10 月16 日将铜镜征集,并收藏于县博物馆。这件海马瑞兽葡萄纹铜镜属于典型的盛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款式。形状为圆形,直径29厘米,厚2厘米,重4500克,青铜质地,外缘凸起,该铜镜镜面的氧化物已经退净,通体闪露着悦目的银白色,光亮耀眼,煜煜如新,照影非常清晰。镜背中心钮为一伏卧的怪兽,镜背以凸弦纹分隔为内外区,内区近钮处一周为海兽葡萄纹,其中六只海兽环绕镜钮,姿态各不相同。镜上的海兽形象似狮非狮,似马非马,绕钮奔驰嬉戏,令人有一种扑朔迷离的感觉。一直以来对海马的起源认识各不相同,有的人认为“海马”是受了汉代“天马”神话传说的影响,故在宋代《博古图录》上被称为“海马葡萄纹镜”;另有外国学者认为“海马”是古代伊朗与祭祀有关的一种植物,东传后演变为“海马”;还有的认为“海马”是海外的马;也有的认为“海马”是我国青海的一种能日行千里的青海马的简称。总而言之,海马形象的出现应该是频繁的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该铜镜外区为葡萄纹、灵禽、鸟虫等,兽之奔跃,禽之飞舞,栩栩如生。至于说到葡萄纹的渊源,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葡萄来源于古代波斯、希腊、罗马等。其实据史料记载,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我国就开始种植葡萄,葡萄纹出现在装饰图案上,是从东汉开始的,最初是表现在石刻艺术上,在许多丝织品上也出现有葡萄纹样的图案。到了唐代,葡萄纹在工艺美术领域里已非常流行,出现在铜镜上应该是开始于唐代。制镜工匠们巧妙的把中国传统的葡萄纹与海马瑞兽纹结合在一起,构成了这种融汇中外文化而又独具民族风格的装饰更是前所未有的。该铜镜最边缘为宝相花一周。高浮雕的表现手法使瑞兽、灵禽生动传神,画面有起有落,线条清晰流畅,立体感很强。葡萄柔长的枝蔓、舒展的花叶,结出的累累的果实,和谐地构成了一幅妙趣横生的画面,象征着人间吉祥如意、富贵长寿、美好欢乐的盛世景象,头部夸张、姿态各异,形象不一的海兽穿梭在茂密的葡萄中,生机盎然。整个画面装饰显得繁富华美,制作精良。该镜应该出自唐代高级工艺家之手,充分地展示了盛唐时期冶铸工业的高超技艺,是甘肃省出土铜镜中最大的一面,直径29厘米,在全国范围内也属罕见。该铜镜镜壁厚、镜体重、纹饰美、制作精,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充分显示了唐镜亮丽的风采,可谓是唐代铜镜中的精品,为国家一级文物。一九九二年元月,曾赴日本展出。
唐代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商人们沿着丝绸之路,不远万里来到长安,不仅带来了他们的奇珍异宝,也将各国特有的文化带进了中原,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爆发出更加灿烂夺目的光辉。于是,富丽堂皇的图纹装饰和辞藻华丽的铭文把铜镜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潮。唐镜最大的特点就是艺术样式及技艺手法的多样化。形制多变,制作精巧,题材新颖,纹饰繁复,风格独特。无论在造型、题材,还是铸造技术上都自成一体,别具一格,使铜镜成为一种观赏价值极高的多种工艺荟萃的日用器具。唐代铜镜在整个中国古代铜镜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位置,为研究唐代冶铸工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提供了丰富详实的资料!
唐代海马瑞兽葡萄纹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