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唐俊乔:一支竹笛走四方

来源 :音乐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i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创 2017-06-03 陈茴茴 音乐周报
  采访前一天深夜,唐俊乔刚从“百年箫笛之乡”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回京。自从投入当地笛子制作、演出的推广工作,她每年都要长途奔波好多次。即便辛劳,谈到这个与笛子传承有密切关系的地方,她依然难掩心中的兴奋。她说,现在的自己,想要在舞台讲台之外,用笛子为学校、学生和社会的发展多做一些事情。无论做什么,恩师赵松庭的话语始终在她耳边:“无论前面是鲜花掌声,还是负面压力与困难,你都要真诚面对自己的内心。”
  站在舞台中央吹笛子
  唐俊乔出生于辽宁鞍山一个笛子演奏世家,从小就對竹笛有着天生的敏感,6岁半时父亲开始教她吹竹笛,她每天学得很快乐。9岁时,父亲到鞍山戏校当老师,她也跟着父亲上了戏校。笛子是戏校乐队里的伴奏乐器,在演员与学生每天“咿咿呀呀”的演唱里,她每天练习着曲牌、独奏曲,浸泡在昆曲、京剧等大量戏曲剧种中。一天,京剧大师袁世海到学校来指导教学,观看了学校排演的《钟馗嫁妹》,唐俊乔吹奏的竹笛刚好是这出戏的主奏乐器。曲终戏散,袁世海招招手:“那个吹笛子的小姑娘快到台上来。”正当她懵懂站到台中央不知道是不是在说自己的时候,袁世海对当时只有十来岁的她竖起大拇指:“整个晚上,你的笛子声把我感动了。小姑娘,你天生要吃这碗饭啊!”大师的一句话惊动了唐俊乔的小脑瓜,她对父亲说:“爸爸,要么你让我学唱戏,要么你把我送到别的地方学笛子。”父亲纳闷,她认真地说:“我喜欢站在舞台中间,如果吹笛子,我也要站在舞台中央!”抱着这样的志向,带着几首灵巧的曲目,唐俊乔顺利考入了沈阳音乐学院附中,老师孔庆山还记得第一次在考场听到她的演奏:“小姑娘吹得真是活灵活现。”在附中,她在孔庆山的训练下做了很多半音的练习,这也为她以后驾驭更多更难的作品打下了基础。高三时,她和老师说了自己要考出去的想法,孔庆山想了想说:“对,你应该考出去,去北京吧。”
  就在她一心备考中央音乐学院时,上海音乐学院在沈阳开设了分考场,民乐专业的考官来了徐超铭、叶绪然两位大师。孔庆山让唐俊乔去考考看,还不到17岁的她在考官面前演奏完,两位大师半天没有吱声,突然问她:“小姑娘,想不想到上海音乐学院上学?”唐俊乔一下愣住:“这是说我初试过了?”复试过后,两位考官又问她的意见,耿直的唐俊乔直接说了自己想去北京的想法,徐超铭笑着说:“南方是民乐的根,小姑娘再考虑考虑。”这个说法让人有些动心,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她脱口而出:“如果学校能帮我请到赵松庭、俞逊发两位笛子大师当我的老师,我就去!”徐超铭、叶绪然相互看了一眼,说:“行!”就这样,她以当年分考场、主考场都是专业第一的成绩考进了上海音乐学院。多年以后,当唐俊乔回到上音当老师,成为徐超铭的同事时,她曾问他,当时自己的要求听起来那么过分,为什么他们还要答应她。徐超铭认真地说:“我常同别人讲,看着你现在的成就,想到当年我一口答应你,现在还是很骄傲!”
  回忆这段往事,唐俊乔想到最多的是感恩,感恩一路走来遇到的每一位名师对自己的帮助,感恩上海音乐学院为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她搭起一个好平台。恩师赵松庭给予她的,不仅仅是竹笛教学本身,更多是人生观的影响。第一天上课,赵松庭就告诉她:“吹笛子吹的是一种精神。”同时还叮嘱她:“小唐,你聪明肯练,又热爱笛子,将来一定会有大成就。你要记住,无论前面是鲜花掌声,还是负面的压力与困难,你都要真诚面对自己的内心。”
  “魔笛”吹响新作品
  2000年3月,已经在上海民族乐团工作的唐俊乔接到邀请为电影《卧虎藏龙》录制谭盾创作的电影配乐。本以为只是众多录音任务中的一个“活儿”,没想到影片《卧虎藏龙》在国外热映带动了电影音乐的大热。当年9月,唐俊乔赴英国与伦敦交响乐团及马友友合作首演谭盾创作的《卧虎藏龙》协奏曲,实现了笛子与大提琴两种中西乐器的对话,她也尝试了用笛子与世界知名交响乐团的合作。
  这个时期,唐俊乔脑海里也不断回想恩师俞逊发对自己的叮嘱:“学我学得再像,你永远是俞逊发第二,你要做唐俊乔第一!”成为一名独奏演员后,她不断用这句话对自己的方向进行思考:如何在当下形成属于自己的风格。2003年,她在筹备个人音乐会过程中,偶然得知作曲家郭文景有一首“高难神曲”《愁空山》,作品中因为半音非常多,演奏难度很大,问世后只有一位演奏家完成过,后来就几乎沉寂。她几经辗转找要到这个谱子,并为此删掉音乐会上一首已经排练成熟的曲目,一心挑战《愁空山》。即便如此,一听到她要用传统六孔竹笛去演奏,作曲家当时只觉得“不可能”。然而,擅长半音是她在沈阳音乐学院附中练就的“杀手锏”。有了这样的独门武器,唐俊乔用两个月的时间拿下了这部作品,并邀请郭文景到上海听这场音乐会。当听到唐俊乔的演奏,郭文景由衷地说:“这首压箱底的作品被她救活了,她解放了《愁空山》!”
  唐俊乔说:“郭老师说我‘解放’了《愁空山》,不仅仅是能把作品吹奏下来,更重要的是他觉得我把作品带到世界各地,真正让这部作品传播开来。这也是我现在挖掘很多新作品的原因,民乐演奏者不能只把目光局限在数量固定且有限的经典作品当中,要不断尝试新作品,并把它们介绍给世界上更多的人。”她不仅在欧洲、亚洲、北美、南美等全球几十个国家演出过《愁空山》,还把唐建平的《飞歌》、杨青的《苍》、朱世瑞的《天问之问》等作曲家创作的现代笛子协奏曲作品带到世界各地与各国名团一起合作,在传统作品与现代作品的相互结合中塑造了自己演奏的特色与“不可替代性”。
  我的笛子我的团
  2004年,受母校邀请,唐俊乔开始了她在上海音乐学院和附中的教学生涯。很多学生跟随她一路从附中到大学,甚至读研,十几年光阴下来,师生感情颇为深厚。谈起唐老师,她的学生都说这样一句话:“我们很幸运,遇到一位好老师。”在教学上,“会教”是很多学生对她教学的一大评价,这源于唐俊乔教学理念上的三大法宝:有的放矢,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善于运用好的教学方法,她把一路走来各位名师对她的影响和自己多年演奏的心得都教给了学生;示范能力很强,学生看得简单明了,难点也逐一攻破。学生们常说:“唐老师告诉我们,要用一根笛子,吹出一个乐队般的响动,就是让我们时刻培养与乐队的亲和感和宏大的气势。”
  唐俊乔说,现在自己教学生,最大的理想就是希望学生尽快“接棒”,早日走上更大的舞台。为此,她从来不吝啬自己所演所学,希望都教给学生。她的几位得意门生已经“拿下”《愁空山》,能够吹奏这部作品的队伍在逐渐扩大。每次接到一个新作品,她自己排练的同时也会把谱子给学生:“你们也练练,看老师上手快,还是你们快。”就连家长们都感慨:“换了我们,也就能对自己孩子这样上心,而唐老师是对所有学生无私奉献。”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多实践机会,2003年,在学校的支持下,唐俊乔把学生组织起来,成立了“唐俊乔竹笛乐团”,以群体的力量带着学生“往外走”,让他们尝试合奏、重奏等形式,不同年龄段学生还可以演绎不同水平的曲目。为了保证质量,乐团设置了严格的考核机制,从入团考试到每年考核都很严谨,并不是她的学生就可以随意进入。
  现在,乐团在她引导下还积极参与社会共建、发展的工作,她希望探索竹笛专业领域如何与社会接轨,如何给更多人送去欢乐,而不是“曲高和寡”。为此,当有着“百年箫笛之乡”美誉的贵州玉屏侗族自治县箫笛产业办负责人找到她时,她非常爽快地答应了。如今,在她的努力下,玉屏县成立了箫笛乐团,经过考核选拔具有专业能力的团员已达17人,“唐俊乔竹笛乐团”和这个团经常同台演出,共同提高,推广发展笛乐。同时,玉屏县也和上海音乐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上音的青年教师会定期去支教,提高当地笛子教学、演奏的水平,玉屏良好的百年箫笛人文环境和氛围也为上音的学生们提供了艺术实践的舞台。唐俊乔每月都会抽出时间去一次玉屏,除了给乐团进行常规教学、排练,有时她还会带着制笛专家一同前往。在奔波与忙碌的援建工作中,为了自己对艺术追求的执着与理想,唐俊乔快乐而忙碌着。
其他文献
我国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数量占该疾病患者总数量比重较大,增强其社会技能是帮助其重归社会的重要手段。帮助青年患者建立自信,增强社交主动性,使其可以更好地与人交流互动,是帮助他们顺利融入社会的前提条件。  音乐治疗是一个成本低、疗效快,且患者有较高接受度的有效治疗方法。它能增加精神病患者的积极情绪体验,提高患者的治疗动机,增加共情,减缓患者情感淡漠和社会性退缩。进行音乐治疗能够提高精神病患者的应激能力和
期刊
智能乐器创新,脑洞究竟能有多大?5月15日至19日,2017国际新智能音乐论坛“NIME”(New Interfaces for Musical Expression)在哥本哈根举行。NIME由哥本哈根奥尔堡大学声学与音乐智能团队主办,它起源于一个人机交互学术会议,后由一群热爱音乐的科技研究者将其从学术会议中分离出来。NIME每年举办一届,不同于其他学术会议,NIME更像一个新型乐器大集市,汇集了
期刊
原创 2017-06-12 高建 音乐周报  自20世纪中叶以后,由“大赛获奖”开启职业演奏生涯成为了钢琴家事业发展的常态模式,凭借过人的技巧与获奖本身的话题效应,唱片封面上那些潇洒俊朗的面容也自然成为了舞台上的焦点。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当波利尼、阿格里奇、普莱西亚等曾经的获奖选手淬炼为成熟乃至化境的艺术家时,也应该承认曾经与他们同时代的很多佼佼者们已经被大众无情地遗忘。于是人们用更严苛的目光审视
期刊
原创 2017-06-13 高建 音乐周报  “我的时代终会到来”——十九世纪末的奥地利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也许是历史上少数真正兑现了这句誓言的人之一,在马勒离世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他的音乐无疑已经成为了古典音乐舞台上的“核心”曲目。在笔者看来,马勒音乐的复兴与立体声录音技术的发展有着紧密的关系,尤其在最近五十年中,相关曲目的唱片早已如星辰大海般不可胜数,每一位痴迷马勒的乐迷都能如数家珍地道出自己
期刊
原创 2017-06-16 李瑾 音乐周报  伦敦博物馆现址  5月,伦敦传来好消息,前一阵被叫停的伦敦新音乐厅项目,又有了转机:在伦敦金融城公司(the City of London Corporation)答应出资250万英镑后,该商业计划“起死回生”。  目前,巴比肯中心、伦敦交响乐团、伦敦市政厅音乐戏剧学院组成的项目小组,已经对外宣布全球招聘设计团队,设计团队包括建筑师、工程师和声学家。不
期刊
原创 2017-06-12 陈茴茴 音乐周报  见到马向华时,她正在着手准备北京现代音乐节的一场音乐会排练。作为一名二胡演奏家,她很少把自己限定在“经典”或“现代”,“民乐”或“西洋乐”这些特色鲜明的词汇中,她更多关注的是,作为演奏家,如何在作品中呈现出这个阶段自己的所思所感;作为教师,如何能让学生在音乐和人生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感悟。  乐如其人  在一臺聚集国内多位青年二胡演奏家的音乐会上,男性
期刊
作曲家作品集的出版在其艺术历程中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它有助于全面反映作曲家的创作技法和观念,提供给读者以直观的艺术享受,并呈现整体性的学术信息。当然,前提是作品要足够多,足够丰富,足够影响力。《张千一歌曲创作精选》(下称《精选集》)完全符合上述条件,其出版与传播令读者充满期待。  《精选集》是张千一在其近千首歌曲中精选出的60首,这些代表作涵盖了多种体裁与题材,如藏族题材的“雪域飞赞歌”、多民族题材
期刊
看到《音乐周报》上的《音乐圈那些要不得的“学院病”》(虎皮纱文)和《“学院派”到底怎么了?》(张燚文),我感到很诧异,学院有“病”不假,但给学院把脉的“大夫”也“病”了。  学院派是一个引进西方的概念,广泛运用于人文学科领域,其含义强调按照既往的规范进行专业音乐教育,重视对经典作品的学习和基础训练,看重师承关系,追求艺术的本体价值即“为艺术而艺术”。从历史角度看,其含义并不总是褒义词,在我国,曾经
期刊
5月24日19:30分,波兰钢琴家亚当·科斯米埃加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为观众献上了一场现代钢琴作品的饕餮盛宴。  亚当·科斯米埃加2011年毕业于美国曼哈顿音乐学院,他的演出履及欧洲、美国和亚洲,曾登台纽约卡内基音乐厅的威尔独奏大厅和雅马哈音乐会艺术家大厅。作为多项国际大赛的桂冠得主,亚当成为诸多国际音乐节的热邀常客,包括“华沙之秋”国际当代音乐节、多伦多国际电声音乐研讨会、法国图卢兹波兰音乐节和
期刊
一半烟波一半山,茶竹翠绿水流泉。人们印象中的南国总是充满诗意,有着言不尽的美与情。5月23日下午3点,一场名为《南国》的室内乐音乐会在中央音乐学院演奏厅精彩上演。作为北京现代音乐节系列音乐会之一,这场音乐会不仅延续了音乐节的专业性与前瞻性,也带给了现场观众难忘的经历。  音乐会的第一首作品是已故作曲家刘健于2015年为萨克斯与钢琴而作的《天堂》。这首作品借鉴了印度音乐的音调特性,体现出多元文化融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