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鲁迅小说人物对话中省略号的修辞艺术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yyangx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鲁迅作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语言艺术大师,他的作品中标点符号运用得非常巧妙,本文选取鲁迅小说人物对话中的省略号,分析其在刻画人物形象、描摹人物心理的修辞作用,以及语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鲁迅小说;人物形象;省略号;修辞艺术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可以帮助人们确切的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它的常规用法具有明确的语法作用,但是突破常规,灵活巧妙地运用标点符号,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则会产生独特的修辞作用,使文章的内容更丰富,语言更出彩。鲁迅是我国第一批积极使用和推广标点符号的知识分子。在鲁迅的作品中,标点符号除了一般的语法作用外,通常还起了某种表情达意的作用,有些标点符号的使用十分耐人寻味。
  细读鲁迅的小说,可以发现,文中的省略号使用得很多,很精彩。除了标明行文中省略的内容这个一般的用法,鲁迅还把握了省略号的特点,在小说中巧妙使用,尤其是在小说人物的对话中,这些用法既丰富了人物语言的表现力,又能获得特殊的修辞效果。下面从三个方向来分别举例加以分析和品位。
  人物对话中的省略号首先是逼真地描绘了人物的神态,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形象。在《故鄉》这篇小说中,省略号一共使用了二十八处,对话中的省略号则有二十六处,使用得非常频繁,用法也很巧妙。在少年闰土的话语中一共有四处省略号:
  “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批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鹑鸽,蓝背……”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灌猪,刺猾,碴。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碴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碴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这些省略号都是用在段末,能明显看出少年闰土有说不完的话,说不完的新鲜事。在面對充满好奇心的“我”的时候,少年闰土没有胆怯,他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滔滔不绝地向“我”讲述着自己熟知的事情,绘出了一个热情淳朴、乐观爽朗的少年闰土的形象。
  再看文中中年闰土与“我”相见后的对话:
  “老爷!……”
  “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了不得,知道老爷回来……”
  “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
  “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己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中年闰土的话语中省略号一共有10处,这与少年闰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短短几句话,闰土却说得断断续续,吞吞吐吐。显示出他的迟疑和思维的僵化,生活的重压让他苦的像个木头人,“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闰土在生活的重压下产生了自卑心理,完全丧失了对生活的热情和自信。也和“我”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最后一段话更是写出闰土的景况苦不堪言。作者通过这些省略号刻画出闰土的木讷迟钝,局促窘迫以及无可奈何,与聪明活泼的少年闰土判若两人。
  在《明天》中也有类似的巧妙使用,譬如单四嫂子与王九妈的对话:
  “看是看了。——王九妈,你有年纪,见的多,不如请你老法眼看一看,怎样……?”
  “唔……”
  “怎样……?”
  “唔……”
  单四嫂子一个单身女人,宝儿是她的全部希望,遇到王九妈时,虽已看过病,仍旧想请王九妈看一看,两次“怎样……?”两个省略号能明显读出她心底的祈求以及焦急的神态,她希望能从王九妈那里得到安慰,希望再次证实她的宝儿没有事,明天就会好。但是王九妈的两个“唔……”,含糊不清的态度加重了单四嫂子的不安和紧张。几个省略号刻画出一个无知却又心酸可怜的寡妇形象。
  在人物对话中,省略号的又一作用是细腻描摹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如在《孔乙己》中: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第一个省略号用在不能算偷后面,但是为何窃书不能算偷呢?这是孔乙己在想办法为自己辩护,但是他又心虚,于是就有了第二个省略号,之后是孔乙己给出不算偷的理由,表明了他竭力搜索出的的想狡辩的理由,孔乙己是穿长衫的,是读书人,从心底看不起短衣帮,认为自己不能被他们凭空污了清白,所以他竭力为自己争辩,维护自己的尊严。
  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大人们谈天,便只好和“我”说话:
  “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
  “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
  “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
  “我便考你一考”、“我教给你”这些语句前面的省略号表现孔乙己内心的犹疑,还有些许的期待,他向“我”卖弄他的知识,实际上是对自己的一种期待,他幻想着另外一种不一样的人生,但是这别样的人生已经不属于孔乙己了。
  孔乙己断腿后又一次来到咸亨酒店喝酒,
  “这……下回还清吧。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
  “跌断,跌,跌……”
  第一个省略号显示出孔乙己内心的无奈和乞求,在这个阶段他已经没有了读书人的尊严。在面对众人的取笑和毫不留情的揭露他因为偷被打断腿的事实时,他无话可说却仍在挣扎着争辩,一个省略号生动地将孔乙己无法维护面子却依旧不悔悟的可怜心态表现了出来。   这类反映人物内心的省略号在《阿Q正传》中亦有明显的体现,比如在辛亥革命发生后,赵太爷和赵白眼与阿Q之间发生的一段对话:
  “老Q,……现在……”赵太爷却又没有话,“现在……发财么?”
  “发财?自然。要什么就是什么……”
  “阿……Q哥,像我们这样穷朋友是不要紧的……”赵白眼惴惴的说,似乎想探革命党的口风。
  在这之前,阿Q是他们鄙夷的对象,但在革命后,他们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赵太爷短短一句话中有三个省略号,断断续续,分明显示他内心的迟疑,以及在不了解辛亥革命到底是什么的情况下的紧张、恐慌,表现出赵太爷急切地打听消息却又难以言说的窘迫。而赵白眼的话中,“阿……Q哥”称呼中间的省略号则写出赵白眼潜意识里想喊阿Q,但是顾虑到当下的情形,觉得不太妥当,便停顿一下改为“阿Q哥”,他内心的迟疑、不愿的心态通过这个省略号生动得表现出来。而后面一句末尾的省略号把他想要打探消息,确认革命不会损害到他的个人利益的心情传神地表现了出来,这几个省略号揭示了赵太爷这类地主阶级害怕革命,恐惧不安的心理,将他们的忧虑表现得恰如其分。
  鲁迅小说人物对话中的省略号的精妙使用也使得人物的话语更加精炼、含蓄,虽然文本中的话语已尽,但是省略号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除了在小说人物方面的修辞作用,对话中省略号的使用还给读者更丰富的想象空间,造成语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比如在《祝福》这篇小说中,鲁四老爷在别人报告了祥林嫂被绑走的事情后的反应:“可恶!然而……。”在卫老婆子特地来说清楚的之后,鲁四老爷的反应仍旧是寥寥一句:“然而……”祥林嫂事件导致鲁家丢了颜面,他愤恨的骂完之后,话锋一转,“然而……”却没有了下文,鲁四老爷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他守旧,顽固,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对于此事,他虽然对祥林嫂被婆家绑走感到“可恶”,但是,在他根深蒂固的观念里,这又是符合礼教的,“然而”后面的省略号是对这種做法的认同,隐含的是对封建礼法的赞许。第二个“然而……”是在卫老婆子许诺“一定荐一个好的来折罪”之后,他也就作罢了,接受了卫老婆子的道歉,不再耿耿于怀,“于是祥林嫂的时间便告终结,不久也就忘却了。这两个省略号看似闪烁其词,透过这两个省略号读者能够清晰而充分地去理解鲁四老爷这个人物。
  在鲁迅小说的人物对话中,省略号几乎成为其中一个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在塑造小说人物形象,描摹小说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心理时所起的作用,丝毫不逊于语言文字的描述。除此之外,一些對话中的省略号使得人物的语言精炼、含蓄,省略号里蕴藏着丰富的内涵,意蕴深远,使人物对话获得了语已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这也能够给读者的想象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读者能充分理解鲁迅小说中的人物。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小说全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1年1月第2版
  [2]陆文蔚.《鲁迅作品的修辞艺术》[M].山东教育出版社.1982年7月第1版 :81-82
  [3]曲北韦.《标点符号讲话》[M].山东人民出版社.1956年5月第1版:84-90
  [4]陈根生.《一份不应遗忘的功绩——鲁迅与标点符号》[J] .编辑之友.1982年01期:47-55
  [5]向友.《鲁迅作品中标点和符号修辞艺术研究》[D]广西大学.2003年5月
  [6]向莉.《鲁迅作品中标点符号的修辞作用探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11月第11期
  [7]张汉清,方弢.《无声的语言 丰富的内涵——鲁迅作品中省略号的修辞功能及其教学》[J]贵阳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2)
  作者简介:谭惠玲(1993—),女,汉族,江苏泰兴人,研究生在读,扬州大学,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其他文献
【摘要】:唐传奇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学载体,是我国古典小说发展史的一个里程碑。鲁迅曾如此评价:“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本文论述了我对《飞烟传》的读后感。  【关键词】:《飞烟传》;唐传奇;小说  前言  到中唐时期,唐传奇名家名作蔚起,唐传奇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其中《莺莺传》、
期刊
【摘要】:儿童绘本的创作大多以插画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来表现,在这种表现方式中留白设计被普遍运用,留白的运用增加了儿童绘本的空间感、延续性、想象性、创作性以及可读性。婉达?盖格的大部分作品都采用了留白设计的表现手法,这种表现手法不仅升华了作品的主题,同时还提升了作品的意境感。  【关键词】:儿童绘本;留白设计;婉达?盖格  (一)儿童绘本的定义及特点  1.1儿童绘本的定义  “绘本”一词最早是从日
期刊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漆艺术的发源地,可自古以来日本就被称为“漆国”(Japan)。纵观整个的漆艺发展史不难看出,中国虽为漆的母国,至唐代以前基本上上是中国单方面的漆艺技术的输出;而唐宋时期漆器就开始大量传入日本,此时基本是相互学习与交流;但到了日本的江户时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面貌,使之对世界的漆艺文化都有深远的影响。而中国漆艺现今的发展状况更是处于低谷,更是需要向日本学习、交流的重要时期。 
期刊
【摘要】: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普遍提高,群众文化建设也越来越受重视,农村地区的群众文化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就当前现状来看,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仍旧存在着各种因素,阻碍着文化建设的开展。本文中,笔者结合当前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现状,并根据自身所学理论知识,对当前农村地区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农村群众文化
期刊
【摘要】:自从事广播电视傣语新闻翻译与播音以来,作者对傣族语言及文字产生浓厚的兴趣,经常研究傣族文字的由来及演变,对傣族贝叶文化的研究更加浓厚。作为一个傣族学者,内心有着让傣族文字能够更好的保护与发展,所以就从自己内心来谈谈傣族贝叶文化认识。贝叶文化是傣族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性提法 ,是一笔宝贵的资源,它与西双版纳文化历史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贝叶文化对研究和传承傣族文化起到关键作用,同时可以充实、深化
期刊
【摘要】:在当今这个社会中,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正不断的在中国土地上生根发芽,然而中國画却始终延续自己的发展规律。中国画已被“儒、道、佛”的思想影响数千百年,追求的是一种境界。什么是中国画,以东方美学为核心,以笔墨为主要表现语言具有生命意味的绘画形式,称之为中国画。中国画博大精深以神写形、以形媚道。主要分为人物、山水和花鸟三大类型。  中国人物工笔画的装饰性,是指作者在艺术作品的塑造过程中采用装饰图
期刊
、汉越语言中成语的概述成语是汉语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在语句中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来直接使用。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汉语中的成语都有一定的来源,大多数成语都源自于中国古代文学
期刊
【摘要】:在中泰的文化风俗、社会规范与民族文化的表现里,都有一种语言即委婉语。委婉语(..................)意思为“悦耳的词语”,这是一种不明说的、含糊的、能使人感到愉快的表达方式,以此来代替具有让人听后不愉悦或着感觉到不够尊敬的表达方式。在所有的委婉语中, “死亡”的委婉表达最为典型。所以我们可以针对这个特殊的语言现象进一步研究分析,然后讨论它产生的原因。  有一些死亡的委婉表达
期刊
【摘要】:本文以《舌尖上的中国》为研究对象,研究和概述其展示的文化现象,继而对《舌尖》进行人类学解读,揭示该纪录片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 《舌尖上的中国》;文化现象;民族志;文化内涵  众所周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饮食文化传统,对于饮食是颇有讲究的,要求选料精良、刀工细巧、火候獨到、技法各异、五味调和与情调优雅。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气候带来丰富多彩、风格
期刊
【摘要】:山水写生在画家的艺术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需要画家深入的感悟自然,找到自然与自己情感的交汇,最终表达画家心中的“意象”。笔墨作为山水画意象的根本表现方法,在山水写生中就要找到合适的笔墨语言来表现作者的“意境”。  【关键词】:山水写生;笔墨;意像表现;意境  “写生”一词由西方传播过来,写生是西方传统绘画关于观察和表现的最为基本的训练方法。19世纪上半期,西方绘画开始倡导自然主义,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