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强调说:“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生活即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纲要》也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科学知识的形成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科学。任何教育都发生在人的生活之中,教育以人的生活为基础和背景而展开,教育本身就构成了人的生活组成部分。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幼儿在生活中发现科学奥秘
科学来源于生活,所有的科学发现都是在自然界中某种运动而产生的。在一次自由活动中看到孩子们在玩陀螺时,对陀螺持久旋转现象很感兴趣,我发现这个细节后,我随即抛出问题,让孩子寻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是靠这个旋转而产生运动。在谈话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的眼睛是锐利的,有的说,汽车能跑是因为轮胎会旋转运动、直升飞机能飞是因为机舱顶部有个螺旋桨在旋转运动等等。于是,我选择了《有趣的旋转》这一科学探索活动。在活动中,我注重创设了生活情境,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中,有选择地投放可转动的操作材料(不同样式的陀螺、伞、轮子、呼拉圈、风车等)。幼儿拿着平常都能见到材料,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自由选择,自主操作探索,去发现不同物体的旋转条件,从而体验旋转带来的对科学奥秘无穷的乐趣。同时,我还让幼儿尝试让本身不能转动的物体转动起来(筷子、小碗、牙签、橡皮泥、木片、塑料瓶盖、饮料罐),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自主操作探索。幼儿通过亲自观察、操作、探索和体验,具备了大胆自信讲述自己发现的条件,所以多数能踊跃大胆地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同伴。此时,幼儿自由组合分成五组,自主选择材料操作探索。我参与其中跟幼儿一起探索讨论,鼓励幼儿分工合作,探索使用多种方式使物体转动起来。
二、扩大生活视野,让幼儿在生活中了解科学知识
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而科学实验几乎全部来自生活的发现,对于刚刚接触科学的幼儿来说,往往有种新鲜感,让幼儿认识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是我们教师在科学活动中要做的事情,比如“小水滴旅行记”“睡莲开花”“会吸水的杯子”,激发幼儿心灵深处的求知欲望。在这一基础上引导幼儿从实验中自主构建思维模式,让科学回归生活,在科学活动中,应该让幼儿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享受学习的乐趣,收获学习的成果,使幼儿的主体性得到显示。
例如:在科学小实验“小水滴旅行记”中,孩子们会发现,小水滴通过加热后,变成水蒸汽,飘向空中,而在飘到玻璃片遇冷又变成了小水滴,他们在这个实验中感知水遇热和遇冷后的现象而感到兴奋不已,再引导幼儿对“为什么会下雨”进行理解,回归生活。
三、选取生活内容,让幼儿在生活中接受科学教育
生活是科学教学取之不竭的资源库,也是一本具有亲身经历的活生生的教科书。在本案例中,幼儿从游戏中,不仅对平衡获得了深刻的体验,而且也从中发现了更多的问题,并且有效地挖掘幼儿的科学潜能。教育理念就是在强调知行合一的学习模式,通过探索自身生活上或所处社会上的问题,借此获得对事物的了解及处理问题的能力。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体现了“科学源自生活,用于生活”的本质。
科学活动要重视幼儿的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幼儿“玩跷跷板”,开始孩子们看到跷跷板,都非常的兴奋,大家争先恐后地玩。到了后来,我提前分好组,提出问题,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玩、去思考。当孩子们亲历了“玩跷跷板”这一活动时,他们的思维都得以展开了:“我们在玩的时候,为什么小个儿的小朋友能把大个子给跷起来呢?”“老师,我还把我爸爸给跷上去了呢!”“为什么瘦小的能肥胖的把跷起来呢?”“为什么不同体重的人能使跷跷板平衡呢?” “在什么情况下,跷跷板才能平衡?” ……显而易见,玩跷跷板,是孩子生活中最容易接触到的游戏,而在游戏中,教师抛出问题,让孩子在玩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答问题,从而有利激发孩子们的科学潜能。本次活动,我充分利用孩子们在游戏中提出问题,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习和思考。这样,我们就能给幼儿创造自主探究的条件,在生活游戏中渗透科学教育。
四、利用生活资源,让幼儿在生活中解决科学问题
探究需要资源的支持。同伴、教师、家长以及相关的社会人士等的支持与帮助是人力资源,此外还有图书资料等材料资源。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将自己作为课程主体,具有开放的教学观念,引领他们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利用生活资源,主动去探究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并学会解决科学问题。
例如:将两只筷子交叉用绳子绑紧,做成飞机上的螺旋桨;将饮料罐打洞,并用筷子插入洞里,做成能旋转的轴承等等,从这些生活化引导,幼儿对科学探索十分感兴趣。让科学活动富有生活气息,唤起幼儿亲近科学的热情,体会科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让幼儿在生活情景中,调用他们的感官,触摸生活中的科学,从而幼儿感受在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带来的乐趣。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在成人及同伴的协助下以各种方式搜集背景资源,包括文字资源、图像资源和材料资源,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有利于幼儿探究的扩展。
总之,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创设和谐、平等的氛围,去充分发掘幼儿的科学潜能。尽量去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疑问,尊重他们的想法,引导幼儿进行大胆尝试,支持和鼓励他们的探索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激起幼儿强烈主动的探索欲望。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幼儿在生活中发现科学奥秘
科学来源于生活,所有的科学发现都是在自然界中某种运动而产生的。在一次自由活动中看到孩子们在玩陀螺时,对陀螺持久旋转现象很感兴趣,我发现这个细节后,我随即抛出问题,让孩子寻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是靠这个旋转而产生运动。在谈话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的眼睛是锐利的,有的说,汽车能跑是因为轮胎会旋转运动、直升飞机能飞是因为机舱顶部有个螺旋桨在旋转运动等等。于是,我选择了《有趣的旋转》这一科学探索活动。在活动中,我注重创设了生活情境,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中,有选择地投放可转动的操作材料(不同样式的陀螺、伞、轮子、呼拉圈、风车等)。幼儿拿着平常都能见到材料,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自由选择,自主操作探索,去发现不同物体的旋转条件,从而体验旋转带来的对科学奥秘无穷的乐趣。同时,我还让幼儿尝试让本身不能转动的物体转动起来(筷子、小碗、牙签、橡皮泥、木片、塑料瓶盖、饮料罐),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自主操作探索。幼儿通过亲自观察、操作、探索和体验,具备了大胆自信讲述自己发现的条件,所以多数能踊跃大胆地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同伴。此时,幼儿自由组合分成五组,自主选择材料操作探索。我参与其中跟幼儿一起探索讨论,鼓励幼儿分工合作,探索使用多种方式使物体转动起来。
二、扩大生活视野,让幼儿在生活中了解科学知识
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而科学实验几乎全部来自生活的发现,对于刚刚接触科学的幼儿来说,往往有种新鲜感,让幼儿认识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是我们教师在科学活动中要做的事情,比如“小水滴旅行记”“睡莲开花”“会吸水的杯子”,激发幼儿心灵深处的求知欲望。在这一基础上引导幼儿从实验中自主构建思维模式,让科学回归生活,在科学活动中,应该让幼儿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享受学习的乐趣,收获学习的成果,使幼儿的主体性得到显示。
例如:在科学小实验“小水滴旅行记”中,孩子们会发现,小水滴通过加热后,变成水蒸汽,飘向空中,而在飘到玻璃片遇冷又变成了小水滴,他们在这个实验中感知水遇热和遇冷后的现象而感到兴奋不已,再引导幼儿对“为什么会下雨”进行理解,回归生活。
三、选取生活内容,让幼儿在生活中接受科学教育
生活是科学教学取之不竭的资源库,也是一本具有亲身经历的活生生的教科书。在本案例中,幼儿从游戏中,不仅对平衡获得了深刻的体验,而且也从中发现了更多的问题,并且有效地挖掘幼儿的科学潜能。教育理念就是在强调知行合一的学习模式,通过探索自身生活上或所处社会上的问题,借此获得对事物的了解及处理问题的能力。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体现了“科学源自生活,用于生活”的本质。
科学活动要重视幼儿的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幼儿“玩跷跷板”,开始孩子们看到跷跷板,都非常的兴奋,大家争先恐后地玩。到了后来,我提前分好组,提出问题,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玩、去思考。当孩子们亲历了“玩跷跷板”这一活动时,他们的思维都得以展开了:“我们在玩的时候,为什么小个儿的小朋友能把大个子给跷起来呢?”“老师,我还把我爸爸给跷上去了呢!”“为什么瘦小的能肥胖的把跷起来呢?”“为什么不同体重的人能使跷跷板平衡呢?” “在什么情况下,跷跷板才能平衡?” ……显而易见,玩跷跷板,是孩子生活中最容易接触到的游戏,而在游戏中,教师抛出问题,让孩子在玩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答问题,从而有利激发孩子们的科学潜能。本次活动,我充分利用孩子们在游戏中提出问题,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习和思考。这样,我们就能给幼儿创造自主探究的条件,在生活游戏中渗透科学教育。
四、利用生活资源,让幼儿在生活中解决科学问题
探究需要资源的支持。同伴、教师、家长以及相关的社会人士等的支持与帮助是人力资源,此外还有图书资料等材料资源。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将自己作为课程主体,具有开放的教学观念,引领他们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利用生活资源,主动去探究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并学会解决科学问题。
例如:将两只筷子交叉用绳子绑紧,做成飞机上的螺旋桨;将饮料罐打洞,并用筷子插入洞里,做成能旋转的轴承等等,从这些生活化引导,幼儿对科学探索十分感兴趣。让科学活动富有生活气息,唤起幼儿亲近科学的热情,体会科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让幼儿在生活情景中,调用他们的感官,触摸生活中的科学,从而幼儿感受在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带来的乐趣。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在成人及同伴的协助下以各种方式搜集背景资源,包括文字资源、图像资源和材料资源,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有利于幼儿探究的扩展。
总之,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创设和谐、平等的氛围,去充分发掘幼儿的科学潜能。尽量去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疑问,尊重他们的想法,引导幼儿进行大胆尝试,支持和鼓励他们的探索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激起幼儿强烈主动的探索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