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生活链接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lidan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 因此,我们就应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空间,让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一、引入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儿童的思维特点,就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 这个过渡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而是要经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由量变到质变的长期发展过程. 对刚入学的儿童来讲,并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 儿童虽然入学前在他的生活中接触了大量的事物,但他们注意的往往是事物外部的表面特点,什么颜色、形状、气味以及它的实用意义,等等. 注意力是儿童认识客观世界、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基础. 然而,对于儿童,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整节课集中注意力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排除分散儿童注意力的各种干扰因素,从而引发儿童的学习兴趣的问题就尤为重要. 通过观察发现,一年级的学生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对和生活相联系的概念、问题更容易做出“反应”,更愿意去探索. 鉴于此,我在教学实践中试图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引入了一些游戏和小剧等模拟生活形式,顺应他们的心理需要,以利于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例如:在教学“连加、连减”时,首先我对学生说:“下一节课我想请几位老师到教室来听课,现在教室后面只有两把椅子,还不够老师坐的,我想请两名小朋友再搬来些椅子,谁帮忙?”说完让举手的一名学生从门口搬进3把椅子,问学生:“现在几把椅子了?”学生计算后说:“5把.” 我又说:“还不够呢!”然后再让一名学生搬进两把椅子,告诉他们?“现在就正好啦. ”这时问学生,你猜我要请几位老师呢?然后问学生怎么知道的?在这个生活情境中,问题和学生密切相关,学生可看可想. 让学生猜“听课老师”的人数,其实就是求椅子的把数. 学生随着问题的深入,自己也在一步一步地思考. 从计算2 + 3,到计算5 + 2,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刚才观察的整个过程,使学生列出相应算式:2 + 3 + 2. 之后在教学“连减”时问学生:如果有些老师想到前面坐呢?于是,先找一名学生搬1把椅子放到前面,再让一名学生搬两把放到前面. 问学生:“现在教室后面还剩几把椅子啦?”从这个问题再来引出连减的教学.
   另外,借用电教媒体创造生活情景也符合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能引起学生的无意识注意 ,避免大脑皮层的疲劳,从而使他们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而且,在数学问题情境中,新的需要与学生原有的数学水平之间存在着认知冲突,这种冲突能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二、进入生活,培养推理能力
  
   学生每学完一个新知识,我都会安排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在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中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安排实际问题时,我往往要考虑这个问题是不是和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 从实践教学中看出,选择一个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要比说一个与学生毫无关连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更容易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试想:学生怎么会对不感兴趣的问题作仔细的推敲和争论呢?在设计实际问题时,我往往把所带班级作为一个“主角”来出题,编制学生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加与减”的综合练习中,我问学生:“我们班有多少个小朋友啊?”回答:“66个.”“哦,我这袋里有60颗星星,如果大家表现得好,我就一人送一颗,够不够呢?”学生很快反应说不够. “不够?那差多少?你怎么知道的啊?”当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后,进而继续问:“那我再去拿8颗来,现在够吗?”(同时从讲台里拿出8颗)学生又一次通过思考,在心里完成了推理过程. 然后让他们在小组里说说,在班级交流. 同时进一步出题:“我发现已经有9名小朋友表现得相当好,我要送给他们.”发完星星便问:“你们知道我还有多少颗星星了呢?还能再给全班每人一颗吗?”这个问题已经有点深度了,由于还关系着学生们是否能每人得到一颗星星,学生还是很乐于思考,积极发言.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推理能力.
  
   三、深入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数学问题,能够探索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也是学生的一种能力,应该随机地培养. 因此,我们应该在课堂上抓住一切机会,不仅设法去编制一些实际问题,还应该抓住生活中遇到、见到的数学问题. 知识不仅来源于生活,也应该用之于生活,通过编制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的能力,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而且势必会造成学生乐学、会用的局面. 此外,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能发现这些问题也就意味着他们观察了,探索了;学生在观察、探索中不仅能发现问题,同样也能解决一定的问题;不仅对这些问题有了进一步认识,也是对这些问题进一步学习的过程. 因而,要提倡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敢于提问,敢于探索.
   教学作为教育的一种手段,其所教内容均为来自生活中的知识经验. 让数学与生活“链接”,不仅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而且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从而培养他们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他文献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2000~2003年黄河流域国家级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保定试点的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主要性状对产量的关联程度顺序为单铃重>籽指>霜前花率>衣分>亩株数>株
1 现状与问题马铃薯是我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播种面积在省内仅次于水稻、玉米居第三位,在全国仅次于内蒙居第二位.近几年来面积逐年增加,仍处于增长期.在生产上以秋(冬)
本研究对甘蔗愈伤分化过程进行了观察,并对分化过程中的内源激素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甘蔗愈伤分化分胚性细胞发生、分化苗发生和绿苗长高等过程.与此同时,内源激素发
[摘要]数学学习在当前的素质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教育部干预“奥数”培训以来,各个学校都在审视自己学校的数学教学条件及办学质量,就学生而言,教师的正确引导有利于他们消除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因此,本文就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谈谈中学生学习数学时如何有效消除心理障碍。  [关键词]中学生;数学;心理障碍    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而心理素质决定着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因此,要
刚刚踏进2006年的大门,欧洲新闻界就发现,自己成为一起最热门新闻事件的主角。近半年前刊发的12幅漫画竞在全世界掀起一场政治风波。这场风波席卷数十个国家,抗议行动此起彼伏,造
以严肃新闻娱乐化报道著称的当今美国身价最高女主播凯蒂·库里克(Katie Couric),最近被美国多家媒体“娱乐”了一回。她的一张宣传照被揭用PHOTOSHOP“减了肥”,美联社和《
[摘要]没有快乐的教师,就没有快乐的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平等中分享快乐;在创设情境中感受快乐;在互动探索中发现快乐;在边玩边学中享受快乐;在生活中实践快乐。  [关键词]数学;平等;快乐    在数学家眼里“数学是科学中的皇后”,“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但数学在大部分学生的心目中一直是神秘莫测、高不可攀的,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学也乏味,那么如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状态。满怀
【摘要】 本文对教学模式进行简单概述,针对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讨论了当前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模式并进行分析.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教学模式 应用    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培养能掌握数学概念,公式,解答数学习题的知识型人才,而且更注重数学素质教育.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依据教学大纲,结合自己所积累的经验组织数学教学,这种教学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笔者身为初中的数学教师对这一
广恢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RMcms)在开花后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微量花粉发生,主要分布于花序的上部,在同一植株上,其微粉发生的程度次序为主花序>一次分枝>二次分枝;微量花粉发生
课改背景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潜力挖掘学生的情商,正因为如此,探讨一种新的且适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式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以《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