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个幼儿都生性活泼,其最好的学习途径是游戏。其实,对于游戏来说,只要运用恰当,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兴趣,还能丰富其认知,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实踐能力,从而推促教学目标的实现。基于此,笔者认为,如果幼儿带着自主的意识投入到游戏中,那么活动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一、彰显游戏的生活性,激发幼儿参与兴趣
只有让幼儿在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参与游戏,才能唤醒他们的生活体验,以便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从而提高游戏教育实效。具体来说,在组织开展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有生活意识,尽可能在游戏过程中融入一些生活情境,以及相应的生活素材,这样既可以加深幼儿对游戏的情感,又能让他们明白知识来自生活,同样也高于生活。
例如,针对“过家家”这个游戏,教师可以结合课余或者饭后时间组织幼儿一起参与,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角色扮演,感受不同的经历。如,让幼儿讨论看谁扮演的“父母”最像,扮演的“宝宝”最具有活力,还有看谁在家里最能干,等等。而在游戏结束的时候,笔者总是提醒幼儿:“刚才你们的表演真是太精彩了!那么,请你们告诉我,在自己家里是否要做一个这样的乖宝宝呢?”此时的幼儿还沉浸在游戏之中,自然全部点头,表示一定要做个乖宝宝。接着,笔者继续引导:“我看你们在游戏中做‘妈妈’很尽职,很用心,现在请你们说说在家里是怎样做一个乖宝宝的?”通过这种趣味化的游戏和简单的谈话方式,不仅可以引导幼儿在换位思考的方式中理解父母,明白生活中做父母的不易,而且更容易加深幼儿对父母的感情。
二、彰显游戏的挑战性,激发幼儿竞争意识
幼儿天性好奇,探索欲望强,对于一些未知的事物容易产生兴趣,并且能主动地去了解、去挑战。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幼儿这种心理,强化活动设计。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以普通游戏为基础,适当地融入挑战机制,在个别环节中加入挑战,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游戏内容,还让游戏具有挑战性。
例如,针对“10以内的数字”这一游戏,笔者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准备两个标有数字的箱子,分别放入魔力贴,从1到10,然后把幼儿分成两组,每组10个人,并在他们身上挂着胸牌,也是从1到10。准备妥当后,让幼儿自己推荐进行抽贴,并且自行粘贴。如抽到的魔力贴是数字7,则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魔力贴贴到相应的幼儿身上,再由这个被粘贴的幼儿抽签,接着进行下一轮,最后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通过这种游戏,一方面可以加深幼儿对10以内数字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与此同时,通过这种竞争性的游戏,可以促使幼儿在积极、自主、愉悦的氛围下主动参与游戏活动,并在竞争中享受游戏的乐趣,学习相关的知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三、彰显游戏的层次性,激发幼儿探究欲望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需要做到在游戏中让幼儿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从幼儿自由生长的角度来说,真正的教育应是尊重差异,让其个性张扬,百花齐放。具体来说,需要在相应的游戏活动中主动给幼儿提供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例如,在“有趣的泡泡”这一活动中,笔者就曾结合班级幼儿实际,将其分成三个层次并分别投放了相应的材料。第一个层次,就是调剂泡泡水,相应的材料有洗涤剂和清水,这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幼儿来说,可以满足他们的发展需要,让他们学习吹泡泡,并且能够从中区分清水和洗涤剂之间的区别;第二个层次,是投放各种工具,有铅网、纱网、罐子等,长短不一、粗细不等,可以让幼儿自由探索用不同工具吹泡泡,从中观察泡泡的不同;第三个层次,是提供各种不同容量的容器、印章等,可以引导他们探究泡泡的配制,感知其浓度,并学会用印章进行简单记录。可见,教师提供材料时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水平,一种材料多种玩法,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求。
四、彰显游戏的启发性,激发幼儿创新思维
纵观幼儿游戏,大多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有利于引发幼儿的有意注意。因此,在具体活动中,教师要重视游戏选择,尽可能通过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游戏来开启幼儿思维,让他们可以更全面、更理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并能有效激发其创新意识。具体游戏中,既能很好地彰显其趣味性,同时也能将知识与创新思维培养巧妙渗透其中,以便推促教学目标的达成。
例如,针对“赛船”这一游戏,虽然游戏非常有趣,但是盘子很小,而参与的幼儿较多,除了要考虑让所有幼儿都能参与其中,还需要考虑到在游戏过程中,不让水泼到他们身上。在引导思考过程中,有一幼儿提议,在小船上装一个帆,然后用嘴吹。这个想法具有新意,不仅让游戏更具有趣味性,还有效培养了幼儿的创新能力。而从效果来看,大家轮流吹,效果不亚于用手推。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针对游戏,教师不仅仅要考虑幼儿的兴趣,还要尽可能渗透创新思维以及相应的知识能力。另外,教师还需要注意,所谓的创新并不是“高大上”,而是与众不同。只要幼儿能够想出不同的观点,就应该支持,不过最终能否实现,还需要教师大力引导。具体说来,这样的游戏有很多,比如字母游戏、数字游戏等,都对幼儿学习具有很好的启发性。因此,教师在活动中应因材施教,让所有幼儿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五、彰显游戏的社会性,激发幼儿自主发展
从心理学角度思考,个人适应社会所需的情感形成是其最高级的心理需求,同样也是最困难的工作。但是无论怎样,幼儿都是社会的,将来他们走上社会,乃是必然的事情。而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游戏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针对幼儿教育,需要未雨绸缪,把握各类游戏中蕴含的教育契机,以便通过游戏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例如,针对角色表演区“小小医院”,教师就应鼓励幼儿与小医生交流,并且能够清晰地描述自己的病情。还有在“超市商场”,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与顾客、售货员交流,主动询问价格、介绍商品。另外,针对一些特殊幼儿,比如性格孤僻、不太活泼的,教师应主动引导,在其产生安全感的同时鼓励与其他幼儿交往,以便从中感受交际的快乐。具体来说,可以让他们与大孩子交流,以便从中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可以引导他们与较小的幼儿交流,让他也体验一下做大哥哥、大姐姐的感觉……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可以及时引导幼儿转变观念,在具体交际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各种技巧,这对于幼儿成长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要重视游戏,尽可能通过游戏推动幼儿之间的交流,让他们能够主动与别人交往,而且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并对此作出积极反应。
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具有自发性、针对性、体验性、操作性等特点,不仅利于幼儿的思维意识成长,同时对于他们的身心发展也是重要的载体。因此,教师要尽可能挖掘游戏中潜在的价值,以便真正让游戏成为幼儿成长的重要载体。而要做到这点,最关键的就是能够尊重幼儿主体地位,通过精心设计游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学田幼儿园)
(责任编辑 吴 磊)
一、彰显游戏的生活性,激发幼儿参与兴趣
只有让幼儿在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参与游戏,才能唤醒他们的生活体验,以便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从而提高游戏教育实效。具体来说,在组织开展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有生活意识,尽可能在游戏过程中融入一些生活情境,以及相应的生活素材,这样既可以加深幼儿对游戏的情感,又能让他们明白知识来自生活,同样也高于生活。
例如,针对“过家家”这个游戏,教师可以结合课余或者饭后时间组织幼儿一起参与,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角色扮演,感受不同的经历。如,让幼儿讨论看谁扮演的“父母”最像,扮演的“宝宝”最具有活力,还有看谁在家里最能干,等等。而在游戏结束的时候,笔者总是提醒幼儿:“刚才你们的表演真是太精彩了!那么,请你们告诉我,在自己家里是否要做一个这样的乖宝宝呢?”此时的幼儿还沉浸在游戏之中,自然全部点头,表示一定要做个乖宝宝。接着,笔者继续引导:“我看你们在游戏中做‘妈妈’很尽职,很用心,现在请你们说说在家里是怎样做一个乖宝宝的?”通过这种趣味化的游戏和简单的谈话方式,不仅可以引导幼儿在换位思考的方式中理解父母,明白生活中做父母的不易,而且更容易加深幼儿对父母的感情。
二、彰显游戏的挑战性,激发幼儿竞争意识
幼儿天性好奇,探索欲望强,对于一些未知的事物容易产生兴趣,并且能主动地去了解、去挑战。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幼儿这种心理,强化活动设计。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以普通游戏为基础,适当地融入挑战机制,在个别环节中加入挑战,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游戏内容,还让游戏具有挑战性。
例如,针对“10以内的数字”这一游戏,笔者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准备两个标有数字的箱子,分别放入魔力贴,从1到10,然后把幼儿分成两组,每组10个人,并在他们身上挂着胸牌,也是从1到10。准备妥当后,让幼儿自己推荐进行抽贴,并且自行粘贴。如抽到的魔力贴是数字7,则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魔力贴贴到相应的幼儿身上,再由这个被粘贴的幼儿抽签,接着进行下一轮,最后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通过这种游戏,一方面可以加深幼儿对10以内数字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与此同时,通过这种竞争性的游戏,可以促使幼儿在积极、自主、愉悦的氛围下主动参与游戏活动,并在竞争中享受游戏的乐趣,学习相关的知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三、彰显游戏的层次性,激发幼儿探究欲望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需要做到在游戏中让幼儿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从幼儿自由生长的角度来说,真正的教育应是尊重差异,让其个性张扬,百花齐放。具体来说,需要在相应的游戏活动中主动给幼儿提供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例如,在“有趣的泡泡”这一活动中,笔者就曾结合班级幼儿实际,将其分成三个层次并分别投放了相应的材料。第一个层次,就是调剂泡泡水,相应的材料有洗涤剂和清水,这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幼儿来说,可以满足他们的发展需要,让他们学习吹泡泡,并且能够从中区分清水和洗涤剂之间的区别;第二个层次,是投放各种工具,有铅网、纱网、罐子等,长短不一、粗细不等,可以让幼儿自由探索用不同工具吹泡泡,从中观察泡泡的不同;第三个层次,是提供各种不同容量的容器、印章等,可以引导他们探究泡泡的配制,感知其浓度,并学会用印章进行简单记录。可见,教师提供材料时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水平,一种材料多种玩法,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求。
四、彰显游戏的启发性,激发幼儿创新思维
纵观幼儿游戏,大多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有利于引发幼儿的有意注意。因此,在具体活动中,教师要重视游戏选择,尽可能通过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游戏来开启幼儿思维,让他们可以更全面、更理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并能有效激发其创新意识。具体游戏中,既能很好地彰显其趣味性,同时也能将知识与创新思维培养巧妙渗透其中,以便推促教学目标的达成。
例如,针对“赛船”这一游戏,虽然游戏非常有趣,但是盘子很小,而参与的幼儿较多,除了要考虑让所有幼儿都能参与其中,还需要考虑到在游戏过程中,不让水泼到他们身上。在引导思考过程中,有一幼儿提议,在小船上装一个帆,然后用嘴吹。这个想法具有新意,不仅让游戏更具有趣味性,还有效培养了幼儿的创新能力。而从效果来看,大家轮流吹,效果不亚于用手推。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针对游戏,教师不仅仅要考虑幼儿的兴趣,还要尽可能渗透创新思维以及相应的知识能力。另外,教师还需要注意,所谓的创新并不是“高大上”,而是与众不同。只要幼儿能够想出不同的观点,就应该支持,不过最终能否实现,还需要教师大力引导。具体说来,这样的游戏有很多,比如字母游戏、数字游戏等,都对幼儿学习具有很好的启发性。因此,教师在活动中应因材施教,让所有幼儿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五、彰显游戏的社会性,激发幼儿自主发展
从心理学角度思考,个人适应社会所需的情感形成是其最高级的心理需求,同样也是最困难的工作。但是无论怎样,幼儿都是社会的,将来他们走上社会,乃是必然的事情。而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游戏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针对幼儿教育,需要未雨绸缪,把握各类游戏中蕴含的教育契机,以便通过游戏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例如,针对角色表演区“小小医院”,教师就应鼓励幼儿与小医生交流,并且能够清晰地描述自己的病情。还有在“超市商场”,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与顾客、售货员交流,主动询问价格、介绍商品。另外,针对一些特殊幼儿,比如性格孤僻、不太活泼的,教师应主动引导,在其产生安全感的同时鼓励与其他幼儿交往,以便从中感受交际的快乐。具体来说,可以让他们与大孩子交流,以便从中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可以引导他们与较小的幼儿交流,让他也体验一下做大哥哥、大姐姐的感觉……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可以及时引导幼儿转变观念,在具体交际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各种技巧,这对于幼儿成长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要重视游戏,尽可能通过游戏推动幼儿之间的交流,让他们能够主动与别人交往,而且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并对此作出积极反应。
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具有自发性、针对性、体验性、操作性等特点,不仅利于幼儿的思维意识成长,同时对于他们的身心发展也是重要的载体。因此,教师要尽可能挖掘游戏中潜在的价值,以便真正让游戏成为幼儿成长的重要载体。而要做到这点,最关键的就是能够尊重幼儿主体地位,通过精心设计游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学田幼儿园)
(责任编辑 吴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