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归档制度转型研究

来源 :档案与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830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归档是档案工作的开端,其制度设计的合適与否,直接影响到档案管理与提供利用的水平。纸质时期,“实体归档”彻底区分开文书工作与档案工作,也一劳永逸地解决了档案工作的管理范畴、管理权限等问题。数字时代,单轨转型、全程管理以及逻辑归档等给归档制度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档案部门也逐渐在实践层面、制度层面和技术层面进行探索。文章以福建省公安厅数字档案室为案例,探讨了归档制度在单轨运行、系统合作以及物理归档上的实施措施。
  关键词:归档制度;文件归档;归档路径;数字档案室;制度转型
  分类号:G271.3
  Research on the Transition of Archiving System in the Digital Age——Take the Digital Archives of the Public Security Department of Fuji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Zheng Jiejie
  (School of Society and History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117)
  Abstract:Archiving is the beginning of archival work. The suitability of its system design directly affects the level of file management and provision. In the paper period,“entity filing”completely separated the paperwork and archives work, and solved the management scope and management authority of the archives work once and for all. In the digital age, monorail transformation, fullprocess management, and logical archiving have brought huge impacts on the filing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the archives department has gradually explored at the practical, institutional, and technical levels. This paper takes the Digital Archives of the Public Security Department of Fuji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the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of the filing system in monorail operation, system cooperation and physical archiving.
  Keywords:Archiving System; File Archiving; Archiving Path; Digital Archives; System Transi? tion
  1引言:归档制度的形成与意义
  所谓归档制度,即各单位在工作活动中形成的文件,在办理完毕后,由专人进行整理并定期移交至档案馆保管的一项制度[1]。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文书归档的传统。自唐朝开始,历朝统治者都建立了严格的归档制度,例如副本制度、一案一卷制度、千文架阁法、照刷磨勘文卷制度等。北洋政府时期确立的由文书处理部门立卷的制度沿用至今。新中国成立后,关于档案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中分别针对保持归档文件的有机联系、以全宗为单位整理档案、归档范围的划定等作出进一步规定,逐步完善我国归档制度的体系。
  归档工作是档案工作的第一个环节,归档制度在归档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对归档的范围、时间及其要求等起到指导作用。建立健全归档制度,有利于有序开展档案的收集与整理工作,有利于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21世纪以前,我国关于归档制度的规定基本是针对纸质材料,随着2003年《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出台,档案学者及档案管理部门开始展开对电子文件归档的探索。在探索初期,我国借鉴了国外先进的理念与管理模式,但在长期实践过程中,电子文件全程管理的不合理性、“双套制”归档的不适应性逐渐显露[2]。本文以电子公文为研究对象,结合2016年4月印发的《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对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制度、模式及实现方式进行探索,探讨归档制度在数字时代的转型路径。
  2背景:数字时代传统归档制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2.1数字时代传统归档制度面临的挑战
  (1)电子文件“双套制”归档制度陷入不合时宜的困境
  《办法》第七条写明,“电子公文形成单位必须将具有永久和长期保存价值的电子公文,制成纸质公文与原电子公文的存储载体一同归档,并使两者建立互联”。这是我国在过去的十几年间所采用的纸质公文、电子公文同时归档的做法。“双套制”归档是我国电子文件归档制度发展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性措施,它利用纸质文件内容的原始性、固定性弥补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技术缺陷和证据效力不足的问题。
  但在如今数字时代无纸化办公普及、电子文件数量激增的状况下,“双套制”归档陷入不合时宜的困境。一方面,“双套制”归档增大了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量,产生了大量纸质文件,与“无纸化办公”的初衷背道而驰[3]。另一方面,电子文件中的元数据等信息无法完全转化为纸质内容,要想保证电子文件归档信息的完整性,保障文件的安全、提高文件信息的可靠程度、保持文件的可读可用才是根本解决之道[4]。   (2)电子文件全程管理模式带来权责不清的问题
  电子文件全程管理是指建立一个符合电子文件特征及管理要求的体系,实现对电子文件从生成到永久保存或销毁的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和监控[5]。从理论上看,全程管理授予了档案管理部门管理电子文件全过程的权限。
  纸质文件在归档之时实现了档案实体与档案管理权限的同时转移,其归档后的管理权责自然是属于档案管理部门。而对于电子文件而言,按照全程管理理论的指导,在文件生成的初期阶段,档案管理部门就应参与管理。而业务部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需要对电子文件进行更新管理,那么更新管理引起的电子文件内容和存储方式的改变,是否需要经由档案管理部门审批?文件更改后其管理责任是属于更改文件的业务部门还是审批更改内容的档案部门?管理权责难以判定。
  (3)电子文件逻辑归档方式造成管理权限的缺失
  逻辑归档是指文件形成部门仅向档案管理部门提供电子文件的逻辑地址,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利用网络查阅电子文件[6]。在纸质文件归档制度中,一旦归档,文件形成部门就不再拥有该文件的管理权限。而在电子文件逻辑归档中,因为电子文件的物理实体没有进行移交,仍被文件形成部门占有,档案管理部门无法获得独立的管理权限,只能依靠文件形成部门的管理系统和数据对接服务对电子文件进行管理,大大削弱了档案管理部门的管理力度。
  考虑到电子文件的信息共享性,理论研究中仍然存在逻辑归档与物理归档认知不够、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界定模糊不清的情况,从而导致电子文件归档时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不会造成太大影响的错误认识。因此,归档制度作为数字时代文档管理的关键接口,仍然有必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中厘清逻辑归档的弊端,以及重拾实体归档的精髓——电子档案的内容、元数据乃至系统管理权限等的移交。
  2.2数字时代归档制度转型的机遇
  (1)制度先行:国家层面发布相关政策
  《规划纲要》指出“在有条件的部门开展电子档案单套制(即电子设备生成的档案仅以电子方式保存)、单轨制(即不再生成纸质档案)管理试点”。这一提法打破了我国十几年来实行的“双套制”归档制度,为我国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转型指明了方向,预示着电子文件归档由双套制转向单套制的趋势。2018年12月14日公布的《国家档案局关于修改<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对《办法》第七条进行了修改,“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要求的电子公文可以仅以电子形式归档”“电子公文归档应当符合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加快了电子公文“单套制”归档的立法进程。
  此外,近年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2015年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7年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年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年修正)等法律法规纷纷确立了电子数据的证据效力,保障了电子文件的凭证价值,为档案管理部门实施电子文件“单套制”归档提供法律支持。
  (2)实践探索:试点单位提供可行经验
  在《规划纲要》印发后,浙江省、上海市率先开展电子文件“单套制”管理的试点工作。浙江省档案局、省住房和城市建设厅政务办理中心深入研究网上办理行政审批及其形成电子档案的特点和规律,研发在线归档模块,为行政审批电子文件“单套制”管理提供可行方案。同时,近年陆续发布的《浙江省省直单位电子公文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暂行办法》(2014年)、《浙江政务服务网电子文件归档移交业务需求与技术规范(试行)》(2018年)等规章制度,为电子文件“单套制”归档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7]。上海市档案局着力于研究课题“探索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新模式”,并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开展试点工作,制定一系列配套制度,研发相应的档案管理系统。
  除了政府部门以外,企事业单位也对电子文件归档管理问题展开积极探索。在2017年2月中国档案学会举办的“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模式创新研讨会”上,国家开发银行、国家电网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都分享了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实践经验[8]。试点单位的实践探索为我国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3)技术支持:档案部门升级管理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防火墙、身份识别、加密、动态备份等前端控制技术,防计算机病毒、数字签名、入侵及漏洞检测等监控检测技术,防更改、防拷贝、数字水印、可信时间戳等内容防篡改技术,审计和追踪、抗合谋指纹等跟踪审查技术[9]都在不断地研发更新。
  近年来档案部门适时引入先进技术,研发升级档案管理系统。例如浙江政务服务网引入可信时间戳技术,研发行政审批在线归档模块,实现办结文件“一键归档”的操作[10]。上海市档案局应用电子签名、元数据采集、四性检测等技术,嵌入电子档案格式转换、离线备份、通用浏览器等工具,形成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系统[11]。技术手段的更新和管理系统的升级改造为电子文件归档路径的转型提供了两点可能:一是确保归档的实时性,事件或事由办理的完毕即可实现归集,而不必等待固定的时间进行移交;二是确保归档的完整性,尤其涉及联合审批事项时实现跨部门归集,而不用被实体的机构分割开。
  3路径:数字时代归档制度转型的实践与展望
  3.1数字时代归档制度的转型实践——以福建省公安厅数字档案室为例
  2018年9月,福建省公安厅的数字档案室被评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室”,在数字档案室的建设过程中,福建省公安厅针对归档制度做出了新的尝试。
  一方面,是实行低价值文件单轨制运行和专业类文件在线归档。《电子文件管理暂行办法》(2009年)规定,“具有重要价值的电子文件應转换成纸质文件或者缩微胶卷同时归档”。而对于低价值的电子文件,实行单轨制运行和单套制归档更为合理,既能节约成本,又能提高管理效率[12]。对处于双轨制到单轨制的转轨或过渡时期的单位而言,以电子文件的价值高低作为单双轨切换的依据,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变通方法,毕竟“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的国家顶层设计方案在具体实施中,更应该考虑到各个单位信息化水平的高低以及数字化的范围等实际情况,尤其是归档制度本身并不是某个单位或某个部门的“独家事务”,既要考虑到归档之前职能部门文件信息状态,又要结合归档之后档案馆(室)档案数字化状态。   另一方面,是对全省公安档案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基于数字档案室的建设,福建省公安厅整合汇聚全省公安审批服务、便民服务和执法公开等数据资源,努力实现“一网通办”“一网通享”,搭建全省公安行政审批综合应用平台和政务服务共享平台框架,初步构建起全省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安政务服务资源数据共享体系[13]。习近平總书记在论述政府服务改革时强调最多的便是“集成服务”,后端服务的集成必然强调和依赖前端数据的集成水平,作为前端数据的接口,归档制度能实现多大程度的数据集中,直接影响到后端服务水平高低。是围绕改革后审批事项实现机构、人员及权力的集中来确保后端归集时的“事项来源”之集中,还是围绕改革前职能部门的实体存在来确保后端归集时的“机构来源”之集中,恐怕直接决定“服务型”政府改革的成败。因此,全省公安档案信息统一管理,实质上是一次“事由观”影响下的“职能整合”与“优化服务”改革。
  3.2数字时代归档制度的转型展望
  (1)文件归档管理制度的转型:双套制转向单套制
  电子文件“双套制”管理向“单套制”管理转型的重点,在于保障文件的准确、完整、可用和安全,提高文件的凭证效力。
  一是应根据《规划纲要》的精神,将电子文件“单套制”归档管理纳入立法体系,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使得“单套制”归档有法可依。具体而言可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尽快制定国家层面的法律规章和国家标准,对全国电子文件“单套制”归档管理工作进行规划和指导;第二步是各地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当地发展情况,出台电子文件“单套制”归档的地方政策规章;第三步是在各类专门档案管理办法中细化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流程,推广“单套制”归档制度。当然,单套归档,其实就是一个“收”的步骤,那么“收”的节点设计、元数据设计以及与相关部门的权力设计,都会影响单套归档的实质效果。
  二是应继续致力于提高电子档案的凭证效力。一方面,在相关法律法规中进一步细化电子文件作为证据进行采集、审查、鉴定的规范化流程,通过有效、可信的操作流程提高电子文件证据效力。另一方面,在电子文件归档环节注重保存元数据信息,加强电子档案的四性检测,以保障其凭证效力。凭证效力的好坏取决于“管”的步骤,即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对于元数据的理解范围和捕捉水平,例如福建省正在推行的电子证照管理改革,实质为数字档案元数据的深入与细化应用。
  三是要利用先进的技术改进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可借鉴试点单位关于电子文件“单套制”归档管理工作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从电子文件信息固化、封装、安全保存等方面入手,引入可信时间戳、数字水印等技术,升级研发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当然,先进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不仅要体现在“收与管”的先进上,更要体现在“服务”的先进上,即细化数字归档制度的服务对象,究竟是选择立足于政府市民中心的前台利用服务——面向具体的公民个人查档需求,还是选择立足于政府市民中心的后台数据供应——面向具体的政府职能服务窗口,显然,后者更符合“一站式”政府服务改革趋势。
  (2)文件归档管理模式的转型:全程管理转向协同合作
  在全程管理模式中,电子文件归档管理面临权责不清的问题,并且全程管理模式需要依赖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这在我国各地区档案事业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下,无法有效实施。因此,推行电子文件归档的协同合作管理模式方为可行之道。协同合作的重点是区分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管理权限,在电子文件的不同阶段由不同的部门实行管理[14]。
  一是档案管理部门与文件形成部门应事先明确管理权责。文件形成部门负责对文件的形成和业务流转阶段进行管理,即负责电子文件的生成、修改、流转、移交等环节。档案管理部门负责对文件的接收归档和保管阶段进行管理,即负责电子文件的接收、检测、鉴定等环节。
  二是档案管理部门可对文件形成部门进行业务指导,确定电子文件生成和流转的技术规范,确保生成便于保管利用的电子文件。文件形成部门在管理过程中应注重保留电子文件的元数据等信息,确保移交给档案管理部门的电子文件符合归档要求。
  三是文件形成部门可协助档案管理部门完成归档阶段对电子文件的四性检测,确保文件的有效性,档案管理部门进而划分保管期限,并做好电子文件连同其元数据的信息固化、封装保存等,确保文件的信息安全。
  (3)文件归档实现方式的转型:逻辑归档转向物理归档
  如今我国开始向“单套制”归档制度转型,电子文件将不再转化为纸质版本保存,若继续采用逻辑归档方式,档案管理部门就只能拥有对电子文件不完整的管理权限,电子文件物理实体的缺失不利于档案管理部门对电子文件的保管和提供利用。因此,档案部门应考虑将物理归档作为电子文件的主要归档方式。
  一是应制定合理的归档方案。物理归档分为在线归档和离线归档两种途径,根据电子文件可变性、易更改性等特点,应考虑以在线实时归档为主。在电子文件实时归档后,文件形成部门可以在线利用已经归档的电子文件,只是没有改动电子文件的权限,以确保电子档案的真实性。
  二是特殊的电子文件采用特定的归档方式。例如一些涉密的文件,可以采用离线归档的方式,确保涉密文件的安全性。再如一些在处理业务过程中形成的、没有特定文件格式的、与原系统联系较为紧密的数据,可采用逻辑归档的方式。
  三是保证归档文件的安全可用。档案管理部门可拟定移交期限,定期接收文件形成部门移交归档的电子文件,在移交过程中,通过升级文件解压缩技术、完善数据接口、应用四性检测技术等,确保归档文件的物理实体安全有效。
  *本文系201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自信背景下国家档案精品走出去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8BTQ099)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与参考文献
  [1]陈兆祦,和宝荣,王英玮.档案管理学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72-73.
  [2]陈永生,杨茜茜,侯衡,苏焕宁.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档案管理:问题与思考[J].档案学研究,2015(2):28-37.
  [3]沈欣瑜.电子档案“单套制”背后的电子文件管理思想转变[J].档案管理,2017(6):33-36.
  [4]陈永生,侯衡,苏焕宁,杨茜茜.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档案管理:文件归档[J].档案学研究,2015(3):10-20.
  [5]金波,丁华东.电子文件管理学[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5:63.
  [6]黄新荣,王晓杰,庞文琪.网络时代电子文件归档方式研究——兼论逻辑归档的可行性[J].档案学通讯,2014(5):49-53.
  [7]《基于网上审批的行政审批电子文件整理归档和电子档案移交接收模式研究》获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奖二等奖[J].浙江档案,2017(11):12.
  [8]中国档案学会年报(2017)[EB/OL].[2019-05-31].http:// www.idangan.com/view-3-b49606448fa948e4b675585d2f2b6038. html.
  [9]张美娜.电子文件真实性认定和保障体系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7:38-43.
  [10]王肖波.对电子化归档全流程管理的若干认识[J].浙江档案,2018(4):26-29.
  [11]张新,王玮.探索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新模式[J].中国档案,2018(5):70-71.
  [12]丁德胜.数字档案室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价值与前景——从机关角度探讨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权责、思路与方法[J].中国档案,2018(2):30-33.
  [13]福建省公安厅2018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EB/OL].[2019-5-2].http://gat.fujian.gov.cn/zfxxgk/zfxxgkndbg/ 201901/t20190114_4743215.htm.
  [14]王小云,王运彬.档案部门的协同合作与服务转型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8(5):55-61.
其他文献
摘要:抗战老兵口述档案在弥补抗战史料不足、深化抗战研究领域、传承民族记忆方面具有重大价值。美国VHP老兵口述历史项目具有广泛的民众参与度、多主体合作共建共享、专业化的资源采集标准与工作规范、丰富的口述资源产品等实践特色,对我国档案界抗战老兵口述档案规范建设和长足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抗战老兵;退伍老兵;口述档案  分类号:G275  Characteristics and Enligh
期刊
摘要:大数据时代催生了一门集合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以及全新应用和实践于一体的新兴学科,即数据科学。数据科学的出现为档案管理从数字化到数据化的转型提供了工具、思维和理论方法上的便利,引发了档案数据管理在管理技术、人才培养和实践操作层面的创新发展。但同时,数据科学潜藏的威胁也给档案数据管理敲响了警钟。数据科学背景下的档案数据管理,既不能掉落数据陷阱,也不能满足技术现状,“美梦”是虚幻的,“陷阱”是潜
期刊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但对于他何时加入中国共产党,诸多正式文件、传记和文章表述不一。近日,朱成山发表《共产国际档案更正了瞿秋白党龄》一文(以下简称朱文)指出,瞿秋白纪念馆新增一份“共产国际‘三大’档案的新史料”,“正是依据这份重要的历史档案,更正了瞿秋白的党龄。”[1]  笔者为瞿秋白纪念馆史料的收集者,本文就我馆所掌握的资料,对朱文作些补正,并探究瞿秋白入党时间难以确定的历史成因,考
期刊
苏州工业园区档案管理中心成立于2007年7月,是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直属副处级建制的全民事业单位,贯彻实施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管理、指导、检查、监督园区的档案业务工作。档案管理中心高度重视档案信息化工作,先后获得了“全国示范数字档案室”“江苏省5A级数字档案馆”“全省档案科技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一、以“智慧园区”理念做优顶层设计,促进信息化与档案工作的深度融合  早在20
期刊
苏州是京杭大运河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因大运河的贯通,苏州一跃成为联系南北贸易的重要枢纽和繁荣的工商业城市,市肆繁盛,吸引着来自南北西东的帝王官吏、富商大贾、文人雅士。明清时期,苏州更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地标,以“苏式”“苏作”等引领社会生活风尚。  一、运河通航:苏州跃升为区域经济中心  苏州段运河是江南运河的一部分,西北起于苏锡两市交界的沙墩港,南至江浙两省交界的王江泾,长约82千米。按其流向、地理
期刊
江苏四种革命精神学习研讨暨《初心永恒》出版座谈会在南京举行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用好用活江苏丰富的党史资源的重要讲话精神,服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省档案馆和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合作,以档案馆中保存的珍贵红色档案为依托,以诞生和孕育于江苏大地上的周恩来精神、雨花英烈精神、新四军铁军精神、淮海战役精神为内容,编纂了《初心永恒——江苏四种革命精神简明读本》,日前由江苏人民出
期刊
[摘要]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信息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体系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文章主要以“人才流动”作为切入点,选择“淮安市五所高校”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五所高校的人事档案工作开展现状进行深入探讨,分析了相关工作开展过程中的诸多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几点针对性建议。希望为淮安市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构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机制开辟新思路。  [关键词]人才流动人事档案
期刊
摘要:文章通过对档案原始记录性即档案本质属性的回归,认为证据性是档案所具有的最重要的一项价值属性。同时,档案作为社会记忆的众多承载物之一,与其他信息载体最重要的区别就在于档案的证据神圣性。因此,在忽视档案证据性的情况下来谈档案的记忆功能是既不现实也不可靠的。关于文件连续体理论与档案参与社会记忆建构的联结,可以算作一种考虑到文件形成主体多元性和形成过程复杂性的发散性思考,但不是文件连续体理论提出的本
期刊
[摘要]苏州市对改制企业档案管理实施了一系列创造性举措,形成独具特色的“苏州模式”。论文通过梳理“苏州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历程,总结其创新内容主要在于勇于把握时代赋予的新契机、以“集中”为主线进一步充实“条块结合”、探索多元主体协作的档案管理模式和整合特色馆藏构建“苏州记忆”,并以此为基础得出创新改制企业档案管理的相关启示。  [关键词]苏州模式改制企业中国丝绸档案馆企业档案管理  [分类号]G27
期刊
陈向阳一行赴辽宁、黑龙江省档案馆开展馆际交流  3月11日至13日,省档案馆馆长陈向阳、副馆长孙敏率办公室、管理部、利用部相关负责同志一行7人,就如何做好新时期档案资政和机构改革中档案馆“三定”工作,到辽宁省档案馆进行调研。调研组参观了辽宁省档案馆、辽宁改革开放40周年成就展,并与辽宁同行进行了座谈。辽宁省档案馆馆长何素君主持座谈会。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副主任、省档案局局长田富祥出席座谈会,辽宁省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