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思维训练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积极功能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lq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维训练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头戏,所以善教者,应通过思维训练培养学生乐思与善思。乐思,方能变“要我思”为“我要思”;善思,即为思之快、思之活、思之深、思之新。
  关键词:阅读教学 思维训练 功能 方法
  读书贵思,这为历代教育家所首肯。的确,阅读有着复杂的心智背景。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阅读过程中,包含有六种心理操作:发现——对文章信息的搜寻;识别——对文章信息的筛选;认同——对文章信息的转换;组建——对文章信息的改组;扩展——对文章信息的使用;记忆——对文章信息的储存。读者的这些内化动作,构成了阅读中大脑黑箱的奥秘。这一研究成果充分说明,阅读不是机械地念诵原文,而是要用自己的内部语言去理解和改造原文。阅读的过程必然要伴有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归纳、演绎、想象、联想等抽象思维活动或形象思维活动。
  一、阅读是颇费心思的。通常说,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就道出了运用思维的苦涩与艰辛。正由于如此,学生在阅读中,往往因畏难怕苦而懒于思索,这就要靠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思维训练来激发思维兴趣、培养思维习惯。可以说,在各种学习习惯中,思维习惯是核心的环节。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合理的科学的思维习惯,对于他们来说,将是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培养思维习惯,首先要让学生对思维发生兴趣,要以思为乐。
  1.由教师向学生质疑,再引导学生通过思维解疑
  当学生懒于思索、不善思索、发现不了疑点时,教师若不向学生提出疑难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怀疑和探索的兴趣,而要求学生去思考,那是徒劳无益的。老师向学生质疑的主要方式有下面四种。第一,以疑激疑。一篇文章,疑隐含于难点处、关键处、易错处、困惑处。教师把各处之疑抓出来启发学生思考,引出学生新的疑问来,这就是以疑激疑。第二,于无疑处求疑。在阅读过程中,往往有这种情况:丰富的思想、深沉的感情却被十分浅显易懂的文字所包容。这些看似无疑却有疑的地方,往往不惹学生瞩目,他们对这些地方不屑一顾,有一种一览无余的满足感。针对这些地方,教师就要通过质疑来激起学生的认识冲突,出其不意地引起他们的思考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往深处开掘。第三,挑起矛盾,借以质疑。所谓挑起矛盾,是指引导学生带着挑剔的眼光去审视课文,故意去拈过拿错,抓住那些貌似自相矛盾的地方以引起思索,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第四,抓住分歧点质疑。学生对同一问题理解不尽一致,由理解不同而引起争论,这种争论实际上反映了各自在感知矛盾过程中,知识和思维的差异。通过争论,辨清是非,学生会对问题发生兴趣。因此,教师抓住容易引起学生意见分歧的地方质疑,定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2.由学生向教师质疑,再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解疑。
  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使他们明白,思维是从问题开始,创造能力也是从起疑开始。疑点是深入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究,有究才能打破思维平静,从而使学习深入,使智力得到开发。其次,要给学生创造质疑的条件。在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有质疑的机会。好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应急于过早地下结论,而是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自己思索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找答案,然后再由教师作结论。这方面,孔子的作法值得借鉴。孔子对子张关于什么是士人的“达”的提问,不是立即讲自己的看法,而是先问子张的看法。当听了学生的意见后,才指出子张看法上的错误,并分析错误的原因,最后才作出正确的结论。经过这个过程,学生获得的知识印象深刻、牢固,它比只简单的直接回答问题要好得多。组织学生讨论答案时,鼓励他们既敢想敢说,又说得有理有据。对于缺乏勇气的,在摆出问题后,留点时间让他们准备。可以拟个提纲,或打个腹稿。讨论时尽可能让他们发言,对于阐述时根据不足的,可以采用追问的方法,或者反问,或者提示,追出根据来。
  二、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思维训练,不仅可以激发思维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由乐思到善思。所谓良好的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之快、思之活、思之深、思之新。思维品质是智力品质的核心,而智力品质是智力活动,特别是思维活动中智力特点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抓思维品质的培养,就抓住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键。1.训练思之快。2.训练思之活。所谓思之活,是指思维的灵活性,即智力活动的灵活程度。灵活性强,就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与方向去思考问题。3.训练思之深。所谓思之深,是指思维的深刻性,表现在思考时善于遵循逻辑规律,做到概念明晰、判断准确、推理符合规则。4.训练思之新。所谓思之新,是指思维的独创性。思维的独创性反映智力活动的独创程度。在阅读教学中,主要是鼓励学生朝着习惯性思考相反的方向进行思考,或者提出与作者不同观点的阅读方法,认识到常人不易认识到的问题,提出不同凡俗的创造性见解。
  以上的思之快、思之活、思之深、思之新是彼此相通和紧密联系着的。思之深是基础,思之活与思之新是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而思之快又是以思之深、思之活、思之新为前提的。
  参考文献
  [1]《论语·雍也》。
  [2]《晦翁学案》。
  [3]《朱子语类》卷十一。
  [4]《孟子·尽心下》。
其他文献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这就是说,教师要真正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主动自读,是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他们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自读”是学生感知、理解课文的一种实践形式,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训练方式,通过“自读”课可以培养学生以下几种具体能力:认读能力──
期刊
课堂是教育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阵地,而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课堂这一主要途径来实现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创设良好的、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激发兴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将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至始至终地有机结合,交织发展。优化课堂结构,创设情景教学,调动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下面就是我根据自身十几年的
期刊
摘 要:美术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由于农村意识观念、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等原因,而没有在农村认真开展起来。美术教育实践证明,学习美术对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审美能力,促进智力发展,有着独特的教育功效。因此,重视美术教育,教育者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全面科学的育人观点。当前应把农村美术教育现状与目前课改要求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使其良性发展,从而更好地发展农村美术教育,
期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与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从而为学生终生的发展奠定下良好的基础。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乘着新课改的春风,在专家学者的引领和一线教师的实践探索中,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精彩局面,随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多的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
期刊
英国著名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说过:“人们的思想大半取决于他们的倾向,他们的言谈话语取决于他们的学识和所吸收的见解。但是他们的行动却遵循平日的习惯。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无疑,幼年时期开始的习惯是最完善的,我们称之为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早期的习惯。”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影响之大,万万不可忽视。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是促进学生全面
期刊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是课程的设计者,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如何设置一个让学生乐意进入的情境,值得每个教师去探索。  数学情境教育是通过设置问题、开发实物、提供设备等,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参与活动,在课堂活动中更好地理解数学学习方法。从而化难为易,使之更好地学知识,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要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对象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期刊
一、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意义  未来世界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发展依赖大力推进教育手段现代化。因此,通过信息技术的教育可以加快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可以迅速缩小城乡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理念方面的差距,可以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和持续发展。现时,信息技术教育在促进教育事业发展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和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信息技术教育在现代教育
期刊
摘 要:在数学中不光有数字运算,还有空间关系和逻辑思维的问题。而阅读理解能力常常是解决数学问题,特别是数学文本问题的必要前提。目前,不少教师已经意识到小学生阅读跟数学技能的水平很不对称。有的学生面对文字题、应用题时就难以应对。现代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数学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阅读 情境 兴趣  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语言。新的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
期刊
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阵地,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新课改形式下,要求把课堂充分地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完成大部分的教学任务。教师讲解的时间大大缩减了,课堂上要实现的目标却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多种。所以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多项教学任务,就要求我们的课堂必须是高效的课堂,我们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必须是有效的或者是高效的环节。近两年在数学学科中实行“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
期刊
摘 要:实践表明,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其对于学生学习以及身心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所以,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情感教育,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树立积极的学习情感,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 情感教育 情感因素 情感教学  可以说,教育教学活动实质上是由师生的认知与情感两种因素组成的。所以,必须改变过去仅注重认知因素,却忽视情感因素的观念,重新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