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快乐的学长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19870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喜欢语文,喜欢学生,我做了语文教师。
  为了让学生喜欢我,更喜欢语文,我做了快乐的学长。
  我的生活和教学经历由喜欢和快乐编织。小时候,大眼睛,卷头发,爱笑,有礼貌,很讨同乡人喜欢;读小学、中学,功课好,又勤快,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不到21岁就走出了大学门,当了中学语文教师,同组的老师和前辈,喜欢我的朴实和勤奋;只比我小几岁的学生们,喜欢我的幽默和机智。喜欢,免不了赞扬和赏识,所以,幸福和快乐,总是围绕我身边,到现在。
  我把这种喜欢与快乐的感觉,与学生分享。我让学生体验喜欢带来的快乐,让学生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我给学生讲写作。这是我教学伊始的工作。
  第一堂课,我在讲台上笑着说:“作文,其实没啥好讲的。”然后是长时间的沉默,继而是哄堂大笑。“从今天起,我们就一起比赛写作文吧!”我向我的第一拨学生发出了挑战。
  掌声响起来。之后的故事很精彩。
  我和学生一起写作文。我大声地朗读学生作文中优美的或是充满智慧的语句;我说我真的很喜欢这些富有灵性的文字。
  学生时而认真、时而夸张地朗读我写的作文。有掌声,也有笑声。
  我认真地抄写学生优美的文章,复印,张贴。抄写的原稿留存,是我最珍贵的礼物。偶尔再读学生的以往作品,他们当初的模样,跃然纸上。真的,读的不是文章,是他们的“模样”。
  我的文章、他们的文章也时常在报刊上发表,稿费成了我们快乐的经济来源。
  写作不再是难事。写作是心灵的表达,思想的交流。写作教学也成了最快乐、最幸福、最浪漫的事。
  我走进了学生的心里,也走进了学生的作品里。她用笔描绘她的语文老师,语言风趣幽默,赢得大赛评委亲睐,荣获了楚才竞赛一等奖。她的获奖感言是,老师长相太有才了。“太有才”的创意比那小品要早15年。那时我留有长发,天然卷,很飘逸。
  学生也走进我的作品里。我承诺要为每一名学生写一篇文章,写他们。于是他们很关心我的写作进度。扯皮、生气、使性子的事也常常发生。
  “为什么要先写她?”“为什么写他的篇幅那样长?不能这样偏心呀!”“什么时候写我呀?”说着说着,眼泪都出来了。
  我写呀写呀,一年,又一年,写着写着,他们一拨一拨地毕业了,工作了,结婚生子了,事业有成了。
  前不久接到一条短信:“小丫参加楚才作文竞赛获得市三等奖。”小丫,是87届一个学生的女儿。学生又打来电话说,还是用你的方法指导的。
  我一次又一次地被学生评为最喜欢的老师。我喜欢和珍惜这种荣誉。虽然我获得过各种更高规格的荣誉。
  写作,为我和学生都打开了一扇门。让我们享受了喜悦和快乐。后来,在很多场合,老师们都问我一个问题,如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说,很简单,和学生一起写作!
  现实是,真正去这样做的,太少了。
  阅读也是这样。和学生一起去阅读。
  20年前,我已把《红楼梦》读了三遍。和学生一起学《林黛玉进贾府》,用了一周的时间。学生成了红学迷,买了好多书,和我探讨。
  “我最近看了一本好书,真的很不错。”我喜欢跟学生这样说。“老师,这本书你没有读过吧?建议您读一读,很有意思。”学生也常常这样和我讲。“我很喜欢读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我最爱读泰戈尔的诗。”
  从学生那里,我接触了普鲁斯特和《追忆似水年华》,知道了米兰·昆德拉,也曾深深地感受到学生失去海子的伤感。
  阅读,给了我们阅历、思想、智慧、友谊,还有很多。
  有时候他们考得也很糟糕。有的家长着急。看到我自信而诚实的笑容。他们选择了信赖。我和学生选择了坚持。结局当然圆满。学生用全省高考语文第一名的成绩,给世俗一个答案。我和学生都把这归结为运气。因为我们在享受学习的快乐。
  我有点不太像教师,我的师傅胡明道先生做了一个研究课题:“学长式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我参加了。
  师傅说她是“学长”,说我也是。我很认同。这些年,我的教学也印证了这一点:我是个快乐的“学长”。
  课题研究成果,获得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基教在此权威奖项中零的突破。之后又在全国多次获奖。我也被评为市管专家。
  在荣誉的背后,课题给我更多的,是思考与感悟:教学不仅仅需要热情,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快乐,更需要理性的光辉。对教学活动的总结与反思,对教学规律和特点求是的探索,需要更加规范的科研行为,需要更为开阔的学术研究视野。对语文教学可以有责难,但更重要的是建议;可以有意见,但更需要建设性的策略。
  快乐也要建立在理性之上。我带着困惑和对问题的反思,走上了教研岗位。我要总结曾经带来快乐的语文教学实践。
  我参加国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先后开展了新中国著名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名家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的研究、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研制要素的研究。这是一次苦中有乐的经历,也是一次专业升华的特殊过程。我享受这难得的机遇以及把握机遇过程所带来的快乐。
  后来,我又参与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鄂教版)的编写,担当了副主编。我把新课程的理念,快乐的理念,融入了教材编写。
  教学科研,搭建新的舞台,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不能少了快乐,教学更不能没有科研。
  我先后参与了“科学”综合课程实施策略的课题研究、湖北省高中新课程改革重大项目“高中新课程教与学方式变革研究”,以及“高中新课程课程资源建设研究”“初中学业考试与评价的研究”“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研究”等重大课题和项目的研究工作。
  我由学生的学长变为教学改革实验者、研究者的同行。
  我曾和学生分享学习的快乐,这种快乐是感性和理性的融合。
  我正和同行分享研究的快乐,这种快乐是过程与成功的体验。
  学习,实践,研究,成为一个语文教师更上层楼不可或缺的三要素。教学实践的过程是快乐的,而分享成果使快乐加倍。我深信。
  我努力去实践这一点。我认真地备课,认真地分析讲座的内容和听众的需求。给小学教师讲了五年,给中学教师讲了五年。每年为教育硕士讲座,还专门为大学的课程论教师举办了讲座。还不时地为家长们讲课。内容和专题总在变,但快乐是永远不变的基调和音符。
  今年的假期里,先后为湖北来凤、安徽凤阳、深圳罗湖教师以及湖北大学支教生举行了一系列专题讲座,我依然是与他们分享学习的心得与快乐。深圳罗湖外国语学校初中部汪淑青老师在她的博客中写到:“他的机智、他的幽默赢来阵阵掌声,是近来听得最轻松最有实用价值的讲座,他举的事例,很有智慧,也很有操作性!听得一点也不累,带去打发时间的杂志,都没看一下。”这是赞扬的话,也是激励的话。
  虽然是不经意地看到,读到,依然是快乐无比。
  做一个语文教育教学的实践者、研究者和建设者,我可以尽享快乐。
  做一个快乐的学长,学生一定会比我更快乐。
其他文献
课堂·我这样教《渔歌子》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继续学习词《渔歌子》,“渔歌子”是词牌名,出自民间的渔歌。古往今来,描写水乡风光和渔民生活的诗词特别多,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就是唐朝张志和的《渔歌子》。那么,它到底有何独特的魅力,历经千年仍打动无数读者?  二、读通诗句,感受节奏美  1.正确朗读课文,感受节奏和韵味。  注意“西塞山”“白鹭”“鳜鱼”“箬笠”“蓑衣”等词的正确读法,提
期刊
面对儿童的语文课堂,我沿着文字的脉搏,细读文本,挖掘教材,追寻文本的童趣,创设“童趣盎然”的语文课堂。    一、追根溯源,童趣在文化熏陶中生根    在识字环节中,我们可以追根溯源,寻找汉字的文化意蕴,把识字课上出精彩,上出童趣。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识字8是学习“包”字,掌握由“包”这个基本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的“饱、泡、苞、炮”这些新字,并且学习由这些字词组成的一首儿歌。我进行了以
期刊
在课堂教学的诸环节中,导入新课是其中较重要的一环。我们认为导课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创设教学情境,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激励作用和导向功能。基于这种理念,我们认为创设情境必须是一种能诱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情境。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样的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迅速而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进入气氛、进入课文。导课环节应是教师引导学生通向课堂教学这一艺术天地的桥梁,充
期刊
如果老师把感情这个基本的心理因素调动起来,渗透在作文指导课中,那么,课堂上“说”和“写”的关系就自然清楚了。“情动辞发”就是这个道理。  一、激发感情。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其他形式作文,总是老师出题学生写,学生都存在一个“奉命作文”的问题,学生是被动的。激发学生的感情,让学生有感而发,变被动作文为主动倾诉,是作文指导课上老师要做的弥补工作。老师要启发学生把眼前的习作跟已有的经历挂钩,回忆美好的生活
期刊
阅读教学,既包括“教”,也包括“学”,二者相辅相成。其实,“衡量一堂语文课是否是好课,关键是看学生活动是否有效,而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与否,取决于课堂上是否涌动着学生的思想,取决于我们的语文课堂是否有足够的学生思想的空间。”然而,以往教学总是强调和重视教师的教法,从备课到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设计,主要都是考虑教师如何教,强调的是教师的教法,忽略了学生的学法指导,忽略了阅读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忽略了站在学
期刊
以“专题”形式作为教材中的一部分,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一大特点。《专题·荷》是七年级(下册)中的内容,教材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从生物的荷、文学的荷、艺术的荷再到佛教中的荷,可谓包罗万象。教师如何筛选、整理、整合这些“资料”,把《专题》课既上得有别于一般的文学作品课,又能上出“语文味”来,需要一定的驾驭能力。    鉴赏中学习    中国的文人有着独特的“荷”情结,从古至今写荷、咏荷、诵荷的诗文举
期刊
在实践中,“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阅”的教学模式显然不利于学生习作兴趣的激发、习作水平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确立、独立自主人格的培养。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思考,在作文批改这一环节作了一些探索。概括起来说,就是教师在一旁做一位智慧的“指挥家”,而把作文评改的权力交给学生。通过这一形式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通过作文评改培养他们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水平,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求知精神
期刊
教语文的老师都熟悉苏教版教材中《苹果里的五角星》这篇课文,讲的是平常我们都是竖着切苹果,从来不知道果核还可以是五角星的形状;如果换一个角度切苹果,横切苹果,苹果里显示的果核就是五角星的形状。这一点给我们的教学设计带来启发,你突破一下常规思维,找到一个运行教学流程合适的切点,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近我有幸参与了一位老师作文展示课的前期准备,亲历了修改完善的过程,感受到苹果横式切法在教学中的作用。
期刊
“自主教育”其实并不是一个新的提法,它一直为历代中外教育家和学者所倡导。从某种意义上说,古今中外的学习成功者都是自主教育的结果,只是在现代学校教学中,它被人为地削弱了。我走上语文教学讲台的年代,还是所谓的“传统教育”的时代,教师一味地讲,学生单纯地听。虽然耳畔响着教改的春雷,然而语文教学到底怎样改,又往哪里改,大家却很茫然。我也在苦苦地追寻,默默地探索,同时我心中的语文梦想也在悄悄启航。    一
期刊
【案例背景】    “以生为本”是新课程一直倡导的理念。怎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以生为本”呢?那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彻底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思想,多换位思考,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规律来进行教学。笔者根据自身的一堂公开课的教学体验,认为在“课堂提问”这一教学设计上,一定要树立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思想,多揣摩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一种情绪活跃、精神饱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