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课在中学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应用,增强信息技术意识;让学生掌握网络搜索技巧、图形处理、动画制作、网页制作的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增长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不同,不能生搬硬套传统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操作技能。
信息化是21世纪社会的大趋势,信息化社会对教育信息化发展,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人才的培养者――教师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在教育中的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正确运用信息技术是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多媒体计算机被引入中学课堂后,把教学信息以丰富、生动的多媒体形式,如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表达出来,改变了课堂的教学形式单一,直观性差的缺陷,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助手。
一、以信息技术培养学习兴趣
人类社会已迈入了信息时代,电脑对当代中学生而言,不再陌生神秘,打开电源,学生利用电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但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是惊人的,许许多多的新名词、新软件接踵而来,人的接受能力必竟有限,关于电脑、网络,是人们将活到老,学到老的东西。对于中学生来说,电脑上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但是,学生那对电脑盎然的兴趣,不惫的精力告诉我们,信息时代的推进,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他们将拭目以待。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的教师,要让学生深深明白:他们将来能否适应社会,能否站在时代的前沿,与今天不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才能使自己走上未来教育之桥--信息技术,才有最大的发展空间。当学生明白了这些道理后,更增添了学习信息技术的欲望和责任感,不再停留在好玩的认识上,从思想上得到了升华。
二、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同时,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强调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的作用要从信息的提供者变为指导者,是任务或问题的展现者。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学习的主动权应交给学生,不能采用"填鸭式"的模式来教学。信息技术课最突出的特点是实践性强,一定不能用教师的讲来代替学生的学和动手,要大胆让学生去探索、去操作。例如,对"windows系统及其管理"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只要向学生讲清"文件、文件夹、剪切板"的概念和作用即可,其余的知识和操作都必须让学生上机操作学习,教师的任务是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提出问题,并适时进行点拨指导和检查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教学的反馈。
三、上好理论课
1、明确课程目标,普及电脑知识,树立信息意识
信息技术课在中学阶段只是要打好基础,主要是让学生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应用,增强信息技术意识;让学生掌握文字、图形输入、输出的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增长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2、课堂教学以培养能力为主。学生能自学弄明白的问题,教师就不要过多讲授。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教材,用"自己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让学生"各抒已见",最后再通过课堂小结使教学内容系统、完整。但应注意小结要坚持鼓励的原则,并且注意对学生已经弄清楚的问题不要再重复。
3、课教学要注重抛砖引玉、举一反三,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向学生讲"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的方法时,强调"除基数数取余法"这一根本原则后,只在黑板上演示"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的方法步骤。"十进制数"转换成"八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指导学生在草稿纸上学着做。结果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高兴的做出来了。
4、课堂教学还要培养学生追踪新技术的能力。也就是信息技术课教学不能因步自封,照搬硬套课本,要结合当前最具有现实意义的知识和应用技术进行教学,让学生有机会感受这此应用,才能适应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那种认为"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不能赶潮流,只要教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就可以的想法是不可取的。追踪新技术是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追踪新技术的能力。如运用多媒体教室对Internet网等知识和应用技术进行教学、让学生有机会浏览世界信息,下载自己需要的各学科试题,听听现代歌曲。
四、用好上机课
大纲要求上机课的课时应占信息技术总课时的70%以上。这是因为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有关操作的教学内容只能安排在机房进行。我们教师有机会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各种基本操作的技能技巧和"主动发展"的空间。
1、打铁先得自身硬、磨刀不误砍柴功。
信息技术课教师要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自己的上机课教学内容丰富而不繁杂,教学过程紧张而不紊乱,也就是讲的有声有色要和熟练操作和谐一致,才能使学生听得懂、看得准、记得准、记得牢,才能不知不觉中把学生的全部精力吸引到你的教学上来,不只学习了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技巧,还能陶冶情操。
2、注意抛砖引玉,举一反三。
如在多媒体教室上操作复制和移动给学生看。这一操作有拖动、常用按钮、菜单、鍵盘快捷键和击右键五种方法,只要教好前两种,后三种就让学生在各自的电脑上边练习、边体会边掌握。这样教学不只可以使学生熟练掌握其操作步骤,还能留下深刻地印象。
3、上机课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就是教师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开始时要少而简单,等学生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难度。
4、程序设计是培养学生开发智力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应让学生适当参与。
目前,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选用的程序设计语言,一般只需学习十几个简单的语句,即可编出多种多样的程序。如:画图、奏曲、解起趣味数字题等等。这对学生而言主要是创造的过程。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规划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其它所有课程都不能替代的。
当今世界"落后就要挨打"已是不可争议的事实,国力强盛依赖"科教兴国"。教育能否培养出有理想,有文化,爱国敬业、具备"两个素质"的人才是关键。因此,如何在中学计算机教育中实现"两个素质"教育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中学信息技术课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操作技能。
信息化是21世纪社会的大趋势,信息化社会对教育信息化发展,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人才的培养者――教师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在教育中的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正确运用信息技术是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多媒体计算机被引入中学课堂后,把教学信息以丰富、生动的多媒体形式,如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表达出来,改变了课堂的教学形式单一,直观性差的缺陷,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助手。
一、以信息技术培养学习兴趣
人类社会已迈入了信息时代,电脑对当代中学生而言,不再陌生神秘,打开电源,学生利用电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但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是惊人的,许许多多的新名词、新软件接踵而来,人的接受能力必竟有限,关于电脑、网络,是人们将活到老,学到老的东西。对于中学生来说,电脑上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但是,学生那对电脑盎然的兴趣,不惫的精力告诉我们,信息时代的推进,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他们将拭目以待。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的教师,要让学生深深明白:他们将来能否适应社会,能否站在时代的前沿,与今天不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才能使自己走上未来教育之桥--信息技术,才有最大的发展空间。当学生明白了这些道理后,更增添了学习信息技术的欲望和责任感,不再停留在好玩的认识上,从思想上得到了升华。
二、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同时,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强调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的作用要从信息的提供者变为指导者,是任务或问题的展现者。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学习的主动权应交给学生,不能采用"填鸭式"的模式来教学。信息技术课最突出的特点是实践性强,一定不能用教师的讲来代替学生的学和动手,要大胆让学生去探索、去操作。例如,对"windows系统及其管理"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只要向学生讲清"文件、文件夹、剪切板"的概念和作用即可,其余的知识和操作都必须让学生上机操作学习,教师的任务是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提出问题,并适时进行点拨指导和检查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教学的反馈。
三、上好理论课
1、明确课程目标,普及电脑知识,树立信息意识
信息技术课在中学阶段只是要打好基础,主要是让学生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应用,增强信息技术意识;让学生掌握文字、图形输入、输出的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增长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2、课堂教学以培养能力为主。学生能自学弄明白的问题,教师就不要过多讲授。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教材,用"自己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让学生"各抒已见",最后再通过课堂小结使教学内容系统、完整。但应注意小结要坚持鼓励的原则,并且注意对学生已经弄清楚的问题不要再重复。
3、课教学要注重抛砖引玉、举一反三,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向学生讲"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的方法时,强调"除基数数取余法"这一根本原则后,只在黑板上演示"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的方法步骤。"十进制数"转换成"八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指导学生在草稿纸上学着做。结果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高兴的做出来了。
4、课堂教学还要培养学生追踪新技术的能力。也就是信息技术课教学不能因步自封,照搬硬套课本,要结合当前最具有现实意义的知识和应用技术进行教学,让学生有机会感受这此应用,才能适应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那种认为"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不能赶潮流,只要教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就可以的想法是不可取的。追踪新技术是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追踪新技术的能力。如运用多媒体教室对Internet网等知识和应用技术进行教学、让学生有机会浏览世界信息,下载自己需要的各学科试题,听听现代歌曲。
四、用好上机课
大纲要求上机课的课时应占信息技术总课时的70%以上。这是因为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有关操作的教学内容只能安排在机房进行。我们教师有机会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各种基本操作的技能技巧和"主动发展"的空间。
1、打铁先得自身硬、磨刀不误砍柴功。
信息技术课教师要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自己的上机课教学内容丰富而不繁杂,教学过程紧张而不紊乱,也就是讲的有声有色要和熟练操作和谐一致,才能使学生听得懂、看得准、记得准、记得牢,才能不知不觉中把学生的全部精力吸引到你的教学上来,不只学习了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技巧,还能陶冶情操。
2、注意抛砖引玉,举一反三。
如在多媒体教室上操作复制和移动给学生看。这一操作有拖动、常用按钮、菜单、鍵盘快捷键和击右键五种方法,只要教好前两种,后三种就让学生在各自的电脑上边练习、边体会边掌握。这样教学不只可以使学生熟练掌握其操作步骤,还能留下深刻地印象。
3、上机课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就是教师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开始时要少而简单,等学生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难度。
4、程序设计是培养学生开发智力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应让学生适当参与。
目前,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选用的程序设计语言,一般只需学习十几个简单的语句,即可编出多种多样的程序。如:画图、奏曲、解起趣味数字题等等。这对学生而言主要是创造的过程。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规划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其它所有课程都不能替代的。
当今世界"落后就要挨打"已是不可争议的事实,国力强盛依赖"科教兴国"。教育能否培养出有理想,有文化,爱国敬业、具备"两个素质"的人才是关键。因此,如何在中学计算机教育中实现"两个素质"教育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中学信息技术课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