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群体不该被污名化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fang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中国留学生吴芃每天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英国的疫情数据增长图表,获得了众多英国民众的感谢,也受到了国内许多网民的关注。最近留学生群体遭遇不公平的非议较多,而吴芃得到的关注和好评,无疑是另一种声音。
   据国新办发布会数据,目前境外输入病例中40%为留学生,渐长的境外输入病例数据让很多人对留学生避之不及,對于留学生回国网上也存在不少排斥言论,认为留学生自私利己、左右逢源,“国内疫情发生后留在国外不回来,国外疫情严重后又赶紧回国”,甚至有“出去了就别回来”的极端声音。加上前段时间个别留学生回国后不配合隔离工作的事件影响,不少公众对留学生群体形成了较多的负面印象。在一些网络舆论的炒作助推下,留学生群体屡屡遭遇网络“围攻”和一定程度的污名化,令人担忧。
   我们应该看到,有相当数量的留学生选择了暂时不回国,他们在社交平台公开表示,“如果途中发生交叉感染,会给国家带来更大麻烦”“留下来可以和同学相互照顾”“如果回去一定会配合做好隔离”。个别案例不能代表所有留学生,绝大多数留学生仍是祖国“懂事的孩子”,面对病毒有着顾全大局的理性和对国家的责任担当。
   我们也应该看到,意大利、西班牙、日本多地的部分中国留学生,在各国疫情日趋严峻的当下,走上街头为当地群众免费发放口罩;国内疫情暴发期间,一些留学生自发购买了口罩等物资寄到前线,甚至自己带回国;在海外华人因新冠肺炎受到不公平对待之际,中国女孩站在米兰广场,手里拿着“我是中国人,我不是病毒”的牌子,为中国正名……
   不管是心系国内疫情捐赠物资的他们,还是在全球抗疫中积极出力的他们,都同样是留学生群体的写照,也是中国人的一张名片。他们在用行动传递正确的抗疫方式,争取着国外公众的信任,改变外界对中国的偏见,努力用自己的方式牵挂和维护着祖国。
   在疫情仍未解除的当下,作为留学生,对于是否回国理性选择,在外做好个人安全防护,回国积极配合隔离工作,才是对自己和祖国负责。社会公众客观看待留学生群体同样十分必要。对于回国留学生,要正面看待,摒弃不道德、不理性的排斥态度,正如外交部发言所说,“祖国永远是大家坚强的后盾”;也不能因为个别案例以偏概全,否定积极配合隔离工作的归国留学生群体。说到底,我们是一家人!
   摘自“半月谈”微信公众号2020年3月28日
其他文献
赵本山演小品调侃“白云”:名人就是个人名。名不正言不顺,希望取个响亮的名字无可厚非,有本《姓名学》把取名吹得神乎其神,北京雍和宫周边就有专为人取名的,价格几百上千元。有人为彰显个性取怪异名字,媒体多次报道他们办身份证受阻。《杂文月刊》2019年11月下《自己的姓名谁做主?》披露因取名打官司的,当属极端。   笔者以为姓随父随母,问题不大;名虽然由自己做主,但要符合相关规定,还要让别人认识。时下取
期刊
那年到巴黎,有事去圣但尼,发现那条街的商店在变,橱窗在变,连带街景也在变。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不足为奇。但细细打量这个老城区,还是有三样东西不变:   那站在街心的小凯旋门尽管老态龙钟,像个披着褴褛旧衣的破落贵族,虽历经岁月沧桑,很不体面地横在岁月和时尚的十字路口,但毕竟守住了自己的那块阵脚,管你喜欢不喜欢。   再有,就是街区的热闹不变。那个老城街区像是有种魔力,有种磁性,把那些男男女女,老
期刊
老爸一直没有正眼看我带回来的桃子。   这种桃子是我从单位拿回来的。正值深秋,是这种桃子上市的旺季,同事从平山县山区采摘回来一箱桃子,淡淡的绿色,斑斑点点的红晕,那是太阳留下的能量。我一直认为,浑身绿色的桃子,基本没有熟透,吃起来定然酸涩;即便是一些熟透的桃子,吃起来也是味同嚼蜡,难以下咽,更别说这种淡绿色的桃子了。这似乎也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感觉。   估计同事采摘时尝过,他微微一笑:你先别急
期刊
一家花店刚开业时,外面挂着一块很大的招牌:“本店出售美麗鲜艳的花。”一个顾客看到后,对店主说,可以把招牌上的“美丽鲜艳”删掉,因为这里也可以出售别的种类的花。于是,店主将花店招牌改为“本店出售花”。又来了一位顾客,他告诉店主,可以把招牌上的“本店”二字删去,因为如果不是在“本店”卖花,那是在哪里卖呢?于是,店主将花店招牌改为“卖花”。又有一位顾客到来,他认为招牌上的“卖”字可以去掉,因为花当然是用
期刊
读了《杂文月刊》2019年11月的文摘版,我對文前“谐图趣语”的第四幅漫画及相关文字印象深刻。文字的原文是:“趁你还年轻请善待自己的身体吧,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小时候认真刷牙的你。”每每回忆起自己的少年时代,就后悔当时刷牙不仅不科学,不规范,而且处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状态。造成今天不到40岁的我,门齿、犬齿、臼齿都有脱落,几年前还去医院进行了检查与治疗,也服用了一段时间的药,却是没有多少效果,最
期刊
日前,武汉发布通告,对因离汉通道管控滞留在武汉、生活存在困难的外地人员,由所在区政府及有关方面提供救助服务。这一通告回应了舆论关切,更直面了一些困难群体的艰难困境。日前,滞留武汉的外地人“露宿街头捡食剩饭”“睡在地下通道,被子行李被冲湿”的消息传出,令人感叹。   疫情凶猛而残忍,对全社会构成强烈冲击,影响每个人的正常生活。对困难群体而言,他们抗风险能力、自救能力不强,更容易举步维艰,陷入困境。
期刊
徐庶的母亲曾问曹操:“刘备何如人也?”操曰:“沛郡小辈,妄称‘皇叔’,全无信义,所谓外君子而内小人者也。”   曹操说刘备妄称“皇叔”,就如同赵太爷说阿Q:“你怎么会姓赵!——你哪里配姓赵!”   其实,刘备并非妄称“皇叔”,早在曹操刘备联军于下邳吊杀吕布之后,曹操就把刘备带到自己的根据地许都,表奏刘备军功,引刘备去见汉献帝。   汉献帝问:“卿祖何人?”刘备说:“臣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
期刊
即使不戴着口罩,往日里的武汉人也是面目模糊的。   相比精致的海派、麻辣的巴蜀人,武汉人不东不西、不南不北,中庸得似乎刚好被你遗忘。   两江分三镇,水岸皆人家,武汉充满了烟火气。大武汉,小市民。可小市民的面孔谁记得住呢。这次疫情,武汉人被整个世界打量,他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瞩目”。   这场围观,不可谓不悲壮。比如,汉口医院在这个行业内不太出名,但疫情初期,他们每开一个病区,一夜就住满,他
期刊
这个世界有两样东西很难隐藏,一个是“贫穷”,一个是“情绪”。我们时常教育别人“不要情绪化,要冷静要理性”,但很多时候情绪像根弹簧,一味压抑往往适得其反。包容情绪宣泄,正视情绪背后的真正诉求,才是我们与情绪和解的更优路径。   正如这次的疫情中,让我们走出阴霾的,不是对阴霾的遮蔽,而是一线医护人员的付出,是真实客观的报道,是越来越多地区病例清零,是15座方舱医院“关门大吉”——是那些每天从武汉、湖
期刊
驰援前线的医护人员,被称为“最美逆行者”。但有一些媒体渲染的细节和画面,让人感动之余,也不免感到揪心——之前,有怀孕9个月的护士还要穿着隔离服救护病人,也有医护人员刚刚经历流产,转瞬就站上一线岗位。这几天一则视频,拍摄了几位女性医护人员上前线前被集体剃成光头的画面,也引发了舆论争议。  这些事迹,是医护们的真实意愿吗?从有限的新闻素材中,似乎还不能断言。但其引起的议论多少表明,以这样的角度渲染医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