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双语教学质量的探讨

来源 :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guo1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双语教学是培养具有国际化、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式和渠道。为了充分发挥双语教学在人才培养上的独特功能,本文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为例,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双语教学质量的新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双语教学;人才培养;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0)04-0030-04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我国高校承担着培养具有国际化、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从“一化三型”能力培养的角度看,双语教学的目标是人才培养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培养“一化三型”人才的重要方式,这对于具有涉外特点的国际经贸专业来讲其重要性尤其突出。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基本内涵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专业知识,教师通过英语教授专业知识。目前来看,在国家重点大学里,绝大多数专业都开设了双语课程。但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双语课程设置的比例通常都高于其他专业。因而,以该专业为例探讨双语教学的新思路,对于提高我国高校双语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专题调研的基本情况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现行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对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大三学生和该院的部分任课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座谈。问卷调查选项共列出12项,包括教材使用、授课方式、考核机制、教学效果等。共发出问卷120份,收回115份,有效问卷100份。回收率为95.83%,有效率为83.33%。调研得到的简要结果如下。
  
  1.1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评价
  1)双语课程的设置。约84%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开设双语教学课程,并且希望课程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他们对专业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抱有极大热情,希望以此促进自己的英语应用能力,为今后顺利从事专业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2)双语课程的效果。大多数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专业外语水平,并且促进了他们在专业及英语上的学习主动性。另有约40%的学生认为虽然参与了双语教学课程,但是,在课堂上教师能够真正用外语进行讲授、交流的还不多,尤其是教师的口语能力较薄弱,在现阶段双语教学的规范化还没有落实到位,教学效果还有待提高。
  3)双语课程的难易程度。8%的学生感觉很吃力而难以坚持,他们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全英文的课件或原版英文教材。有83%的学生感觉有些负担,其中75%的学生觉得完成课程比较困难,但是因为考虑到双语教学对自己今后找工作可能有帮助,他们表示可以继续坚持。
  4)双语课程带来的收益。在双语教学对学习和以后考研、工作方面是否有帮助方面,32%的学生认为有很大的帮助,而61%的学生认为未达到他们的期望值,因此感觉帮助不大。
  
  1.2教师对双语课程的看法
  1)双语教学的课程负担较重。双语教学要求教师既有较高的专业英语水平,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对于国际贸易实务方面的课程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从目前的情况看,绝大多数的教师还难以完全胜任经贸专业双语教学课程的要求。由于双语教学设置的时间比较晚,教师可供参考的资料不多,也无现成的理论指导,而且经贸专业的课程内容涉及面广,动态性强,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经常性的调整、修改和补充,这就必然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当前科研、教学任务已经十分繁重的情况下,教师难以有更多的精力研究双语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
  2)双语教学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在国家重点建设大学中,教师身负教学和科研两项任务,但现有的考核及激励方式事实上过于偏向了科研。在现行的考核制度下,对于年轻教师来讲,最为迫切的、需要他们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的是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或专著以利于今后职称的评定。对于一般教师来讲,上好一门课、做好一个课件、编好一本教材获得的肯定和奖励通常不及写一篇论文、出版一部专著来得多。这对于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1]。
  3)教学方式多样化的外在环境尚不成熟。自从高校扩招后,小班教学不常见,而大班授课形式已成普遍形式。学生人数过多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双语教学这种互动性很强的课程来说,小班教学能够给学生更多语言实践和学习交流的机会,学生人数过多,其效果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其他如课堂讨论法、考察实习法等也因多种条件的制约而难以实现。
  
  1.3对调研结果的思考
  调研结果使笔者更深地感受到对现有双语课程模式改革的必要性,而改革的新思路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理论体系有待充实完善。双语教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普遍实施还处在起步阶段,与已延续多年的常规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双语教学的理论体系几乎是空白。国内各高校对于双语教学的基本理念、教学模式及目标要求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相互之间缺乏学术上的交流和信息的沟通,因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容易出现随意性、高校之间在教学质量上存在着不平衡。目前,双语教学的学科建设中所包括的如中西教育模式的比较、专业与外语的融合、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课程课时的设计、教案讲义的拟定、教学经验的总结、整体教学质量的评定、双语教学实施的长远影响等实际上都还处在个体层面的摸索上。
  2)教师队伍建设需要不断加强。在国家重点建设大学里,无论是引进的人才(包括在海外已获得教职的专家、在国外取得博士学位的青年学者),还是国内自己培养的人才,基本上都已获得博士学位。从总体上看,这些教师应该都是可以胜任双语教学的。然而,无论是在讲授理论或是实务课程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课程的讲授,目前通常完全依赖于国外原版教材和课件,这对于教师的口语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此,有些课程往往是教材、课件采用的是全英文,而教师则大部分时间采用中文讲授。事实上,现阶段非英语专业出身的教师大部分还很难做到全英语或50%以上的英文授课,这使得部分学生对英文课件或原版英文教材难以理解,同时视与听的脱节也让学生渐渐失去了对双语教学的热情和兴趣。
  3)教材选用需要审慎把握。目前来看,使用国外英文原版教材是普遍现象。但在教学中,师生双方都碰到诸多问题。首先,教师指定的教材在难易程度、编写体系、思维方式等方面不可能适应每个学生,由此导致部分学生无法跟上课程进度,教师在这点上有时也颇感为难;其次,相比国内同类教材而言,国外原版教材价格通常让那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难以承受,若双语课程同一学期开设两门以上,将会更进一步加重学生的经济负担;再次,原版教材还存在一个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问题。国外教材通常是依据该国的教学理念、以本国母语为读者对象编写的,我国高校学生直接阅读可能会不得要领或者难以有效把握教科书的主要精髓;还有,国外的原版教材很少涉及中国的现实问题,使得我国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最后,国外原版教材的知识结构与中国各类考试的要求不大可能接轨,即国外教材的内容往往无法应付中国本土的考试(如:有关金融、国际贸易等从业资格证考试等),这就造成部分学生对国外原版教材的冷落和排斥。
  4)教学方法需要改革创新。现有的双语教学方式总体上看仍旧是教师对照课件讲、学生记笔记,形式单一。其主要原因是采用双语进行课堂讨论、演讲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还有一定的难度,采用小班互动形式的条件还不具备。因而教师按照课件照本宣科、学生被动接受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
  
  2推进双语教学的思路和方法
  
  双语教学改革的探讨应该定位于如何提升学生“一化三型”的能力。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的前提下,通过贯穿于专业知识传授中的双语教学,使得学生具有国际的眼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优秀的专业技能和探索创新的精神。在双语教学中,要处理好三个层次,即重专业英语环境的营造,更注重专业知识内容的传授;重专业知识内容的传授,更注重专业技能的掌握;重专业技能的掌握,更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为此,笔者对双语课程的设置、形式、方法等方面提出如下改革思路和方法。
  
  2.1打造过硬的教师队伍,是学生获取“一化三 型”能力的必要保证
  教学效果的优劣、教学成果的得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的质量。教师对于教学质量的高度关注、对于教学技能的不断改进、对于新知识的持续探索是促进双语教学良性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创新意识的基本条件。无论在学科专业、教育背景、年龄、英语水平等方面存在怎样的差异,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国际上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最新发展态势,并且能够快速掌握和灵活运用应该是一项基本的要求。因此,构建完备的教师培训制度已势在必行。高校要建立教师培训的专项经费,大学相关部门应该安排一定数量的双语教学培训、教学咨询、教学研究等活动,并形成固定制度,其目的是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引导教师主动提升教学技能。同时,认真倾听教师的期望与建议,制定合理的培训绩效评估体系。
  针对双语教师较为缺乏的现状,利用高校内部的丰富资源对现有教师进行有的放矢的再培训,应该是一个既有效又快捷的途径,其方式可多种多样。例如,对于一些有多年教学经验、但英语水平欠佳的教师可以尝试着让英语专业的高年级学生作其助教,帮助修改教学材料(如完善课件、教案、讲义),在课上或课外辅助教师组织学生的讨论等。对于英语水平较高而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通常是年轻教师),则通过请资深的专业教师对其进行授课,传授教学经验,组织大型讲座,请校内校外的知名专家传授经验等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对于留学回国的教师,可以利用激励机制鼓励他们承担双语教学的课程,使之成为中坚力量。从长远规划来看,各高校应该从现在的年轻教师中重点培养,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和培训,以便建立起高质量的稳定的教学队伍。
  
  2.2科学设置双语课程和相关教材,是“一化三 型”能力培养得以落实的基本条件
  双语教学对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在我国各高校已得到共识。因此,双语教学在各个年级、各个专业遍地开花的现象并不鲜见。对于不分年级差异、不分专业特点的盲目铺设,其弊端已经显现。鉴于此,笔者认为,应选择合适的时间及合适的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对于学生而言,其开设时间不宜过早。学生在大一、大二阶段的英语学习,能够为以后的双语课程做好语言上的铺垫。从课程设置上讲,也不宜全面铺开,可以选择专业性强、双语教学的效果能够在今后学生工作中得以广泛运用的课程作为试点或重点,并且挑选授课经验丰富、英语能力强的教师承担这样的教学任务,这样一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就能够得到充分的调动。
  教材的选择对于学生一化三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国外教材的引入必然相应带来国外的教育理念和文化传统,对此,在教材的选用上教师应该予以高度重视。在已经使用的国外原版教材中,教师要做好相关的指导工作。例如,引导学生做好中外文化的比较、中外教育模式的审视和有机融合、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提炼、国外教育方式的筛选等,使学生既能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又能获得知识和能力。教材引入课堂不单是依靠国外出版物一种途径,还可以鼓励教师在借鉴原版教材和总结教学经验基础上,自编一些能够适应我国国情、难度适宜、实效性强的教材。
  
  2.3创新教学形式和方法,是培养学生“一化三型”能力的关键环节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一个涉外性很强的专业,教师可以将专业理论、实践与外语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例如,结合外贸实务中的国际惯例、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等标准英文文本作为案例进行重点讲解,一方面传授了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也给学生展示了现实的工作环境,促使学生认识双语教学的重要性,注重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在社会生存中的竞争力和发展力。
  教师要多和学生进行交流。双语教学无论对学生还是老师来说,都还是一个新的挑战,尤其是对于以前没有双语教学经历的学生,一开始接触起来肯定会又一些障碍。因此,需要在开展双语教学之前做一些准备工作。例如,教师在正式开课之前,将双语教学的设置规划、专业词汇、知识要点和难点等提供给学生,这样有助于学生做好准备,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和学生可以建立一个信息交流平台,共同商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对互动式教学法、课堂讨论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主题演讲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进行比较、筛选和尝试。通过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不断创新,在校大学生“一化三型”的意识和能力一定能够获得极大的提升。
  
  2.4完善双语课程的评估,是对“一化三型”能力培养效果的直观检验
  从教师的角度看,有效的激励机制与考评制度是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今后的工作重点应该是将激励机制与考评机制有机融合,将考评条例尽可能的细化,对于教学、科研成果要做到公正、公平对待,将激励措施真正落实到位。例如,对于双语教学课时量的计算应该充分考虑教师为之所作的投入,其报酬可以适当增加。使得教师的超额劳动能够在物质上得到承认和补偿。
  参与双语教学的教师在职称评定和某些荣誉称号的评选中也应该享受一定的优待政策。例如,在学期结束后所实行的教学成果评估中,可以在评分细则中增加与双语教学课程的相关内容,对教师运用外语授课的比重、制作的英文课件、选用的教材、参考资料的学术深度、教师的知识底蕴、外语教学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反馈等因素综合起来考察,对于成绩优秀的教师应该给予足够的精神及物质奖励,这对于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增强责任感应该能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考评队伍必须由秉公办事、认真负责,又具有专业背景的成员组成。同时考评队伍的结构必须合理,注意年龄、专业的合理搭配,考察内容尽可能做到全面客观,保证考评结果的透明公正。
  
  2.5营造优质的教学环境,是构建“一化三型”能力培养体系的切实保障
  良好的学术氛围是教师获取知识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内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尚处在探索中。高校相关部门应该在资金配套等方面支持学术活动的展开。如鼓励教师发表相关科研论文,鼓励教师在双语课程理论上的探讨和实践上的总结,加强教师和院外、校外、甚至国外学者的交流,积极参与双语教学研讨会,共同探索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采取多种形式鼓励研究成果的开展和交流,推动双语教学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完善双语教学的配套措施可以给师生提供教学上的极大便利。高校图书馆可逐步增加双语课程的国外原版教材和相关资料,有关部门可以为教师提供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同时使得学生在课外也能依托国际教学资源主动地学习。对青年教师在双语教学课程上的培训应加大力度,以各种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为依据保证这些培训能够落实到位。为教师配置完备的现代化教学设备,提供高水平的国际经贸实验室对于学生应用型能力的培养能够发挥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彬,余振,申皓.创新与实践——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探析[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87.
  
其他文献
那一年我在灵集小镇的中学当老师,在这天涯一般的地方,所有的日子都清澈地流淌着,像镇子中间那条闪闪发光的小河。    我喜欢初夏的季节,天气将热未热,四周的绿阴也将浓未浓。每天上午上课的时候,屋外都有柔柔洒洒的阳光。课讲完后,便让学生上自习,我站在窗前,让目光越过那片操场,操场那边是一大片建筑工地,尘埃飞扬,机器的轰鸣远远地传过来。正对着我们教室的,是一个木板搭的工棚,可能是工地上的厨房。常能看见几
枪的形状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即便是5岁的小孩儿都答得出来。实际上,枪支经过了多年的发展,根据使用需求的不同,枪械也衍生出了各种“非主流”的外形或結构。现代的“异形”枪械主要满足军事用途之外的自卫、防暴或特种作战的需求,为此针对性地进行了结构调整与改进,虽然杀伤效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作战功能得以丰富,功能得以健全。  “歪把子”机枪俯视图可以看到,弹匣中装填的是五发一组的步枪弹夹,瞄准具偏离
[摘要]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优势专业建设中,突出“面向工程,面向应用,面向需求”的专业建设思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以“理论应用能力”为主要内容的考试考核方式,强调“理论结合实践”的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开放型实验、实训和实习教学环节,倡导多样的学生科技活动及创新的毕业设计工作。  [关键词]面向工程;面向应用;面向需求;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
[摘 要] 2019 年秋季,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正式投入使用。新投入使用的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相比,在各个方面都呈现出新的亮点。以课文《荷塘月色》为例,通过新旧教材之间“同文异样”的比较,发现本篇选文在两种教材的编排上体现出了种种“异样”。出现这些“异样”的原因是培育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和以学习任务群为基本结构单位的教材编制模式。针对教材中出现的“异样”,教师要更新语文教學目标,调
[摘要]从中小学教科研的尴尬处境出发,挖掘了小课题研究的属性,论述了其对中小学教师的适切性与必要性,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专业发展,提出了从事小课题研究的四个切入口。  [关键词]小课题;特长;反思;观察;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8)04-0120-05  0引言  课题研究,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应该不是个陌生的名词。教师从事课题研究
[摘要]首先,借助第三方统计工具,采用独立访客数分析了网络教学平台的访问规律,确认了访客的群体类型和数据的有效性;其次,采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内部统计数据,了解了学生和访客的兴趣点和需求;最后,根据分析得出的需求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学时和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改革后,学生对课程教学安排和评价方法的认可显著提高,教学效果良好。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数据分析;教学改革;化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 摘 要 ] 鲍康宁的《英华合璧》50年内修订、再版达14次,包含着鲍康宁重要的汉语教学和学习理念。其中通过比较学习的思路尤为突出,既有汉语和其他语言的比较,也有汉语内部的比较,后者既包括语音的比较,也包括词语和语法的对比,还有语用的对比。《英华合璧》的体系对西方人来说“自然且简便”,至今仍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 关键词 ] 鲍康宁;《英华合璧》;比较;教学理念  [ 中图分类号 ] G459
[摘 要]首先梳理了批判性思维概念的定义和我国学者的引荐过程,然后从心理学、哲学、应用语言学三个维度分析了现有批判性思维概念在社会文化视阈下的局限性。最后从社会文化视阈角度,对批判性思维概念进行了分析与再界定,并指出批判性思维产生于个体与社会文化环境的互动和对话中,是个体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对环境和信息进行的再构建,其本质是个体产生新的观点和思维成长的过程。批判性思维概念强调学生的发展和改变,而不是知
[摘要]以民国时期的名校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与北京大学为例,结合唐文治、李登辉与蔡元培等3位校长的教育理念与办学实践,提炼出这3位大学校长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与实践的5个共同取向:坚持以学生为本、明晰育人目标、注重人格培养、坚守学术理性和提倡教育自治。这些共同取向或许正是大学孕育和培养优秀人才的最初使命与根本任务,其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在于:回归人才培养本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抓住双一流建设方案的重大机
为完善贵州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机制,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贵州省科学技术厅(省知识产权局)成立了“贵州省专利侵权判定咨询专家库”,为全省行政保护专利权提供专利侵权判定咨询服务。  本次受聘入选“貴州省专利侵权判定咨询专家库”专家共28名。分别来自高校、企业、司法机关、专利代理、律师事务所等机构《其中包含技术类专家20名和法律类专家8名。  据了解,该专家库主要为贵州省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知识产权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