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51载 真情对夕阳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50677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出家门,他和她总是手牵着手,他对她呵护备至,她则表现得十分顺从,两人相当默契。在所住的小区,他们是一对招人羡慕的老夫妻,虽然都已近古稀之年,但感情甚笃,携手夕阳的背影令人感动。
  于治学老人今年71岁,老伴王素芹小他一岁,他们性格迥异,一个活泼开朗,一个内向少言;一个好动、一个好静;他是大学生,学历高,她只勉强小学毕业。完全不同的两个人,是奉父母之命定下的娃娃亲,却相敬如宾携手走过了51个春秋。
  一见钟情“娃娃亲”定终身
  1938年,于大爷出生在沈阳市北镇北地村一个农民家庭。但他从小就聪明伶俐,从小学到大学,一路都是学校保送生。
  于大爷的父亲是一个木匠,从小家穷,直到30岁才娶妻生子,生活非常艰苦,等他有了孩子之后,决定要给儿子早点儿娶媳妇。“我12岁那年就和她订婚了。”于大爷看着老伴满脸爱意地笑着说。王大娘则笑着嗔怪老伴没正经,“说那干啥,多叫人笑话。”原来,他们是在亲属的介绍下,父母给定的“娃娃亲”,王大娘家是邻村双河的,小于大爷一岁。就这样,在他和她没见面的情况下,父母们就为他们定下了终身大事。
  1955年,17岁的于治学被保送进入北镇中学上学。那年秋天,他与王素芹有了第一次接触。那天,王素芹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于治学家,在父母的介绍下,他和她终于看到对方的模样。见面第一眼,就相中了:“我对她一见钟情,心里琢磨我媳妇长得挺好看啊!”的确,现在已70多岁的王大娘依然透着当年的风采:皮肤白皙、细腻,标准的瓜子脸上充满了笑意,花白的头发一丝不苟地梳在脑后。一看便知,王大娘是个细心、爱干净的人。
  “他家门风好,本分人家,他学习好,人聪明,我就喜欢有文化的人。”王素芹对其感觉良好。
  王素芹送给于治学两双自己亲手制作的白色布鞋做见面礼,于治学则拿出一支自己最心爱的钢笔送给了王素芹。
  提起当年送定情物的事,于大爷仍记忆犹新。“当年订婚,我家给了她家三担6斗(1500斤)高粱做订亲聘礼,换了我媳妇。多合适啊!”没花多少钱,就娶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媳妇,于大爷幽默地说他是捡了大便宜。
  从订婚以后,于治学的鞋王大娘就全包了。每一年的寒暑假,王素芹都会拿着早就做好的各式鞋子来于治学家看望他。“我就纳闷,那鞋做的咋那么合适呢?”于大爷调皮地用眼神向老伴发出询问信号,王大娘只是憨厚地嘿嘿笑。
  艰苦岁月风雨同舟情更深
  1957年阴历十二月十三,于治学与王素芹结为夫妻。婚后不久,1958年秋季,于治学被保送进入沈阳航空学院学习。这时候正处于3年困难时期。王素芹留在农村家里,挑起了照顾一家老小的重担。当时,最让王大娘操心的是两个年幼的小叔子,长嫂如母,她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着两个弟弟,赢得了全家人,特别是丈夫的尊重。尽管家里温饱都困难,王素芹还是要节省出钱来供丈夫上学。“那时我上学没有像样的衣服穿,她把自己结婚时做的衣服,没舍得穿,压箱底的都翻出来了,改改给我穿上。那几年,我都是穿着她的衣服去上学。”回想一起走过的艰苦日子,两位老人感慨万千。“那真是患难夫妻啊!”
  1959年正月二十八,他们有了大儿子,1961年,有了小女儿。家里又多了两张嘴吃饭,王大娘更是起早贪黑地忙,晚上把孩子们哄睡后,她经常纺布到后半夜一二点钟,清晨早早起来做饭,吃完早饭,把孩子交给婆母看管,拿着铁锹下地干活,去生产队挣工分。
  学校里,眼看着身边的同学一个个因为贫穷辍学回了家,学校8个班级只剩下5个班了。他在给妻子的信中愧疚地对妻子说:“素芹,我也不想读了,你一个人在家太辛苦了……”平时,王大娘对丈夫的话一向“言听计从”,这一次,她坚决反对。“我喜欢有文化的人,当初嫁给你就冲着你是个好学上进的人,再苦再难,这学也得坚持念完,我和孩子都不用你操心……”柔弱的妻子此时显示出她的坚韧。
  结婚10年,因为穷没有钱,于治学从没有给妻子买过什么,他心里十分不安,觉得欠妻子的太多了。1969年,于治学出公差去广东,回来前,他特意去了趟百货商场,为妻子买了一件的确良衬衫,还花80块钱为妻子精心挑选了一块手表。80块钱在那时可是他两个月的工资,计划给妻子买一件像样的东西,他口挪肚攒了半年。
  “买回来,她也不舍得戴,一直当宝贝放在箱底,后来给我大儿子戴了。”于大爷开玩笑说老伴“枉费”了他的一番苦心。
  携手夕阳恩恩爱爱过晚年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于大爷与王大娘相继退休。退休后,两位老人相依相伴,恩恩爱爱,生活丰富多彩。
  于治学在沈阳上学时,因为经常帮助同学理发,掌握了理发技术。此后,便走到哪都为大家义务理发,整整44年,比专业理发师从业的时间还长。退休后的13年里,于大爷为社区里的左邻右里、孤寡老人、残疾人义务理发近2万人次。现在,于大爷出门经常都是兜不离手,兜里装着推子、刮胡刀等一些理发工具,只要有人需要,他走到哪儿,理到哪儿。
  于大爷与王大娘老两口每周的一、三、五,都会准时去夕阳美老年活动中心参加各种活动。于大爷还是老年活动中心的骨干,唱歌、跳舞都是领头人物。王大娘虽没坐上头把交椅,但只要老伴参加的活动,她一定夫唱妇随,全力支持。
  在家的楼下,老两口用栅栏圈起一块小菜园,约一分地。每年春秋,两人都会在园子里种上许多种时令蔬菜,黄瓜、茄子、白菜应有尽有。大爷锄地、大娘浇水,老两口分工明确,干得热火朝天。
  “越老越爱,越老越离不开。”于大爷和王大娘挤坐在一个沙发里。大娘身子躲藏在大爷的身后,天真地笑着听老伴侃侃而谈。
  拍照时,大爷特意起身用手为大娘梳理了一下头发,把大娘的衣服正了又正,脸上流露出幸福的微笑。
  对他们而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看似平凡的话,正是他们今生的写照。
其他文献
女人为什么长乳房?  1.乳房循行经脉  前面我们讲过冲脉,冲脉起于会阴,然后分出一个叉沿着中线的任脉顺着两边往上走。女人由于气不足、血足,所以冲脉散于胸中,于是长乳房。  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是气带着血往上走。从经脉上讲,任脉主血,任脉通了,冲脉再一冲,就能够使人的气血充足。在女子的青春发育期,如果血气充足就会开始发育乳房,并有月经来潮。  肝经也跟乳房相关。肝经跟任、督、冲三条经脉与子宫、乳
期刊
中年以后,甚至到了老年,仍有一口“洁白如玉”的牙齿,这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标志。因为,只有具备了一口较好的牙齿,才有可能行使正常的咀嚼功能,才有可能使食物内营养物质在体内得到消化和吸收,从而保持人体的代谢平衡。   有的人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牙齿有病不重要,疼痛后吃点药或者把牙齿拔掉,安装假牙就可以了。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只有自体牙齿吃饭时才能感觉到食物的味道,从而有助消化。  那么如何才能保
期刊
周六,儿子的女朋友说想看我儿子小时候的照片,于是,我到书房打开书柜,将里边的二十余本影集逐一往外拿,正当拿出最后一本影集时,一个很旧的大塑料袋被划破了一个口子,“唰”的一下散落一地信件。  本来想换个新口袋再把它们放回原处就行了,可是当我看着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发黄的信件时,就不自觉地一封封地打开,由于年头太久,有的纸张已经变得很脆,稍微不小心它就被碰碎。看着那熟悉的笔迹,静静地读着,件件往事历历在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电脑已经脱下高贵的外衣,逐渐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因此老年人上网也就成了新时尚。  我有个老年朋友,“爬格子”已经大半辈子,到了晚年还想继续发挥余热。高度的老花镜已经戴上好几年,写字也有桃核大小,但上稿率却越来越低。他很清楚原因是手写稿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换了电脑,让孙女给当老师,打字、写稿和发稿,由于见报的频率渐渐增多,大大刺激了这位老先生的写作欲望,以至于整天泡在
期刊
案例结果: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对河南省进京务工人员罗明强杀害北京市民孙清华一案进行了终审判决,判处其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听到这个判决,罗明强之妻陈素莲和女儿们抱头痛哭,特别是陈素莲边哭边向主审法官不停鞠躬,嘴里喃喃念道:“谢谢法官给我一个改错的机会……”  案例回放:1998年,36岁的陈素莲为了让家人过上温饱生活,从河南老家来到北京当保姆。此后她再也没跟丈夫生活在一起,而是先后把四个女儿接到北京,
期刊
一场特殊的追悼会在山东加祥县后中庄举行。死者申春玲是一位年仅16岁小姑娘,但她却享受了这个村最高的葬礼规格,她的三个哥哥穿上了为父母送葬才能穿上的孝衣。在灵柩前长跪不起,全村老少自发地佩带黑纱哭着为她送行——  然而有谁知道这位早逝的姑娘其实与这个家庭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她只是一个连户口都没有的继女;在继父瘫痪,亲母亲离家出走后,她却勇敢地留了下来, 用柔弱的双肩托起了四个大学生哥哥!  1994年
期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病人数量也在逐年增加,患者用药时不仅要注意用药的剂量,还要考虑用药时间,以达到最好的疗效和尽可能小的不良反应。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病人怎样合理用药呢?  传统的用药方案是将全天的剂量等量地分成几次服用,这种均分法是建立在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药物作用在一昼夜内是恒定不变的基础上的。而人体的基础代谢、体温变化、血糖含量和激素分泌
期刊
●东北●    伊春:“最正点”的林海雪原  伊春虽然地处东北,但老牌冰雪胜地的名单上它显得并不起眼。“中国林都”、“红松故乡”、“绿色伊春”、“恐龙家园”的头衔没有一个是与冰雪相关的,其实伊春冬季的“白”并不逊于它广为人知的“绿”。  每年12月过后,伊春开始陆陆续续降雪,受气候影响,伊春雪量大、雪质好、雪期长,加上森林覆盖率高,雪后的伊春颇有些冰清玉洁、“出雪芙蓉”的意思。伊春目前建有铁力日月
期刊
12年前,杨玉仙的女儿突然失踪,至今没有音讯。杨玉仙和老公离婚后,一直不愿意离开老房子,她相信女儿还活着,守在房子里等女儿。   母亲:我相信她一定还活着  “女儿会回来的,她一定记得回家的路。”在女儿失踪后的12年里,杨玉仙一直这么安慰着自己。今年73岁的她依然守在老房子里等女儿回来,她相信总会有女儿回来的一天。  杨玉仙家住乌市幸福路南二巷38号7号楼。有4儿1女。女儿张津燕自小受到哥哥和父母
期刊
邵逸夫先生104岁了,对于内地广大的影迷来说,是通过邵氏武打影片、TVB剧集和各地高校里面的一栋栋“逸夫楼”来认识邵逸夫的。而在香港,掌控市值逾200亿元娱乐王国的香港电视广播主席邵逸夫更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     细数过去百年间对香港娱乐事业最具影响力的风云人物,邵逸夫当之无愧,身为邵氏与无线创办人及掌舵人的邵逸夫,叱咤娱乐圈大半个世纪。  邵逸夫先生104岁了,对于内地广大的影迷来说,是通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