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性与交互文化的经验

来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koo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文化接触中摆脱偏见并建立严格的客观性是文化交往理论的努力目标,遗憾的是当代思想屡屡在此失足.利用胡塞尔构造现象学的资源,以交互主体性、意向性、生活世界和自属性等概念为启发性类比的关节点,可以创造性地提出-条通向"情境客观性"的道路.
其他文献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研究生教育作为本科后教育发展迅速.研究生作为受教育层次最高的群体,其德育状况却令人担忧.研究生德育和专业教育一样,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方面.教育主管
作为世界三大源流之一的中国古代墨家逻辑是一种论证逻辑,墨家对谬误的研究促进了墨家逻辑的形成.由于中国古代汉语的特点,墨家又着重研究了语用谬误.从墨家语用谬误研究中,
运用系统方法论对少数民族传统意识进行多侧面的立体透视,可以看出:民族传统意识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同一种民族意识往往具有进步与落后、美与丑的二重性;民族传统意识是发展变化
20世纪世界范国内的马克思主义演变的历史或者“谱系”,既不是同质性的连续演变过程,也不是单一“家族”式的直线传承过程,而是多“中心”的、多“家族”的分裂对抗与共存格局。随
分析美学作为 2 0世纪西方影响最大的美学流派 ,其直接来源是分析哲学。它试图抛弃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 ,执著于语词分析 ,拒斥形而上学是早期分析美学家们共同的特点。这使
全息认识论作为认识论领域的新兴学科,其定义大约为:全方位、多视角地同时研究主客体之间的认识关系的学说.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思维信息论、思维系统论、思维控制论三大论域;贯
西方现代性范畴的“经济伦理”建立在经济乐观主义的基础上 ,拒绝对经济发展的合法性进行任何形式的思考 ,隐含着一系列难题和困境。生态伦理学扩大了伦理学的视野 ,颠覆了作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 ,是一个现代与传统、变革与循规、开放与束缚共存的多元结合体。近 2 0年来的经济开放、政治变革和文化碰撞 ,不断地冲击、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行为
考察新世纪人类价值的趋向 ,不能不立足于经济全球化这样一个基本趋势之上。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后果是将导致全球社会结构从领域合一到领域分离的转变 ,而这将导致经济、政治和
本文探讨了《雅》诗中所记载的宗教现象及其意义 ,指出周代上层社会的宴饮活动是不可或缺的礼仪和宗教仪式之一。其祭祖诗树立了祖先的形象 ,并且大量描述了祭祖的场面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