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当今小学语文作业现状的分析,从作业设计的题型上来进行初步的论述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性;作业设计
自古以来,学生都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正是因为这种习以为常,见惯不惊,在学生作业这个板块,很少进行反思与研究,使之成为了影响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小学语文学科也不例外,学生作业在关注作业的主体——学生自主参与这个问题上,存在以下一些不足:
作业理念上讲,大量存在“学生作业,教师主宰”的现象。在教师心目中,布置作业是自己的事,我布置什么,你就做什么;我怎样要求,你就怎样完成,学生成了完成作业的工具。
作业内容上说,主要遵循“拿来主义,毫无变化”的模式。教师自己设计作业的并不多,据调查显示,学生做教师自编的练习的,只占7%;选做练习册等资料上的题目的,占68%;常常做整张试卷的占4%;另外,操作型、活动型作业占21%。由此可见,多数教师毫无变化地采取“拿来主义”,不针对自己教学和学生实际设计作业。
作业评价上论,作业批改步入“精疲力竭,费时低效”的困境。如果让你做主,作业交来五花八门,这对教师批阅无疑有相当大的难度。与其这样,不如一刀切,交来的作业方便批改。就是这样,某些作业教师一人批改就要一两天,如阅读题、小练笔之类作业。不少语文教师对此苦不堪言。
提出小学语文自主性作业设计,主要是基于以下理论。
一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这讲明了学生也应该是语文作业的主体,学生应主动去完成作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作业。
二是多元智力理论。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关于智力及其性质和结构的新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力,只是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从这个意义上讲,不同的学生就会对不同的作业内容感兴趣,不同的学生就会完成不同难度的作业,不同的学生通过作业就会取得不同层次的发展。
基于以上理论,设计小学语文自主性作业,必须找到一定的策略,即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作业设计操作方法。笔者从作业的基本类型来谈谈自己粗略的看法。
(1)从培养学生语文的自学能力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当能力‘软弱无力’,不能为知识‘提供服务’的时候,知识就变成了一种沉重的、不能胜任的负担。”小学生通过自主性作业,锻炼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形成语文自学的能力,从而学得更为轻松有效。因此,从形成语文能力的角度可以将自主性作业进行分类。
①积累型作业:即以记诵或积累知识为主的作业。这一类作业主要有诵读、抄读等。背诵应该只限于文言文、诗词、好文章的精彩片段或全文,而且要尽可能把单纯的背诵变为以加深理解为目的的“背读”。抄读要讲究方法,应以“句”为单位,看一句抄一句。较长的句子,要按逻辑顿歇来分割。要把抄读变成一种有明确目的的工作,例如从课文中分类抄录精彩片段、格言、警句,累积成册,以供习作时参考。这些看得见的效益,可以提高抄读的兴趣。
②消化型作业:即以消化知识为主的作业。课文后的大部分思考题都是这一类作业。设计这一类作业,有时可以结合课文进行,例如学完《虎门硝烟》后,让学生写写站在林则徐的塑像前你有什么感受和想到了什么。
(2)从重视学生自主实践的角度分。
①搜集整理型作业: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搜集和整理信息。如学了《惊弓之鸟》后,让学生搜集成语或成语故事。
②调查研究型作业:主要是让学生实地参观、访问、调查等,最后用图片或写调查报告的方式呈现自己的研究成果。如学生学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后,可让学生调查自己家乡的环境污染情况,并做一份调查报告。
(3)从作业设计的主体参与程度分。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参与作业内容的设计,自己布置作业。教师重在帮助学生学会内容整理,逐步在题型与内容上建立联系,从分工合作编制向个体独立完成过渡。每次编题后,教师取样讲评,再到学生互评,再重新改编,然后自由交换答题,教师答疑和协调,评选最佳编题和答题。
①主体选择型作业:这是一种双向互动的作业。教师针对学生差异提供多项听、说、读、写与动手操作的作业,让学生选其一二完成。具体到一篇课文学完后的作业,则可以分层设计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如学了古诗《小池》后,教师设计了以下三类作业,让学生自选。A、背诵、默写古诗《小池》;B、《小池》描写了怎样一幅画面?发挥想象写一段话;C、学习了作者杨万里的另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比较两首诗中所描绘的景物的异同。
②合作设计型作业:这是一种多向互动的作业。一个班可以根据不同的方式,分为若干小组,小组内合作完成作业设计和作答。如学完《惊弓之鸟》一文后,教师可让小组内的同学分别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去设计作业,设计完后并交换作答。
从以上对小学语文自主性作业设计的初步探讨来看,主要呈现了以下几个观点:一是从关注人的发展来讲,要让小学语文作业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工具,而不是让学生成为作业的工具。二是让小学生参与语文作业设计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以逐步实现的。三是小学语文自主性作业设计,从过去单纯考虑题型的变化走向了寻求理论的支撑,让自主性作业更具科学和规范。四是提出了自主设计、自主解答、自主评价的作业设计总体思路,优化学生自主作业的整个过程,并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体现不同程度的自主。
搁下笔来,才发现我对语文作业设计的理论探讨还是肤浅的。我对作业设计操作层面的建构还很不成熟。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对语文作业的需求我深刻了解吗?等等。这些问题都还未得到一个比较圆满的答案,还有待于不断地学习、探究。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M].第2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
[2]杨光全.小学语文作业菜单式设计新尝试[J].今日教育,2005(12):34-35
[3]俞世燕.语文作业设计的思考与探索[J].教学与管理,2005(9):76-78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性;作业设计
自古以来,学生都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正是因为这种习以为常,见惯不惊,在学生作业这个板块,很少进行反思与研究,使之成为了影响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小学语文学科也不例外,学生作业在关注作业的主体——学生自主参与这个问题上,存在以下一些不足:
作业理念上讲,大量存在“学生作业,教师主宰”的现象。在教师心目中,布置作业是自己的事,我布置什么,你就做什么;我怎样要求,你就怎样完成,学生成了完成作业的工具。
作业内容上说,主要遵循“拿来主义,毫无变化”的模式。教师自己设计作业的并不多,据调查显示,学生做教师自编的练习的,只占7%;选做练习册等资料上的题目的,占68%;常常做整张试卷的占4%;另外,操作型、活动型作业占21%。由此可见,多数教师毫无变化地采取“拿来主义”,不针对自己教学和学生实际设计作业。
作业评价上论,作业批改步入“精疲力竭,费时低效”的困境。如果让你做主,作业交来五花八门,这对教师批阅无疑有相当大的难度。与其这样,不如一刀切,交来的作业方便批改。就是这样,某些作业教师一人批改就要一两天,如阅读题、小练笔之类作业。不少语文教师对此苦不堪言。
提出小学语文自主性作业设计,主要是基于以下理论。
一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这讲明了学生也应该是语文作业的主体,学生应主动去完成作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作业。
二是多元智力理论。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关于智力及其性质和结构的新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力,只是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从这个意义上讲,不同的学生就会对不同的作业内容感兴趣,不同的学生就会完成不同难度的作业,不同的学生通过作业就会取得不同层次的发展。
基于以上理论,设计小学语文自主性作业,必须找到一定的策略,即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作业设计操作方法。笔者从作业的基本类型来谈谈自己粗略的看法。
(1)从培养学生语文的自学能力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当能力‘软弱无力’,不能为知识‘提供服务’的时候,知识就变成了一种沉重的、不能胜任的负担。”小学生通过自主性作业,锻炼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形成语文自学的能力,从而学得更为轻松有效。因此,从形成语文能力的角度可以将自主性作业进行分类。
①积累型作业:即以记诵或积累知识为主的作业。这一类作业主要有诵读、抄读等。背诵应该只限于文言文、诗词、好文章的精彩片段或全文,而且要尽可能把单纯的背诵变为以加深理解为目的的“背读”。抄读要讲究方法,应以“句”为单位,看一句抄一句。较长的句子,要按逻辑顿歇来分割。要把抄读变成一种有明确目的的工作,例如从课文中分类抄录精彩片段、格言、警句,累积成册,以供习作时参考。这些看得见的效益,可以提高抄读的兴趣。
②消化型作业:即以消化知识为主的作业。课文后的大部分思考题都是这一类作业。设计这一类作业,有时可以结合课文进行,例如学完《虎门硝烟》后,让学生写写站在林则徐的塑像前你有什么感受和想到了什么。
(2)从重视学生自主实践的角度分。
①搜集整理型作业: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搜集和整理信息。如学了《惊弓之鸟》后,让学生搜集成语或成语故事。
②调查研究型作业:主要是让学生实地参观、访问、调查等,最后用图片或写调查报告的方式呈现自己的研究成果。如学生学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后,可让学生调查自己家乡的环境污染情况,并做一份调查报告。
(3)从作业设计的主体参与程度分。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参与作业内容的设计,自己布置作业。教师重在帮助学生学会内容整理,逐步在题型与内容上建立联系,从分工合作编制向个体独立完成过渡。每次编题后,教师取样讲评,再到学生互评,再重新改编,然后自由交换答题,教师答疑和协调,评选最佳编题和答题。
①主体选择型作业:这是一种双向互动的作业。教师针对学生差异提供多项听、说、读、写与动手操作的作业,让学生选其一二完成。具体到一篇课文学完后的作业,则可以分层设计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如学了古诗《小池》后,教师设计了以下三类作业,让学生自选。A、背诵、默写古诗《小池》;B、《小池》描写了怎样一幅画面?发挥想象写一段话;C、学习了作者杨万里的另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比较两首诗中所描绘的景物的异同。
②合作设计型作业:这是一种多向互动的作业。一个班可以根据不同的方式,分为若干小组,小组内合作完成作业设计和作答。如学完《惊弓之鸟》一文后,教师可让小组内的同学分别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去设计作业,设计完后并交换作答。
从以上对小学语文自主性作业设计的初步探讨来看,主要呈现了以下几个观点:一是从关注人的发展来讲,要让小学语文作业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工具,而不是让学生成为作业的工具。二是让小学生参与语文作业设计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以逐步实现的。三是小学语文自主性作业设计,从过去单纯考虑题型的变化走向了寻求理论的支撑,让自主性作业更具科学和规范。四是提出了自主设计、自主解答、自主评价的作业设计总体思路,优化学生自主作业的整个过程,并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体现不同程度的自主。
搁下笔来,才发现我对语文作业设计的理论探讨还是肤浅的。我对作业设计操作层面的建构还很不成熟。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对语文作业的需求我深刻了解吗?等等。这些问题都还未得到一个比较圆满的答案,还有待于不断地学习、探究。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M].第2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
[2]杨光全.小学语文作业菜单式设计新尝试[J].今日教育,2005(12):34-35
[3]俞世燕.语文作业设计的思考与探索[J].教学与管理,2005(9):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