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来源 :教育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ck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来,本人发现语文课的“朗读形式化”现象较为严重。有的朗读教学仅仅是走一下过场,学生大声“唱读”一番,根本没有发挥朗读应有的作用;有的虽然有这种意识,但由于没有掌握朗读教学的正确方法,以致效果不佳。因此,我个人认为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发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准备篇
  (一)把好文本的“脉”
  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情感基调,如果我们教师能把握好课文的情感基调,这样也就基本把握了感情朗读的“金钥匙”。语文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都是不同的,朗读时语调也就不同。语文教师要善于“披文人情”,只有做到文本细读,才能更好地把握情感,在进行朗读指导的时候,才能做到运筹帷幄。
  (二)选好训练的“点”
  “读”是一项被引领的创造,教师要细读文本,寻求朗读的最佳路径,因文而异,因情而异,因人而异。细观名师课堂,他们的过人之处也体现在能根据文路找到独特的角度,并形成自己的教路,从课文中抽出相关语句进行整合式的朗读指导和品读训练。我们在朗读指导过程中也应该讲求一个“精”字,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词句和段落进行精心指导,起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效果。
  古人云:“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大胆、有效的取舍,避免了“一把抓”的广而不实,把精力和时间用在了点子上,目标更明确,品悟更充分,积累了语感,朗读训练也更有效。
  二、轻拢慢捻抹复挑——指导篇
  (一)静思默想,酝酿情感
  在阅读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慢慢地读,静静地读,边读边思考,遇到重难点可以反复读、细细品,还可以停下来思考一番,待踞白后,再读下去。学生只有静下心来,沉浸于文本之中,才能调动起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从不同角度对文本进行不同解读,产生独特的体验。学生只有思考得充分了,感受得深了,朗读才会散发出灵动的气息。
  (二)读书如见,感同身受
  自古以来,阅读活动就十分强调“寻言以明象”,嘴巴读出来,就要迅速地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可感的画面来。在作者的引导下,想象画面可以随之进入或久远或当下、或现实或虚幻的世界里,触摸人物的情感脉搏,聆听到作者藏匿于文字之下的心灵声音。正所谓“我口读我心”,当学生的脑海里有了鲜活的生动的画面时,朗读在不经意间也变得“栩栩如生”了。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读书如见”,去想象、感受文本背后的画面,学生感同身受,唤醒了沉睡的情感,自然能入情入境地朗读。
  (三)技巧指导,锦上添花
  所谓朗读技巧是指对各类文章的不同读法,主要是对重音、停顿、语速等的掌握、控制和运用。朗读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来自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在学生未真切感悟文本情感之前,教师纯技巧的指导是徒劳。教师只有让学生感悟文本的精义妙理,在与作者感情共鸣的基础上,对特别能表达文章中心或人物情感的重点词句再进行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才能更好地通过声音将作品中的“情”读出来。
  学生在深入体会句子的含义后,教师再作朗读技巧上的指导,无疑对学生起到了引路的作用,学生能用朗读更好地表现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三、大珠小珠落玉盘——展示篇
  我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想要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除了课前悉心准备,课堂上有效指导外,还可以课余组织学生开展朗读展示活动。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展示学生的自信心,获得满足感,促进朗读的积极性,而且让更多学生在榜样的影响下,自然而然激起朗读的欲望。
  优秀学生的范读是学生提高朗读能力的最好榜样。我为班上朗读得较好的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的舞台,如利用晨读时间,每天专门安排十五分钟,由这些“朗读高手”轮流展示课文的朗读,有时也请这些同学带领全班朗读。在优秀同学的带领下,全班有感情朗读的氛围更浓了,其他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也大大增强。当然“朗读高手”涉及的面可以广一些,除了这几个学生,班里其余优秀的学生都可以上,甚至是进步比较大的学生。此外,我还利用班队课开展美文诵读。经典诵读,讲故事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这样一来,既是对优秀学生的鼓励,更能对其他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当自己朗读的时候,自然而然会比平时更认真了,更专注了,读得也更好了。
  叶圣陶先生说:“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抱着这种享受的态度是最容易得益的途径。”这便是语文课朗读所应追求的境界。若想要追求这一境界,我们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在指导学生朗读上下功夫,寻找有效的方法,让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书声琅琅。
其他文献
一、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以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和母语对英语教学的负迁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尽量不用母语为中介的翻译法,即使使用也应该加强分析对比。要求学生使用英汉双解词典并逐步过渡到使用英英词典,这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词汇的内含和外延,因为用一种语言解释另一种语言不一定都能做到一一对应完全准确。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即有些英语词
期刊
摘要: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儿童尤其天生喜欢鼓励和赞美。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鼓励的话语,满意的微笑,赞许的眼神,默许的点头,使孩子们感受到器重、关切和敬佩,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拂春风,如沐春雨,欣然奋发,兴味盎然,课堂气氛就像春天的细雨,冬日的暖阳,和谐而愉悦。  关键词:目标 多样化 激励化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
期刊
初中阶段的审美教育应贯穿在各科教学中,音乐课以优美的乐曲,和谐的旋律,使学生得到艺术享受;美术课以绚丽的色彩,清晰的线条,使学生赏心悦目;体育课以健美的动作,激烈的竞争,使学生身心愉悦……语文课中的美育,则是以曲折的情节,动人的形象,悦目的环境以及富有韵味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使学生在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自觉地、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教师不仅是
期刊
实践证明:当学生对某一知识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效果就尤佳。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发挥情感效应,激发兴趣。  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日常用语、日常生活用品类单词人手,由易到难,让学生感到学有所获,同时适时适度地给予表扬与激励,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努力将激情、微笑、趣味、爱心带进学生的心坎,要主动接近学生,与他们交朋
期刊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在课常教学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它以形、声、光、色等表现手段,肜象、直观、生动地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悦、自由的气氛中接受知识,使他们爱学、乐学,达剑学会的目的。社会发展需要新型的创造型人力,各类学校就必须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适应现代社会的诸方面素质。  一、使用电教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足并种能力发展
期刊
孔子说:“知之者莫如好知者,好知者莫如乐知者。”学生每天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课堂上度过,课堂也是师生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这样,教室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俱乐部。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采取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形式,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实现尊重儿童,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  一、巧妙设问 激活课堂  新课改要求我们要改变对教材的看法,要有新的教材观,教材不是金科
期刊
生本课堂是一种新提出的教学形态,它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在动态学习中积累经验,探索新法,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自主探究学习策略;同时又要加强课堂情境的塑造,课堂氛围的构建,通过课堂改革建构起师生民主、平等的课堂学习氛围。生本教育是地理新课程的教育之本,是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  
期刊
《英语课程标准》初中阶段目标:有自主学习能力;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演讲、讨论、辩论和报告的主要内容;能就国内普遍关心的问题如环保、人口、 和平与发展等用英语进行交谈,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能做到日常生活的口头翻译;能利用各种机会用英语进行真实交际;能借助字典阅读题材较为广泛的科普文章和文学作品;能用常见应用文体完成一般的写作任务,并具有初步使用文献的能力;能自主开拓学习渠道,丰富学习资源,具有较强
期刊
摘要:学生常说,语文太难学、太深奥无味。教师也常说,语文课不好上,课堂气氛也较沉闷。那么如何让语文课活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乐起来,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呢?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惑着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才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好奇感与探究欲,才会在语文课堂上如痴如醉,甘之如饴。  关键词:小学语文 趣味教学 策略  随着新时代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教育工作者大都能够意
期刊
摘要: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应循序渐进,巩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教学中注重情感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借助电教媒体,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不断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中学 化学教学 体会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它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了解化学变化的原理,就可以说明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