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伪鉴定缺失影响老油画市场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scafe_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20日下午,北京翰海上拍的3件孙佩苍家族收藏的徐悲鸿油畫因来源可靠,悉数成交——上世纪30年代的《孙慧君像》2300万元,上世纪20年代的《坐裸女》632.5万元,1933年的《参孙与大莉拉》1150万元。民间收藏的徐悲鸿油畫数量极少,一次上拍数件实在难得。
  北京翰海历年在老油畫拍卖方面成绩斐然,2006年舂拍徐悲鸿1940年作《愚公移山》以3300万元拍出;同年秋拍吴冠中约1973年至1974年创作的《长江万里图》油畫长卷以3795万元成交,去年春拍此畫再以5712万元拍出;2008年秋拍,吴作人1934年作《女人体》拍出420万元;次年春拍,靳之林1959年至1961年创作的经典名作《南泥湾》以1344万元成交……,该公司上拍的不少老油畫曾拍出艺术家的最高价格纪录。
  香港、北京的油畫拍卖市场形成后,老油畫一直是主要的拍卖项目。北京翰海自1999迎春拍介入中国油畫的专场拍卖,长期重视老油畫的推介,当年上拍的82件油畫中就有胡善余、林达川、沙耆、吴冠中等早期油畫名家的作品。次年的千禧拍卖会扩大了老油畫的上拍数量,不乏李青萍、吴作人、徐悲鸿、秦宣夫、关良、戴秉心、周碧初、林风眠等人作品。到2004年秋第三场油畫专拍,老油畫的上拍量近70件,占专场半数以上,颜文棵、关良、关紫兰、潘玉良、倪贻德、陈抱一、张充仁、常玉、李铁夫、余本、李东平、赵兽、曾鸣、梁锡鸿、吴大羽、刘海粟、庞薰栗、冯法祀、裴建华、莫朴、华三川、李慕白、罗兴、陈福善、席德进、程及等一长串的第一代、第二代油畫家名单,让人叹为观止。此后,老油畫在北京翰海春秋两季拍卖中长期占有重要地位,对北京市场老油畫的拍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北京翰海积累了丰富的老油畫拍卖经验,油畫雕塑部经理柴宁先生的经验之谈对收藏者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对于老油畫的界定,柴宁认为,“如果定义为1980年以前,或者‘文革’以前的油畫,拍场上出现过不少,但若是定义为民国油畫,数量就非常少。老油畫的概念其实不应该局限于时间,市场上大概把这样几类油畫称为老油畫:首先是第一代、第二代,甚至第三代老畫家的油畫;其次是创作年代早的油畫,有些老畫家晚年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创作的作品也被称为老油畫。所谓老油畫,是指从风格上看比较经典的具有老派风格的油畫作品。创作时间和作者,是界定老油畫的两个重要因素。”
  柴宁指出,“台湾地区20世纪90年代掀起过老油畫的收藏、展览、出版热潮,但是现在老油畫的市场仍不成熟。不成熟的核心是真伪鉴定问题。专业人士和权威专家及有公信力的鉴定机构的缺位,使老油畫的鉴定问题始终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假畫泛滥。当前市场上存在的现象是:并非大家不认可老油畫的价值,而是有的畫既便是真畫,因存在真伪问题,也没有买家敢下手。”
  上世纪80年代以前,油畫始终未成为中国绘畫的主流。之后,虽有改观,但也仅集中于学习西方油畫以及完善油畫语言等方面。对早期油畫的学术研究,仅有几位学者处在梳理中国油畫史的阶段,不少史实尚未厘清,对老油畫风格、流变以及艺术家个案的研究方面也显然不足,尚未深入到对具体的老油畫作品的真伪研究层面,更谈不上精确到某件具体作品的鉴定,这是阻碍老油畫市场的重要原因。柴宁观察到“现在收藏者对老油畫的购买意愿正在不断加强,毕竟老油畫数量有限,民国时期至上世纪90年代以前,油畫没有交易市场,收藏者缺少购买途径。民国时期虽有艺术市场,但主流是国畫,油畫家大部分都不以油畫为职业,要卖畫也只能靠国畫,多数以教书为生,他们创作油畫的目的是教学、研究、参展、发表等等。”柴宁认为,“油畫创作不像国畫方便,畫布、畫框、颜料等材料太贵,程序多,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里,能买到畫布就很不容易,而且油畫创作需要的时间长,既便畫好了也没有市场,因此不可能有很大的存量。据我了解,早期油畫家一辈子创作的油畫作品也不会超过200幅。北京翰海每季油畫拍卖,老油畫上拍量仅占全部拍品的20%左右。”
  市场伪造的老油畫大致归纳为两类:一类是完全造假的假畫;一类是畫为老畫,但却是指鹿为马的、后添款的假畫。柴宁分析,“早期油畫没有市场,畫家不重视签名,很多畫没有签名,现在市场火了,很多拥有者拿出来卖,一看没有作者签名,就根据畫面风格添上相应的名款。行家认为看是否是后添款,主要是看后添款的颜料是否与畫的颜料融合在一起。就拍场看,买家在意作品的出版著录和来源——可靠的出版物肯定是重要的佐证,毕竟假畫要做到和早期出版物完全一致有难度;其次看作品传承和来源,如作品直接来自于可靠的畫家家属,或者其他可靠的来源。”
  市场在变化,收藏者的选择标准也在变。柴宁说,“若一幅老油畫没有出版著录,也没有来源可查,既便畫得再好、风格明显,就算是真品,也没有收藏者敢花大价钱买。前些年,眼力好的行家会买此类畫,现在少了。行家买是为了再卖,等他准备再卖的时候就会发现,作品有无著录,价格差距甚大。行家买畫最终是要卖给藏家,现在行家已基本放弃了选择标准,跟着藏家的标准走。国畫市场也是如此,如古代书畫是否著录于《石渠宝笈》直接影响价格高低,由启功、谢稚柳、徐邦达、刘九庵、杨仁恺这‘五老’鉴定的书畫编成了目录,查证方便,但老油畫没有这样的目录。以前行家买齐白石的畫,可能会尽量找那种没有被发现的作品,而现在只能买出版过的,眼睛起的作用越来越小。”
  并非所有的出版物都有参考价值。柴宁指出,“最好是早期出版物,越早越好;其次是艺术家在世时的出版物,由家属整理以及可靠的机构编辑的出版物也有一定可信度。20年前的艺术家出本畫册不是件容易的事,有的艺术家可能一生也就出版过一本。”
  20世纪90年代台湾畫廊从内地购买的大量老油畫,真假掺杂,现在回到内地拍卖。如何判断这些回归内地的老油畫的真伪,柴宁认为,“要分析畫廊的信誉、主营方向等等,有的畫廊在某位老油畫家的作品方面有权威性,但在其他方面就可能弱,要区别对待。当时整批流入台湾地区的老油畫,以南方畫家作品为主,有一定地域特色。内地虽然没有多少收藏老油畫特别有规模的收藏家,但老油畫的资源不少。毕竟还有很多老油畫收藏在畫家畫属手里。”
  老油畫的价值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收藏者重视。早期学习油畫的艺术家多有留学背景。油畫在当时是新生事物,油畫家的创作状态非常真实、鲜活,没有受到商业影响,作品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这与当时的国畫大相径庭,如当时受市场欢迎的齐白石绘畫具有浓郁的商业气息,重复题材的作品比比皆是,而油畫不存在这种现象。
  近几年,老油畫的市场变化巨大,参与收藏、拍卖的内地收藏者数量急增,拍场上买家以内地、台湾人士为主,由此也影响到了内地油畫拍卖的格局,上拍量正在大幅增长。但是,“著录清晰的名家作品的价格远没到位。”柴宁分析,“客观来说,现在的市场成交价就是合理的价格,不存在高低之说。我们横向或纵向比较,如横向与国畫比较,油畫价格确实不高,从20世纪艺术史的角度看,绘畫主线是中西方艺术的融合,具体表现在油畫与国畫上,两者的地位同等重要,甚至可以说油畫更重要,而当前油畫价格远没有国畫高;其次是油畫远比国畫的数量少,以油畫闻名的油畫家徐悲鸿,国畫只是副产品,但数量比油畫大,市场价格也高于油畫。在这样的背景下看,油畫的价格显然被低估了!”
  值得注意的是,老油畫收藏群体小,市场需求量不大。需求量没有扩大,首先被收藏者关注的只会是一线名家作品,二、三线油畫家作品的行情滞后。若需求扩大,收藏者自然会关注二、三线油畫家作品。柴宁坦言,“北京翰海上拍的老油畫,是一些非常专业的藏家和行家在买,有的行家本身就是经营油畫的畫廊主,他买老油畫纯粹是喜好使然,有的买了十几年,未曾卖过。相对而言,受数量限制,老油畫的炒作现象基本没有,有的老油畫家作品市场上只有几幅或者十几幅,没有供应量,市场盘子太小,没有炒作条件。”这也正是老油畫行情上涨缓慢的原因。但冷静观察可以发现,一线名家作品行情上涨相当可观,尤以徐悲鸿、常玉、林风眠、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等人的作品为代表。
  老油畫的收藏风险明显小于当代艺术。柴宁认为,“收藏老油畫的风险主要是真伪。大量老油畫都经过了时间的检验,作品能够被收藏、拍卖的油畫家在美术史上都已经有定论、有地位,不像当代艺术市场上,现在很多风光的艺术家未来怎么样还很难说,是否能在美术史上有一定的地位也还有待于时间检验。老油畫有限的总量控制了价格被炒作的风险,它的价格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暴涨的可能性不大,供小于求的供需关系也是难以人为改变的。”
其他文献
在日本留学期间参观过很多大中小博物馆,见过很多日本不同历史年代的陶瓷器,这些瓷器有些是从中国传入,有些是受朝鲜影响从朝鲜半岛传人并借鉴外来技术改良制作的,有些则是日本本土的陶瓷制品。总之,日本的陶瓷器大部分是使用日本固有的本地土壤为原料并自制釉料,经过艺术加工及技术改良生产出的,历代陶瓷器都有着日本民族的独特风格和文化韵味。下面就日本古代的部分陶瓷器做点滴介绍。  日本陶器工艺起源于具有神秘审美意
期刊
5月30日,20世界纪早期油画家常玉创作于1950年的一幅《五裸女》在香港岁芙奥春拍中拍出1.2832亿港币,这是中国油画拍卖史上首次出现的超亿元画作。此画的成交,在业内音起巨大反响,有中国油画价格迈向亿元的重要标杆之誉,有行家称其“为华人油画建立了新的里程碑”。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行内人士对这‘价格普遍持认可态度,未出现相关质疑。一位画廊界人士指出,“近十年来,老油画的价格持续上涨,常玉的画价
期刊
以“瓷都”著称的景德镇所烧造的瓷器在明代达到鼎盛,特别是永乐、宣德时期的官窑青花清新优雅、气韵生动,足与水墨画并驾齐驱。而在官窑青花独占并亨通窑业的同时,民窑青花也渐渐兴起,并在明末占据了主要市场,成为士大夫喜爱的生活用品,也成为外销瓷的主要来源。民窑青花之所以常久不衰,就是因为她根植于民间的肥沃土壤,其朴素吉祥的民间题材和行云流水的笔法,给人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本文以旅顺博物馆收藏的大连地区出土
期刊
2011年4月27日,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王勇超,当选中国民协副主席,成为自中国民协成立以来首位进入领导班子的陕西人。  2011年2月24日,陕西省政府表彰“十一五”期间全省文物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王勇超创办的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成为唯一一家受表彰的民办博物馆。  2010年,王勇超当选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和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这一年,
期刊
篆刻印章是中国独特的艺术之一。它肇始于商代,盛行于秦汉时期,至南北朝后渐渐式微。宋元时期,文人士大夫开始介入印章的创作,为篆刻艺术注入了新的内容。乃至后来出现了流派纷呈的局面,艺术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又以元朱文印最独具特色。  元朱文印,顾名思义,是生发在宋元时期的朱文印,这样的称谓与汉式的白文印形成一种对应关系,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婉而通”的小篆直接入印。因为印中的线条圆劲流畅,近乎书法中的“玉箸
期刊
引子    一般说来,书画收藏者和投资者对现代书画名家的名字,可谓是耳熟能详,但对他们作品的真伪甄别却并非都能做出正确判断。我曾困惑,为什么流通在书画市场上且离开我们时间并不长的书画家作品大多是赝品?而在我对一些拍品作真伪鉴定时,不时也会有感到非常棘手的无奈。通过长时间的调查和鉴定实践,似乎明白了其中的一点蹊跷,那就是:越是离我们近或我们越熟悉的现代书画家,其作品所显现的时代气息、个性风貌、笔墨习
期刊
编者按:6月25日,芷兰雅集艺术月谈第二十三讲邀请段洪刚先生主讲中国近代机制币的收藏。段洪刚,云南人,汉族,生于1972年。1993年开始收藏、交流钱币。2000年开始集中精力研究近代铜元,并于2006年在中华书局出版第一部专著《中国铜元分类研究》,该书获中国钱币学会第四届金泉奖银奖。其后陆续出版有《中国铜元谱》《铜元收藏与投资》《中国钱币大辞典-清编-铜元卷》《中国钱币大辞典 民国编 铜元卷
期刊
赵卫艺术简历    1957年生于北京。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享受国务院专家政府特别津贴,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品先后参加第七、八、九、十、十一届全国美展,分别获铜奖、优秀作品奖、齐白石奖、中国美术创作奖,2005、2007、2010年参加文化部主办的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均获奖。入选《百年中国画展》、《中国绘画五十年》等国家级大型展览
期刊
20世纪早中期油画史上名家辈出,学者李超在《中国现代油画史》一书《人名录》中收入162人,最早的李瑞清生于1867年,末一位席德进生于1923年,他们的创作活动有的持续到了21世纪,如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等人,在中国油画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2011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处于动荡之巾,油画家的生活、创作动荡不定,不少油画家的创作甚至未能延续下来,再加上油画不易保存,现今存留作品有限。新中国成立后
期刊
中国近现代是一个动荡转折的时代。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入,油画这种文化附属品也逐步传人我国,另一方而中国传统绘画显现出一片衰颓迹象,无法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到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提出了“美术革命”的口号,主张学习西方绘画来改革传统中国绘画,通过“美术革命”来推进新文化的发展,以改造中国社会。引进西画(油画),以西而(油丽)来挽救中国传统绘画,改造中国社会,这符合当时中国的社会实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