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问题情境的创设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yq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探究问题的热情,为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创造条件。如何创设初中物理问题情境呢?创设以实验探究为背景的问题情景;创设“竞赛式”问题情境;用生活事件与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
  关键词:初中物理;问题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3.7
  问题情境就是一种具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去克服(寻找完成任务的途径、方式),而又在学生能力范围内(努力可克服)的学习情境。根据认知理论,物理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独立地解决问题,发展其思维能力的创造性。
  一、创设以实验探究为背景的问题情景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果我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仔细留意实验的每一步,着力于一些容易忽视的实验细节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必定能够“以小见大”,于“不经意处”发现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冲动。
  如“浮力”的教学是初中教学的一个重难点。而来自生活中的经验往往成为学生思维的障碍,学生常误认为浮力跟物体的质量、体积、密度有关,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跟物体空实心以及物体形状有关等等。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基于初中生的心理特征,首先通过多媒体引入海底世界的精彩片段,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候又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片?一艘船从海里驶向河里,浮力有什么变化?浮力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接着演示如下实验:在盛有一定比重盐水的烧杯中,放进一个木块,木块便浮于水面;放进一块石子,石子便沉入水里。放进一个鸡蛋,鸡蛋则悬浮在盐水中。再将此蛋放进清水里,则见蛋下沉;放进浓度更大的盐水里,则见蛋浮在水面上。看到这么奇怪的现象,学生们一定会被吸引住,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他们心里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在同一种液体里放进不同的物体,木块会漂浮,石子会下沉,而鸡蛋却会悬浮?为什么同一个物体放进不同的液体里,浮沉的情况也会不一样的呢?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引出“物体的浮沉条件”这一新课。实验的优势是具体、形象、生动,是取得感性认识的理想手段,同时上述的导入,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实验的作用,能够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创设“竞赛式”问题情境
  “竞赛式”问题情境,是指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后,通过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多渠道地探究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的探究思维进一步发展。
  如在学习了“伏安法测电阻”后,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采用比赛计分的方式,提出竞赛问题:“现有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已知电阻、开关、导线若干,请设计几种测未知电阻阻值的方法。要求:画出电路图,说明测量方法及所测电阻的表达式。评分标准:每设计出一种可行方案得5分,如能回答教师和其他学生的提问加2分。”于是学生情绪高涨、讨论热烈,组内人士纷纷献计献策。有的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有的单用电压表,有的单用电流表,方案达8种之多,交流与合作使他们的智慧达到了顶峰。
  三、用生活事件与经验创设问题情境
  家庭、学校、社会都有大量学生感兴趣的物理问题。在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到许多与科学有关的生活事件,形成了物理学习的前概念和相应的认知结构,其中有许多与自己前概念和认知结构相矛盾的体验和相应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时要“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恰到好处地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事件来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
  例如,例如在声现象的音色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解说为什么“闻其声,知其人”的入手,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在光的直线传播教学中,教师直接采用做课间操时检查排直队,使整堂课的气氛活跃,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增强。在升华的教学中,问:“衣柜中的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变小了,甚至没有了?”把学生熟悉的生活场境引进课堂引出新课,形象生动而且生活化,富有亲切感。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四、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
  所谓问题情境就是能够激起学生情感体验的一种问题背景,其目的之一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比较良好的情感体验,因而这样的背景应该是现实的、有趣的。学习的最大动力莫过于兴趣,因而,情境的趣味性也是问题情境创设的一个基本原则。
  如在《大气压强》一节的教学中,验证大气压强存在时可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用一大一小两个试管给学生表演“反常的小试管”的小游戏,将大的试管装满水,再把小试管的一半插入大试管中,一手扶住大试管,迅速将大小试管反转开口朝下,并放开小试管,这时小试管会怎样运动?实验前叫学生猜想里面的小试管会向上还是向下运动,多数学生猜测小试管会向下掉下来,实验结果大大出乎学生意料,发生了与学生常规认识相反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认识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恰当地创设问题情景,用新信息刺激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使他们在牢固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岩.谈谈新课程下物理课堂创设情境的引入教学[J].吉林教育,2011年16期
  [2]赵建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分析[J].新课程(上),2012年05期
其他文献
[摘要]: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是极具创造性的过程,要想从平常的、已经习惯的事件中发现不平常的因素,这是很不容易的事,它比在现成的问题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需要创造性思维,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发现并提出问题对实现这一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是极具创造性的过程,它比在现成的问题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更
【摘要】:文章主要论述在课堂教学中的“精讲多练”以及二者的关系。  【关键词】:精讲多练;合理安排  中图分类号:G42  从某种意义上说,“精讲多练”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是应该坚持并善于运用的。但“精讲”不是不讲;“多练”,不是越多越好。对“精讲多练”必须正确理解,合理安排。  “精讲多练”的前提是老师。教学活动本身就是老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把知识转化为技
桑树(Morus alba Linn.)属多年生双子叶木本植物,其叶片是家蚕(Bombyx mori L.)的主要天然饲料,人们以获取桑叶为主要栽培目的。同时,桑树也是我国传统的药用植物。因此,桑树
中图分类号:G623.5  数学对于文科生来说是个大难题,有些同学甚至“谈数学色变”。经过教学实践和归纳总结,我发现,只要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文科生一样可以学好数学并在高考中取得满意的分数。以下就是我总结的几点经验和方法。  第一,从心理上树立必胜的信念,  高三的教师一定要自信,这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自己的信心,即相信自己能够教好;二是对学生的信心,就是相信学生在你的引导下能够学好数学。如果
[摘 要] 传统作业比较注重书面作业,形式单一、内容狭窄、缺乏自主性,严重伤害了学生对作业的积极性与兴趣。为改变传统作业活动,笔者用多元智力理论指导实践,实现了作业的多元化,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智力的机会,更好地释放了不同学生的学习潜力。  [关键词] 高中英语;作业设计;多元智能  中图分类号:G623.31  透视教学现状,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的作业活动仍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作业形式单一,以书面作
内容摘要:初中生物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讲述了各种生命现象和规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能举一反三、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掌握概念,并从各个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动的规律,将知识融会贯通,这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同时也是一个重点,特别是在教学改革后,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成为每一个教师的重大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方法;新课改;新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轰
推开“快印王子”的店门,我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盛夏的阳光射进透明的玻璃小屋,感觉很梦幻。小屋的女主人便是“快印王子”的负责人顾丹,坐在这位专长与勇气兼具的女性创业者面前,“快印王子”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缓缓铺开了……    这家名为“快印王子”的店面藏在建国中路浓密的树荫背后,身处于上海著名的多功能时尚创意中心“8号桥”,设计奇特的店面造型在这条低调的街道上显得相当出挑。“快印王子”,意在年轻而高贵
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刷发行司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共同主办,以“服务创新、科技引领、绿色发展”为主题的2013上海国际印刷周今天上午9:00在沪开幕。本届展会为期三日,值
一些学生,进入高中以后,没有及时跨上高中物理学习的新台阶,在开头几次考试中,成绩不佳,于是,对物理学习不感兴趣,学习中情绪低落、消极被动,以致引起恶性循环,物理成绩继续滑坡。  这种现实,严重地影响了我们的物理教学。一旦情绪上变“低落”为“高昂”,学习上就会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成绩自然会不断攀升,“难学”不就变成了“易学”么?可见,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学好物理的前提。根据物
中图分类号:G423.07  每一位站在新课改第一线的教师,在现行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能够达到课程标准“尊重一切学生的个性发展”的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参与性、自主性、合作性,突显他们的主体地位,以及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与发展,倡导和形成学生自主性团队教学形式,就成为每一位教师目前的一大课题。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过程,不再是知识的传递和接受过程,而是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