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以来,国际油价不断攀升,市场要求欧佩克提高产量的呼声日益高涨,但6月8日召开的欧佩克部长级会议未能就增产达成协议,这一决定出乎投资者的意料,也给石油市场掀起不小的波澜。
当日,国际油价再度攀升,纽约商品交易所WTI原油(West Texas Intermediate,即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价格重新回到100美元/桶上方,布伦特原油价格升至117美元/桶高位,石油市场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而欧佩克在目前市场环境下的举动也引起人们更深入的思考。
产油配额名存实亡
在本次维也纳会议上,欧佩克成员分为两大阵营: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联酋主张将欧佩克石油产量每天增加130万桶,提至3030万桶,以平抑油价;伊朗、伊拉克、委内瑞拉、阿尔及利亚、厄瓜多尔等国则认为,当前油价上涨并非由于供应不足,而是市场炒作和美元走弱所致,没有必要增产。从表面上看,产油国的分歧只是对市场供应形势的认识有差异,但实际上,这背后隐藏着各自不同的经济利益。
目前,欧佩克的剩余产能主要集中在沙特、阿联酋、科威特手中,其中沙特占欧佩克剩余产能的68%。在这种情况下提高产量,就意味着拥有剩余产能的国家可以从增产中获益,而其他国家在欧佩克增产后,可能会面临着因油价下跌导致收入缩水的危险。因此,欧佩克有一半以上的成员对增产表示反对,而沙特扬言要独自提高原油产量。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大部分石油输出国成员的剩余产能已经趋紧。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估计,欧佩克目前剩余生产能力约450万桶/日,而高盛给出的数据只有200万桶/日左右。
实际上,欧佩克的产量限额早已名存实亡。按照2008年石油输出国组织作出的决议,欧佩克成员国除伊拉克之外的日产量总和不应超过2485万桶/日,但该组织自2009年以来一直超配额生产,即使在2011年利比亚停止原油出口后,欧佩克仍超配额生产130万桶/日。所以,国际能源署一直呼吁欧佩克需要提高实际产量,而不只是产量限额。然而,会议最终没有达成任何协议,说明大部分石油输出国不愿对现实利益作出让步。
石油供应存在结构性短缺
3月份以来,由于利比亚供应中断,其他产油国并未大幅增产,国际原油市场一直呈现供应趋紧的状态。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统计,今年3至4月全球原油供应量比2月份平均每日减少124万桶。由于利比亚供给骤减,欧洲市场的原油库存显著下降,3月底经合组织工业库存量比上季度末减少920万桶,降至26.43亿桶,近期美国原油库存量也有所下降。
目前,非欧佩克的生产前景并不乐观。2011年一季度,北海、前苏联、中国、巴西的原油生产都未看到一个很好的增长,受技术性因素影响,阿根廷、加拿大、苏丹、也门的原油产量还出现下降。国际能源机构估计,2011年非欧佩克原油生产的增速将比2010年放慢,从上一年的2.1%降至1.5%。
与此同时,欧佩克剩余产能的减少也给市场带来一定压力。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油价大幅下跌,沙特等主要产油国的产能建设明显放缓,随着老油田的连续开采,沙特原油产量中的重质油比重不断上升,这意味着即使沙特大幅度提高产量,短时期内也无法满足欧洲市场对轻质油的需求,石油市场存在着结构性的短缺问题。
油价走势牵动全球经济
在接下来的第三季度,国际石油市场进入夏日用油旺季,全球石油需求将增加200万桶/日以上,而世界石油供应正面临偏紧的形势,再加上欧佩克未能就增产达成协议,夏季还可能会遭受飓风等自然灾害的侵袭,这些因素足以令石油市场掀起一波做多热情,油价上涨在情理之中。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能源价格的上升已经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复苏,美国一季度GDP从去年四季度的3.1%降至1.8%,中国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比4月下降0.9个百分点,欧洲、日本正在遭受债务危机和自然灾害的冲击,印度、巴西、南非等国也正面临通胀增长过快的压力。
在未来几个月,经济增速的放缓必然会在石油需求中有所反映,市场避险情绪也会使部分投资者转向其他投资领域,届时国际油价能否继续走强,还是有所回落,最终要看全球经济复苏的表现,以及石油供应状况是否改善,还有美国货币政策的走向,中东、北非的政治局势将如何演变等等。
总之,未来影响油价变化的因素更加复杂和充满不确定性,欧佩克称在今年12月的维也纳例行会议之前,还可能会召开紧急会议,沙特也可能会有异常的举动,国际能源机构曾声称也会采取行动,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及商品市场的最新动向,不断调整对市场的认识,以作出正确的判断。
当日,国际油价再度攀升,纽约商品交易所WTI原油(West Texas Intermediate,即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价格重新回到100美元/桶上方,布伦特原油价格升至117美元/桶高位,石油市场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而欧佩克在目前市场环境下的举动也引起人们更深入的思考。
产油配额名存实亡
在本次维也纳会议上,欧佩克成员分为两大阵营: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联酋主张将欧佩克石油产量每天增加130万桶,提至3030万桶,以平抑油价;伊朗、伊拉克、委内瑞拉、阿尔及利亚、厄瓜多尔等国则认为,当前油价上涨并非由于供应不足,而是市场炒作和美元走弱所致,没有必要增产。从表面上看,产油国的分歧只是对市场供应形势的认识有差异,但实际上,这背后隐藏着各自不同的经济利益。
目前,欧佩克的剩余产能主要集中在沙特、阿联酋、科威特手中,其中沙特占欧佩克剩余产能的68%。在这种情况下提高产量,就意味着拥有剩余产能的国家可以从增产中获益,而其他国家在欧佩克增产后,可能会面临着因油价下跌导致收入缩水的危险。因此,欧佩克有一半以上的成员对增产表示反对,而沙特扬言要独自提高原油产量。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大部分石油输出国成员的剩余产能已经趋紧。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估计,欧佩克目前剩余生产能力约450万桶/日,而高盛给出的数据只有200万桶/日左右。
实际上,欧佩克的产量限额早已名存实亡。按照2008年石油输出国组织作出的决议,欧佩克成员国除伊拉克之外的日产量总和不应超过2485万桶/日,但该组织自2009年以来一直超配额生产,即使在2011年利比亚停止原油出口后,欧佩克仍超配额生产130万桶/日。所以,国际能源署一直呼吁欧佩克需要提高实际产量,而不只是产量限额。然而,会议最终没有达成任何协议,说明大部分石油输出国不愿对现实利益作出让步。
石油供应存在结构性短缺
3月份以来,由于利比亚供应中断,其他产油国并未大幅增产,国际原油市场一直呈现供应趋紧的状态。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统计,今年3至4月全球原油供应量比2月份平均每日减少124万桶。由于利比亚供给骤减,欧洲市场的原油库存显著下降,3月底经合组织工业库存量比上季度末减少920万桶,降至26.43亿桶,近期美国原油库存量也有所下降。
目前,非欧佩克的生产前景并不乐观。2011年一季度,北海、前苏联、中国、巴西的原油生产都未看到一个很好的增长,受技术性因素影响,阿根廷、加拿大、苏丹、也门的原油产量还出现下降。国际能源机构估计,2011年非欧佩克原油生产的增速将比2010年放慢,从上一年的2.1%降至1.5%。
与此同时,欧佩克剩余产能的减少也给市场带来一定压力。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油价大幅下跌,沙特等主要产油国的产能建设明显放缓,随着老油田的连续开采,沙特原油产量中的重质油比重不断上升,这意味着即使沙特大幅度提高产量,短时期内也无法满足欧洲市场对轻质油的需求,石油市场存在着结构性的短缺问题。
油价走势牵动全球经济
在接下来的第三季度,国际石油市场进入夏日用油旺季,全球石油需求将增加200万桶/日以上,而世界石油供应正面临偏紧的形势,再加上欧佩克未能就增产达成协议,夏季还可能会遭受飓风等自然灾害的侵袭,这些因素足以令石油市场掀起一波做多热情,油价上涨在情理之中。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能源价格的上升已经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复苏,美国一季度GDP从去年四季度的3.1%降至1.8%,中国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比4月下降0.9个百分点,欧洲、日本正在遭受债务危机和自然灾害的冲击,印度、巴西、南非等国也正面临通胀增长过快的压力。
在未来几个月,经济增速的放缓必然会在石油需求中有所反映,市场避险情绪也会使部分投资者转向其他投资领域,届时国际油价能否继续走强,还是有所回落,最终要看全球经济复苏的表现,以及石油供应状况是否改善,还有美国货币政策的走向,中东、北非的政治局势将如何演变等等。
总之,未来影响油价变化的因素更加复杂和充满不确定性,欧佩克称在今年12月的维也纳例行会议之前,还可能会召开紧急会议,沙特也可能会有异常的举动,国际能源机构曾声称也会采取行动,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及商品市场的最新动向,不断调整对市场的认识,以作出正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