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探索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on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思维的空间遭受压抑。"教"方面量的积累难以带来"学"方面质的飞跃。新课标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通过培养综合素质,迈向素质教育,达到考试能力与素质教育和谐的状态。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自主探索的新尝试,力求探索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自主探索 问题情境 张扬个性 开放思维
  数学教育在基础教育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其一,"数学是科学的语言"说的是数学知识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其二,"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说还要训练出其他学科中所需要的清晰的思维智力,这对青少年的成长关系极大,中小学数学教育担负着理性文明和科学精神的启蒙使命,在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中,这个使命尤为重要。因此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再发现的过程,感受发现的乐趣,不断增强探索的信心和积极性,教师应以教会学生思考、学习、应用为目标,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新课标》要求:要改变课堂教学中学生默默观看,教师忙忙碌碌地操作的被动的学习模式,要适当地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探索。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的确,让学生在多种感观的协同下有所发现,有所收益,无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创设问题情境,产生自主探索欲望
  情境,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所设计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一环境内能自我产生强烈的探究、学习的内驱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过程精心设计,创设各种思维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探索知识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在问题情境中,新的需要与学生原有的数学水平之间存在着认识上的联系或者差异,这种联系或差异经过适当的引导能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人一旦对某种事物发生了兴趣,就会产生一种求知的内驱力,甚至可以达到为此废寝忘食的地步。可以采用"从生活中提炼"、"从复习旧知识中孕新知识"、"从疑点中设置"、"从趣味中激发"等等方法。比如:七年级"平行线的性质"的教学中,复习部分以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数量关系来判定两直线平行的三种方法作为铺垫,然后设问:如果先已知两直线平行,你可找到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的什么数量关系。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主动探索,得出结论。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拓宽解决途径,张扬学生个性思维
  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要把认识成果转化为个体经验,学生的认识是一个再生产、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不同的做法和想法,这时教师不能搞"一刀切",喧宾夺主。这样做会大大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展现和提高。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是多种的,探索问题的方式有所不同。教师要善于尊重学生的思维的多样性,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比如:在八年级"相似三角形的识别"一节中,由于在上节课已认识了相似三角形,知道用定义识别相似三角形比较麻烦。有没有更为简单一点的识别方法呢?设置悬念--引入课题,教师可设问:你是否能够通过动手探索得出识别相似三角形的简便方法呢?首先让学生去猜想,教师不直接指出可行性,要求学生分组讨论验证自己的想法。(可以对一些小组进行提示:比如少一些角对应相等或少一些边对应成比例等等,让他们尽可能地找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那些成立呢?简要说明理由)在我亲身的教学过程中分了七个小组,有的小组利用剪刀或小刀工具得到各种情形的三角形,通过比较得到不同的想法,有四个小组在课堂内根据定义验证了三种不同的识别方法,有的小组还得出和课本上不同的识别方法,通过小组的中心发言人的发言,在课堂上进行辩论,在辩论中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收获很大。其余三个小组没有完成,鼓励这些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去完成,看他们还有没有新的发现。教师在本节课不忙于下结论。通过这样自主探索两个三角形的"两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这一识别方法。学生自主探索中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升华,而且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设计探究层次,放飞学生创新翅膀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问题设计的层次性,掌握提问的一些基本技巧。不要为了问题而提问,或者随心所欲的想到什么就问什么,要用"有教育意义的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促进其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和数学规律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既注意问题的结果,更重视探索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显著特征是学生的自主性和思维的开放性。因此,在实施数学探索性教学中,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
  四、培养综合素质,迈向素质教育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一直都是广大师生关注的问题。一般认为,素质教育往往会忽视学生的考试能力,思维的开发训练往往忽视了学生对类型化的试题的解题方法的训练,忽视了对现实需要的培养。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所谓素质教育,势必包括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一个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其实是并不畏惧考试的。通过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学习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降低教师"填鸭式教学"的压力,将素质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大大提高,真正贯彻新课标迈向数值教育的精神理念,使得素质教育和考试能力相和谐。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大胆教会学生自主探索,既轻松了教师,又解放了学生,不失为双赢的举措。
  参考文献
  [1]余红兵.《构件"乐学"课堂,培养自学能力》[J]《宁夏教育科研》
  [2]张连军.《以新课程理念做导向注重课堂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J].《科学教育》
  [3]李新洲,徐建军《现代数学及其应用》[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其他文献
为了追求更高的教育品质,体现创新、自主精神的新课程改革已奏响序曲。几年来,它已走进学校、走向课堂,用它独有的教学理念指导每一位教师,影响每一个学生。教育部门又向全省中小学发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通知。原有课程的全新调整,使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站在教改的最前沿,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并思考课堂教学的新方向.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数学探究”、“合作学习”、“数学建模”等各种各样的琳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正逐步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以图文、动画等为主导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营造学生的学习环境,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引进,可以提供各种信息来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得以前单纯是知识灌输者的老师,从台前退到了幕后,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在教学中,合理、科学地使用多媒体,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智力的开发,是全面提高教学效果的可行
本文探讨必须及时充分地考虑技术发展对城市形态和功能以及空间的环境形象可能带来的种种变革和要求,优化和保障上海城市空间环境形象的近期举措.
【摘要】论文首先分析了小学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基于此剖析了素质教育对小学数学教育在联系社会实践、培养科学精神及加强情感体验等方面的要求。最后分析了基于素质教育的小学数学教学途径。论文认为可以通过提高数学教师的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方式可以实现小学数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 素质教育 途径  0.引言  数学作为一门最基础的自然学科,提倡和实施小学数学
【摘 要】本文从个人教学经验出发,对小学教学中如果融入生活化内容进行了分析,分别从找数学,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学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生活化 探究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
高层建筑是当前城市现代化建设中最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极大的缓解了城市人口日益增多与土地资源逐渐减少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建筑支持。但与此同
会议
该文通过对上海市范围内的大型设备的起迄点调查(包括大件生产厂家、大件使用单位、大件运输单位等),以及大型物件发展情况,找出全市范围内的大型物件所需的行驶路线,提出合理的重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随后从开放的教学课堂、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质疑问难等方面,阐述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理念和方法。  关键词:创新性理念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1.引言  在新课标理念的倡导下,当前的教育方法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初中数学属于基础课程,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摒弃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开发
笔者看过这么一则新闻:“教育部组织部分改革专家到实验区中小学听课,了解新课程实验情况。一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教学能手上了一节公开课,博得教师满堂喝彩。然而,就是这样一节在别人眼里十分成功的课,却遭到课程专家的种种质疑和尖锐的批评。专家的评课,令这位教师难以接受,竟然大哭起来。新课程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