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招答好探究题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97060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类作品阅读题一直是学生“想说爱你不容易”的题型,而其中的压轴题“探究题”更是学生心痛不已的“鸡肋”。“探究题”得分低似乎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它是综合能力极强,极能体现学生真实阅读水平的题型,所以它又是不允许我们绕过去的“坎”。但人生中没有越不过去的“坎”,所以只要我们积极应对认真探索找出有效的解题方法,就能提高“探究题”的得分率。
  一.阅读题干,明确题型。
  很多考生拿到“探究题”时害怕,主要是觉得“探究”这个词语神秘而不知从何入手解题。而实际上这种题型有故弄玄虚之嫌,拨开“探究”这一术语的面纱,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很多时候这种题型完全可以转化为“作用题”、“表达特色题”、“含义题”等常规题型。
  例如:“小说叙写马罗大叔烤包谷的举动很见匠心。请探究作者这样叙写的意图。”题干告诉我们“①文本是篇小说,②‘叙写马罗大叔烤包谷的举动很见匠心’这是一处很有特色的情节,所以这一题实际上是要我们回答这一情节叙写的作用。了解出题者的真实意图后,我们就可以从“作用题”的一般答题角度(结构、内容、表达效果等)思考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又如:“文章最后说‘这也是一种天地,……在这个天地里长大的孩子……’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写的意图。”这一题同样可以转化为“文章结尾段的作用是什么”这样的“作用题”。因为文章主体内容是回忆儿时的温馨、宁静、绿色的生活,所以结尾部分的“他们将来的梦可能是灰色的,白色的,五颜六色的,不是绿色的”就与前文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就是结构上的作用,接着再从主题入手解答作用,本题的答案就比较全面了。
  当然,以上所说的是可以转换为常规题型的“探究题”,这种题目我们在明确题型后,按照常规题型的解题要求和方法去做即可以得出正确答案。还有一类“探究题”如“本文写了水乡生活的几个片段,请探究其中深刻的意蕴”则需要我们再进行以下步骤的思考。
  二.明辨术语,理清文章思路。
  ①“本文写了水乡生活的几个片段,请探究其中深刻的意蕴”,②“小说叙写了金井人采浆果的故事,请探究作品的寓意”,③“本文写了作者在城市纪念农具的事,请探究其中的情感取向。”这三个题目,我们必须先区分“深刻意蕴”“寓意”“情感取向”这三个术语的含义。这里前两个术语含义相近,都是要求考生挖掘出寄寓在文学作品中的哲理或具有规律性的认识;而“情感取向”则要求考生能够看出作品中蕴含了哪些复杂的情感,也就是对文中的人或事所持的情感态度——赞扬、批评、热爱、抨击等。
  明确了题干中术语的含义我们答题才能有的放矢,在这之后,我们需要理清文章的思路。因为文学作品大都有多元主题,哲理或情感都会按照文章的思路层层揭示出来。散文类作品大多由实而虚、由浅入深。比如写胡杨,作者往往先写沙漠胡杨耐旱生命力强等特点,然后写象胡杨那样的西北农民,最后歌颂胡杨揭示的坚韧顽强的民族精神。理清了层次思路,答案也就可以这样层层表述了。小说类作品重视用情节来刻画人物形象,那么答题时我们先要理清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然后按照这一顺序思考蕴含其中的含义或情感。
  三.再审题干,根据分值,合理概括,分点答题。
  做到以上两个步骤,对于“探究题”而言还只是迈过了一只脚,要想拿到满分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再审题干、根据分值、合理概括、分点答题。这里主要涉及的是分类归纳问题。对此,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概括不是简单罗列文段中的某些词语,重复某段内容,而要有所提高,使用较高层次的概念来概括。有时文中就有这种概念,可以提取出来以替换。②充分利用题干中的隐含信息。如上文的第①题“本文写了水乡生活的几个片断,请……”我们可以利用“水乡生活几个片段”这一暗示,答案可从“人与水的关系、人与水鸟的关系、水乡的风情”这三个角度去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③可以利用以下方法分点归纳:时空顺序;场景变化;人物对象变化;情节(事件)发展;认识的变化;艺术手法(正反、虚实、点面)。
  有人说屠龙有术终无用,解牛循规方有为。行之有效、切合实际的方法对于解答难题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按照以上三个步骤,认真审题,密切结合文本,力求全面规范答题,这样就能越过“探究题”这道坎了。
  李国芸,教师,现居江苏海安。
其他文献
诗歌的特征是通过诗人强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集中而概括的反映现实生活。这种现实生活即包括客观生活,也包括主观生活。一般来说,叙事诗主要是通过叙事和抒情的结合,将诗人的主观情感融化在写人叙事中,通过人物形象和典型的事件直接的反映社会生活。比如北朝民歌《木兰诗》就是叙述了一个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在诗歌中写人叙事的同时融入作者对木兰的敬佩赞誉之情,使这首长诗具有了浓郁的抒情意味;而抒情诗主要是通过直
语文老师会发现:学生一到写作文,就开始头疼,不是觉得“无米可炊”,就是有着“眼前有景吟不得”的困惑。究其根源,就是缺乏观察,缺乏生活体验。   生活是作文之本,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必须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要让学生走上社会,走进自然,去参与生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再现生活,从五彩的生活情趣中去挖掘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写出真实的、有情感的练达文章。   一、融入社会,参与生活   作文教学应直面
适当地提醒点拨,及时地将他们从“悬崖”边拉回来,让他们也能在这个过程中有所启发进步,这远比批在作文本上的评语更及时、有效。如在进行《难忘的第一次》习作时,就有学生写的并不是第一次,而是写了很多第一次以后的事情,离题了。这个时候,就要引导他们重新审题,及时而有效的避免了后面的无用功。   教师的巡视过程,也是解决错别字、错句、病句最经济的时刻。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错别字或错句时,可进行适当的
大凡好的文章,都具有音乐美,都有其内在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教学时需要放声地读,投入地读,动情地读,精美地诵读,即“美读”,才能尽享美文的情感美、音韵美。故此,“美读”应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而不应是语文课堂的点缀。  “要深切体会白话与文言的种种方面,就必须花一番功夫去吟诵。叙事抒情的文章,还要美读,激昂处还他以激昂,委婉处还他以委婉,把文章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曲地传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
课外练笔是针对当前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僵化和封闭的弊端提出来的。这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以应试为中心,人为的设置禁区,让学生走进思想的牢笼,语言多是假话空话套话。二是以教师为中心,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作”,作文教学设计理念都着眼于如何传授写作技巧,很少涉及学生写什么的问题。三是以课堂为中心,作文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出题目,学生应命作文。封闭的作文教学,造成了高耗低效的严重后果,
课标指出,“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因此,如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阅读自觉性,培养课外阅读能力,增加阅读量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实际问题。下面就来谈谈本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一些思考。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1、初涉阅读,感受快乐  激发主体的阅读兴趣,是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重要前提。拥有了兴趣,学生就会热爱读书。在犹太人的家庭中,当孩子稍微懂事时,就会举行这样的
2014年是甘肃新高考的第二年,高考试题仍然使用新课标全国卷Ⅱ,试题结构和试题形式没有大的变化,但在命题思路上还是变化明显。   第一古代诗歌鉴赏运用对比阅读对意境进行考查。第二名篇名句的默写考查在理解和记忆两个方面进行考查,难度加大。第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选取了与课本《边城》有相似点的《鞋》。第四成语考查了三个近义成语的填空,难度降低。第五语言表达题是图表说明题是一个春游活动的构思框架,既要读懂又要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更是语文课中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目前,在教学中,还存在以下误区:  误区一:识字教学被简单程式化  “导入新课—作者简介—检查字词—初读感知—再读品味—合作探究—拓展延伸—布置作业”,这是老师们常用的教学流程,其中“检查字词”这个环节往往“理所当然”地放在了阅读之前。当我们在不停地按着鼠标一个接一个出示字词与拼音的时候,很少有人会去思考:这蜻蜓点水式的检查对于实际的汉字积累又
中国有句古话:万事开头难。进入高三后,语文复习首先要解决第一轮复习时必须面对的一些难题。笔者从教30年,带过十多届高三,有一些浅见,想和各位同行交流、探讨,也给马上进入高三的莘莘学子提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建议之一:贴心语文,科学计划。  说句心里话,语文在高考科目中的位置虽与数学、英语三足鼎立,都是150分,但处境却十分尴尬,遭遇非常不幸。少数同学认为“语文学与不学差别不大,考个八九十分没问题
绘画讲究留白艺术,巧妙地运用留白,可以留给欣赏者无限的遐想,达到虚实相生、以虚显实的目的。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中适当的“留白”,往往可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增强教学艺术性。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留白”智慧,讲究一定的留白技巧和方法,使教学富有成效,让课堂焕发出无限生机,从而构建高效灵动课堂。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