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增强教育干部岗位责任意识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zhi19841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责任就是使命,就是奉献。“责任重于泰山”,对教育干部而言,责任意味着使命和奉献,然而教育干部受到经济利益的寝室,是的责任意识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因此,为了祖国教育事业的建设,加强教育干部队伍建设,强化责任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责任;奉献;意识
  一、如何理解
  字面来理解:增强即增进、加强;意识即人类大脑的一切活动及结果,即作为具有自觉性的思维。增强教育干部岗位责任意识,亦即增强我们教育干部对自身岗位责任的自我认知。增强教育干部岗位责任意识就是要求我们教育管理干部,需要时刻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时刻检视自己的思想是不是纯洁、态度是不是端正、行为是不是失当,时刻查找自己的单位或者部门是不是存在不符合师生发展需要的机制措施,是不是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或阻碍等,以此来提高工作实效,减少工作失误。古时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讲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二、为何增强
  1.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很多人说,“师德是教师之魂,师能是教师之翼”。德是才之师,才是德之资;无德行难远,无才立难牢。在师德建设中,责任意识又是其根基,教师如果没有责任意识,就不会懂得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就不会对教学工作产生持续的推动力。教育领域的管理干部,首先也是教师,教育者本质的定位就决定了他(她)必需具备教师的起码师德水平,甚至成为表率。因此工作中需要更强的岗位责任感和责任意识,更要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尽责任。
  2.教育干部履行职责的要求
  每个部门有每个部门的职责,有每个部门的要求。教育干部分管一块,应兢兢业业地履行职责,真抓实干,做出成绩来。决不能老是去琢磨自己怎样升官,怎样出人头地,怎样捞点好处。要经常深入群众、深入一线,认真调查研究,认真倾听教师的呼声、要求和意见,努力把教师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这就是所谓的 “履职”!否则,不如 “回家卖红薯”。
  3.反腐治庸的环境使然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处,党的建设,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前提和重要保障。
  腐败现象要 “严打”,是因为它直接侵害群众利益,会形成对党群、干群关系的冲击,危及人们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而面对“庸政”“懒政”现象也丝毫不能手软。近年以来,多个省区和城市相继掀起一场“治庸”“治懒”“治散”的官场整肃风暴。但是抱定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思想,岗位责任意识淡漠,消极待事、麻痹待民,有功归自己、责任推别人的教育管理干部仍大有人在。因此增强教育干部岗位责任意识显得尤为必要。
  三、如何增强
  1.加强学习,牢记自身岗位责任
  只有人才才能培养人才,只有灵魂才能才能塑造灵魂。干部的水平决定了学校的方向,干部的责任感决定了学校的发展。只有做一名学习型的干部,才能使教育管理过程成为实现和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才能在教育管理过程中通过激发教师的生活热情、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塑造他们的健全人格,实现他们的精神追求,丰富他们的情感生活,释放他们的智慧光辉,实现他们的幸福理想。因此,确立正确的人才观、价值观,做学习型的干部显得尤为重要。学习是思想“翅膀”的不停扇动,是精神“涂层”的不断更新,是创造灵感的一次次闪现。教育干部应在成长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加强学习,首先是要坚持学习党的理论,保持行动正确的方向;坚持学习本岗位的岗位职责,明确自身岗位责任;坚持学习领导艺术,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坚持学习为人礼仪,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其次要和勤于思考结合起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教育工作是富有创造性的,干部要对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以便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有一个理论的解释和提升,成为不断反思的“反思实践者”。
  再次要在实践上下功夫。作为一名教育管理干部应努力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不断追逐学科技术发展的前沿,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所授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最新学术动态和发展趋势,同时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要经常进学校、进课堂,从学校领导、教师中吸取智慧和力量,以此激发自己的工作热情,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益。
  2.低调做事,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
  教育管理干部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少些名利,多些清醒。名利乃身外之物,知足方能常乐。管理干部只有清醒地认识自我,才能正确地把握自我,不断提高思想境界,提升工作能力,增强党性修养,养成优良作风。
  工作中作风严谨,坚持 “四不” 原则。即“不拒绝”、“ 不推诿”、“不妥协”、“ 不懈怠”的工作四原则。所谓“不拒绝” ,就是在具体事情面前,只要是合理的,是政策规定允许的,绝不能置之不理,有条件的立即办,没有条件的,及时回复,把以人为本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所谓“不推诿”,就是在事故责任面前,在棘手问题面前,不推卸责任,不回避矛盾,想方设法去化解那些难题;所谓“不妥协”,就是在违反原则的事情面前,绝不让步,严格按制度规章办事,绝不能因人情关系而执行变样;所谓“不懈怠”,就是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昂扬的斗志来对待每天每件事情,从不懈怠。
其他文献
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its attention on metaphorical expressions to expound how to infer metaphorical meanings in the framework of ostensive and inferential processes of the Relevance Theory. As
期刊
摘 要: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有赖于思想观念的更新。我国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对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研究认为为了促进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必须重视和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中职体育;教学观念;方法改革  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全面发展和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尽管党的教育方针一再强调受教育者要德智体全面发展,但培养出的人才难
期刊
清晨  风儿抚过她的发梢  云儿也在朝她微笑  变幻的是时间  不变的是美丽容颜  昨夜  刚出浴的美人  为何不能够撩动他心弦  …………  喜鹊的歌声  清脆婉转  梦中人儿迷恋梦的清香  午后阳光  透过纱窗  今夜  她的他会不会对她  流连忘返  …………  迷人的灯光之上  是偷窥的月娘  她的心思如流水  惆怅 失望  蔷薇花儿也暗自哀叹  美人儿的脸庞  依旧平静  平静的如湖水般
期刊
抛开鲁迅先生所谓的“杭育诗派”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歌有文字可考的源头应该就是《诗经》了,其作为中国诗歌之祖的地位恐怕无人质疑,然而《诗经》的四言体式长于抒情却不适于叙事,在先秦以降汉语双音词增多的情况下,四言诗的“二二”式节拍很难满足双音词与单音词搭配的需要。诗体革新势在必行。《楚辞》的杂言体虽是一次诗体解放,但地域局限太过明显。是时,乐府诗歌适时出现,积极推动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嬗革。首先在形制
期刊
摘 要:刘庆邦《神木》将形式丑和内容丑完美结合,在美与丑的辩证关系中巧妙地实现美丑转化,作品闪烁着神性指引和人性希冀的火光。从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四个方面观之,刘庆邦《神木》表现出的审丑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刘庆邦;神木;审丑特质;审美转化;审美价值  “短篇小说之王”刘庆邦被亲切地称为“民间代言人”,他是底层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煤矿题材小说钟情于“审丑”,最具代表性是20世纪9
期刊
由于家庭状况、文化背景、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城乡学生的行为方式、生活习惯、思维视野、学习品质、优势项目等方面就存在差异。这给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带来新的问题。促进不同家庭状况学生的融合,才能使学生避免超出条件的追求和借助优越条件傲视他人的现象,培养学生割裂条件的差异,形成一种平等的意识,营造和谐相处的校园氛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担当责任的意识。为此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全力
期刊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如果忽视教学工作,疏于管理,教学质量就会直线下落,社会效益就会急剧下降,从而消退了学校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社会功能, 更谈不上推进素质教育了。小学阶段教育的目标有两个:一是为高一层次的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二是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合格人才,最主要的是为国家培养高中级人才打好基础。如果仅仅满足于培养初级人才,不要求高层次的发展,就不能达到提高全民族文化
期刊
青少年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素质教育的全面贯彻落实,呼唤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因为昔日师尊生卑、师强生弱、师严生惧的“猫鼠型”师生关系,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产物,也不适应素质教育的新要求,代之而起的应该是互敬互爱、宽容理解、协作同生的和谐式新型师生关系。在新的历史时期,建立这种新型师生关系,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所在,而且也是教师彰显自我人格魅力的需要所在。首先,转变学生观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  第
期刊
摘 要:在高速发展的旅游业背景条件下,高职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一个极具现实和理论研究价值的焦点,本文剖析了我国高职旅游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了建立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的构想。  关键词: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证  一、问题的提出  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是坚持“学科本色”,还是强调“职业特色”?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莫衷一是。何谓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高职与大众高等教育背景下
期刊
摘 要: 杜亚泉,1873年(同治十二年)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伧塘乡(今上虞市长塘)。原名炜孙,字秋帆,又署伧父。他的思想庞杂深刻,在20世纪初期的文化论战中他被攻击为守旧派,但他对待中西不同文明形态上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 ,如今看来却是稳健而有理性。他不仅支持西方文化的引进还提出在输入西风文化时所要坚持的标准以及对中西文明利弊做出评判,这对我们思考当今不同文明的交流仍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杜亚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