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过程中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学生与教学内容间的矛盾。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教材知识结构化为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需要教师的精心策划和学生的主动参与。化被动为主动说起来简单,但要使初中学生克制自己偷懒的毛病,抵制各种各样多彩游戏等等的诱惑就没那么简单了。那么学生该怎样才能主动与老师配合参与,创设合适问题情境呢?那就是走进学生心里,让他们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简单说就是提起学生兴趣。因此创设合理教学情境就成立引导学生走进兴趣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
1.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信息。因此,利用实验内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对实验的观察、研究分析获得感性信息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从而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同时,实验的直观性,也可以使难懂抽象的物理变得简单易学。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可以通过物理实验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
例如在流体压强的教学中,如果直接给学生飞机的升力,学生难以理解,也无从下手。因此在本节教学中可用两张纸,竖直平行放置,中间吹气,观察现象,并利用前三节的压强知识让学生自己解释看到的现象。出奇不易的现象本就使学生感觉很新奇,提起解释其中奥秘的兴趣,知道流体压强的特点是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再利用此知识解释飞机升力,学生不但容易理解,还能同时解释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在这样的情境中开展教学活动,会收到不同凡响的教学效果。
2.利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创设问题情境。物理来源于生活,物理教材的内容也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在课堂中通过讲述生活故事或提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
初中二上册《汽化和液化》一节中可以设计这样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去做:1、晒在太阳底下的衣服一会就干了,衣服上的水哪去了?衣服怎样晒容易干?2、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的气泡变化有什么不同?3水沸腾时温度是否在不断升高?4、水沸腾时壶口什么位置“白气”最多?5、雾一般在什么时候出现?太阳出来后为什么雾就会消失?学生通过完成这些问题后加深了对汽化概念的理解,了解了蒸发的快慢与那些因素有关。这些问题情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背景,不仅能让学生知道物理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用的,而且还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3.利用旧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学生的现有水平,哪些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一定联系,学生了解一些,但仅凭已有知识又不能完全解决,在这个结合点上产生问题,它最能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最能有效地驱使有目的去探究。
例如在讲解机械效率一课时,学生已经有了功的概念,所以先让学生利用旧知识计算,直接拎上三楼、用动滑轮和桶将100N沙子运上三楼和用动滑轮和袋子将100N沙子运上三楼,三种方法用的力分别是多少,做的功分别是多少来判断哪个更省力,哪个做功更少。然后分析哪些功是我们要做的,即有用功,哪些是不想做但是必须得做的,即额外功然后引出机械效率的概念,使学生顺理成章的研究机械效率。
二 创设问题情境的注意事项
1.情境创设要贴近学生生活。真实、自然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应用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真实本领,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更有利于学生愉快而有效的学习。但虚假的、牵强的情境却阻碍了学生的思维,甚至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怀疑、反感,效果适得其反。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
例如汲水器的使用是大气压强的生活应用之一,如果用它给农村学生引入新课,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也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但是如果用它为城里的学生引入新课,学生见也没见过,听也没听过,用它引入的新课的话,不但不能提起学生兴趣,反而适得其反,使学生认为物理是没用的一门课,跟他们的生活毫无关系,以致失去学习兴趣。
2.情境创设要有趣味性。学习的最大动力莫过于兴趣,因而,情境的趣味性也是问题情境创设的一个基本原则。如在《大气压强》一节的教学中,验证大气压强存在时可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将一矿泉水瓶侧壁上扎一个小口,再在矿泉水瓶中放入水,盖上瓶盖,那么此时实验现象将是什么?实验前叫学生猜想里面的水是回流出来还是不流出来,多数学生猜测水会从口流出,实验结果大大出乎学生意料,发生了与学生常规认识相反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认识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情境的创设要有层次性。情境的创设要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过易的问题学生不感兴趣,反之会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现代物理理论认为,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能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旧知识来积极探究,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从而实现学生的“现有水平”向“未来的发展水平”的迁移。因此问题情境创设要层次性,情境创设要有合理的程序和阶梯性,要善于把一个复杂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小情境、小问题。这样就能由浅入深。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例如在电功率的教学中,有道例题如下:
“220V 11W的灯泡接在110V电压下,实际功率是多少?”如果把这道题直接交给初学电学的学生做,对他们来说难度很大,但是如果把题拆分成“某日光灯正常工作的电压为220V,正常工作的功率为11W,正常使用时通过电流为多少毫安?它的电阻为多少?若通过加在它两端的电压为110V时,通过它的电流是多少?此时它的功率是多少?”
综上所述,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引起学生积极思维,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的一种好办法。通过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会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创新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石家庄市第八十九中学)
一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
1.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信息。因此,利用实验内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对实验的观察、研究分析获得感性信息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从而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同时,实验的直观性,也可以使难懂抽象的物理变得简单易学。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可以通过物理实验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
例如在流体压强的教学中,如果直接给学生飞机的升力,学生难以理解,也无从下手。因此在本节教学中可用两张纸,竖直平行放置,中间吹气,观察现象,并利用前三节的压强知识让学生自己解释看到的现象。出奇不易的现象本就使学生感觉很新奇,提起解释其中奥秘的兴趣,知道流体压强的特点是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再利用此知识解释飞机升力,学生不但容易理解,还能同时解释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在这样的情境中开展教学活动,会收到不同凡响的教学效果。
2.利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创设问题情境。物理来源于生活,物理教材的内容也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在课堂中通过讲述生活故事或提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
初中二上册《汽化和液化》一节中可以设计这样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去做:1、晒在太阳底下的衣服一会就干了,衣服上的水哪去了?衣服怎样晒容易干?2、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的气泡变化有什么不同?3水沸腾时温度是否在不断升高?4、水沸腾时壶口什么位置“白气”最多?5、雾一般在什么时候出现?太阳出来后为什么雾就会消失?学生通过完成这些问题后加深了对汽化概念的理解,了解了蒸发的快慢与那些因素有关。这些问题情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背景,不仅能让学生知道物理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用的,而且还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3.利用旧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学生的现有水平,哪些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一定联系,学生了解一些,但仅凭已有知识又不能完全解决,在这个结合点上产生问题,它最能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最能有效地驱使有目的去探究。
例如在讲解机械效率一课时,学生已经有了功的概念,所以先让学生利用旧知识计算,直接拎上三楼、用动滑轮和桶将100N沙子运上三楼和用动滑轮和袋子将100N沙子运上三楼,三种方法用的力分别是多少,做的功分别是多少来判断哪个更省力,哪个做功更少。然后分析哪些功是我们要做的,即有用功,哪些是不想做但是必须得做的,即额外功然后引出机械效率的概念,使学生顺理成章的研究机械效率。
二 创设问题情境的注意事项
1.情境创设要贴近学生生活。真实、自然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应用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真实本领,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更有利于学生愉快而有效的学习。但虚假的、牵强的情境却阻碍了学生的思维,甚至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怀疑、反感,效果适得其反。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
例如汲水器的使用是大气压强的生活应用之一,如果用它给农村学生引入新课,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也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但是如果用它为城里的学生引入新课,学生见也没见过,听也没听过,用它引入的新课的话,不但不能提起学生兴趣,反而适得其反,使学生认为物理是没用的一门课,跟他们的生活毫无关系,以致失去学习兴趣。
2.情境创设要有趣味性。学习的最大动力莫过于兴趣,因而,情境的趣味性也是问题情境创设的一个基本原则。如在《大气压强》一节的教学中,验证大气压强存在时可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将一矿泉水瓶侧壁上扎一个小口,再在矿泉水瓶中放入水,盖上瓶盖,那么此时实验现象将是什么?实验前叫学生猜想里面的水是回流出来还是不流出来,多数学生猜测水会从口流出,实验结果大大出乎学生意料,发生了与学生常规认识相反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认识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情境的创设要有层次性。情境的创设要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过易的问题学生不感兴趣,反之会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现代物理理论认为,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能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旧知识来积极探究,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从而实现学生的“现有水平”向“未来的发展水平”的迁移。因此问题情境创设要层次性,情境创设要有合理的程序和阶梯性,要善于把一个复杂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小情境、小问题。这样就能由浅入深。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例如在电功率的教学中,有道例题如下:
“220V 11W的灯泡接在110V电压下,实际功率是多少?”如果把这道题直接交给初学电学的学生做,对他们来说难度很大,但是如果把题拆分成“某日光灯正常工作的电压为220V,正常工作的功率为11W,正常使用时通过电流为多少毫安?它的电阻为多少?若通过加在它两端的电压为110V时,通过它的电流是多少?此时它的功率是多少?”
综上所述,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引起学生积极思维,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的一种好办法。通过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会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创新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石家庄市第八十九中学)